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暴跌50万,上岸却更难了?考生家长透露2025考研难的真相

【千问解读】
“今年考研,比登天还难!”这句话,最近在各大考研论坛上刷屏了,不是虚张声势,而是无数考生血泪的真实写照,今年的考研,真的卷到让人窒息
很多人觉得,报名人数暴跌到388万,是不是意味着竞争没那么激烈了?别天真!真相远比你想的要残酷得多,今年考研的“难”,难在名额的疯狂缩水,难在竞争的更加白热化,难在机会的越来越渺茫

先说说名额这回事儿,表面上看,388万的报名人数确实比去年少了,但千万别被这个数字迷惑了,关键在于,很多名校,特别是那些顶尖的985、211高校,他们的研究生招生名额,特别是那些热门专业,根本就没怎么增加,甚至还减少了!更要命的是,保研名额却在蹭蹭上涨

你想想,一个专业60个名额,结果50个被保研生拿走了,剩下10个给考研的同学抢,这竞争压力能不大吗?这可不是个例,很多学校都是这种情况,我一个朋友,孩子在211大学读本科,目标是华五,现在每天都学习到凌晨两三点,结果发现,她努力的方向,似乎一开始就错了,因为,竞争实在太激烈了,甚至,一些热门专业考研名额可能只有个位数!
这简直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考研人数下降了,但是那些牛校的优质名额却越来越少,这岂不是让本来就激烈的竞争,更加雪上加霜?不少网友都表示,感觉今年考研,比买彩票中奖还难!大家都在吐槽,这哪里是考研简直是“神仙打架”!

这就像一场大型的“抢宝游戏”,宝藏数量没怎么变,甚至还减少了,但是参与游戏的人却少了,这看起来好像机会更多了,实际上却更加残酷!因为,大家都在争夺有限的资源,僧多粥少,竞争自然就更激烈,一些原本分数线较低的学校和专业,今年也变得水涨船高,竞争异常激烈

更让人绝望的是,一些同学辛辛苦苦复习了一年,结果第一志愿没考上,只能选择调剂,但调剂也有调剂的残酷,第一志愿没录上的同学,都会去调剂,这又造成了另一场“厮杀”,你想啊,那些第一志愿落选的同学,肯定不会轻易放弃,他们之中,有的是“二战”、“三战”的老兵,更有的是信心满满的一战考生,他们不会轻易认输,他们会把目标瞄准分数更高的学校和专业,这无形中,又再一次加剧了竞争
一位网友的评论,我觉得非常贴切:“今年考研,不是你考不上,而是你根本没机会考上,名校的保研名额占了绝大部分,剩下的一点点名额,被千军万马挤破头抢夺,剩下的,即使调剂,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想考研的同学,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且,也要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好多条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今年考研,与其说难,不如说是残酷,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比拼,更是意志力的考验,它逼着我们去思考,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又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不仅仅是考研,人生的很多选择都何尝不是如此呢?

考研这条路,很艰辛,很残酷,但只要你坚持,只要你努力,那么,就一定会有希望!希望每一个考生,都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光亮,也希望,未来的考研制度能更加完善,让更多有梦想的同学,都能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考研经历和看法!
看了高考701分学霸的分享,我发现了孩子学好小学数学的诀窍
一旦有不同意见者,就会被怼“等高考难过的时候后悔就晚了!” 刚好看到一位学霸分享的数学学习方法,她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学好数学,岂能只用刷题一言以蔽之! 浙江舟山女孩林愉涵,高考701分,数学143分。
她认为自己是没有数学天赋的人,但是又不服输,于是尽最大努力学习数学,进行过大量的限时训练,也对错题复盘。
不过她认识到,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如果仅仅靠量的积累,很难实现质的飞跃,回归课本,抓住基础才是王道,另外还要学会建模思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了她的分享,想起曾经看到的一些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理论,原来好的方法都有同样的底层逻辑,小学生到底怎么学好数学?这3个诀窍很重要。
相信自己有无限潜能 有很多人认为学好数学需要天赋,但林愉涵并非天赋型选手,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所以不要误入天赋的怪圈。
她说:数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什么别人能行,我就不行呢?正是这样的信念,才支撑她去努力学好数学。
《学习力》中提到,要想提升学习力,最重要的前提是转变观念,从思想上告诉自己,我有无穷的潜能。
只有相信“我能行”,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才有可能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坚定地在看似困难的路上走下去。
很多孩子可能自己无法鼓励自己,就需要家长、老师推一把,让孩子对数学充满信心。
有一位在数学界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在上小学的时候数学极差。
有一次考试,他一道题也没有答对,老师非常生气,就在他的试卷上画了一个大大的“0”。
后来又觉得这样会打击孩子,于是又改写成:“希望你从‘零’开始,获取知识和智慧。
” 老师的鼓励和鞭策,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尊和自信,他下定决心好好学数学,成绩扶摇直上,最终成了专门研究数学的人才。
重视课本知识积累 无论小学还是中学,考试命题的规律都是中:易:难=5:3:2,其中基础知识占50%左右。
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点记住并理解,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也能有不错的成绩。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做题遇到困难时,回看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看看例题,就会做了,这就是开始课本掌握不扎实的表现。
写书哥的一个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数学还不及格,他采取了夯实基础的策略,保证选择、填空不丢分,策略性放弃难题,结果数学考了120分,顺利考上重点大学。
小学数学没有那么多思维难度大的题目,扎实学好课本,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当然,学习课本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记住并弄懂弄透背后原理。
像数学满分学霸张宝嘉所说:在知识点后面附上一两道应用知识点的题目,把知识点学得透透的。
小学数学知识点虽然系统,但是非常零散,很容易被忽视。
比如一位家长发现小学二年级课本,每一个书本logo都对应一个知识点,有长度单位、测量方法、线段等等,孩子却不知道这些是知识点,被糊弄过去,能力不能提高,考试时抓瞎。
所以,要注意帮孩子或者提醒孩子提炼出知识点,并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也就是把学过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梳理到一张纸上,复习的时候能够更高效地做到活学活用。
有学习专家发现,学习能力强的人就胜在能将这些知识点建成一个知识网络,因此融会贯通。
建立数学模型思维 林愉涵提到的建模思想,在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前言中就有描述: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数学中最难的就是应用题,很多孩子因为看不懂文字表达的意思,无法列出正确的表达式,得不到应有的分数,用数学模型思维就可以让问题变得简单。
数学建模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应用题的文字用图形化的方式表示出来,然后根据图形列出表达式。
图形更直观、更适合孩子的理解能力,所以看起来更容易。
比如下面这道题,文字洋洋洒洒一大篇,故事主角特别多,先把孩子绕晕了,不知道从何答起,如果画图就让问题变得一目了然。
关注数字部分,先画一个长的方框,代表小鹿采了5个蘑菇,再在下面画一个短的方框,代表小白兔采了3个蘑菇。
两个方框长度有差距,这就是小鹿和小白兔采蘑菇数量的差值。
根据这张图,孩子就能轻松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出算式5-3=2,按要求回答问题就可以了。
这个例子是非常基础的做法,数学应用题千变万幻,画图的形式也各有不同,需要逐个学习、练习才能掌握。
手头有一套很好的书《图解数学思维训练课》,可以帮孩子建立数学模型思维。
这套书一共3本,分别是数字与图形——加法和减法应用训练课、乘法与除法应用训练课、多步计算应用训练课。
孩子可以学到画图的基本概念,加减法、乘除法、多步计算画图法,包括部分-整体画图法、比较画图法、制作柱状图等等。
每个章节都分为3个板块,知识点学习、思维训练、英语小拓展,配有详细的图片、文字说明,便于孩子理解,让孩子亲手摆一摆、画一画,在实际操作中,实现从了解到应用、到拓展的学习目标。
设有特色steam板块,让孩子知道数学的实际妙用,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比如让孩子制作一张用电量的柱状图,比较每日用电量的多少。
了解微生物的繁殖速度,计算不洗手产生的感染效果等等。
都是非常有意思、非常实际的问题。
这套书还配套了16节动画视频课,以及一本《英语应用题练习册》电子版,让孩子理解更容易、拓展更多知识。
这是一套提升孩子数学思维、提高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好书,如果想训练孩子的建模思维,可以点击下面链接下单。
图解数学思维训练课 套装3册培养孩子的图形化思维 憨爸 5~12岁 ¥29.5 购买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2023高考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老师整理了15页必备知识点,吃透期末满分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孩子才能不断地成长,从而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2.学习个体差异:每个孩子因为性格、学习力、兴趣点的差异,在某些知识点上,有些孩子能够很快的掌握,而有些孩子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吃透。
所以家长在对孩子的学习培养时,不要一味的模仿他人的方法,要充分考虑自身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3.知识的连贯性:数学的学习有非常强的连贯性,因此要注意学习的节奏,很多基础的知识点,却是后面解答难题的基础,倘若基础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后面的解题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为了保证孩子能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一定要夯实基础,基础知识点的利用至关重要。
下载完整电子版,请见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