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击数:
简介:我国自古以来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同时也是一个大陆型国家,在海上的行为姐仅限于贸易或是彰显天朝皇恩。

在陆上可以有丝绸之路远达欧洲,而海上的贸易一般只限于南海周边,同样也着重于宣扬国威皇恩。

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陆上有扩张的本能与需求,海上却几无领土扩张

【千问解读】

我国自古以来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同时也是一个大陆型国家,在海上的行为姐仅限于贸易或是彰显天朝皇恩。

在陆上可以有丝绸之路远达欧洲,而海上的贸易一般只限于南海周边,同样也着重于宣扬国威皇恩。

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陆上有扩张的本能与需求,海上却几无领土扩张。

因此,历数中国历史上的那些著名的对外海战,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近海打的保卫战,仅有的元朝攻打日本的海战,也以元朝水师的失败而终结。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1300年前,在公元663年8月发生的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此时日本还不叫日本,叫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海战。

这场海战,既是唐朝与日本发生的海战,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与日本之间的海战,同样也是狙击日本人对大陆的扩张之战。

此战有两个意义,一个是维护了唐朝在朝鲜半岛的宗主国地位,另一个就是打出了国威,令日本在此后近千年的时间里未敢再次染指中国和朝鲜半岛。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不过,仅有前面两个历史意义还有点单薄,我认为此战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让日本人学会了如何以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虚心来向强者学习,以长期的隐忍来掩盖自己野心的忍者功夫,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露出锋利的獠牙去吞噬那个自己曾经的老师。

历史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可惜的是,古代人已经看不到这一点,今人却受尽了苦难。

不再感叹历史,我们把目光回到本文的主题,白江口之战上来。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白江口之战的起因

简单地说,当时的朝鲜半岛还是三国争霸时期,以高句丽和百济为一方,联合起来对付新罗,但新罗是唐朝的藩属国,大哥自然不会看着小弟被欺负。

于是乎,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唐朝大将苏定方率十万水陆唐军与新罗联军大破百济,肢解百济为五都,设置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并置带方州。

百济被灭以后,残余的王室成员便向远在大海的东瀛日本求救。

这个百济为什么会向日本求救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百济和日本一直算是盟友亲善关系,双方从王族到民间,通婚与贸易来往非常密切,甚至日本天皇都有百济血统。

这次百济被灭后,残余势力就把此前在日本作为人质的王子扶余丰接回残留的据点,续立为百济王,同时请求日本派兵帮助复国。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这个时候的日本,实际上一直在伺机重返朝鲜半岛。

从公元4世纪末,日本就一直对朝鲜半岛侵扰掠夺不断,直到公元563年,日本人才被新罗军队赶出了朝鲜半岛。

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人再也无法踏足朝鲜半岛,钦明天皇也因此郁郁而终,在朝鲜半岛的失败已经成了日本人心中的痛!

百济残余势力的请求,一下子又把日本人的野心燃烧了起来,这绝对是一个重返朝鲜半岛,踏足东亚大陆的好机会,日本人断然不会拒绝的,实际上这半个世纪他们也并没有闲着,一直在为重新染指朝鲜做准备。

果然,接到百济的请求,日本人立马着手实施登陆朝鲜半岛的战争,实际上他们根本不需要做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因为这五十年里他们一直在做的准备工作排上了用场,稍事整理,数万大军便准备完毕,浩浩荡荡地向朝鲜半岛开去。

663年8月27日和28日,以日本、百济为一方,唐军与新罗军为一方,双方在白江口遭遇,一场旷世大战就此展开。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白江口之战双方指挥官

这次战役,双方都很重视,一个是要守护战果,一个是铁了心要重返半岛,配备的指挥官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高级将领。

唐罗联军方面,此时灭百济的主帅邢国公苏定方老将军已经回国,坐镇百济的唐军大将检校带方州刺史刘仁轨、镇守百济都城泗沘城的都护刘仁愿,百济的末代太子扶余隆。

新罗军指挥官是文武王和金庾信。

同时,唐朝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率领水军7000人进驻熊津城。

联军主要指挥官是刘仁轨。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日本、百济联军方面,日本舰队的指挥官是安昙比罗夫,阿倍比罗夫和百济王扶余丰。

这个安昙比罗夫是日本著名的外交官和武将,就是他率水军170只战船,搭载百济王子扶余丰璋返回朝鲜半岛的,也是这次白江口之战的日军指挥官。

阿倍比罗夫著名武将,白江口之战日本舰队后将军。

除了这两个武将,日本方面就没有更高级别的统帅了吗?通过这几年的研究,有日本人提出,当时还真有一个统帅,那就是当时的日本最高统治者倭王高市天皇,但由于许多史料被抹去,记录不全,是否真实,还需要探究,我们这里权当没有这个倭王带队好了。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白江口之战双方兵力

唐军 1.3万人 战船170余艘,新罗军5000人。

日军4.2万人,战舰1000余艘,百济军5000人。

从人员与装备对比上,日本人有明显优势。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白江口之战的过程

我们先看看历史书上是如何描述白江口之战的。

《旧唐书刘仁轨》记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

"《新唐书刘裴娄》载:"遇倭人白江口,四战皆克,焚四百艘,海水为丹。

"

从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短短的两天时间,双方在白江口海域就打了4次大战,而且有400艘日本船只被焚烧,日本士兵更是被消灭无数,当时的海水都变成了红色,可见战况之激烈,规模之宏大,场面之壮观。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那么为什么携压倒之势而来的日军这么不堪一击呢?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1、唐军和新罗军队刚刚打完百济之战,正是携胜利之势,军威正盛,气势如虹。

日军远道而来,系疲惫之师,唐新联军以逸待劳,准备充分。

2、唐新联军战术得当,配合有度,利用主场优势,率先进入有利地形。

乘日军和百济军立足未稳,水陆并进,对其分割包抄,实施火攻,并断其陆上补给。

3、双方装备差异,别看日军的船只数量多,但大部分都是相对较小的舢板,而唐军船只虽然少,但大部分都是坚船利炮,实际上处于碾压状态。

4、双方国力的差异,此时的大唐,绝对是最兴盛的时期,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与动员能力,都是在最好的水平上,而日本人除了那无限膨胀的野心,实际力量在大唐面前还不够看。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因此,双方在白江口的较量,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唐新联军大获全胜,日本和百济联军溃败而逃,死伤无数。

此战日军的指挥官安昙比罗夫在战斗中被杀,阿倍比罗夫率残军逃跑,百济王扶余丰丢盔弃甲逃跑后不知所终。

公元668年,唐军攻占平壤,那个不断与唐军作对的高句丽灭亡。

此战,让日本人认清了自己的实力,后来不断的派遣使节去唐朝学习,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遣唐使"。

要说这些日本人还真是锲而不舍,几乎是全套的照办了盛唐时期的一切,也使日本慢慢地兴盛起来。

现在中国人想要看中国的盛唐景象,还得去日本的古城比如京都体验一下。

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埋头修行的日本人再也没有试图占领朝鲜半岛和侵扰中国,可以说是一战定千年。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白江口之战的胜利,对唐朝和朝鲜半岛来说,既是胜利又是失败,失败之处是没有乘胜追击占领日本本土,要知道此时的日本已经在对马海峡筑起了防线,生怕唐军打过来,但都没有等来唐军,这让日本人松了口气。

白江口之战的失败,对日本来说,既是失败更是教训,自此开启了向强国学习的历史进程,这也是当今日本的成功之道。

历史就是个奇妙的东西,千年以后的明朝起,学有所成的日本人,又捡起了觊觎大陆的野心,又开始不断侵扰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历史。

历史,虽然已经逝去,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官渡之战时,一代奸雄曹操和袁绍打的正欢,刘表孙策为什么没有偷袭许昌

的时候,除了和,还有几个比较主要的地方割据势力。

、韩遂在关中,在益州,在荆州,在江东,在辽东向来不参与中原的斗争,可以存而不论。

马腾和韩遂在关中,但名义上关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钟繇。

而且,关中的局势此时仍然处在混乱之中,并不明朗,各派表面上都服从朝廷,但主要精力用在相互厮杀。

钟繇是的司隶校尉,一直是服从汉朝朝廷的,至少表面上如此。

官渡之战时,钟繇给曹操送了两千匹战马,支持力度算是不小的。

马腾此时也是服从朝廷的,并且,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派率领一小支部队,跟随曹操参加了官渡之战。

刘璋此时和已经闹僵,和刘表也关系很糟糕。

早在时期,刘表就向朝廷揭发刘焉在益州私造车辇之类御用物品,有。

之后,益州发生了等人的叛乱,刘表表示支持。

甘宁被刘璋击败后,逃入荆州。

刘璋继位后,曾派益州重要人物赵韪率军进攻刘表,只是赵韪在前线突然回师成都,进攻刘璋,才就此作罢了。

官渡之战时,刘璋曾派了三百从征,以示对朝廷恭顺。

孙策此时已经平定江东,曹操在消灭吕布和袁术之后,也已经完全控制了江淮地区,两家是正面接触的。

但孙策此时的计划并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想着溯江而上,与刘表争夺荆州,给他父亲报仇。

更重要的是,此时江东新定,人心不稳,江东地方豪强并未完全接受,中原流寓人士此时对孙氏也持观望态度,孙氏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很难说。

所以,孙策临死前曾叮嘱,如果在江东站不住脚,就要退回淮西。

而且,在此之前,在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就与曹操结盟,要一起讨伐袁术,曹操也以朝廷的名义,拜孙策为破虏将军。

袁术灭亡后,孙策想让曹操表荐他为大司马,曹操不同意,双方关系转而恶化,但还没有完全破裂,依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同盟关系。

官渡之战时,曹操以朝廷名义征召此时被孙策囚禁的,以及已经头像了孙策的华歆,孙策也都送给了曹操。

长江以南地区,从表面上看,刘表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一家,也是除了袁绍之外,唯一有能力直接威胁曹操的势力。

而且,当时刘表还占据着襄樊,最前线的新野已经在南阳盆地之中,离宛城不远。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一直很担心刘表会突袭许都。

但等人认为,刘表没什么进取心,不会这么做,让曹操放心大胆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不要过分担心刘表会和袁绍夹攻曹操。

因为刘表当时和曹操的地盘直接接触,加之刘表左右的刘璋和孙策都与刘表为敌,所以刘表此时与袁绍是同盟关系,共同对抗曹操。

同时,刘表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孙策和刘璋的进攻,尤其是孙策一直试图进攻黄祖,刘表也要随时准备支援黄祖。

此外,这段时期还发生了长沙的张羡叛乱,一直在和刘表打仗,还没有完全平定。

所以,投奔刘表后,曾建议偷袭,但刘表并未采纳这个意见。

这样,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当时的局面就是,袁绍与刘表结盟,把曹操夹在中间,但曹操与刘璋和孙策结盟,保持着对刘表的包围态势,而且是三面包围,迫使刘表不敢轻举妄动,曹操才能够专心致志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

而且,官渡之战时袁绍倾国而出,对曹操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战,是输不起的战争。

相对而言,只有袁绍除了要面对曹操之外,周边没有其它比较强大的能够威胁到他的势力,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如果当时刘表按照刘备的建议,偷袭许昌,是否有可能成功呢?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刘备此时实际上并没有这个能力。

荆州当时在南方算是比较强大的,但开发程度也有限,人口比较多、经济比较繁荣的实际上都在长江以北,尤其是南阳郡,但南阳早就被曹操占领了。

刘表此时既要防御刘璋和孙策,还要在南线与张羡打仗,就算是他有心北上进攻曹操,实际上也并不可能抽调出太多兵力来。

随机文章古罗马皇帝德修斯简介沉船宝藏阿托卡夫人号,8吨黄金加古董价值26亿人民币北极为什么只有冬夏两季,地球绕太阳自转轴导致(冬季长达6个月)飞机迫降为什么要脱鞋,害怕鞋划破充气滑梯/影响飞机乘客逃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40颗导航卫星/精度堪比GPS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韩信为什么没有参与彭城之战?他当时在做什么

汉元年十月,关中虽尚未平定,但大势已定,汉王遂亲率大军兵出,驻兵于陕县(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安抚关东百姓。

就在此时,韩司徒、常山王,以及河南王申阳先后来投,汉王势力大增。

有了居中运筹帷幄,汉王自觉没有也没关系,于是在十一月份返回关中,收回了韩信的兵权,重新调兵部将:他亲自率汉军主力及归降诸侯军,东伐西楚,与韩信一文一武则继续留守关中,萧何负责整治郡县恢复生产及征发秦民创建新军,韩信负责训练新军及平灭三秦王残兵。

其实,汉王自始至终还是更信任更欣赏张良的。

虽然韩信在“汉中对策”及“还定三秦”中表现的确出色,但在汉王眼中:张良身份高贵,智计出众,生性淡泊,神仙一般的人物,堪称帝王之师;韩信嘛,很会打仗,但身份低微、孤傲自负、忠奸不明,最多不过众犬之中最凶猛的一只而已。

既然有了张良在旁画策,汉王也就不再需要什么大将军了,终归还是兵权在自己手里更保险。

汉王用人的原则便是:绝不可将兵权长期放在一只功狗身上,否则狗若成虎,必成大患! 韩信被留在了后方,心中自然郁闷,但闷则闷矣,他却一点儿没有懈气。

因为他明白,汉王与张良根本不是的对手,有再多兵也不是,他们迟早会回来找自己的。

——汉王你等着吧,我会让你明白:你要夺取天下,就不能没有我。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力创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在关中多训练一些新军来,让大汉赢也赢得起,输也输得起。

再说,将一群农民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战士,对一个兵家而言,不同样是得展所学么? 韩信终于成熟了,面对挫折,他已经能够成熟应对,再不轻易动摇。

一个人成功,就得志在要成功,不能丝毫踌躇。

成功不会落在一个性情脆弱的人身上,永远不会。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汉二年三月,关中初定,汉王便携张良率大军自临晋渡河出关,降,虏殷王卬,得奇谋之士,宣布项羽弑义帝为大逆无道,召集天下诸侯共击之,赵王赵歇、代王,以及梁地武装部乃先后加入了以汉为首的反楚同盟,趁项羽还在齐地平乱,而集合了足足近六十万诸侯盟军朝项羽大本营彭城攻去! 这时候,韩信派人寄了封信给汉王劝他不要急于进攻彭城,言曰:“大王虽得诸侯军六十万,然未与项王会战,臣观项王势力,仍在强盛之际,大王切不可。

不如遣兵助齐而将项王先拖在齐地,然后遣一辩士策反九江布,而剪楚之羽翼,绝楚之粮线,待楚军孤立无粮,日渐疲敝,延至明年,大王乃鼓兵而东,乘其敝而与之敌,臣知其必胜矣!” 汉王不以为然:当初你小子只有区区数万兵,就能席卷三秦,现如今有了足足六十大军,大半个天下的兵都在这儿了,如此还打不过项羽,可能吗? 于是汉王回了一封书给韩信,无非就是说杀鸡焉用牛刀,寡人身边有张良陈平两大谋士,还有两大猛将,且天下豪杰云集麾下,对付项王绰绰有余,大将军您还是好好呆在关中训练新军吧,不要再阴天打伞瞎操心了! 韩信收到信后一声长叹:张良陈平聪明是聪明,但他们精通的是阴谋术与纵横家的学问,论军事部署,他们不行的;曹参周勃等人,又全都是一将之才,只能跟钟离眛季布之流过过招。

汉王本人,则最多只有指挥十万人军队作战的能力,而此次要协调与调动足足六十万诸侯盟军的作战布防,这已远远超出了他的指挥能力,一旦要打硬仗,必定会吃大亏的! 不过,让他吃点苦头也好。

否则他咋会看清楚我韩信的重要性呢? 汉王啊汉王,没有我你永远干不过项羽的,快点儿觉悟吧!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韩信所料,彭城一战,汉王打得烂透了,近六十万大军,被项羽三万打的,溃不成军,连汉王自己都差点成了楚军的阶下之囚。

彭城之战是项王军事生涯的巅峰,亦是汉王此生最惨痛的一败,此战来势之猛,消散之速,用东南亚大海啸来比拟亦黯然失色,它简直就像一颗重量级的核弹爆炸,霎那间天昏地暗,霎那间又烟消云散,只见大地白茫茫一片,除了尸骨成堆,什么也不见。

惨哪!一夜之间,六十万大军损伤近半,尸体堆的几乎给睢水建起一座血肉大坝。

最终,汉王光杆司令般逃到了下邑(今安徽砀山县,西距彭城约两百里),收集残兵败将,开始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

一个王者的荣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日月流转,永不停息。

一个王者的伟大,也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在失败中反思失败,屡败屡起,永不认输! 跟他一起反思的,还有汉军头号谋士张良。

经此役后,张良认识到自己绝非一个玩儿军事的料,论天下将才,到底还是人家项羽和韩信最厉害啊! 汉王亦是同样的想法,先前他因疑忌韩信及轻视项羽,而遭此大败。

他后悔不送,因此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旗鼓再战,于是便与张良计议说:“子房啊,干脆,函谷关以东,老子不要了,送人,谁能帮我干掉项羽就送给谁!你看这天下,谁值得我送?” 一旁的周勃曹参等人羞愧的低下了头。

张良心中暗自好笑,关东之地如今本也不是你的,能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作奖品,汉王果然狡黠,不过口中却回答道:“九江王,楚枭将也,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大王若割地与此三人,共谋破楚,楚必败矣!”言语之间,稍有责怪刘邦未有属韩信以大事、导致彭城惨败之意。

可汉王脸上的愧色只是一闪而过,继而笑道:“子房所言甚是,寡人必当联结信布诸雄,同破项王,共享天下!” 张良的下邑画策,是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亦彻底转变了汉王对韩信的态度。

汉王终于再没把韩信当成一只狗了,他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把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他指挥,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跟他同盟,与他合作,放手信任他,让他,才能真正打败强大到令人战栗的西楚战神项羽。

张良的下邑画策中虽有三人,但最关键人物还在韩信。

如果韩信不帮汉王打几场胜仗将局势稳住,纵使张良陈平这些谋士们有再多的纵横之术反间之计,也无法将英布彭越这些关键人物拉到汉阵营这边儿来。

因为乱世里最终讲究的还是实力,所谓辩士一言可抵,实际靠的是“一言”背后强大的军事实力,而非空言也! 于是,汉王紧急使人去关中请韩信来救火。

眼下汉军大败,楚军追击正急,问天下谁可阻挡项羽的兵锋,唯有韩大将军! 韩信想也没想,就带着刚训练好的关中新兵出发了。

临走之前,他命令围困废丘的部队堵住雍河下游,放水淹城,顺手灭掉了这位坚守不降的拗脾气雍王,以消除后顾之忧而轻装前进。

既然汉王与张良已经想通,韩信自然也就就不计前嫌了,归根到底,他们坐的是同一条船,船长有难,韩信不能见死不救。

随机文章世界上最酷的木乃伊,身披袈裟头戴墨镜(木乃伊中的犀利哥)上帝是7维空间的人,能改变过去现在和未来(超越神仙)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二战纳粹女魔头伊尔玛·格蕾泽,女囚集中营看守长/专杀漂亮女人乌拉那拉为什么被废后, 乌拉那拉皇后被废之谜(犯大忌被废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