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处典故介绍 “青”和“蓝”分别是什么意思?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03 点击数:
简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诗句,这句话最早出自荀子的《劝学》。

字面意思是,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寓意后人要胜过前人,学生要超过老师。

可能还有很多小朋友不太清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故是怎样的,这次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背后发生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上的一段井喷期,当时实现了很多大思想家

【千问解读】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诗句,这句话最早出自荀子的《劝学》。

字面意思是,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寓意后人要胜过前人,学生要超过老师。

可能还有很多小朋友不太清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故是怎样的,这次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背后发生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上的一段井喷期,当时实现了很多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荀子也正是其中一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处典故介绍 “青”和“蓝”分别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文学家荀子的《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是指靛青,青色颜料。

蓝:是指蓼蓝,一种植物。

意思是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荀子用靛青比喻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后起之秀,而用蓝草比喻他们的老师或前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处典故介绍 “青”和“蓝”分别是什么意思?

南北朝时期,老师孔璠和学生李谧就演绎了一段青出于蓝的故事。

李谧从小就是个学霸,他记性好,学习认真,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有这样的优等生,做老师的也很欣慰。

李谧那时候的老师还不是孔璠。

李谧学业见长,有一天,老师觉得自己教不了这个学生了,再教下去就是误人子弟,决定给他推荐一个更加优秀的老师——孔璠。

孔璠是当地名人,算得上是博学鸿儒。

老师对李谧说:“你去给孔璠当学生吧,方圆百里之内,恐怕只有他能当你的老师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处典故介绍 “青”和“蓝”分别是什么意思?

李谧在十八岁那年才去拜孔璠为师,两人一谈,孔璠觉得这个学生基础扎实,悟性不差,就把他收下了。

孔璠因门下学生众多,最初也没有对李谧特别关注,只不过把他当成普通的一员。

但李谧的勤奋引起了孔璠的注意,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使孔璠确信李谧是可造之才。

一天,李谧去孔璠家请教问题,师生投缘,一聊就没个完。

等聊得差不多了,一看天色已经很晚了,孔璠说:“你住的地方离这儿远,干脆你就在我家书房囫囵着睡一觉,明天再回去吧,咱师生之间也别太见外。

”李谧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清晨,天刚破晓,孔璠起来小解,看见书房还亮着灯,觉得奇怪,到窗外一看,只见李谧还坐在书案前认真看书呢,原来他一宿未睡。

孔璠赞许地自语道:“学习的劲头这么大,我这辈子还第一次看到,这小子今后有出息。

知识在于积累,李谧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成效慢慢显现出来,几年后在孔门弟子中已经是第一人,孔璠也十分赏识他。

有一次,孔璠遇到一个问题,想了半天想不明白,这时他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找李谧问问,没准他明白。

于是孔璠很郑重地向李谧请教,李谧还真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处典故介绍 “青”和“蓝”分别是什么意思?

那时候极讲究师道尊严,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能随便颠倒的,大学者孔璠向学生李谧请教这件事有点石破天惊,立刻在好友之间传开了。

老朋友和孔璠开玩笑:“你向自己的学生请教,就不怕别人笑话?”孔璠坦然一笑,说:“没办法,谁让他知识比我渊博呢。

学习的目的在于求知,谁知识多谁当老师。

”后来当地人编了一首短歌来赞颂这件事:“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就是说:李谧青出于蓝,超过了老师;谁当老师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明白道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社会规律,我们应对这种现象感到欣喜。

如果老师超不过学生,后辈比不上前辈,将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健康的社会应该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供必要的支持。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意思是什么含出处,揭秘,典故,全诗赏析

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是一句很给力也非常有意思的这个诗句,非常的有内涵,但是我们也只是单纯的看到了其中的一句,那么这首诗词的全诗是什么呢?这一句诗词的意思又是什么呢?还是有这首诗的典故,出处下面我们都一一来分析揭秘看看了,期待大家加入哦!1、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的意思是什么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2、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全诗《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其一》作者:佚名条风斯应,候历维新。

阳和扈蛰,品物皆春。

篪簧协奏,簠簋毕陈。

精羞丰度,景福攸臻。

3、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的出处典故这句话是出自《宋史·乐志》。

4、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揭秘和赏析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意思是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春天来了被惊醒,动而未出,春回大地,一片生机,也是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的意思。

这句话是出自《宋史·乐志》,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春天当作一年的美好开端,代表着新生与希望,预示着圆满顺利的未来,预示着新的希望。

守株待兔的意思解释?守株待兔的出处及成语典故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成语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下面准备了守株待兔的意思解释、出处及成语典故,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守株待兔的意思解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也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守株待兔的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守株待兔的出处  ▶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  守株待兔的近义词  ▶好逸恶劳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缘木求鱼 坐享其成  守株待兔的反义词  ▶除旧布新 通权达变 借坡下驴 随机应变 见风使舵 标新立异  守株待兔成语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守株待兔成语接龙参考  ▶守株待兔→兔起凫举→举踵思望→望尘靡及→及第成名→名标青史→史无前例→例直禁简→简明扼要→要价还价→价廉物美→美如冠玉→玉昆金友→友风子雨→雨沾云惹→惹事生非→非分之念→念念不忘  每日成语推荐无边无际 心满意足 一心一意 一鸣惊人 异口同声 自作多情 心惊胆战 喜新厌旧   守株待兔的意思解释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想了解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成语故事、成语典故、成语接龙、看图猜成语等内容,请大家访问成语大全栏目。

  推荐阅读:  1、一唱一和的意思解释  2、特立独行的意思解释  3、心高气傲是什么意思?  4、与众不同是什么意思?  5、心照不宣的出处及成语典故  6、一生一世的出处及成语典故

加入收藏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处典故介绍 “青”和“蓝”分别是什么意思?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