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之战:汉武帝与匈奴主力首次大碰撞 漠南之战中卫青凭什么能获得胜利?

此战是汉军第一次跟匈奴单于主力兵团对战,虽取得胜利,但并没有完成歼灭匈奴主力的战略目标,从战略上对匈奴未形成绝对的威慑。
战争的新形势 公元前127年的河南战役,是汉军对匈奴的首次大胜,但此战尚未根本上改变汉匈的战略态势。
匈奴依旧以阴山山脉为中心,
【千问解读】
西汉元朔五年至六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武帝三次派出十万大军,反击漠南右贤王部和伊稚斜。
此战是汉军第一次跟匈奴单于主力兵团对战,虽取得胜利,但并没有完成歼灭匈奴主力的战略目标,从战略上对匈奴未形成绝对的威慑。
战争的新形势
公元前127年的河南战役,是汉军对匈奴的首次大胜,但此战尚未根本上改变汉匈的战略态势。
匈奴依旧以阴山山脉为中心,试图夺回战略前进基地河南地,且匈奴北东西的三面布局,从战略上依然对中原构成“宝盖头”形的包围。
匈奴反击的热情因其政权更迭(河南战役后不久,军臣单于病故,其弟伊稚斜通过武力夺取王位)而更加高涨。
而汉军方面,在夺取河南地的战略前进基地后,极大改善了己方的战略态势。
最重要的是,以卫青为主的新一代骑兵将领及其部队,熟悉了大规模远距离骑兵机动攻势战法,并在国内精英阶层掀起了一股崇尚军功的风气。
对匈奴来说,河南地本是阴山南麓的屏障,当时匈奴单于王庭就设在阴山及其南麓。
元朔二年,河南地为汉军所夺,单于王庭直接暴露于汉军兵锋之下。
因此,河南之战结束后,匈奴新首领伊稚斜单于不甘心失败,便于第二年,即公元前126年卷土重来,对西汉进行了新一轮的攻击:在夏季即派遣左贤王数万骑攻略代郡,掳掠民众千余人。
同年秋,匈奴大举进攻雁门郡,杀掠数千人。
次年,也就是元朔四年,匈奴又派出九万骑兵,分三路,每三万骑为一部,分别向汉朝北部边界地区的代郡、定襄及上郡进攻。
与此同时,匈奴右贤王也不甘心河南地之失,频频袭扰位于河南地的朔方郡,杀掠吏民甚众。
面对匈奴的全线进攻,公元前124年春,汉军展开新一轮攻势作战。
此时的汉军,已经在十多年的战争中发展出一套崭新的骑兵战略——发扬地理内线优势,主力与支援部队交互打击匈奴右贤王的战略,并利用已成熟的骑兵集团,采取突然袭击和快速机动的奇袭战法。
这种奇袭战法不仅指战略上的,也指战术上的。
它是以最快的进攻速度、最强的打击力量,连续不间断地实施攻击,在敌方动员和使用其战争潜力之前将其击败,力求在最短时间达成战争目的。
此外,汉军还实行了新的编组,将军队配置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各边地郡国的地方常备部队、各地方警备部队坚决抵抗匈奴三路大军攻击,消耗其力量;第二层次,为将军李息与张次公,率其一部攻击最东北部远端的匈奴左贤王,进行战略牵制;第三层次,是高度集中编组的主力骑兵,含卫青本部的三万骑,以及将军苏建、李沮、公孙贺与李蔡所率的各分队骑兵。
除各边地郡国部队,汉军总共投入此次战役的攻击部队有十万骑之多。
在此次战役中,汉军还实行了新的战役指挥体系,攻击部队的六位将军虽分为两个作战方向,但都由车骑将军卫青节制指挥。
各军主力集结地为朔方郡,这一区域居于匈奴各路大军进攻线的中心位置,构成了内线作战的态势。
此外,汉军主力兵团的内部编成和作战序列,也体现出新的特点。
李沮为“强弩将军”,可以推测汉军弓弩等射远兵器有集中的战术运用;公孙贺为“轻骑将军”,率领突击的轻骑兵部队;李蔡在此役军号为“轻车将军”,可见此时中原军队仍保留了相当数额的战车部队;苏建为“游击将军”,按照秦汉兵书和军事史,游击之军一般都是统帅控制的战役预备和机动部队。
汉军这一新型作战序列,显示出其军事改革不是简单模仿匈奴模式,而是吸取匈奴骑兵的优势,利用战车和远射打击兵器的火力,集中编组形成以骑兵为核心的车骑合成化部队,其内部的战术分工更加精细。
奇袭“袭击者”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朔方郡悄悄渡过黄河,以高阙塞(阴山山脉西北山口)为攻击发起点。
当时,匈奴右贤王所部集结在狼山以北地区,由于他对卫青所部的作战意图和能力丝毫不知,就手握20万大军按兵不动,想等单于大军在渔阳和右北平等东线的攻击得手、汉军主力被牵制以后,再对陇西、上郡等西线发动攻击。
但右贤王的情况却被十分重视战前侦察的卫青摸得一清二楚,于是卫青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与冲击力,“出塞六七百里,夜围右贤王”。
卫青大军到时已是深夜。
自以为大营距汉境遥远、汉军缺乏长途奔袭能力的右贤王,正与部众饮酒欢歌,完全没有提防。
善于远程奔袭的大漠袭击者,遭到了被袭击的命运。
匈奴军队有军民不分、家眷随军行动的特点,又让他们的命运更加悲惨。
一边倒的战斗很快结束,毫无防备的匈奴军民在汉军的箭雨下被射倒。
继之,汉军旋风般突袭的骑兵,以锋利的马槊和环首铁刀攻击无组织的匈奴人。
匈奴士兵只能各自零星杀出包围圈逃逸,宿醉方醒的右贤王慌忙率亲兵逃往大漠。
为扩大战果,卫青派遣轻骑校尉郭成带兵又追击了几百里。
此战俘获了右贤王部数十名小王,俘获民众1.5万余人,牲畜几十万头,极大摧毁了匈奴右贤王部的战争潜力。
除了上述直接战果外,此战在战争史上也是意义重大——新的作战编成方法,被辉煌的战果所证明,以卫青为总指挥的北方战区体制被确立。
战后,卫青被武帝擢升为大将军,统领所有汉军。
铁骑战阴山
然而,右贤王的惨败并未使匈奴停止对汉朝的进攻。
同年秋天,不甘心失败的伊稚斜单于又派出一万余骑兵袭入代郡,杀代郡都尉朱英,劫掠千余人而去。
这令西汉君臣认识到,只有与匈奴主力决战,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匈奴的进犯。
元朔六年,汉武帝发布诏令,命大将军卫青率领十万骑兵,出定襄,向北挺进,寻求匈奴主力决战。
事实上,汉武帝仅仅在获得两次反攻胜利后,便急于在沙漠和草原上寻求与匈奴主力决战,是十分不适宜的。
而且,汉军主力决战准备时间漫长,难以保密且行动迟缓,从而丧失了部队进攻的突然性和机动性。
从历史记载的战局经过看,匈奴对汉军此役的战略意图很清楚。
汉军刚出定襄,就遭遇单于主力骑兵的阻击,汉军杀敌万余骑后,卫青令大军撤回定襄休整。
一个月后,大军再度出击,向阴山主脉地带攻击前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役,汉军的编组与前一年相比有所变化。
由于大军要深入匈奴腹地,汉军改变了以前临战临时编组军队的做法,建立了中、左、右、前、后诸军,其中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由大将军卫青统一指挥,并直接掌握强弩军这支技术兵器部队,从而提高了诸军协同作战的能力。
这是汉武帝对匈奴用兵以来,军队编组最为严密的一次。
但在实战中,由于通信联络不畅,未能协调好各部,导致赵信和苏建两军单独遇上前来支援的左贤王主力,3000余汉骑与数万匈奴主力骑兵搏杀,激战日余,汉军不支,几乎全军覆没。
赵信原本是匈奴降将,见匈奴军势众,遂领800名残军投降匈奴,苏建则单骑突围逃回。
是役,汉军两出定襄,虽也有斩获,但并未达到袭歼伊稚斜单于本部的预期目的。
不过,此役也有亮点,那就是初出茅庐的霍去病表现不俗。
霍去病组织了一次极为成功的长途奔袭,充分展现了骑兵杰出的机动性和突袭能力。
至此,擅长骑兵作战的霍去病,也开始了他短暂而辉煌的军事生涯。
汉军在阴山山脉对匈奴大单于与左贤王部的攻击,虽然付出了偏师覆灭的代价,但其战略影响还是很快就显现出来。
对于汉廷而言,对阴山山脉的控制使得河南地,以及东方的渔阳和右北平等数个边郡,获得了极大的战略纵深保障,移民徙边的活动也得以第一次伸展到前所未有的远方。
就战略态势而言,退守漠北的匈奴,第一次在漫长的对抗中转入战略防御,首次为生存而战。
此外,漠南进击单于之战,伊稚斜以主力迎战卫青军团,其亲身感受到汉军战力之强大。
战后,在降将赵信建议下,伊稚斜采取了退后防御的战略,将单于王庭退设于大漠以北,希望暂避汉军锋芒,同时也使汉匈战争的战场空间从北方和东部转向辽阔的西部。
汉匈争战,又将翻开新的一章!
卫青凭什么赢得了这场战役?
一、汉朝实力与气候。
前面已经提到了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后,实力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的确,实力强大到用三十万兵力发动对右贤王的反击。
从这也看出一个现实,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是有一定优势的,游牧民族看天气过生活,农耕民族还可以饮水灌溉农田,当时文景之治时,特别重视农业,轻摇赋税,这是恢复汉朝根基的重要措施,为了发展农业,汉朝发展各种农业工具,甚至创造历法,和农业息息相关,这就是农耕民族的魅力。
游牧民族只能逐草而居,草原的生态又是那么脆弱,可见两个不同的气候对两个民族影响很大。
二、卫青军事能力。
卫青的指挥能力有多强??没有数据显示,但可以从他指挥的战役看出,从卫青首战开始,第一次击败匈奴,到漠北之战,从没有败过,一路征战北方。
为汉朝赢得汉匈战争做出不朽的贡献。
在汉朝中能做到如此高的武将,卫青的实力是得到认可的,从一开始和他平起平坐或比他还高的将领,渐渐的,卫青超越了他们,最后和他们拉开距离,他们还不得不服,这里一方面是汉武帝重视卫青,一方面是卫青自身的本领,没有本领再怎么重视也无法创造奇迹。
三、汉武帝的作用。
同样的,一场战争的胜利还是和最高统治者有关,如果是一个昏庸的帝王,临时调动人员或改变策略,会造成不可估量大损失,而汉武帝对卫青等人的认可,让他们放开手脚去打,这些都是一个雄才大略帝王的眼光。
而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临时换将的战役,其中都是以战争失败的多,但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就因临时换将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种在特定条件,特定时间,不搅乱军心的情况下换的,而且秦昭王可不是昏君。
从这些因素中看出,漠南之战的胜利并不是偶然的,都是需要靠卫青等名将的努力付出换来的。
当时的匈奴又是一种什么情况?匈奴原属于华夏的一个分支,夏朝的覆灭,一支夏人来到北部的阴山,在那里发展成游牧民族。
战国时期,北部的匈奴渐渐的强大起来,经过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了秦朝时期,北方的匈奴形成一个强大到可以和秦朝相抗衡的草原帝国,期间被蒙恬率领大军打败,秦朝占领河套地区以及河西走廊。
到了汉朝时期,此时的匈奴首领换成冒顿单于,此后匈奴开始四处征伐,东灭东胡王,西灭大月氏,势力抵达西域,南收复当初秦朝占领的河套地区。
一时间,匈奴的版图比西汉初期还要大。
匈奴鼎盛时期是公元前209年到公元前128年,经历过三代,分别是冒顿、老上、军臣三个单于,相当于从秦二世元年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到了伊稚斜单于时期,处于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时候,从这也看出匈奴刚开始由盛转衰,但这也只是刚刚开始而已,他的强大是毋容置疑的。
汉匈战争,汉朝赢得胜利,是华夏族向汉族真正的转变。
官渡之战时,一代奸雄曹操和袁绍打的正欢,刘表孙策为什么没有偷袭许昌
、韩遂在关中,在益州,在荆州,在江东,在辽东向来不参与中原的斗争,可以存而不论。
马腾和韩遂在关中,但名义上关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钟繇。
而且,关中的局势此时仍然处在混乱之中,并不明朗,各派表面上都服从朝廷,但主要精力用在相互厮杀。
钟繇是的司隶校尉,一直是服从汉朝朝廷的,至少表面上如此。
官渡之战时,钟繇给曹操送了两千匹战马,支持力度算是不小的。
马腾此时也是服从朝廷的,并且,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派率领一小支部队,跟随曹操参加了官渡之战。
刘璋此时和已经闹僵,和刘表也关系很糟糕。
早在时期,刘表就向朝廷揭发刘焉在益州私造车辇之类御用物品,有。
之后,益州发生了等人的叛乱,刘表表示支持。
甘宁被刘璋击败后,逃入荆州。
刘璋继位后,曾派益州重要人物赵韪率军进攻刘表,只是赵韪在前线突然回师成都,进攻刘璋,才就此作罢了。
官渡之战时,刘璋曾派了三百从征,以示对朝廷恭顺。
孙策此时已经平定江东,曹操在消灭吕布和袁术之后,也已经完全控制了江淮地区,两家是正面接触的。
但孙策此时的计划并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想着溯江而上,与刘表争夺荆州,给他父亲报仇。
更重要的是,此时江东新定,人心不稳,江东地方豪强并未完全接受,中原流寓人士此时对孙氏也持观望态度,孙氏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很难说。
所以,孙策临死前曾叮嘱,如果在江东站不住脚,就要退回淮西。
而且,在此之前,在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就与曹操结盟,要一起讨伐袁术,曹操也以朝廷的名义,拜孙策为破虏将军。
袁术灭亡后,孙策想让曹操表荐他为大司马,曹操不同意,双方关系转而恶化,但还没有完全破裂,依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同盟关系。
官渡之战时,曹操以朝廷名义征召此时被孙策囚禁的,以及已经头像了孙策的华歆,孙策也都送给了曹操。
长江以南地区,从表面上看,刘表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一家,也是除了袁绍之外,唯一有能力直接威胁曹操的势力。
而且,当时刘表还占据着襄樊,最前线的新野已经在南阳盆地之中,离宛城不远。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一直很担心刘表会突袭许都。
但等人认为,刘表没什么进取心,不会这么做,让曹操放心大胆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不要过分担心刘表会和袁绍夹攻曹操。
因为刘表当时和曹操的地盘直接接触,加之刘表左右的刘璋和孙策都与刘表为敌,所以刘表此时与袁绍是同盟关系,共同对抗曹操。
同时,刘表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孙策和刘璋的进攻,尤其是孙策一直试图进攻黄祖,刘表也要随时准备支援黄祖。
此外,这段时期还发生了长沙的张羡叛乱,一直在和刘表打仗,还没有完全平定。
所以,投奔刘表后,曾建议偷袭,但刘表并未采纳这个意见。
这样,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当时的局面就是,袁绍与刘表结盟,把曹操夹在中间,但曹操与刘璋和孙策结盟,保持着对刘表的包围态势,而且是三面包围,迫使刘表不敢轻举妄动,曹操才能够专心致志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
而且,官渡之战时袁绍倾国而出,对曹操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战,是输不起的战争。
相对而言,只有袁绍除了要面对曹操之外,周边没有其它比较强大的能够威胁到他的势力,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如果当时刘表按照刘备的建议,偷袭许昌,是否有可能成功呢?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刘备此时实际上并没有这个能力。
荆州当时在南方算是比较强大的,但开发程度也有限,人口比较多、经济比较繁荣的实际上都在长江以北,尤其是南阳郡,但南阳早就被曹操占领了。
刘表此时既要防御刘璋和孙策,还要在南线与张羡打仗,就算是他有心北上进攻曹操,实际上也并不可能抽调出太多兵力来。
随机文章古罗马皇帝德修斯简介沉船宝藏阿托卡夫人号,8吨黄金加古董价值26亿人民币北极为什么只有冬夏两季,地球绕太阳自转轴导致(冬季长达6个月)飞机迫降为什么要脱鞋,害怕鞋划破充气滑梯/影响飞机乘客逃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40颗导航卫星/精度堪比GPS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韩信为什么没有参与彭城之战?他当时在做什么
就在此时,韩司徒、常山王,以及河南王申阳先后来投,汉王势力大增。
有了居中运筹帷幄,汉王自觉没有也没关系,于是在十一月份返回关中,收回了韩信的兵权,重新调兵部将:他亲自率汉军主力及归降诸侯军,东伐西楚,与韩信一文一武则继续留守关中,萧何负责整治郡县恢复生产及征发秦民创建新军,韩信负责训练新军及平灭三秦王残兵。
其实,汉王自始至终还是更信任更欣赏张良的。
虽然韩信在“汉中对策”及“还定三秦”中表现的确出色,但在汉王眼中:张良身份高贵,智计出众,生性淡泊,神仙一般的人物,堪称帝王之师;韩信嘛,很会打仗,但身份低微、孤傲自负、忠奸不明,最多不过众犬之中最凶猛的一只而已。
既然有了张良在旁画策,汉王也就不再需要什么大将军了,终归还是兵权在自己手里更保险。
汉王用人的原则便是:绝不可将兵权长期放在一只功狗身上,否则狗若成虎,必成大患! 韩信被留在了后方,心中自然郁闷,但闷则闷矣,他却一点儿没有懈气。
因为他明白,汉王与张良根本不是的对手,有再多兵也不是,他们迟早会回来找自己的。
——汉王你等着吧,我会让你明白:你要夺取天下,就不能没有我。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力创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在关中多训练一些新军来,让大汉赢也赢得起,输也输得起。
再说,将一群农民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战士,对一个兵家而言,不同样是得展所学么? 韩信终于成熟了,面对挫折,他已经能够成熟应对,再不轻易动摇。
一个人成功,就得志在要成功,不能丝毫踌躇。
成功不会落在一个性情脆弱的人身上,永远不会。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汉二年三月,关中初定,汉王便携张良率大军自临晋渡河出关,降,虏殷王卬,得奇谋之士,宣布项羽弑义帝为大逆无道,召集天下诸侯共击之,赵王赵歇、代王,以及梁地武装部乃先后加入了以汉为首的反楚同盟,趁项羽还在齐地平乱,而集合了足足近六十万诸侯盟军朝项羽大本营彭城攻去! 这时候,韩信派人寄了封信给汉王劝他不要急于进攻彭城,言曰:“大王虽得诸侯军六十万,然未与项王会战,臣观项王势力,仍在强盛之际,大王切不可。
不如遣兵助齐而将项王先拖在齐地,然后遣一辩士策反九江布,而剪楚之羽翼,绝楚之粮线,待楚军孤立无粮,日渐疲敝,延至明年,大王乃鼓兵而东,乘其敝而与之敌,臣知其必胜矣!” 汉王不以为然:当初你小子只有区区数万兵,就能席卷三秦,现如今有了足足六十大军,大半个天下的兵都在这儿了,如此还打不过项羽,可能吗? 于是汉王回了一封书给韩信,无非就是说杀鸡焉用牛刀,寡人身边有张良陈平两大谋士,还有两大猛将,且天下豪杰云集麾下,对付项王绰绰有余,大将军您还是好好呆在关中训练新军吧,不要再阴天打伞瞎操心了! 韩信收到信后一声长叹:张良陈平聪明是聪明,但他们精通的是阴谋术与纵横家的学问,论军事部署,他们不行的;曹参周勃等人,又全都是一将之才,只能跟钟离眛季布之流过过招。
汉王本人,则最多只有指挥十万人军队作战的能力,而此次要协调与调动足足六十万诸侯盟军的作战布防,这已远远超出了他的指挥能力,一旦要打硬仗,必定会吃大亏的! 不过,让他吃点苦头也好。
否则他咋会看清楚我韩信的重要性呢? 汉王啊汉王,没有我你永远干不过项羽的,快点儿觉悟吧!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韩信所料,彭城一战,汉王打得烂透了,近六十万大军,被项羽三万打的,溃不成军,连汉王自己都差点成了楚军的阶下之囚。
彭城之战是项王军事生涯的巅峰,亦是汉王此生最惨痛的一败,此战来势之猛,消散之速,用东南亚大海啸来比拟亦黯然失色,它简直就像一颗重量级的核弹爆炸,霎那间天昏地暗,霎那间又烟消云散,只见大地白茫茫一片,除了尸骨成堆,什么也不见。
惨哪!一夜之间,六十万大军损伤近半,尸体堆的几乎给睢水建起一座血肉大坝。
最终,汉王光杆司令般逃到了下邑(今安徽砀山县,西距彭城约两百里),收集残兵败将,开始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
一个王者的荣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日月流转,永不停息。
一个王者的伟大,也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在失败中反思失败,屡败屡起,永不认输! 跟他一起反思的,还有汉军头号谋士张良。
经此役后,张良认识到自己绝非一个玩儿军事的料,论天下将才,到底还是人家项羽和韩信最厉害啊! 汉王亦是同样的想法,先前他因疑忌韩信及轻视项羽,而遭此大败。
他后悔不送,因此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旗鼓再战,于是便与张良计议说:“子房啊,干脆,函谷关以东,老子不要了,送人,谁能帮我干掉项羽就送给谁!你看这天下,谁值得我送?” 一旁的周勃曹参等人羞愧的低下了头。
张良心中暗自好笑,关东之地如今本也不是你的,能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作奖品,汉王果然狡黠,不过口中却回答道:“九江王,楚枭将也,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大王若割地与此三人,共谋破楚,楚必败矣!”言语之间,稍有责怪刘邦未有属韩信以大事、导致彭城惨败之意。
可汉王脸上的愧色只是一闪而过,继而笑道:“子房所言甚是,寡人必当联结信布诸雄,同破项王,共享天下!” 张良的下邑画策,是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亦彻底转变了汉王对韩信的态度。
汉王终于再没把韩信当成一只狗了,他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把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他指挥,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跟他同盟,与他合作,放手信任他,让他,才能真正打败强大到令人战栗的西楚战神项羽。
张良的下邑画策中虽有三人,但最关键人物还在韩信。
如果韩信不帮汉王打几场胜仗将局势稳住,纵使张良陈平这些谋士们有再多的纵横之术反间之计,也无法将英布彭越这些关键人物拉到汉阵营这边儿来。
因为乱世里最终讲究的还是实力,所谓辩士一言可抵,实际靠的是“一言”背后强大的军事实力,而非空言也! 于是,汉王紧急使人去关中请韩信来救火。
眼下汉军大败,楚军追击正急,问天下谁可阻挡项羽的兵锋,唯有韩大将军! 韩信想也没想,就带着刚训练好的关中新兵出发了。
临走之前,他命令围困废丘的部队堵住雍河下游,放水淹城,顺手灭掉了这位坚守不降的拗脾气雍王,以消除后顾之忧而轻装前进。
既然汉王与张良已经想通,韩信自然也就就不计前嫌了,归根到底,他们坐的是同一条船,船长有难,韩信不能见死不救。
随机文章世界上最酷的木乃伊,身披袈裟头戴墨镜(木乃伊中的犀利哥)上帝是7维空间的人,能改变过去现在和未来(超越神仙)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二战纳粹女魔头伊尔玛·格蕾泽,女囚集中营看守长/专杀漂亮女人乌拉那拉为什么被废后, 乌拉那拉皇后被废之谜(犯大忌被废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