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宫廷的避暑奇招:三伏天让人寒战股栗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击数:
简介:古人咏夏,多和绿荫、午梦、凉风、夜雨相连,因为除此之外,则蚊多暑溽、眠食不服,不能尽道。

</p><p>宋以前文献中就屡见宫廷销暑之法,《三辅黄图》载西汉未央宫有清凉殿,中夏含霜,无上清凉。

</p><p>殿内以画石为床,紫琉璃帐,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高卧其中,连扇子都不必用。

</p><p> 《唐语林》载唐

【千问解读】

古人咏夏,多和绿荫、午梦、凉风、夜雨相连,因为除此之外,,则蚊多暑溽、眠食不服,不能尽道。

宋以前文献中就屡见宫廷销暑之法,《三辅黄图》载西汉未央宫有清凉殿,中夏含霜,无上清凉。

殿内以画石为床,紫琉璃帐,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高卧其中,连扇子都不必用。

《唐语林》载唐明皇起“凉殿”,拾遗陈知节上疏极谏,明皇诏之凉殿。

“时暑毒方甚,上明皇在凉殿坐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又“阴霤沉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坐内含冻”。

可见屋宇之上有潜流涌动,所以能听见“阴霤沉吟”,而水流顺着四檐溜下,积成瀑布,飞鸣下注,使得室内如同凝冻一般。

这两朝都城都在长安,因为是内陆城市,所以暑热。

十六国时的夏国定都统万,处于沙漠之中,所以建有“温宫”和“凉殿”,《晋书》云,“阴阳更迭于外,而内无寒暑之别”,也是为了对付极寒和酷暑的天气。

至于南宋,销暑的办法犹胜从前,大概因为南渡以后,都城从开封移到临安,临安城三面环山,城外即是西湖,夏天为水汽笼罩,有如蒸笼一般,是故暑热非常。

那帝王如何避暑呢?

《武林旧事》“禁中纳凉”一条云:

禁中避暑,多御复古、选德等殿。

及翠寒堂纳凉,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

池中红白菡萏万柄,蓋园丁以瓦盎别种,分列水底,时易新者,庶几美观。

又置茉莉、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闍婆、薝卜等南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

御笐两旁,各设金盆数十架,积雪如山。

纱橱后先皆悬挂伽兰木、真腊龙涎等香珠百斛。

蔗浆金碗,珍果玉壶,初不知人间有尘暑也。

闻洪景卢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三伏中体粟战栗,不可久立,上问故,笑遣中贵人以北绫半臂赐之,则境界可想见矣。

意思是说,每到夏天,帝王多到复古、选德两殿办公,或至翠寒堂纳凉。

翠寒堂周围,竹木清幽,层峦奇岫,既有飞瀑,又有池圃。

池中遍置红白荷蕖,前庭摆满茉莉香花,以风轮鼓吹,满殿清芬。

殿内则以金盆贮冰,并且大约用纱帐围着,纱帐内外悬挂香珠,并随时供奉冰饮瓜果,简直不觉有寒暑之别。

究竟清凉至何种境界呢?以至于前来觐见的卢学士冻得直打寒颤,皇上觉得十分有趣儿,笑遣近侍拿了件衣服给他,这窘态是一种侧面描写。

复古、选德两殿,在《咸淳临安志》“大内”目下,但却看不到“翠寒堂”的名字。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翠寒堂”,说在“后苑”,亦属大内。

而这个“后苑”,则是个皇家大花园,里面布置奇巧,有如大一点的盆景,身在其中,只觉得四面凉风,花气熏人,前行后退,皆是壁立的山石。

这里面还有两个意象,是略带些愁绪的。

一是茉莉,宋词中常常出现,因为常在枕上鬓边,香气幽寂,使人觉得杳远无痕。

二是“龙涎”御香,多少和前朝旧梦相连,周密有赋“龙涎香”词,即云:“骊宫玉唾谁捣。

南宋“中兴复古”香饼,1978年江苏武进村前蒋塘宋墓出土,常州博物馆藏,据扬之水先生考证,为龙涎香品之一的“内家香”。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旧事》一书,是宋亡以后,周密追忆前朝旧事,陆续写成的。

今传《乾淳起居注》《乾淳岁时记》《武林市肆记》等篇,学者每多引用,实际上都是从此书中析出,这在夏承焘先生作《草窗年谱》时,就已经提出,“时人拆《旧事》另本单行”,此说大抵不错,当为定论。

那禁宫之外的人如何度夏呢?《武林旧事》“都人避暑”条云:

六月六日,显应观崔府君诞辰,自东都时,庙食已盛。

是日都人士女,骈集炷香,已而登舟泛湖,为避暑之游。

时物则新荔枝、军庭李二果闽产,奉化项里之杨梅,聚景园之秀莲新藕,蜜筒、甜瓜、椒核、枇杷、紫菱、碧芡、林檎、金桃,蜜渍昌元梅、木瓜,豆水儿、荔枝膏、金橘水团、麻饮、芥辣、白醪、凉水,冰雪爽口之物。

关扑香囊、画扇、涎花、珠佩,而茉莉为最盛,初出之时,其价甚穹,妇人簇戴,多至七插,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

盖入夏则游船不复入里湖,多占蒲深柳密宽凉之地,披襟钓水,月上始还。

或好事者则敞大舫、设蕲簟,高枕取凉,栉发快浴,惟取适意。

或留宿湖心,竟夕而归。

南宋的临安城,比现在的杭州要小得多,西边步出清波门、涌金门,就算出城了,只不过当时的涌金门,还叫作丰豫门。

丰豫门外,是显应观,清波门外,是聚景园,两者俱在西湖之滨,也都是节日里人气辏集的地方。

进香日的景象,《梦梁录》中有一段记述,与此相差不多,可以对读:

此日内庭差天使降香设醮,贵戚士庶,多有献香化纸。

是日,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恣眠柳影,饱挹荷香,散发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

但《旧事》所记名物,倒是有不少其他书中没有的。

打头的蜜筒黄果柑、甜瓜、椒核荔枝、枇杷、紫菱、碧芡鸡头、林檎苹果、金桃,算是一类,都是新鲜果品,颜色好看,两宋诗词中常常见到,譬如黄庭坚《食瓜有感》,云“藓井竹笼浸苍玉,金盘碧著荐寒冰”。

而蜜渍昌元梅、木瓜,豆水儿、荔枝膏、金橘水团、麻饮、芥辣、白醪、凉水这些,则都是专名,恐怕要择来细说。

先说“蜜渍昌元梅”,《西湖老人繁胜录》有载,称“昌园梅”,在“食店”条“蜜煎”之列,与之并举的是“蜜金橘、蜜木瓜、蜜林檎、蜜金桃、蜜李子、蜜木弹、蜜橄榄、十香梅、蜜枨、蜜杏、珑缠茶果”十一种,可见“蜜渍昌元梅”也属于蜜饯之类,并且所谓“木瓜”很可能就是《繁盛录》里提到的“蜜木瓜”,两者都以蜜渍过。

然后是“凉水”一词,语义和现在相去最远,《旧事》卷六还有“凉水”一条,下列“甘豆汤、椰子酒、豆儿水、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茶水、金橘团、雪泡缩脾饮、梅花酒、香薷饮、五苓大顺散、紫苏饮”诸品,一样都是饮品,一样都是“冰雪爽口之物”,可见“凉水”是一种泛称,代指甜汤、甜酒、凉茶之属。

而“麻饮”、“芥辣”两项,就近乎上面所讲的“香薷饮”、“紫苏饮”这些了,更像是凉茶。

尤其“麻饮”,唐已有之,前文讲明皇诏对陈拾遗事,后面还有赐饮“冰屑麻节饮”一段,在宋代坊本的《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中,就已经记作“冰屑麻饮”,和“麻饮”应当没差,只不过有无碎冰之别。

至于芥辣,恐怕就是芥汁一类的东西。

最终的白醪,倒是常物,即糯米酒,北魏贾思勰撰《齐民要术》,记此酒酿造之法甚详。

这些解暑的果品、凉水儿,在铺席林立的临安城,几乎随手可得。

不仅如此,那些提瓶卖浆、担架子卖茶者也是盘街叫卖,唤之便可。

都人的销暑之法,到底还是热闹的,不似禁中那样森然的样子。

张抡《烛影摇红&middot;上元有怀》:南宋词咏叹上元节中的佳作

张抡[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

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绍兴末前后在世。

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

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

《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抡的《烛影摇红·上元有怀》,一起来看看吧!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张抡〔宋代〕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

玉殿珠帘尽卷。

拥群仙、蓬壶阆苑。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

可是尘缘未断。

谩惆怅、梦短。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此词为上元节感怀之作,通过今昔对比在感伤个人身世遭遇之时抒发亡国之痛。

上阕极言往日宫中繁华欢乐的盛况,下阕抚今追昔,写南渡后第一个上元节的冷落,令人有隔世之感,表现了深深的故国之思。

结句以“数点寒灯,几声归雁”,与上阕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

一荣一枯,盛衰异象,使人读之不忍。

此词风神摇曳,上阕辞采华丽,境与情谐,下阕语含悲酸,情致凄婉,是词咏叹上元节作品中的佳作。

上阕描绘往日宫中元宵节的热闹繁盛,写景叙事极其华艳。

起头二句极写宫廷殿宇的壮丽,宫城的双阙高入云天,凤院里楼阁弥漫着淡淡的春寒气息。

接着五句写宫中宴饮,恍若游于仙境,去年的上元夜陪伴在君王左右,侍候他出席豪华的盛宴,玉殿里的珠帘高高卷起,宫女如仙,舞姿翩翩,此情此景,只应天上才有。

“瑶池”、“玉殿”、“蓬壶”、“阆苑”均喻宫苑有着仙境般的豪华和气派。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继续浓墨描写,那呈现着五色祥云的深处,的烛光中,音乐的声音直上九天,这里极写上元夜君臣沉溺歌舞、声乐彻天的盛况。

下阕抚今追昔,表现了深深的故国之思,语含悲酸,情致凄婉。

“驰隙流年”二句由浓情回忆转入人世的慨叹。

时光如白驹般飞逝,在一瞬之间又是一年。

“驰隙”、“星霜”均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悟。

接着是“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谁念”二字,极哀婉凄楚,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土的沉痛之情。

“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胥梦短。

”词义又转进一层,可惜词人的尘心未断,依然不停地怀念故国,那过去的时光就像一场场春梦一样短暂,想起这些令人产生无边的惆怅。

末三句“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表现出梦破后的凄凉冷寂,如今却只能满怀幽恨,一个人相伴寒灯,听着归雁叫声。

三个短句,极传神。

此词上阕浓艳,下阕凄婉,极写盛衰异象,诚挚真切,在南宋词咏叹上元的作品中算得上一篇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洪咨夔的诗:南宋诗坛的多元风华

在诗坛的璀璨星河中,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以其多元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作,涵盖七绝、七律、五律等多种体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七绝:短章见长,意蕴悠长 洪咨夔的七绝数量众多且质量上乘,犹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其七绝往往在短小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在《谨和老人初冬寓笔十绝》中,“平泉草木须臾梦,金谷莺花一撮尘。

富贵若生根到底,两家占断别无人”,诗人以平泉草木和金谷莺花的短暂易逝,对比富贵若能长久“占断”的虚幻,对世间的富贵荣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警示人们不要过分追逐虚幻的富贵。

《又和》系列同样精彩纷呈。

“风裹行云不自由,低眉重整玉搔头”,以风裹行云的不自由,暗喻人生在世诸多,而“低眉重整玉搔头”的细节描写,又生动地展现出人物在无奈中的自我调整,情感细腻而含蓄。

“青女笼晴试小春,门前沙路净无尘。

平洲水竹因依好,白鹭飞来不避人”,描绘出一幅清新宜人的初冬景象,青女(霜神)似乎也在试演着小春的序曲,门前沙路洁净无尘,平洲上的水竹相互依偎,白鹭自在飞来不避人,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七律:气象恢宏,意境深远 洪咨夔的七律诗展现出宏大的气象和深远的意境,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阔的胸怀。

《次李参政晚春湖上口占十绝》中的“一帘风雨搅黄昏,归思无边客倚门。

乌贼江鱼潮后市,龙出渔浦渡头村”,开篇“一帘风雨搅黄昏”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归思无边客倚门”则直接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后两句描绘了江鱼上市、渔浦渡头村热闹的景象,以动衬静,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

“雨过桃花尽处源,庭前新绿长芳荪。

目前点检燕支篆,手汲清泉洗着樽”,此诗描绘了雨后桃花落尽,庭前新绿生长,诗人点检着燕支篆(可能指书籍或诗文),用手汲取清泉清洗酒樽的情景。

画面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出诗人闲适、淡泊的心境,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五律:凝练精致,韵味无穷 五律以其凝练的语言和严谨的格律著称,洪咨夔的五律诗同样表现出色,韵味无穷。

《送监丞家同年守简池三十韵》是一首长篇五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所见所感。

“去年为君来,明廷峙鸾鹄。

今年为亲归,蚕市苦思蜀”,回忆了去年友人来到朝廷,今年却因亲人而归蜀的情景,感慨时光流转和人生的无奈。

“扶舆出修门,万里宛在目。

大江六月寒,风饱帆数幅”,描绘了友人离开时,诗人目送友人远行的场景,大江的寒冷和风饱帆数幅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

诗中对沿途风景的描写,如“金山如幽人,杜蘅缭荷屋。

采石如壮士,铁骑明鋈续”,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金山比作幽人,采石比作壮士,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多元主题:反映社会,抒发情怀 洪咨夔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关注社会现实,又抒发个人情怀。

在他的诗中,不乏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作品。

“今岁啼饥眼欲枯”(《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四),直接写出了农民因饥饿而痛苦不堪的惨状。

“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

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次韵闵饥》其一),通过对比贵人和农民的生活,揭示了农村贫富对立的事实,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同时,他的诗中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如“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

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轻。

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乡村画卷,溪水、绿阴、沙路、斜阳、晚花、平水等自然元素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诗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洪咨夔的诗以其多元的风格、丰富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南宋诗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作犹如一座丰富的宝藏,等待着后人去挖掘和欣赏,让我们在品味他的诗歌中,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南宋宫廷的避暑奇招:三伏天让人寒战股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