正月初一吃饺子的习俗竟然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的?

【千问解读】
说到正月初一其实习俗还是真的挺多的,但是这其中有一个让人觉得十分的有趣,那就是吃饺子,不管是什么时候中国人好像一直都在吃饺子,还真的是好闲人啊,但是这些也都不是什么事情的,因为这是有习俗的,话说正月初一吃饺子的习俗竟然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的,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1、正月初一吃饺子习俗
正月初一吃饺子这一习俗从东汉末年开始的。
2、饺子的来历简介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
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
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3、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
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
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
”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
“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
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
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
象征三阳开泰。
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
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
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煮饺子三点水
虽然也有不少人在致力于探索美食的道路上走偏了,误入“黑暗料理”的歧途。
但大多数人还是会遵循着少数先辈成功的经验,毕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嘛。
但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些祖传烹饪方法,时至今日,是不是还经得起科学的考验,仍然适用呢?煮饺子三点水年年除夕吃饺子,我们从小就会跟着大人念“煮饺子三点水”。
按照传统习惯,煮饺子的时候需要加三次凉水,民间俗称为“三点水”。
点水是为了不让水沸腾,让饺子不会因为水的沸腾而上下翻滚,导致煮破。
过去家里烧柴,很难随心所欲地控制火力,一般在旺火烧开水后下饺子,火力不能快速降下来,导致饺子在沸水中过度翻滚,容易破皮,于是老祖宗才想出了点凉水的办法。
然而,现在家中多用煤气或者电磁炉,火力大小随时可控,所以煮饺子就没必要点凉水,只需调整火力就可控制温度。
煮饺子建议煮饺子时,要用大火烧开水,打开锅盖放入饺子,锅里的蒸汽会很快散失,,饺子在滚水中不断翻动,可以熟得均匀,皮不易破。
否则,蒸汽会导致露出水面的饺子破皮。
等饺子皮熟了,再调小火力,盖上锅盖,很快馅就熟了。
家里现包的饺子,只要漂起来就基本熟了。
如果不放心,可以用漏勺捞出一个,用筷子戳一下,皮有弹性就证明熟了。
但速冻饺子必须煮15分钟以上才干保证完全熟。
50岁阿姨家6天早餐朋友圈火了,朋友:认真生活真好!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50岁阿姨家的6天早餐,一天一种不重样,好吃又营养,朋友们都说:认真生活真好,补足能量好越冬!50岁阿姨别问是谁,那就是我啊,我是70后的一代人,转眼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精心做早餐,健康生活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闲话少说,一起看看我家的早餐吧~~一:自制豆腐脑+蒸萝卜丝+自制肉夹馍+芥菜丝这一餐看起来不简单,其实只要提前准备好材料,早上不到半小时就能上桌。
早餐要想简单,时间统筹是关键,黄豆晚上浸泡,早上直接放入破壁机中打成豆浆,过滤烧开,点上葡萄糖内置,盖上盖子。
然后擦萝卜丝把豆渣直接拌入上锅蒸,在蒸萝卜丝的时候做肉夹馍,烧肉加热,面饼加热,把烧肉和青椒、香菜剁碎,夹入面饼中即可。
豆腐脑也凝固了,舀入碗中,倒入熬好的汤汁,撒上香菜和葱末即成。
自己腌制的芥菜丝挑入盘中,早餐即成。
时间一点不浪费~~二:荷叶饼+炒菠菜+黑木耳西兰花+酱肉丝+米粥蔬菜是早餐中不能少的食材,尤其是绿叶蔬菜,这样的一餐不难做,荤素搭配不到半小时上桌,一起看看。
粥晚上预约也可以,用砂锅熬制也行,在熬粥的同时,把面饼擀开上锅蒸,在蒸面饼的时间里,把青菜炒好,肉丝炒好,这时粥好了,面饼也蒸好了,直接出锅把荷叶饼揭开即可上桌。
简单吧~荷叶饼的面团晚上和好就会事半功倍了。
三:煎莲藕肉饺+煮蛋+牛奶+冬枣这一餐的饺子是速冻的饺子,不用现做非常简单,如果没有速冻饺子,也可以是吃剩下的饺子,都行,当然最好是提前包好速冻的最好。
这早餐不用半小时就上桌,更加简单。
自己提前包好莲藕肉馅的饺子,速冻随吃随取,拿出饺子放入电饼铛煎一会儿,加少许开水继续煎熟,出锅即成。
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冬枣洗净,拌一个辣椒葱末蘸食饺子,早餐即成。
四:煎馒头片+黑芝麻窝头+肉包+红薯粥+萝卜蘸酱这一餐主食比较多,吃不完可以少做一两样就可以了,因为每个人的而口味不同,准备的就多了一些。
地瓜粥是晚上预约的,不占用时间,早上把肉包和黑芝麻窝头蒸一下加热即可,蒸的时候,锅里放入鸡蛋一起出锅,切个萝卜蘸酱,煎个馒头片搭配,早餐就好了。
五:粗粮面包+煮地小米粥+煎蛋面包很多人都喜欢吃,自己做一种粗粮面包不含糖,非常好。
这一餐十分钟就能上桌,你信吗?小米粥和蒸地瓜是用电饭煲预约而成,早上只要煎蛋,切苹果,拿提前做好的面包片,摆盘上桌,早餐即成。
六:萝卜丝饼+韩式泡菜+厚烧蛋+蒸萝卜糕+红枣豆浆冬季时萝卜上市的季节,多吃点萝卜是很不错的,这一餐用萝卜做主食,一起看看~~早上起来直接用红枣和黄豆以及小米放入破壁机中等待即可,用打豆浆的时间,蒸上萝卜糕,煎一个萝卜饼,再煎上一盘厚烧蛋,挑一些自制韩式泡菜上桌,这时豆浆完成,直接就可以开吃了。
峰儿话语:早餐心得,要想早餐吃得健康而且用时短,提前准备食材是很关键的,做早餐的时候先把浪费时间的一些做好,利用蒸煮的时间做一些炒制的小菜,会事半功倍。
电饭煲、破壁机的预约功能尽量的用起来会让早餐更加省时。
感谢阅读我的美食文章,每天都会不断更新,有省时早餐,中餐,各种面点,烘焙,果酱,冰糕,甜点等等,欢迎大家来访。
喜欢我的各种家常美食请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我在这里等你哦~~图文原创雪峰儿,盗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