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支之战:中国军队历史上到达的最西端的战争之一 汉朝以夷制夷的典范

这场战役发生于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塔拉斯河畔的塔拉兹附近,这里也是中国军队历史上到达的最西端之一。
焦点的西移 经过连年征伐,汉朝的老对手匈奴,开始态势衰颓。
随着贵族联盟开始出现裂痕,单于继承制度越来越混乱。
汉朝的国力优势压制与周边各部族的起而反抗,都让匈奴
【千问解读】
郅支之战是公元前36年发生于西汉与匈奴首领郅支单于之间的一次战役,郅支单于战败被杀。
这场战役发生于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塔拉斯河畔的塔拉兹附近,这里也是中国军队历史上到达的最西端之一。
焦点的西移
经过连年征伐,汉朝的老对手匈奴,开始态势衰颓。
随着贵族联盟开始出现裂痕,单于继承制度越来越混乱。
汉朝的国力优势压制与周边各部族的起而反抗,都让匈奴的草原霸主形象,岌岌可危。
在西域北部,斯基泰血统较重的乌孙,获得了汉朝的大力扶持。
南方的西域六个城邦联军也趁火打劫,攻破了匈奴的铁杆盟友车师国。
最后,匈奴负责西域事物的贵族日逐王投降汉朝。
但残存的匈奴势力,依然在北面的乌孙与汉朝继续争夺。
此外,一些人开始利用中亚的乱局,进入了位于索格狄亚那的大联盟--康居。
公元前64年,匈奴人首先尝试将汉朝势力逐出乌孙。
他们趁着亲汉朝的旧王去世,拥立两代匈奴与斯基泰混血的贵族为王。
汉朝只能再次实战军事压力,将整个乌孙人分为两群。
此后,汉乌混血的王子立为大王,将乌匈混血的王子立为小王。
他们的都在名义上成为了汉朝的附属国,但汉朝公主刺杀乌孙王的行为却引发了乌孙人的争议。
结果便是亲匈奴的乌孙势力,再次获得优势。
在蒙古高原,两位单于韩邪和郅支,却在为争夺大汗之位而内斗不休。
呼韩邪单于选择归顺汉朝,并在汉人保护下羽翼丰满,回到了单于庭故地。
处于不利地位的郅支,开始向汉朝不断示好。
他的努力让汉朝一度产生所觉,认为自己成功的用南匈奴制约了北匈奴势力。
结果,郅支趁着呼韩邪去长安朝拜会皇帝的机会,夺取了靠西的匈奴右地,杀死了另一个自立为单于的贵族。
随后,他的军队连续击败了乌孙、乌揭、丁零等民族,国力复振。
有了底气的郅支,还以内附为诱饵,要回了自己在长安当人质的王子。
等到儿子回国,他就翻脸杀死了汉朝使节。
正在此时,位于今天河中的康居人,在与乌孙人的战争中失利。
软弱的国王开始傲请北匈奴来支援自己作战。
得到邀请后的郅支单于,率领50000人马向西进军。
在遭到严重的雪灾袭击后,最终和剩余的3000残余,来到了康居。
他们在当地,联合了等待多时的索格狄亚那斯基泰人,多次击败了亲汉朝的乌孙部落。
汉朝的西域新模式
汉朝在西域与中亚东部的声望,在第二次远征大宛后,也有了很大提升。
吸取了过往经验教训的汉朝,开始用一套更为多元而有效的模式,对西域各地进行分而治之。
汉朝初期,出使西域的使节主要由书生士大夫或氓流冒险家担任。
前者的之乎者也,在语言文化隔阂甚重的西域,难以获得当地人的理解尊重。
后者则根本是利用身份,两头欺骗,为自己谋求一次性经济利益。
这都给汉朝与西域各国的正常外交活动,蒙上了阴影。
动不动就征用全国民力进行的远征,也绝非长远之计。
因而,在与大宛的战争结束后,汉朝开始派遣有经验的军人,出任使节和官员。
由于有军事素养,他们在执行外交任务时,可以辅以军事手段来达成目的。
同时,汉朝更多的发动西域当地的盟友部队,为自己作战。
在这种新思路下,汉军联合乌孙人去惩戒勾结匈奴的龟兹国。
发动联军,攻灭了车师国。
一系列新的军事屯田区,也在西域各地建立起来。
当地的小规模驻军,可以通过屯田方式,减轻对内地物资供给的依赖。
当周遭小国发生突变,他们也可以迅速开展斩首行动。
用于贿赂西域贵族的赏赐物资,也通过这些控制区来安全抵达当地。
如果未来有大战爆发,那么这里也是安全的行军线路和补给基地。
很快,中亚局势的变化,就让汉朝人的西域新模式得以发挥奇效。
在索格狄亚那的郅支单于,以康居王不尊重自己为借口,杀死了国王的女儿和几百名属下。
当地松散的城市与部落政治,让很多地方贵族对软弱的国王,往往难以服从。
郅支也就很快成为了一些地方派拥护的新盟主。
他动用当地人力,在锡尔河边建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郅支城。
在这个新首都内,他不仅扶持了一个康居贵族做副王,还要求费尔干纳的大宛与远在高加索东部的阿兰人向自己纳贡。
照此情形发展下去,这批西逃的匈奴人,很可能在河中聚集起一大帮敌视汉朝的政治联盟。
面对几位赶来的汉朝使节,他都毫不留情的将他们处死。
这种肆无忌惮的快速发展,也让汉朝掌管西域的陈汤和甘延寿决定对其用兵。
反郅支联军
由于西域将在未来的匈奴反击中,首当其冲。
当地军政长官们,都觉得有必要对索格狄亚那地区发起远征。
但他们还需要先向远在长安的朝廷进行请示,否则就无法调动各屯田区的全部力量。
军事素养较高的陈汤,却不希望让中间环节浪费了兵贵神速的良机。
当坚持先向朝廷禀报的甘延寿表示犹豫后,他就擅自伪造了朝廷诏令,让西域各地的汉军与同盟军进行集结。
甘延寿在最后时刻才发现这一情况,发现自己已经不能阻止,便加入了这支混合大军。
公元前36年,一直约40000人的联合部队被组建起来。
汉朝安排在西域各地驻守的力量,自然是这支军队的核心。
但他们的数量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西域当地农耕条件最优越的轮台和渠犁地区,在巅峰时期不过有3000汉军驻扎。
大部分时候,他们的人数仅有1500人左右。
扼守塔里木盆地的楼兰,最初只有40人驻扎,此时才逐渐增加到1000人左右。
至于位置险要的车师,驻军数目不过在300人以上。
算上在乌孙境内驻扎的3000多人,汉军的直属兵力是并不足以发动大规模攻击。
在剖去了留守人员后,正在参加远征的人总计不超过3000多人。
真正承担远征部队主力的,还是陈汤假借朝廷号令,动员起来的西域同盟部队。
在这些盟军中,最为卖力的无疑是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带来的匈奴骑兵。
和他们一样有着较强作战欲望的是被郅支屡次攻击的乌孙亲汉朝部落。
至于塔里木盆地一带的大小国家,各自可有200—20000多人不等的战兵。
正是他们的部队,组成了40000大军的绝大部分。
分进合击策略
虽然陈汤成功的拉起了40000人的联军,但他知道自己的这点优势,很容易被各种内因与外因所共同稀释。
由于索格狄亚那地区距离西域有一定距离,其进军的艰难程度将超过当年李广利对大宛的远征。
郅支单于西征时,带去的大部分部队就在半途中被恶劣气候所消灭。
汉军的主力与西域联军中,又不乏很多缺乏乘马的步兵,进军速度会更加漫长。
此外,虽然陈汤不会知道中亚历史上的一些大规模征服战事,但索格狄亚那地区的斯基泰部落们,的确曾让波斯的居鲁士大帝和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都耗费多年精力。
形散神聚的部落集团,不仅易于坚持抵抗的领袖游走,也能让抵抗者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兵力反击。
汉军过去在蒙古高原与费尔干纳地区,都遭遇过类似情况。
经常担任边防职务的陈汤,自然对此有一定认识。
最后,担任联军主力的西域部队,大都战斗力不高。
陈汤本人就认为,由于装备与战术问题,西域小国军队的战斗力比汉军往往是在5:1。
双方在有了一段接触后,西域各国学习了汉军的战术,才把差距缩小到3:1。
在汉军深入西域之前,当地军队实际上很少有对匈奴人的胜迹。
于是,陈汤的大军效仿当年李广利的第二次远征,分别走了南北两路。
所有西域小国的军队,一律走南路。
他们将沿着李广利军的祖籍,越过葱岭的支系山脉,首先进入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
这样一来,既可以让他们远离主战场,也能震慑可能帮助郅支作战的大宛人。
如果规模不大的匈奴人选择逃跑,那么他们的南路也已经被堵死了。
而费尔干纳地区较好的自然条件,也让行军速度较慢的大军有所保障。
至于战斗力较强的汉军步兵与匈奴、乌孙的骑兵,则走北路。
这段行军的环境与南路完全相反。
前期可以走汉军屯田区与乌孙人的草场。
等到进入康居边境,体力与状态保存较好的骑兵,可以立即展开行动。
天山山脉和伊犁河流域气候湿润,也让他们很容易搜集到制造攻城武器所需的木材。
得到汉军西征消息后,亲匈奴的康居副王抱阗,马上率领几千骑兵发起预防性进攻。
他们进犯乌孙人的赤谷城,杀伤1000多人,并劫掠了大量可能被用于补给的牲畜和牧民。
这些斯基泰骑兵,甚至出现在了汉军队伍的侧后方,突袭并抢夺走了汉军相当多的辎重。
陈汤于是下令匈奴与乌孙的骑兵,展开反击。
抱阗的骑兵因为携带劫掠来的畜牧与辎重,被联军骑兵轻易追上。
在一场典型的草原斯基泰式骑兵交战后,460名康居骑兵死在当场。
联军骑兵还抓住了一名带头的康居贵族,解救了470名被掳走的乌孙人。
汉军在释放乌孙俘虏的同时,顺便将那些牲畜都留作军用。
一路上,陈汤还严禁手下的各族士兵抢劫,给乌孙人与康居人以军纪严明的印象。
当北路军抵达索格狄亚那境内后,陈汤还亲自与很多当地的部落领袖会面。
他以斯基泰传统,与这些贵族们饮酒结盟。
很多原本就反对郅支的斯基泰酋长们,立即倒向了汉朝一边。
其他摇摆不定的中间派,则顺其自然的为汉军让道。
可以说,在最终交战之前,陈汤已经尽可能的在康居内部,孤立了郅支势力。
决战郅支城
陈汤在进军时间上,也非常巧妙的选择了秋冬季节。
在这个时节中,游牧民们往往要将人口与畜群集中管理,抵抗冬季的严寒。
大量部落在这段时间里,蜗居自己的城市和草场,彼此较为孤立。
郅支单于还是派出了使者,到周边的部落和国家寻求援助。
但陈汤的统战行军,已经让很多对单于不满的部落与匈奴人对立。
那些依然支持郅支的部落,则需要先自我评估一番参战后果。
然后,再从冬歇期中开展较慢速度的战争动员。
至于南面的大宛,在数万西域军队过境后,更不愿意冒险帮助匈奴人了。
汉军也为了不让郅支一伙人逃走,选择故意示弱。
他们在郅支城外30里地扎营,并向赶来试探的匈奴使者表示,自己的军粮快吃完了,能否活着回去都没把握了。
次日,他们又仅仅派出一小队人马,在城外3里处布阵。
以为汉军早已人困马乏的郅支,立刻决定应战。
100名匈奴骑兵主动出城列队,他们的两翼还有披甲持弓的斯基泰步兵掩护。
其余为数不多的匈奴人与斯基泰人,则在城头弯弓搭箭。
面对威胁的汉军,一直避免与郅支的部队发生近距离交战。
占据步兵绝大部分的弓弩手们,用密集的远射火力,射暴了企图抵近射击的匈奴轻骑兵。
数量有限的重骑兵,也在汉军的密集攻击下,被前排的盾兵所阻挡。
发现这样只是徒增伤亡后,他们转身向城门方向撤退。
随着更多汉军部队与同盟骑兵的突然赶到,匈奴骑兵在惊慌失措中,涌入城门。
追击的南匈奴与乌孙人,却不敢靠近有防御火力的城墙。
城门两侧的斯基泰步兵,则在标志性的大盾牌掩护下,用复合弓火力射退了他们。
这些典型的草原式步兵,因为第一排武士习惯放置于身前的一人高大盾牌,而被汉朝目击者称为鱼鳞阵。
但他们主要是依靠弓箭为杀伤手段。
当确定匈奴残兵完成撤退后,他们也就顶着汉军的新一轮射击,以完整的阵列入城。
此后,汉朝大军将郅支城围的水泄不通。
大量同盟军以辎重车在远处围成圆形的设防阵地,派出骑兵巡游周遭地带。
汉军则依靠大盾牌掩护,用弓弩与城头的守军对射。
郅支城是典型的斯基泰式堡垒,在木质的外墙被汉军焚火烧毁后,守军继续退到夯土构造的卫城土台顽抗。
深受草原武士文化浸染的郅支单于,还发动了自己的几十位后宫娘娘等楼作战。
这些草原女豪杰在汉军的密集火力下,也是折损过半。
单于本人的鼻子,也被箭矢射伤。
最后时刻,约10000人的亲匈奴康居骑兵,姗姗来迟。
他们分成十几队人马,绕着围城军队的阵地奔走,企图寻找一个合适的突破口。
但除了收获围攻者的箭矢外,他们再也没有其他什么成果了。
一晚上的折腾后,他们在白天开始先行撤退。
已经杀入城中的汉军,则继续用火攻的方法,围逼堡垒内的残余守军。
当冲车终于撞破厚实的土墙,堡垒内的1500多匈奴与康居人被杀,郅支单于本人也被砍了脑袋。
郅支城之战,无疑是一场在开始前就已分出胜负的战役。
陈汤在康居等地,以夷制夷的杰出外交手段,让匈奴单于在开战前就被严重孤立。
选择在冬季作战,不仅让城里的敌人来不及疏散,也严重影响了他们向同盟部落的求援行动。
虽然汉军无法保持在葱岭以西的长期存在,但这样的胜利无疑瓦解了匈奴势力在中亚重振旗鼓的可能。
陈汤在一系列战略战术的选择上,无疑比强行实施虽远必诛的那些前辈们,高超了不少。
官渡之战时,一代奸雄曹操和袁绍打的正欢,刘表孙策为什么没有偷袭许昌
、韩遂在关中,在益州,在荆州,在江东,在辽东向来不参与中原的斗争,可以存而不论。
马腾和韩遂在关中,但名义上关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钟繇。
而且,关中的局势此时仍然处在混乱之中,并不明朗,各派表面上都服从朝廷,但主要精力用在相互厮杀。
钟繇是的司隶校尉,一直是服从汉朝朝廷的,至少表面上如此。
官渡之战时,钟繇给曹操送了两千匹战马,支持力度算是不小的。
马腾此时也是服从朝廷的,并且,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派率领一小支部队,跟随曹操参加了官渡之战。
刘璋此时和已经闹僵,和刘表也关系很糟糕。
早在时期,刘表就向朝廷揭发刘焉在益州私造车辇之类御用物品,有。
之后,益州发生了等人的叛乱,刘表表示支持。
甘宁被刘璋击败后,逃入荆州。
刘璋继位后,曾派益州重要人物赵韪率军进攻刘表,只是赵韪在前线突然回师成都,进攻刘璋,才就此作罢了。
官渡之战时,刘璋曾派了三百从征,以示对朝廷恭顺。
孙策此时已经平定江东,曹操在消灭吕布和袁术之后,也已经完全控制了江淮地区,两家是正面接触的。
但孙策此时的计划并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想着溯江而上,与刘表争夺荆州,给他父亲报仇。
更重要的是,此时江东新定,人心不稳,江东地方豪强并未完全接受,中原流寓人士此时对孙氏也持观望态度,孙氏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很难说。
所以,孙策临死前曾叮嘱,如果在江东站不住脚,就要退回淮西。
而且,在此之前,在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就与曹操结盟,要一起讨伐袁术,曹操也以朝廷的名义,拜孙策为破虏将军。
袁术灭亡后,孙策想让曹操表荐他为大司马,曹操不同意,双方关系转而恶化,但还没有完全破裂,依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同盟关系。
官渡之战时,曹操以朝廷名义征召此时被孙策囚禁的,以及已经头像了孙策的华歆,孙策也都送给了曹操。
长江以南地区,从表面上看,刘表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一家,也是除了袁绍之外,唯一有能力直接威胁曹操的势力。
而且,当时刘表还占据着襄樊,最前线的新野已经在南阳盆地之中,离宛城不远。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一直很担心刘表会突袭许都。
但等人认为,刘表没什么进取心,不会这么做,让曹操放心大胆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不要过分担心刘表会和袁绍夹攻曹操。
因为刘表当时和曹操的地盘直接接触,加之刘表左右的刘璋和孙策都与刘表为敌,所以刘表此时与袁绍是同盟关系,共同对抗曹操。
同时,刘表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孙策和刘璋的进攻,尤其是孙策一直试图进攻黄祖,刘表也要随时准备支援黄祖。
此外,这段时期还发生了长沙的张羡叛乱,一直在和刘表打仗,还没有完全平定。
所以,投奔刘表后,曾建议偷袭,但刘表并未采纳这个意见。
这样,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当时的局面就是,袁绍与刘表结盟,把曹操夹在中间,但曹操与刘璋和孙策结盟,保持着对刘表的包围态势,而且是三面包围,迫使刘表不敢轻举妄动,曹操才能够专心致志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
而且,官渡之战时袁绍倾国而出,对曹操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战,是输不起的战争。
相对而言,只有袁绍除了要面对曹操之外,周边没有其它比较强大的能够威胁到他的势力,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如果当时刘表按照刘备的建议,偷袭许昌,是否有可能成功呢?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刘备此时实际上并没有这个能力。
荆州当时在南方算是比较强大的,但开发程度也有限,人口比较多、经济比较繁荣的实际上都在长江以北,尤其是南阳郡,但南阳早就被曹操占领了。
刘表此时既要防御刘璋和孙策,还要在南线与张羡打仗,就算是他有心北上进攻曹操,实际上也并不可能抽调出太多兵力来。
随机文章古罗马皇帝德修斯简介沉船宝藏阿托卡夫人号,8吨黄金加古董价值26亿人民币北极为什么只有冬夏两季,地球绕太阳自转轴导致(冬季长达6个月)飞机迫降为什么要脱鞋,害怕鞋划破充气滑梯/影响飞机乘客逃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40颗导航卫星/精度堪比GPS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韩信为什么没有参与彭城之战?他当时在做什么
就在此时,韩司徒、常山王,以及河南王申阳先后来投,汉王势力大增。
有了居中运筹帷幄,汉王自觉没有也没关系,于是在十一月份返回关中,收回了韩信的兵权,重新调兵部将:他亲自率汉军主力及归降诸侯军,东伐西楚,与韩信一文一武则继续留守关中,萧何负责整治郡县恢复生产及征发秦民创建新军,韩信负责训练新军及平灭三秦王残兵。
其实,汉王自始至终还是更信任更欣赏张良的。
虽然韩信在“汉中对策”及“还定三秦”中表现的确出色,但在汉王眼中:张良身份高贵,智计出众,生性淡泊,神仙一般的人物,堪称帝王之师;韩信嘛,很会打仗,但身份低微、孤傲自负、忠奸不明,最多不过众犬之中最凶猛的一只而已。
既然有了张良在旁画策,汉王也就不再需要什么大将军了,终归还是兵权在自己手里更保险。
汉王用人的原则便是:绝不可将兵权长期放在一只功狗身上,否则狗若成虎,必成大患! 韩信被留在了后方,心中自然郁闷,但闷则闷矣,他却一点儿没有懈气。
因为他明白,汉王与张良根本不是的对手,有再多兵也不是,他们迟早会回来找自己的。
——汉王你等着吧,我会让你明白:你要夺取天下,就不能没有我。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力创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在关中多训练一些新军来,让大汉赢也赢得起,输也输得起。
再说,将一群农民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战士,对一个兵家而言,不同样是得展所学么? 韩信终于成熟了,面对挫折,他已经能够成熟应对,再不轻易动摇。
一个人成功,就得志在要成功,不能丝毫踌躇。
成功不会落在一个性情脆弱的人身上,永远不会。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汉二年三月,关中初定,汉王便携张良率大军自临晋渡河出关,降,虏殷王卬,得奇谋之士,宣布项羽弑义帝为大逆无道,召集天下诸侯共击之,赵王赵歇、代王,以及梁地武装部乃先后加入了以汉为首的反楚同盟,趁项羽还在齐地平乱,而集合了足足近六十万诸侯盟军朝项羽大本营彭城攻去! 这时候,韩信派人寄了封信给汉王劝他不要急于进攻彭城,言曰:“大王虽得诸侯军六十万,然未与项王会战,臣观项王势力,仍在强盛之际,大王切不可。
不如遣兵助齐而将项王先拖在齐地,然后遣一辩士策反九江布,而剪楚之羽翼,绝楚之粮线,待楚军孤立无粮,日渐疲敝,延至明年,大王乃鼓兵而东,乘其敝而与之敌,臣知其必胜矣!” 汉王不以为然:当初你小子只有区区数万兵,就能席卷三秦,现如今有了足足六十大军,大半个天下的兵都在这儿了,如此还打不过项羽,可能吗? 于是汉王回了一封书给韩信,无非就是说杀鸡焉用牛刀,寡人身边有张良陈平两大谋士,还有两大猛将,且天下豪杰云集麾下,对付项王绰绰有余,大将军您还是好好呆在关中训练新军吧,不要再阴天打伞瞎操心了! 韩信收到信后一声长叹:张良陈平聪明是聪明,但他们精通的是阴谋术与纵横家的学问,论军事部署,他们不行的;曹参周勃等人,又全都是一将之才,只能跟钟离眛季布之流过过招。
汉王本人,则最多只有指挥十万人军队作战的能力,而此次要协调与调动足足六十万诸侯盟军的作战布防,这已远远超出了他的指挥能力,一旦要打硬仗,必定会吃大亏的! 不过,让他吃点苦头也好。
否则他咋会看清楚我韩信的重要性呢? 汉王啊汉王,没有我你永远干不过项羽的,快点儿觉悟吧!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韩信所料,彭城一战,汉王打得烂透了,近六十万大军,被项羽三万打的,溃不成军,连汉王自己都差点成了楚军的阶下之囚。
彭城之战是项王军事生涯的巅峰,亦是汉王此生最惨痛的一败,此战来势之猛,消散之速,用东南亚大海啸来比拟亦黯然失色,它简直就像一颗重量级的核弹爆炸,霎那间天昏地暗,霎那间又烟消云散,只见大地白茫茫一片,除了尸骨成堆,什么也不见。
惨哪!一夜之间,六十万大军损伤近半,尸体堆的几乎给睢水建起一座血肉大坝。
最终,汉王光杆司令般逃到了下邑(今安徽砀山县,西距彭城约两百里),收集残兵败将,开始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
一个王者的荣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日月流转,永不停息。
一个王者的伟大,也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在失败中反思失败,屡败屡起,永不认输! 跟他一起反思的,还有汉军头号谋士张良。
经此役后,张良认识到自己绝非一个玩儿军事的料,论天下将才,到底还是人家项羽和韩信最厉害啊! 汉王亦是同样的想法,先前他因疑忌韩信及轻视项羽,而遭此大败。
他后悔不送,因此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旗鼓再战,于是便与张良计议说:“子房啊,干脆,函谷关以东,老子不要了,送人,谁能帮我干掉项羽就送给谁!你看这天下,谁值得我送?” 一旁的周勃曹参等人羞愧的低下了头。
张良心中暗自好笑,关东之地如今本也不是你的,能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作奖品,汉王果然狡黠,不过口中却回答道:“九江王,楚枭将也,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大王若割地与此三人,共谋破楚,楚必败矣!”言语之间,稍有责怪刘邦未有属韩信以大事、导致彭城惨败之意。
可汉王脸上的愧色只是一闪而过,继而笑道:“子房所言甚是,寡人必当联结信布诸雄,同破项王,共享天下!” 张良的下邑画策,是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亦彻底转变了汉王对韩信的态度。
汉王终于再没把韩信当成一只狗了,他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把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他指挥,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跟他同盟,与他合作,放手信任他,让他,才能真正打败强大到令人战栗的西楚战神项羽。
张良的下邑画策中虽有三人,但最关键人物还在韩信。
如果韩信不帮汉王打几场胜仗将局势稳住,纵使张良陈平这些谋士们有再多的纵横之术反间之计,也无法将英布彭越这些关键人物拉到汉阵营这边儿来。
因为乱世里最终讲究的还是实力,所谓辩士一言可抵,实际靠的是“一言”背后强大的军事实力,而非空言也! 于是,汉王紧急使人去关中请韩信来救火。
眼下汉军大败,楚军追击正急,问天下谁可阻挡项羽的兵锋,唯有韩大将军! 韩信想也没想,就带着刚训练好的关中新兵出发了。
临走之前,他命令围困废丘的部队堵住雍河下游,放水淹城,顺手灭掉了这位坚守不降的拗脾气雍王,以消除后顾之忧而轻装前进。
既然汉王与张良已经想通,韩信自然也就就不计前嫌了,归根到底,他们坐的是同一条船,船长有难,韩信不能见死不救。
随机文章世界上最酷的木乃伊,身披袈裟头戴墨镜(木乃伊中的犀利哥)上帝是7维空间的人,能改变过去现在和未来(超越神仙)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二战纳粹女魔头伊尔玛·格蕾泽,女囚集中营看守长/专杀漂亮女人乌拉那拉为什么被废后, 乌拉那拉皇后被废之谜(犯大忌被废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