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为什么值得去旅游呢(恩施这个地方曾经有个)

这里山水灵秀,资源丰富,曾是著名的山羊养殖重镇和交易集散地,曾经依托318国道,创造了“十里长街”的繁华“路边经济”。
但随着高速公路、铁
【千问解读】
-◇-点击蓝字 ↑【恩施发布】关注我-◇-
很多人都不知道
恩施这个地方
曾经有个“小香港”
恩施市崔家坝镇
地处于恩施市东北方向,距城区69公里。
这里山水灵秀,资源丰富,曾是著名的山羊养殖重镇和交易集散地,曾经依托318国道,创造了“十里长街”的繁华“路边经济”。
但随着高速公路、铁路开通后人流、物流的冲击,该镇逐渐陷入困境。
尖山航拍图 文林 摄
如何抓住精准扶贫的机遇
从困局中“突围”
迎来乡村振兴的“春天”
成为摆在
该镇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面前的
一个重大课题
记者走进该镇
一路探访
寻找该课题的答案
曾经的“小香港”成为“贫困乡”
恩施市崔家坝镇,被誉为恩施的北大门,早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兵家要地,自清朝就设有文物衙门,“施宜古道”如一根金链,将南陵古渡——南里渡、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滚龙坝、崔家坝镇等明清古镇串连在一起,自古便是边贸口子镇。
在“两路”(沪渝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开通之前,恩施境内出山的唯一通道就是横贯全境的318国道。
今年70岁的向碧昌是崔家坝镇的退休老干部,参与了《崔家坝镇志》的编撰工作。
“
崔家坝镇是恩施州府出山的必经之路,318国道穿镇而过,形成繁华的‘十里长街’,可谓是车水马龙,‘路边经济’十分繁荣。
”
回忆起那些年的辉煌,向碧昌滔滔不绝。
曾经的辉煌
崔家坝镇境内318国道原有餐馆、修车铺、加水站等经营户上百家,年总收入最高时连税收都有500多万元。
尤其是自1993年起,崔家坝镇被省确定为小城镇第二批改革试验区,对外实行了全面开放,对内加紧改革,仅10年时间,崔坝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十里长街形成,使集镇建筑总面积达到了3.5平方公里,鸦鹊水集镇也得到改造,集市贸易繁荣空前,被三乡五邻称为“小香港”。
然而
随着“两路”的开通
高速路出口未设置在崔家坝
曾经红极一时的318国道
“路边经济”风光不再
受车流量骤减影响,国道沿线经营户大多关门歇业。
崔家坝镇的“十里长街”也全面萧条,昔日辉煌的餐饮、住宿、修理等服务行业陷入瘫痪状态。
基础设施落后、产业优势不明显致使崔家坝镇背上“贫困”二字。
时代不断发展,由过去的辉煌一下跌入低谷,优越感荡然无存,这里的人们背上了“思想包袱”。
如何在阵痛中获得新生?
如何在转型中“突围”?
看如何牵住“牛鼻子”打通“任督二脉”
崔家坝镇的街上建设工地热火朝天,街道两边均被挖开,工人们正在进行污水管网改造。
这是该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如何使崔家坝镇脱贫致富?
“
要发展,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实现‘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两点一线发展版图’的宏伟蓝图。
”
崔家坝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凝聚人心,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领导班子,镇委花了一番心思:
通过“两学一做”和“支部主题党日 ”活动,扎实开展“庸懒散”专项治理,准确定位领导班子职责,细化年度责任清单,并将清单延伸到下级组织及镇直部门,确保各责任人敢于“亮身份、做表率、担责任、带发展”,深入推进作风效能建设。
只有让党员干部转作风、敢担当、善作为、抓落实,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推动思想大改观、作风大转变、行动大改进,才能持续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
以党建统领,抓住“牛鼻子”,就打通了“任督”二脉,疏通了“毛细血管”。
思想变了,干部的作风好了、干劲足了,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各项工作也顺利开展起来了。
在崔家坝镇
曾经流传着一个“卖水”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崔家坝镇按照满足3000人日常用水的标准建了一个容量800立方米的水厂。
没几年,城镇人口猛增至万人,供水一时捉襟见肘。
分时段供水,一天一供,最后几天一供。
打这时起,一到春旱冬干季节,从一二公里外的肖家洞、林家湾、前山坡挑水度日,就成了崔家坝镇1万多人的头等大事。
1998年,30出头的卢刚每天早上7时起床,开着农用车装载大铁桶,到8公里外的建始县红岩寺取水,再拉回崔家坝集镇叫卖。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15车,进账600多元。
水贵如油,卖水行当竟成了一种“产业”。
从他一个人干,到后来40多人争相卖水。
平时1块、2块一担的水,缺水季节涨到5块、6块还有人抢。
买水和卖水的人流、车流,成为崔家坝镇上的一道风景。
新水厂2014年7月1日建成开始供水,崔家坝集镇和318国道沿线1.4万人吃上自来水。
热闹一时的卖水市场,骤然萧条。
卖水,在崔家坝镇红火16年的行当,消失了。
行当消失的背后,是民生幸福指数的提升。
“尖刀班” 疏通水管, 农户倍感欢欣。
彭代伟 摄
据了解,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崔家坝镇在水利建设上累计投资5000万元,电力累计投资3000万元,全镇通村公路、循环公路全面实现水泥化,构筑交通网,打通微循环。
水路电项目不断上马建成
乡镇面貌日新月异
看如何依托“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
崔家坝镇铺子房村陈家塆进出塆子的砂石路变成了水泥路,地里的百合、雷竹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关乎全塆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的水窖有了盖子。
陈家塆原本是个不通公路的偏远村塆,总共住着8户人家31口人,有8人吃低保,在家的都是老人、妇女、小孩,能勉强算健壮劳动力的只有3个留守妇女。
由于交通不便,又无水源,祖辈主要靠种包谷、洋芋熬日子,吃水生产都靠肩挑背驮。
自2015年开始,在村里老党员宋尚权的带领下,在当地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有了水、通了路,村民们发展了23亩百合、8亩雷竹、2亩辣椒、3亩南瓜、1亩白果,走上了产业脱贫路。
技术人员指导修剪西红柿枝蔓。
崔显实 摄
“
2017年在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476户1551人验收脱贫,南里渡、铺子房2个村顺利脱贫。
精准脱贫工作考核跻身全市前列。
”
镇党委负责人自豪地说。
记者在崔家坝工业园看到,施南府魔芋公司的产业园已经建成投产,车间一派忙碌的景象。
合作社西红柿丰收。
崔显实 摄
据了解,2017年,崔家坝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发展方式,规划了“锦绣崔坝”的发展蓝图,即结合产业(低山茶叶高山药果、全镇山羊)发展打造“一区一园一路”(一区即集镇新区朝阳星镇、一园即精准扶贫产业园、一路即318国道),是恩施市规划的“八大走廊”之318国道生态走廊的主景区。
依托“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崔家坝镇围绕318国道沿线发展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沿线居民发展农家乐、民宿,让百姓在家门口挣钱。
同时,发挥南里渡“依山,傍水,靠路近”的特点,招商引资奥山集团落户,打造全市第一家水上度假基地,推出乡村生态旅游线。
低山猕猴桃基地。
崔显实 摄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着力打造边贸口子镇、恩施北大门的崔家坝镇,在“团结、务实、开放、包容”的崔家坝精神指引下,一个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新崔家坝镇正破茧而出,未来的崔家坝镇,将在打造省级特色生态小镇的道路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刘家河水库风景
链接:大事记
1981年,鸦鹊公社更名为崔家坝公社;公社党委决定,把崔家坝发展成为恩施县山羊第一镇。
198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爱国卫生运动先进集体。
1985年,崔坝集镇铺设自来水管,集镇饮上了卫生水;10月,撤销鸦鹊区并入崔坝镇。
1989年,省教委批准为“燎原计划示范乡”、崔坝农中为“燎原计划”示范点;中美白肋烟合作基地在崔坝建成,生产烟叶首次冲出亚洲外销美国。
1993年,省、州政府批准为综合开发试验区。
1995年,集镇沿“318”国道定名为佳兴大道,全长3公里。
1996年,崔家坝镇与英美公司达成联合开发富硒白肋烟协议。
1997年,州政府批复崔家坝镇撤销原9个乡,改设5个管理区。
2000年,滚龙坝成为全市生态家园文明新村试点。
2002年,姚湾河水库正式破土动工建设;进行村组合并,将原来46个村合并为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08个村民小组。
2003年,被省委政法委表彰为“文明乡镇”。
2007年,滚龙坝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2年,首个垃圾焚烧厂在鸦鹊水村卧龙岗开建。
2015年,水田坝村农民崔显实出版全镇第一本个人公开出版物——诗集《打杵上的村庄》。
2016年7月19日遭遇特大暴雨,20日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燃爆,全镇干部群众抗击灾害,众志成城。
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市考核排名第一,年底综合考核全镇进入全市前列。
2018年,奥山集团签约,在南里渡打造水上运动公园。
上凤冈县第三中学到底如何样,值得去读吗?
上凤冈县第三中学作为当地的一所中学,近年来引起了不少家庭的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上凤冈县第三中学进行分析,为您提供详尽的参考信息,以帮助您做出明智的升学决定。
学校概况与背景上凤冈县第三中学,简称凤冈三中,位于凤冈县的中心区域。
作为县城的重点中学之一,凤冈三中在地方教育系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并且在近几年中不断进行硬件设施和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升级。
教学质量与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值得就读的关键因素。
凤冈三中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学校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其中不少老师具备高级职称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确保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业支持。
校园环境与设施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凤冈三中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包括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图书馆等。
这些设施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升学率与学生表现升学率通常是家长和学生关注的重点。
凤冈三中近年来的升学率表现良好,尤其是在高考和中考的成绩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和辅导,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此外,学校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力求在学术之外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家长与学生的反馈家长和学生的反馈往往能真实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
根据调查,许多在凤冈三中就读的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认为,学校的老师非常专业且富有耐心,学校的管理也比较规范,能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总结与建议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上凤冈县第三中学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校园环境等方面表现都较为出色,是一所值得考虑的中学。
如果您的孩子正在寻找一所具有良好职业学校的学校,凤冈三中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当然,最终的决定还需要结合您的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做出。
相关热词搜索:凤冈县 中学 去读吗
上希望高中到底如何样,值得去读吗?
希望高中的声誉在许多家长和学生中引起了不少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个人经历和网络上真实的信息,分享我对希望高中的看法,以便帮助更多学生做出明智的选择。
师资力量希望高中的教师团队整体素质较高,许多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根据我在校时的观察,老师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我们的全面发展。
课外辅导、个性化指导等措施都让我们在学习上受益匪浅。
此外,学校也会定期邀请外部专家进行讲座,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我觉得希望高中的一大亮点。
校园绿树成荫,设施齐全,教室宽敞明亮,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
课间时,大家可以在操场上放松或交流,校园内的文化氛围也非常浓厚。
学校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例如文艺汇演、运动会等,让学生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课程设置希望高中的课程设置比较人性化,除了基础的语数外,还有多样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比如艺术、音乐、科技等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这种灵活的课程安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
我的一些同学在选修课程中发现了新的兴趣和潜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升学率与社会认可度关于升学率,希望高中的表现相对较好。
许多学长学姐在毕业后进入了理想的大学,这无疑给现在的学生增加了信心。
同时,社会对希望高中的认可度也在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关注我们的毕业生,这为我们未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社团与课外活动希望高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校园内的社团活动种类繁多,从文学社到科技社应有尽有。
我个人参加了志愿者协会,不仅提高了我的组织能力,还让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些课外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
总结综上所述,上希望高中绝对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从师资、环境、课程、升学率等多个方面来看,希望高中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平台。
如果你正考虑报考,希望高中不妨亲自去了解一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