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们没有像北魏孝文帝那样是怎么回事?实行全面汉化呢?

虽然北方六镇的军事贵族,依然保留了相当部分的原有习俗,却无法阻止洛阳贵胄们的心向汉化。
【千问解读】
虽然北方六镇的军事贵族,依然保留了相当部分的原有习俗,却无法阻止洛阳贵胄们的心向汉化。
孝文帝也成功的用汉化贵族,削弱了地方军事贵族的权势。
那么,同样是异族政权的元清,为何没有采取类似措施呢? 在任何实干家眼里 孝文帝改革都是教训而不是成功经验 后来的朝代都会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有时候就是矫枉过正,也有其设立之初的缘由。
北魏的孝文帝改革在实际上摧毁了北魏帝国的根基,自然会被后来者引以为鉴。
孝文帝改革在儒家士大夫的世界观里,是非常政治正确的选择。
“天命所授”的有为之君,顺应天时来统治大地。
一定会尊重儒家传统,进行了大量儒家式的改革。
但如果以大部分鲜卑人的视角来看,这其实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孝文帝的迁都与改革 其实是鲜卑人的灾难开始 因为孝文帝的改革本身并不在乎什么汉化与否,只是希望将贵胄和尽可能多的精英都汇集到个人麾下。
那种旧式的贵族式共治局面,是必须被磨平消除的“落后传统”。
因而要将首都从毗邻六镇主力的平城,一直搬到南方的洛阳,并进行大规模的强制汉语教育。
可以说在根本上就是,君主借助儒家之手,完成个人权利的独裁进程。
如果当时的儒家,依然是先秦时期的周礼分封提倡者。
那么孝文帝根本不会尊崇儒家,找个类似法家的学说来为自己代言即可。
要是发现事情不可调和,完全可能对儒生直接开刀。
但儒家本身在时期,已经由董仲舒一派改造为君权的最有力鼓吹者,在政治投机方面占得先机。
孝文帝改革的成果就是毁灭帝国的六镇兵变 孝文帝改革的反作用也是立竿见影。
孝文帝死后不久,鲜卑就因为洛阳与北方贵族间的矛盾,爆发了六镇兵变。
接着才有这样的权臣出现,大量杀死南方的汉化鲜卑贵族。
六镇被镇压和北魏皇族的被集中清洗,也预示着北魏帝国分崩离析的开始。
这种因素在后来的蒙古人身上也曾经出现过,但程度远远不及过去的鲜卑王朝。
因为蒙古人在彻底征服东亚的儒家世界之前,已经大量接触了中亚和西域的文明成果。
他们的贵族已经分别笃信了、摩尼教、伊斯兰和基督教等文化。
在政治习惯更加多元实用的他们,因为汉化契丹人的劝诫,才对儒生高看一眼。
但儒生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导优势。
蒙古人在一统东亚之前 已经见识了更多其他文明成果 所以蒙古人一直在征服的大部分地方,划出了直属区域和藩属领地。
治下的民族无论出生、文化和语言习惯,都可以被纳入这个体系。
类似的情况就像是泉州的色目海商集团、西南的苗人土司与被保留下来的大理王室。
当然,还有蒙古人自己分封到各地的贵族与军户后裔。
这些复杂的封建成分,都让儒生无法牢牢控制蒙元帝国的思维中枢。
当然,蒙古人后来也接纳了汉人丞相的儒家式治国理念。
他们在汉官的建议下发行更多纸币,开挖今天的京杭大运河。
但这些都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问题而进行的权宜之计。
儒生离开境内,而跑去金帐、伊尔或察合台等汗国,根本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机会和地位。
出了东亚的吏制地区 儒生的那套学说就很难获得优势 至于最后入主中原的满清王朝,情况又与蒙古人有很大不同。
一方面,制度的规模和控制力上,强过了大部分时候蒙古大汗对治下部落的掌控。
另一方面,就是更加偏僻的地域出生,让满洲人只有通过大量学习和引入儒家文明的习惯法,才能去理解更高层次的文明和组织形式。
所以清军在入关前就已经有了大量的汉官,在数量与重要性方面,已经可以比肩旧的满洲贵族。
入关后的皇帝,也都需要接受儒家师傅的帝王教育,将自己包装成儒家文明的保护人。
不同的发家轨迹让满清在一开始就比蒙古人更亲近儒家 但为了防止鲜卑悲剧的出现,清朝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将入关八旗的身份属性做了制度上的固化。
这样,尽管很多人后来都可能都不太会说满语,但依然在行政管理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外人想要加入这个群体,大都无法通过考试或熟读圣贤书来完成。
即便是有特殊功绩而被皇帝赏赐抬籍,也无法撼动八旗内部的多元成分。
因为他们可能在加入旗人行列后,发现自己不仅是在面对满洲的旧贵族。
还有很多早期投靠的汉军大老粗、蒙古部落的王爷,以及在雅克萨战役后自愿留在东方的哥萨克俘虏。
一直到皇帝的时代,他都注意到八旗制度已经不足以保持满人的武力优势,很快会有形同虚设的危险。
于是,他下令将大量成色不足的八旗人口,又请了旗人的队伍。
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他这样的做法,实际上还是屁用都没有一个。
但从中你就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对于融合问题是非常谨慎的。
作为一个所有人都有机会加入的集团 儒生在八旗内部无法获得优势 最后,在东亚的各帝国历史上,还有一种很少被人提及的统治模式。
这就是辽国实行的五京制度。
居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契丹人,在对控制区域的各地方而言,更像是一种共主身份。
与契丹人有密切联盟关系的还包括了奚人和渤海人。
西部的蒙古人和南方汉人,也在自己的内部享有自治。
至于在帝国内的权力大小,则根据入伙时间的长短而定。
辽国的五金制 很好的平衡了各地本土势力 辽国的这种制度,在其被女真人最终灭亡前,一直都有着良好的运作。
哪怕是在其基本覆灭后,还有幽州等地的汉人贵族不服北宋统治,选择归附金国。
草原上的大量蒙古和部落,也愿意继续跟随作战。
只是因为辽国不是引人瞩目的大一统王朝,所以其政治成就也鲜有人问津。
辽国的平衡制度 给了他们超乎宋人想象的生命力 所以,孝文帝的强行全盘汉化,实际上是给后来人一个非常醒目的警示。
后来的契丹人、蒙古人和满人,无论出生如何,发家轨迹如何,都针对孝文帝的自毁策略做了修正。
从这点而言,很多人对于孝文帝的吹捧,完全是脱离了历史实际。
只有虚无缥缈的赞扬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随机文章自然界的雷电能够收集吗,技术受限无法实现/特斯拉也无法做到火星为什么能移民,盘点火星十大怪异现象有哪些(离地球最近)做梦梦见手机丢了是什么意思,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有不同寓意(好坏参半)小乔与诸葛亮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史书记载的暴君秦始皇真的可信吗?你对他或许有这些误解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河北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和入口 附志愿填报时间
关于更多高考成绩的查询方式,以及各批次的志愿填报时间,本文都进行了整理,供查阅。
一、河北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按照以往的年份来看,河北的高考成绩一般是在6月25日0时公布,每年基本没有变化,因为今年也是该时间查询高考成绩。
二、河北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入口在河北高考成绩公布之后,考生可通过四种方式进行查询,详情如下:1.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官网入口:http://www.hebeea.edu.cn/考生在进入河北教考院的首页后,在首页的右下方栏目中点击“普通高考信息服务”,进入后再点击“信息查询”,然后输入用户名、密码等信息后即可查询。
2.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河北省教育考试院”,进入主界面后,点击下方的“招考查询”,选择“普通高考成绩查询”,进入界面后,输入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等信息就可查询。
3.河北招生考试信息服务网官网入口:http://www.hebeeb.com/4.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移动客户端三、河北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2024河北高考志愿填报可分为三个时间段,以下是这三个时间所需填报的批次,详情如下:1.6月26日12时至6月27日12时:本科提前批(A段军队院校志愿)2.6月28日09时至7月02日17时:本科提前批(A段除军队院校外、B段、C段)、本科批、对口本科批3.7月29日12时至8月01日17时:专科提前批、专科批、对口专科批
安徽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和入口 附志愿填报时间
关于更多的成绩查询方式,以及各批次的志愿填报时间,本文都进行了整理,供查阅。
一、安徽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按照以往的年份来看,安徽的高考成绩一般是在6月24日中午公布,不过由于今年是安徽新高考的第一年,高考的天数由之前的2天变为了3天,因而预计高考成绩的公布时间会延后到6月25日公布,不过以上仅为小编推测,最终以今年高考成绩实际公布的时间为准。
二、安徽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入口在安徽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可通过四种方式查询高考成绩,详情如下:1.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并关注“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点击公众号菜单栏下方的“信息查询”,进入界面后,点击“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该通道将会在成绩公布当天开通),进入后输入相关信息后即可查询。
2.安徽招生考试网官网入口:https://www.ahzsks.cn/index.htm进入安徽招生考试网后,在首页的下方选择第一个栏目,然后在下拉框处点击“成绩录取查询”,然后点击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的选项(该通道将在成绩公布之日开通)。
3.皖事通APP在APP内找到并进入“2023年安徽高考服务专区”,点击“高考成绩指尖查询”,输入考生相关信息即可查询。
4.安徽教育网官网入口:http://jyt.ah.gov.cn/三、安徽2024高考志愿填报时间由于安徽2024年实行了新高考,高考的志愿填报批次发生了一些变化,使得各批次的志愿填报时间也有所变化,以下是2024年安徽各批次的志愿填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