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灭东突厥之战:大唐战神李靖的巅峰之战 让东突厥走向灭亡 大唐王朝一战定威名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5-18 点击数:
简介:唐贞观三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部,此战过后,突厥对中原的袭扰得到了遏制,还对周围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唐朝此后极少收到来自其他民族的袭扰,而且突厥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从而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后来的开元盛世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公元624年,唐王朝在灭掉了南方的萧铣、辅公袥等

【千问解读】

唐贞观三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部,此战过后,突厥对中原的袭扰得到了遏制,还对周围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唐朝此后极少收到来自其他民族的袭扰,而且突厥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从而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后来的开元盛世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唐灭东突厥之战:大唐战神李靖的巅峰之战 让东突厥走向灭亡 大唐王朝一战定威名

公元624年,唐王朝在灭掉了南方的萧铣、辅公袥等割据势力之后,至此,大唐王朝正式统一了全中国。

此时,这个新生的帝国犹如一颗璀璨之星,正在东方大地上冉冉升起,即将开始了它长达数百年的帝国生涯。

然而,这个新生的王朝看似朝气蓬勃,其实,它的周围早已遍布危险。

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北方的突厥部族。

突厥部族,自隋朝时期,被隋炀帝给狠狠地收拾了一顿之后,老实了一阵子,但内心却很不安分,时刻想着东山再起。

后来,果然给让突厥人逮到了机会,隋朝末年,突厥部族趁着天下大乱之际,东山再起,逐渐收复了北方的契丹、吐谷浑等势力,一时之间风光无限,北方的大多数地区都是其势力范围,对外号称是“控弦百万”,虽说比较夸张,但我们也不难看出突厥人的势力之强大。

在唐朝建立之初,北方的一些割据势力都曾依附于突厥部族,比如窦建德、王世充等,李渊在起兵反隋之时也曾得到过突厥人的帮助。

因此,突厥人便以此为借口,经常向唐王朝索要财物,并且在唐朝对付南方的割据势力之时,经常南下骚扰唐朝边境,烧杀抢掠,时刻对唐王朝虎视眈眈。

公元621年-626年期间,突厥先后好几次侵犯唐朝边境,致使唐军损失惨重,虽然在这期间唐军也取得过战争的胜利,但依然是败多胜少,甚至李渊一度被突厥人逼得想要迁都,幸亏在李世民的劝说下才作罢。

至此,到李世民登基前夕,突厥部族唐王朝的威胁一直没有减轻,甚至到了加大的地步。

公元626年,李世民继位后,此时的突厥首领颉利和突利两可汗,趁唐朝内乱、新君继位之际,率兵10万南下,攻击唐朝高陵地区。

面对这种情况,对打仗是家常便饭的李世民来说,丝毫不慌,他先是派出尉迟恭前去迎战突厥,阻止突厥南下,双方在泾阳一带展开大战,这场战争虽说唐军取得了胜利,但李世民显然低估了突厥南下的信念,此战未能阻止突厥南下的步伐。

眼看事态越来越严重,随后,李世民亲自率领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六人,出城门,到渭水河畔,与突厥首领隔岸对话。

李世民说道:“我之前与你签订盟约,双方互不侵犯,今日你带兵前来,是何道理。

”李世民这番话让本来就师出无名的颉利可汗开始打退堂鼓了,看着眼前这位骑着高头大马、气宇轩昂的年轻人,颉利可汗心虚了,于是,他顺水推舟,首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又与李世民在渭水河畔斩白马盟约,史称“渭水会盟”。

至此,东突厥对唐王朝的威胁告一段落。

然而,在“渭水之盟”中看似占了便宜的唐王朝却实则吃了大亏,都被人欺负到门前来了,还不能有所作为。

所以,这股怒火一直憋在了这位年轻气盛的帝王心里,李世民时刻都记着这一次的耻辱,时刻都想着要报仇雪恨。

终于,机会来临了。

唐灭东突厥之战:大唐战神李靖的巅峰之战 让东突厥走向灭亡 大唐王朝一战定威名

公元627年,距离“渭水之盟”仅仅过去了一年之后,此时的突厥王朝已经是外强中干,奄奄一息了,等待唐王朝最后给它致命的一击。

首先,这时的突厥王朝已经是众叛亲离。

我们上面说到,突厥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他们吞并了周围的一些部族。

然而,这种强大只是暂时的,它所埋下的隐患迟早会暴露出来的。

终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后臣服于突厥的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十余个部族在突厥的暴力统治下,先后起兵反叛。

而突厥的另一个首领突利可汗因征讨薛延陀失利,引起了颉利可汗的不满,被关押了起来,引起了突利可汗的不满。

随后,突利可汗投降唐朝,并请求唐朝进攻颉利可汗。

就这样,因为突厥部族的内部矛盾,给唐王朝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进攻机会,而作为皇帝兼军事家的李世民又怎么会放过如此一个大好的机会。

终于,到了唐贞观二年,唐代州都督张公瑾给李世民上奏说:“征讨突厥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应当开始反攻,并且列举了突厥的六大罪状。

”李世民看完后,深以为是。

随后,李世民任命李靖为行军大军帅,率五路大军、共10万余人征讨东突厥。

此次作战,唐军兵分六路,以李靖为统帅,对东突厥发起了进攻。

分别是:以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总管;以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以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以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以任城王李道宗为大通道行军总管;以卫孝节为恒安道行军总管以上六路大军,均由李靖统帅。

其中,由李靖和李世勣所率领的为中路军,负责主攻,其余则为侧翼攻击军和备用军。

唐灭东突厥之战:大唐战神李靖的巅峰之战 让东突厥走向灭亡 大唐王朝一战定威名

公元629年11月23日,唐军在李靖的带领下,对突厥发起了进攻。

首先,六路大军中,与突厥正面遭遇的是李道宗部队。

李道宗何许人也?我们近几年的电视剧中对他黑的有点惨,其实他可以说是一代名将,早年间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先后平定了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

此次对突厥的战争中,他同样身先士卒,面对突厥大军,他镇定自若,指挥唐军英勇反击,在灵州一带大败突厥大军。

首战告捷,唐军信心大增,很快,在李靖的带领下,开始了对突厥的毁灭性打击。

随后发生的两场战役可以说是本次作战中最为重要的两场了,因为这两场战役彻底消灭了东突厥主力,一举除掉了唐王朝的威胁,分别是定襄之战和阴山之役。

公元630年正月,李靖在雪夜率领三千骑兵从马邑进至恶阳岭,在歼灭了恶阳岭的守军之后,乘着颉利可汗大军熟睡之际,夜袭定襄。

此时的颉利可汗怎么也想不到唐军会在这个时候袭击他们,然而,李靖之所以被成为“战神”,靠的就是打仗之中的奇谋,对突厥也不例外,此时的颉利可汗算是领教到李靖这位大唐战神的厉害了。

然而,眼下的困境已经无法允许他多想了,得知唐军来袭,气势震天,突厥士兵早已没有了抵抗之心。

看到手下的士兵乱作一团,颉利可汗害怕了。

随后,他在一帮心腹的掩护下,率残余败将而逃,逃往阴山一带。

随着颉利可汗的逃跑,剩下的士兵早已没有恋战之心,纷纷四散而逃,突厥军大败。

至此,突厥老巢被唐军占领。

俗话说“斩草要除根”,在李靖占领了定襄之后,颉利可汗逃走,这对唐军来说还是有点遗憾的。

然而,面对这种情况,还有一位猛人还没出场呢!他就是李世勣,当得知颉利可汗可汗逃走后,经过这么多年的战场生涯,李世勣立马敏锐地想到,此时的颉利可汗只有一个逃走方向,那就是向北逃往阴山,但是,要想翻越阴山,有一个必经之路,就是白道,只要在颉利可汗经过这儿之前,守株待兔,必能有所获。

唐灭东突厥之战:大唐战神李靖的巅峰之战 让东突厥走向灭亡 大唐王朝一战定威名

于是,经过昼夜兼程,在颉利可汗到达这儿之前,李世勣已经率领大军在这儿等他了,当颉利可汗到达白道后,看到李世勣的大军,此时的颉利可汗开始骂娘了,怎么到哪都能碰到唐军,此时,无论他想骂谁,失败都是必然的,面对士气正盛的唐军,突厥军很快败下阵来,然而,这一次,又被颉利可汗给逃走了。

再连吃了两场败仗之后,颉利可汗这回真的是领教到唐军的厉害了,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好歹也是草原上最强大的民族,怎么会败的这么惨。

然而,想归想,这哥们脑袋还算清醒,他深知,自己剩余这么点残兵败将还怎么跟唐军对抗。

于是,他派出使者,跟李世民说,自己愿意举国投降,请求唐王放自己一条生路。

然而,李世民是什么人,那可是从小在战场上浴血奋杀的猛人,颉利可汗这点伎俩又怎么能骗过他,他深知,这只是颉利可汗的缓兵之计,只要放走他,颉利可汗日后绝对会东山再起,到那时候就不好收拾了,还不如趁此机会永绝后患。

想到这儿,李世民一边接受了突厥投降的请求,另一边命令李靖肃清突厥的残余势力。

李靖接到命令后,连夜发兵,与李世勣部联合北进,行至阴山附近时,遇到突厥骑兵。

而后,李靖率部冲杀,斩杀突厥士兵千余人,颉利可汗仓皇出逃。

随后,李靖又乘势追杀,斩突厥士兵万余人,俘虏10万余口,缴获物资不计其数。

这时候的颉利可汗如同丧家之犬,但他还是不死心,欲投奔吐谷浑,但这时他被李道宗的部队给截住了,并被李道宗生擒,随后押往唐朝。

到达唐朝后,颉利可汗也算幸运,李世民并没有杀他,只是列举了他的罪过。

这时候,随着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被俘,唐王朝在漠北的威胁一举解除。

随后,在公元649-650年之间,唐王朝进一步灭了东突厥残余势力之后,在之前东突厥占领的地区设立单于、瀚海二都护府,完全控制了西北地区之后,至此,东突厥灭亡。

唐灭东突厥之战:大唐战神李靖的巅峰之战 让东突厥走向灭亡 大唐王朝一战定威名

唐王朝之所以能够击败强大的突厥军,不外乎有三个原因:

一:在对突厥作战中,唐王朝准备充分。

唐王朝建立之初,遵循“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先是灭掉了关内的刘武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然后平定了南方萧铣集团和辅公袥集团后,才能专注对付突厥,这是一个原因。

二:唐朝君臣团结协作,堪称典范。

在对突厥之战中,不仅有李靖这样的忠臣良将,更有李世民这样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此君臣合作,定能取胜。

三:李世民战略眼光高超。

在和突厥打交道过程中,李世民先是采取安抚突厥的策略,使其麻痹大意,放下对大唐的戒备,然后再派出奇兵突袭,才能够取得大胜。

官渡之战时,一代奸雄曹操和袁绍打的正欢,刘表孙策为什么没有偷袭许昌

的时候,除了和,还有几个比较主要的地方割据势力。

、韩遂在关中,在益州,在荆州,在江东,在辽东向来不参与中原的斗争,可以存而不论。

马腾和韩遂在关中,但名义上关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钟繇。

而且,关中的局势此时仍然处在混乱之中,并不明朗,各派表面上都服从朝廷,但主要精力用在相互厮杀。

钟繇是的司隶校尉,一直是服从汉朝朝廷的,至少表面上如此。

官渡之战时,钟繇给曹操送了两千匹战马,支持力度算是不小的。

马腾此时也是服从朝廷的,并且,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派率领一小支部队,跟随曹操参加了官渡之战。

刘璋此时和已经闹僵,和刘表也关系很糟糕。

早在时期,刘表就向朝廷揭发刘焉在益州私造车辇之类御用物品,有。

之后,益州发生了等人的叛乱,刘表表示支持。

甘宁被刘璋击败后,逃入荆州。

刘璋继位后,曾派益州重要人物赵韪率军进攻刘表,只是赵韪在前线突然回师成都,进攻刘璋,才就此作罢了。

官渡之战时,刘璋曾派了三百从征,以示对朝廷恭顺。

孙策此时已经平定江东,曹操在消灭吕布和袁术之后,也已经完全控制了江淮地区,两家是正面接触的。

但孙策此时的计划并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想着溯江而上,与刘表争夺荆州,给他父亲报仇。

更重要的是,此时江东新定,人心不稳,江东地方豪强并未完全接受,中原流寓人士此时对孙氏也持观望态度,孙氏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很难说。

所以,孙策临死前曾叮嘱,如果在江东站不住脚,就要退回淮西。

而且,在此之前,在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就与曹操结盟,要一起讨伐袁术,曹操也以朝廷的名义,拜孙策为破虏将军。

袁术灭亡后,孙策想让曹操表荐他为大司马,曹操不同意,双方关系转而恶化,但还没有完全破裂,依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同盟关系。

官渡之战时,曹操以朝廷名义征召此时被孙策囚禁的,以及已经头像了孙策的华歆,孙策也都送给了曹操。

长江以南地区,从表面上看,刘表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一家,也是除了袁绍之外,唯一有能力直接威胁曹操的势力。

而且,当时刘表还占据着襄樊,最前线的新野已经在南阳盆地之中,离宛城不远。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一直很担心刘表会突袭许都。

但等人认为,刘表没什么进取心,不会这么做,让曹操放心大胆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不要过分担心刘表会和袁绍夹攻曹操。

因为刘表当时和曹操的地盘直接接触,加之刘表左右的刘璋和孙策都与刘表为敌,所以刘表此时与袁绍是同盟关系,共同对抗曹操。

同时,刘表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孙策和刘璋的进攻,尤其是孙策一直试图进攻黄祖,刘表也要随时准备支援黄祖。

此外,这段时期还发生了长沙的张羡叛乱,一直在和刘表打仗,还没有完全平定。

所以,投奔刘表后,曾建议偷袭,但刘表并未采纳这个意见。

这样,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当时的局面就是,袁绍与刘表结盟,把曹操夹在中间,但曹操与刘璋和孙策结盟,保持着对刘表的包围态势,而且是三面包围,迫使刘表不敢轻举妄动,曹操才能够专心致志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

而且,官渡之战时袁绍倾国而出,对曹操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战,是输不起的战争。

相对而言,只有袁绍除了要面对曹操之外,周边没有其它比较强大的能够威胁到他的势力,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如果当时刘表按照刘备的建议,偷袭许昌,是否有可能成功呢?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刘备此时实际上并没有这个能力。

荆州当时在南方算是比较强大的,但开发程度也有限,人口比较多、经济比较繁荣的实际上都在长江以北,尤其是南阳郡,但南阳早就被曹操占领了。

刘表此时既要防御刘璋和孙策,还要在南线与张羡打仗,就算是他有心北上进攻曹操,实际上也并不可能抽调出太多兵力来。

随机文章古罗马皇帝德修斯简介沉船宝藏阿托卡夫人号,8吨黄金加古董价值26亿人民币北极为什么只有冬夏两季,地球绕太阳自转轴导致(冬季长达6个月)飞机迫降为什么要脱鞋,害怕鞋划破充气滑梯/影响飞机乘客逃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40颗导航卫星/精度堪比GPS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韩信为什么没有参与彭城之战?他当时在做什么

汉元年十月,关中虽尚未平定,但大势已定,汉王遂亲率大军兵出,驻兵于陕县(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安抚关东百姓。

就在此时,韩司徒、常山王,以及河南王申阳先后来投,汉王势力大增。

有了居中运筹帷幄,汉王自觉没有也没关系,于是在十一月份返回关中,收回了韩信的兵权,重新调兵部将:他亲自率汉军主力及归降诸侯军,东伐西楚,与韩信一文一武则继续留守关中,萧何负责整治郡县恢复生产及征发秦民创建新军,韩信负责训练新军及平灭三秦王残兵。

其实,汉王自始至终还是更信任更欣赏张良的。

虽然韩信在“汉中对策”及“还定三秦”中表现的确出色,但在汉王眼中:张良身份高贵,智计出众,生性淡泊,神仙一般的人物,堪称帝王之师;韩信嘛,很会打仗,但身份低微、孤傲自负、忠奸不明,最多不过众犬之中最凶猛的一只而已。

既然有了张良在旁画策,汉王也就不再需要什么大将军了,终归还是兵权在自己手里更保险。

汉王用人的原则便是:绝不可将兵权长期放在一只功狗身上,否则狗若成虎,必成大患! 韩信被留在了后方,心中自然郁闷,但闷则闷矣,他却一点儿没有懈气。

因为他明白,汉王与张良根本不是的对手,有再多兵也不是,他们迟早会回来找自己的。

——汉王你等着吧,我会让你明白:你要夺取天下,就不能没有我。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力创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在关中多训练一些新军来,让大汉赢也赢得起,输也输得起。

再说,将一群农民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战士,对一个兵家而言,不同样是得展所学么? 韩信终于成熟了,面对挫折,他已经能够成熟应对,再不轻易动摇。

一个人成功,就得志在要成功,不能丝毫踌躇。

成功不会落在一个性情脆弱的人身上,永远不会。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汉二年三月,关中初定,汉王便携张良率大军自临晋渡河出关,降,虏殷王卬,得奇谋之士,宣布项羽弑义帝为大逆无道,召集天下诸侯共击之,赵王赵歇、代王,以及梁地武装部乃先后加入了以汉为首的反楚同盟,趁项羽还在齐地平乱,而集合了足足近六十万诸侯盟军朝项羽大本营彭城攻去! 这时候,韩信派人寄了封信给汉王劝他不要急于进攻彭城,言曰:“大王虽得诸侯军六十万,然未与项王会战,臣观项王势力,仍在强盛之际,大王切不可。

不如遣兵助齐而将项王先拖在齐地,然后遣一辩士策反九江布,而剪楚之羽翼,绝楚之粮线,待楚军孤立无粮,日渐疲敝,延至明年,大王乃鼓兵而东,乘其敝而与之敌,臣知其必胜矣!” 汉王不以为然:当初你小子只有区区数万兵,就能席卷三秦,现如今有了足足六十大军,大半个天下的兵都在这儿了,如此还打不过项羽,可能吗? 于是汉王回了一封书给韩信,无非就是说杀鸡焉用牛刀,寡人身边有张良陈平两大谋士,还有两大猛将,且天下豪杰云集麾下,对付项王绰绰有余,大将军您还是好好呆在关中训练新军吧,不要再阴天打伞瞎操心了! 韩信收到信后一声长叹:张良陈平聪明是聪明,但他们精通的是阴谋术与纵横家的学问,论军事部署,他们不行的;曹参周勃等人,又全都是一将之才,只能跟钟离眛季布之流过过招。

汉王本人,则最多只有指挥十万人军队作战的能力,而此次要协调与调动足足六十万诸侯盟军的作战布防,这已远远超出了他的指挥能力,一旦要打硬仗,必定会吃大亏的! 不过,让他吃点苦头也好。

否则他咋会看清楚我韩信的重要性呢? 汉王啊汉王,没有我你永远干不过项羽的,快点儿觉悟吧!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韩信所料,彭城一战,汉王打得烂透了,近六十万大军,被项羽三万打的,溃不成军,连汉王自己都差点成了楚军的阶下之囚。

彭城之战是项王军事生涯的巅峰,亦是汉王此生最惨痛的一败,此战来势之猛,消散之速,用东南亚大海啸来比拟亦黯然失色,它简直就像一颗重量级的核弹爆炸,霎那间天昏地暗,霎那间又烟消云散,只见大地白茫茫一片,除了尸骨成堆,什么也不见。

惨哪!一夜之间,六十万大军损伤近半,尸体堆的几乎给睢水建起一座血肉大坝。

最终,汉王光杆司令般逃到了下邑(今安徽砀山县,西距彭城约两百里),收集残兵败将,开始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

一个王者的荣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日月流转,永不停息。

一个王者的伟大,也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在失败中反思失败,屡败屡起,永不认输! 跟他一起反思的,还有汉军头号谋士张良。

经此役后,张良认识到自己绝非一个玩儿军事的料,论天下将才,到底还是人家项羽和韩信最厉害啊! 汉王亦是同样的想法,先前他因疑忌韩信及轻视项羽,而遭此大败。

他后悔不送,因此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旗鼓再战,于是便与张良计议说:“子房啊,干脆,函谷关以东,老子不要了,送人,谁能帮我干掉项羽就送给谁!你看这天下,谁值得我送?” 一旁的周勃曹参等人羞愧的低下了头。

张良心中暗自好笑,关东之地如今本也不是你的,能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作奖品,汉王果然狡黠,不过口中却回答道:“九江王,楚枭将也,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大王若割地与此三人,共谋破楚,楚必败矣!”言语之间,稍有责怪刘邦未有属韩信以大事、导致彭城惨败之意。

可汉王脸上的愧色只是一闪而过,继而笑道:“子房所言甚是,寡人必当联结信布诸雄,同破项王,共享天下!” 张良的下邑画策,是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亦彻底转变了汉王对韩信的态度。

汉王终于再没把韩信当成一只狗了,他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把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他指挥,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跟他同盟,与他合作,放手信任他,让他,才能真正打败强大到令人战栗的西楚战神项羽。

张良的下邑画策中虽有三人,但最关键人物还在韩信。

如果韩信不帮汉王打几场胜仗将局势稳住,纵使张良陈平这些谋士们有再多的纵横之术反间之计,也无法将英布彭越这些关键人物拉到汉阵营这边儿来。

因为乱世里最终讲究的还是实力,所谓辩士一言可抵,实际靠的是“一言”背后强大的军事实力,而非空言也! 于是,汉王紧急使人去关中请韩信来救火。

眼下汉军大败,楚军追击正急,问天下谁可阻挡项羽的兵锋,唯有韩大将军! 韩信想也没想,就带着刚训练好的关中新兵出发了。

临走之前,他命令围困废丘的部队堵住雍河下游,放水淹城,顺手灭掉了这位坚守不降的拗脾气雍王,以消除后顾之忧而轻装前进。

既然汉王与张良已经想通,韩信自然也就就不计前嫌了,归根到底,他们坐的是同一条船,船长有难,韩信不能见死不救。

随机文章世界上最酷的木乃伊,身披袈裟头戴墨镜(木乃伊中的犀利哥)上帝是7维空间的人,能改变过去现在和未来(超越神仙)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二战纳粹女魔头伊尔玛·格蕾泽,女囚集中营看守长/专杀漂亮女人乌拉那拉为什么被废后, 乌拉那拉皇后被废之谜(犯大忌被废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唐灭东突厥之战:大唐战神李靖的巅峰之战 让东突厥走向灭亡 大唐王朝一战定威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