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之战:中华武将的巅峰之战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
从公元前123年至公元前121年,汉匈之间接连发生河南之战、河西之战等大战役,战争的天平开始向汉
【千问解读】
元狩四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
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
从公元前123年至公元前121年,汉匈之间接连发生河南之战、河西之战等大战役,战争的天平开始向汉帝国倾斜,尽管如此,这些战役没有使匈奴的有生力量受到重创。
汉匈的恩怨远未了结。
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匈奴失去了南下与东进的军事基地,也失去了两块水草丰美的宝地,降低了匈奴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对匈奴来说,更大的问题是他们内部的分裂,浑邪王的投诚,带走了数万人马,几十个部落从匈奴分离出去,这使得本来就比较松散的匈奴力量,变得更加不稳。
而这个恶果,将在不久的将来凸显出来。
眼前,伊稚斜单于急于与汉帝国进行一场大决战,消灭汉军,以胜利巩固匈奴内部团结,提振士气,再寻机收复失地。
依照伊稚斜单于的最初想法,他要亲率匈奴大军,到长城关塞附近与汉军较量。
叛而复归的“自次王”赵信在汉帝国任职多年,多次参与对匈奴的军事行动,对汉武帝的脾性,汉军的实力,还是相当了解的。
他劝伊稚斜单于,且息雷霆之怒,要稍安勿躁。
他献出计策:匈奴人应该提前退到漠北地区,休养生息,以逸待劳,汉军必然会远来,匈奴人要密切注视汉军的动向,以匈奴有备之军,对付汉军疲惫之师,必然会取得胜利。
伊稚斜单于内心不情愿,但还是接受了这条建议。
“信教单于益北绝幕,以诱罢汉兵,徼极而取之。
”然而,匈奴人又失算了。
漠北之战的布局
汉帝国也急于寻找匈奴主力决战,赵信给单于的谋划,早有间谍报告给了汉武帝,他与诸将议曰:“翕侯赵信为单于划计,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轻留,今大发士卒,其势必得所欲。
”物资装备,汉帝国已提前备好。
出击匈奴单于主力,务必要用最得力的将军,汉武帝毫不犹豫地选择霍去病担任主攻,“捕虏言单于东”,他便将霍去病的出塞地点从定襄,改到代郡,为的是希望使用霍去病这把锋利的宝剑,直击伊稚斜大单于。
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派遣大将军卫青出定襄,拨五万精骑,配步卒及役夫计数十万;骠骑将军霍去病出代郡,将五万精骑,“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配备精装甲胄,良马,威力巨大的弓弩刀矛。
出战前,汉武帝命两路大军“咸击匈奴单于”,但从其调拨的人员装备,出发地点看,他还是将攻破单于主力的希望放在霍去病身上。
卫青大战单于,军至窴颜山
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后将军曹襄、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出定襄,向北直趋千余里,越过沙漠,到达漠北戈壁。
在这里,卫青军团发现了匈奴单于主力已经集结待命,等着汉军前来。
“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
”一望无际的漠北戈壁,清晨的太阳升起,照得大地暖洋洋的,微风吹拂着每一位战士的脸庞,他们个个表情严肃,精神抖擞。
双方的军队在渐趋渐近,像是两片汹涌的汪洋在汇聚。
匈奴人清一色的骑兵部队,战马打着响鼻,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
汉军却并不着急,卫青让步兵推着武刚战车,在中军前沿结阵,让前沿呈现出弧形阵形。
武刚车,车身蒙上牛皮,前方开孔隙,捆上长矛伸出车外,车上立坚固的盾牌,弓箭手可以在车内通过射击孔射箭。
卫青打破惯例,主动发起进攻。
他先让五千轻骑兵向前冲。
轻骑兵们驾驭战马,一路小跑地向匈奴人靠近。
伊稚斜单于马上令出一个万人队,向汉军骑兵疾驰。
他恨透了汉帝国,恨透了汉武帝,他要将汉军撕成碎片。
两军骑兵甫一接战,汉军掉转马头向回跑,匈奴人紧追不舍,必欲将对手置于死地。
在距离本阵还有一百米时,汉军骑兵,忽然分走两翼,将中央部位显露出来,匈奴人看得很清楚,不知何时,汉军中军前沿阵地上,布满了一种奇怪的东西。
这是汉帝国最新改良的床弩,《汉书.陈球传》记载,此弩“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它既可射出长矛,也可射出寒鸦箭,此箭数十支齐发,杀伤面更大。
匈奴“自次王”赵信,在汉朝多年,也见过这种武器,但他不信汉军能携带它,这种武器体大笨重,机动性差,移动起来非常耗费人力。
然而,赵信低估了汉帝国的实力,汉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为了打嬴这一仗,汉武帝还专门调动数十万步兵、民夫一起参战,战马就有十四万匹之多。
匈奴的骑兵冲向汉军阵地,箭雨迎面而来,床弩的威力巨大,一瞬间,削倒一大片冲锋骑兵。
分走两翼的五千汉军轻骑兵,折回头再次杀向匈奴人,武刚车后的汉军步兵弓弩手也寻机射杀匈奴人。
伊稚斜单于大怒,再命两个万人队向前冲锋,卫青命二万重装骑兵迎战。
双方混战在阵前,战斗异常激烈,汉匈军队从晨起,杀到日中,再杀到日幕,阵地中间积尸如山,不断地有战士加入战斗,战况空前惨烈。
这种情况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取得胜利。
日幕时分,太阳西坠,突然漠北戈壁上,大风骤起,飞沙走石打得人难以睁眼。
征战一天,双方军队死伤惨重,人困马乏,大风突起,战斗更加困难。
但卫青认为,这是绝好机会,他马上命令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率军,从两翼包抄单于大军,汉军步兵推动武刚车,将阵地前移,压向匈奴人。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史记.匈奴列传》载:“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幕,单于遂乘六骒,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
单于带头跑路,匈奴兵无斗志,将无战心,很快溃散。
卫青催动大军继续追击伊稚斜单于,直到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军粮进行补给,然后放火将赵信城焚毁。
此战卫青军团消灭匈奴人一万九千余人,汉军损失相当,可谓是惨胜。
霍去病大战左贤王,封狼居胥山
伊稚斜单于在与卫青军团战斗时,非常恼怒左贤王为何迟迟不来增援,按照既定的时间,左贤王理应率军出现在战场上。
他有所不知,左贤王的状况比他好不了多少。
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五万精骑,出代郡,也向北边突进千余里,却没有发现单于主力,他估计单于主力应该是在西边。
霍去病非常擅长临机决断,兵法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分析卫青军团的实力,霍去病觉得,即使自己的军团没有到位,舅舅卫青照样有能力与单于主力对抗,自己不如改变计划,直击左贤王部。
左贤王正要前去接应单于,汉军突然出现,仓促间难以应对,匈奴左贤王各部落只能各自为战,霍去病挥军在左贤王地界,左冲右杀,如入无人之境,匈奴人为之丧胆。
霍去病挥军追杀逃敌,直至狼居胥山,祭祀了天神,再达姑衍山,祭祀地神,继续向北进军,到达瀚海。
此战,霍去病军团损失一万余骑,杀匈奴人七万四百四十三级,匈奴章渠王、比车耆王皆战死,屯头王、韩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名匈奴贵族被俘虏。
漠北之战的影响
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军团,共计消灭匈奴人近十万人,再次俘获一批匈奴贵族,焚毁大批匈奴人的粮草物资。
漠北之战,证明了汉帝国才是真正的狼。
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匈奴人左右贤王兵力尽损,地盘大大缩小。
而漠北之战直接造成了“漠南之王庭”,匈奴人再也不敢将主力靠近汉朝北部边境,为避免再次受到重创,匈奴人开始将战略重心从汉帝国正北转向西北。
然而,也正是缘于匈奴人的转移,他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大变:漠南地区水草丰美,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放牧,而且漠南区域,基本上全为匈奴所有。
西北地区则不同,常常发生干旱、暴雪等天灾,对以牧为生的匈奴人,无疑是巨大的灾难,加之西北地区,国家林立,实力虽然比不上匈奴,却占有大量优质的生存资源,这些都使得匈奴人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起来。
当生存环境不佳,生活窘迫时,内部最容易发生变乱,此后数十年,匈奴人频繁发生内乱,实力越来越弱。
但需要说明一点,匈奴人毕竟是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大民族,尚武精神深入骨髓。
他们的实力受到削弱,却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与中原汉帝国的争斗,也远没有休止,直到一百余年后,东汉王朝还在与匈奴人纠缠,这个民族甚至加入到“五胡乱华”的行列,给中原地区带来巨大灾难。
漠北之战,汉帝国的损耗也很大。
“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
连年用兵,汉帝国出现了海内虚耗的景象,农民为逃避沉重的徭役与赋税,流离失所,成为流民。
为解决窘迫的财政问题,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实行盐铁专卖,进一步放开以钱赎罪制度。
大将军卫青荣宠渐衰,骠骑将军霍去病日益显贵。
“大将军日退,而骠骑日益贵”。
休整两年,公元前117年,汉帝国稍微恢复些元气,汉武帝再次准备对匈奴用兵,噩耗传来,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年仅二十三岁。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志,尤在耳边。
十二年后,公元前106年,大将军大司马卫青去世。
汉帝国对匈奴作战,进入了第二阶段。
战争还要继续,那麽,谁才是对付匈奴的大将之才呢?
十年前青海发生的怪事,失踪人士李中华死亡原因成谜
美丽的青海坐落在祖国西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是很多人都会去的一个旅游胜地。
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十年前青海发生的怪事,看看当年的情况,再看看现在的青海,你真的会感叹,我们真是生在了一个最好的年代啊!十年之前青海发生的怪事人人都知道青海湖是一个美丽的岛屿,但是这已是一个十分“恐怖”的地方,不少的十年前青海发生的怪事都不为人知。
除了十年前的青海走丢了一群人,现在都没回来之后,还曾有过青海无人区发现了数十年前的人骨遗骸,简直是令人惊奇!在大家的心中的青海是一个碧波荡漾,蓝天碧水的美丽地方,一个著名的旅游之地。
但是,你可曾知道,这样一个美如世外桃源的清净之地竟然还发生了不少的诡异的事情...失踪人士李中华死亡原因成谜数十年前一个叫做李中华的巴州区龙背乡人在青海附近的新疆若羌县失去联系,家人遍寻不到此人,甚至之后警方寻获多事也没有结果...但是在2016年10月的时候一名捡石爱好者在青海茫崖大浪滩捡石过程中,尽然发现了一具已经白骨化的尸体,他马上报警!当地警方立刻赶来青海茫崖大浪滩,对尸体进行化验和调查。
他们发现这具尸体仰面露在地表,已经完完全全白骨化!死者男性,身高1.75米左右,身穿深蓝色棉衣和棉裤,黄色冬皮鞋,还有一个浅黄色帆布包,包里,装有信件、手电筒、防风镜等遗物...民警提取了部分有辨认价值的遗物后,对遗骸进行了就地掩埋。
官渡之战时,一代奸雄曹操和袁绍打的正欢,刘表孙策为什么没有偷袭许昌
、韩遂在关中,在益州,在荆州,在江东,在辽东向来不参与中原的斗争,可以存而不论。
马腾和韩遂在关中,但名义上关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钟繇。
而且,关中的局势此时仍然处在混乱之中,并不明朗,各派表面上都服从朝廷,但主要精力用在相互厮杀。
钟繇是的司隶校尉,一直是服从汉朝朝廷的,至少表面上如此。
官渡之战时,钟繇给曹操送了两千匹战马,支持力度算是不小的。
马腾此时也是服从朝廷的,并且,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派率领一小支部队,跟随曹操参加了官渡之战。
刘璋此时和已经闹僵,和刘表也关系很糟糕。
早在时期,刘表就向朝廷揭发刘焉在益州私造车辇之类御用物品,有。
之后,益州发生了等人的叛乱,刘表表示支持。
甘宁被刘璋击败后,逃入荆州。
刘璋继位后,曾派益州重要人物赵韪率军进攻刘表,只是赵韪在前线突然回师成都,进攻刘璋,才就此作罢了。
官渡之战时,刘璋曾派了三百从征,以示对朝廷恭顺。
孙策此时已经平定江东,曹操在消灭吕布和袁术之后,也已经完全控制了江淮地区,两家是正面接触的。
但孙策此时的计划并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想着溯江而上,与刘表争夺荆州,给他父亲报仇。
更重要的是,此时江东新定,人心不稳,江东地方豪强并未完全接受,中原流寓人士此时对孙氏也持观望态度,孙氏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很难说。
所以,孙策临死前曾叮嘱,如果在江东站不住脚,就要退回淮西。
而且,在此之前,在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就与曹操结盟,要一起讨伐袁术,曹操也以朝廷的名义,拜孙策为破虏将军。
袁术灭亡后,孙策想让曹操表荐他为大司马,曹操不同意,双方关系转而恶化,但还没有完全破裂,依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同盟关系。
官渡之战时,曹操以朝廷名义征召此时被孙策囚禁的,以及已经头像了孙策的华歆,孙策也都送给了曹操。
长江以南地区,从表面上看,刘表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一家,也是除了袁绍之外,唯一有能力直接威胁曹操的势力。
而且,当时刘表还占据着襄樊,最前线的新野已经在南阳盆地之中,离宛城不远。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一直很担心刘表会突袭许都。
但等人认为,刘表没什么进取心,不会这么做,让曹操放心大胆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不要过分担心刘表会和袁绍夹攻曹操。
因为刘表当时和曹操的地盘直接接触,加之刘表左右的刘璋和孙策都与刘表为敌,所以刘表此时与袁绍是同盟关系,共同对抗曹操。
同时,刘表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孙策和刘璋的进攻,尤其是孙策一直试图进攻黄祖,刘表也要随时准备支援黄祖。
此外,这段时期还发生了长沙的张羡叛乱,一直在和刘表打仗,还没有完全平定。
所以,投奔刘表后,曾建议偷袭,但刘表并未采纳这个意见。
这样,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当时的局面就是,袁绍与刘表结盟,把曹操夹在中间,但曹操与刘璋和孙策结盟,保持着对刘表的包围态势,而且是三面包围,迫使刘表不敢轻举妄动,曹操才能够专心致志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
而且,官渡之战时袁绍倾国而出,对曹操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战,是输不起的战争。
相对而言,只有袁绍除了要面对曹操之外,周边没有其它比较强大的能够威胁到他的势力,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如果当时刘表按照刘备的建议,偷袭许昌,是否有可能成功呢?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刘备此时实际上并没有这个能力。
荆州当时在南方算是比较强大的,但开发程度也有限,人口比较多、经济比较繁荣的实际上都在长江以北,尤其是南阳郡,但南阳早就被曹操占领了。
刘表此时既要防御刘璋和孙策,还要在南线与张羡打仗,就算是他有心北上进攻曹操,实际上也并不可能抽调出太多兵力来。
随机文章古罗马皇帝德修斯简介沉船宝藏阿托卡夫人号,8吨黄金加古董价值26亿人民币北极为什么只有冬夏两季,地球绕太阳自转轴导致(冬季长达6个月)飞机迫降为什么要脱鞋,害怕鞋划破充气滑梯/影响飞机乘客逃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40颗导航卫星/精度堪比GPS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