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曾称之为“孙国老”的孙廷铨到底是哪位?

【千问解读】
孙廷铨生于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他的先祖是在明朝洪武年间迁到青州府颜神镇的,也就是现在的博山城。
孙廷铨祖上都是匠人出身,社会地位很低,也没几个读书识字的。
直到孙廷铨的祖父孙震“读书入仕途”后,孙家才开始有了点书香之气。
孙廷铨从小进私塾读书,书读的很好,是个学霸型人物,明朝年间就考中。
“学而优则仕”,先是做大名府魏,后又调去抚宁县。
当时天下局势很混乱,比较识进退的孙廷铨就辞官回了家,避开了明末起义军的刀锋和清的铁蹄。
清朝内秘书院大学士孙廷铨 等到清顺治二年的时候,他才再度入朝为官,仕途一片大好,仅仅八年时间就升到了户部左侍郎(副部长)的职位,后来又当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顺治十三年升任(正部长),不久又转任。
顺治十六年加少保(太子老师,从一品大员),担任了殿试读卷大臣,“为帝者师”的尊号由此而来。
去世以后,孙廷铨坚决效忠和皇帝,与当时的权臣进行过斗争,维护了皇帝的地位。
后来可能是感觉做官太累,风险也大,孙廷铨就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去内秘书院大学士的正一品官位,远离官场回到了家乡,那年他53岁。
孙廷铨回乡后,用了两年时间,写成了《颜山杂记》一书,详细记载、考证了当时颜神镇的历史沿革、山川地势、河流城池、物产人物等各方面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特别是《物产》篇里的《琉璃》一节,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比较系统全面记述琉璃生产工艺技术的文献资料,是十七世纪产生于颜神镇的一部“琉璃工艺学”。
《琉璃》全篇只有2000多字,却用很严谨详实的笔法,把琉璃及其产品的成份、炼制过程、产品种类、制作工艺等,描述得有章有法、清清楚楚。
特别是他吸纳了程大昌“铸石为器,古已有之”、“虽西域琉璃,亦用石铸,无自然生成者”的观点,结合自己的考察研究,进一步阐明了琉璃的来源生成,摒弃了“琉璃乃自然之物”的一些旧有说法,为后世琉璃业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技术资料。
大多数人很奇怪,孙廷铨大半生做官,怎么会写出这样一部科技方面的作品呢?史书有记,博山琉璃业在初具规模,在逐渐兴盛,到了清代得到大发展。
孙廷铨祖上几辈人均从事琉璃的生产和经营,可以称得上是“琉璃世家”,孙廷铨从小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就为他晚年撰写《琉璃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博山琉璃”是博山的名片,也是山东省乃至国家的名片。
2017年,作为山东省五个代表之一,“博山琉璃”参展了由国家工商总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扬州举办的世界地理标志大会,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我们衷心祈盼家乡的琉璃产业能够再度辉煌起来,形成更大的产业化优势,造福当地百姓,贡献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博山物产文化的奇异风采。
若如此,已经仙逝400多年的家乡人“孙国老”定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富力为什么是鬼楼?据传曾是乱葬岗是真的吗?
富力天汇闹鬼真相成都的富力这些年来一直都是无人问津的状态,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直都传言是这里闹鬼,一个地方不会无缘无故的闹鬼,因此就有人说这里原本是一大片乱葬岗,这里积攒了很多的鬼魂,后来这些鬼魂就经常在商场中闹,有很多顾客经常无缘无故就发现自己钱包不见,还有的顾客会在停车场看见白色衣服的女人飘过去,慢慢的这里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后来据说这里还请了风水大师,商场希望可以通过改善风水来拯救商场,但是没想到风水大师看了之后只摇头,说这里的风水已经到了无法拯救的地步了。
从风水大师这句话也可以看出这里的风水有多差了。
那么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这个地方真的会闹鬼吗?其实这一切都是谣言。
首先富力的确现在人很少了,但是这并不是风水的原因,而是因为城市规划的原因,菜叶网,就像住在富力周围的住户说的一样,现在城市的规划南移,很多有钱的人都搬走了,剩下的都是条件一般的,因此也很少有人可以逛得起富力这样的大型商场,商场中没有生意做自然很多商家也都搬走了,所以现在也就十分冷清了。
其实不管是富力,现在周围很多的大型商场都关门了,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现在已经不适合开大型的商场了,要是一些超市还可以,但是大型的商场肯定是不会有什么收入的。
富力属于老城区,老城区肯定是没有新城区繁华的。
因此说富力闹鬼肯定是不存在的,但是没有以前繁华也的确是真实的。
2014年十大主要考古发现 巨石阵曾是完整圆形
1. 揭开广东旧石器早期文化的面纱 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 发掘单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云浮市博物馆、郁南县博物馆、罗定市博物馆 发掘领队:王幼平 磨刀山遗址是广东省第一次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类型遗址,发现岭南地区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填补了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
发掘区揭露的石制品平面分布、古人类活动区域、石器生产操作链及古人类适应行为等多方面信息,反映了亚洲东南部低纬度地区早期古人类独特的石器生产活动与适应模式,亦显示出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华南北部与岭南及东南亚地区早期旧石器文化与古人类行为的联系与分别。
南江盆地目前已发现的60余处旧石器地点,展现出区域内由中心营地与临时活动地点组成的古人类栖居形态。
同时,由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的三期文化遗存,为研究岭南乃至华南与东南亚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进展脉络提供主要参考依据。
南江流域的旧石器考古发现既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发展,也为深入研究华南—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域人类起源与演化古代,以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等国际热点课题提供了十分主要的新契机。
2. 跨越千年的文明变迁 河南郑州东赵遗址 发掘单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发掘领队:顾万发 2012年至今,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对东赵遗址进行了近三年的田野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考古收获。
发现了一座新砦期城址,这是目前嵩山以北区域发现的第一座新砦期城址。
发现了一座二里头文化早期城址,这是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二里头文化早期城址。
发现了二里头时期单个遗迹出土卜骨最多的单位;首见二里头时期城墙基槽内奠基现象。
这些发现均具有主要研究价值。
发现大型“回”字形二里岗期夯土建筑基址,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是目前发现规模仅次于偃师商城的早商建筑基址,由此可彰显该建筑等级之高、聚落性质之主要。
发现一座东周时期大型城址及丰富的西周、东周时期文化遗存,有助于文献中两周时期该区域诸多封国的探索。
总之,东赵遗址考古学文化延续时间长、文化序列连续完整,尤其是三座先秦时期城址集中发现,在中原地区同类遗址中甚为罕见,将进一步完善中原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分期体系与文化谱系,有助于解决中原地区夏商分界、商周分界等学术难题。
3. 钟鸣鼎食 射御不违 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 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州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襄阳市博物馆、枣阳市博物馆 发掘领队:方 勤 郭家庙墓地的发掘共清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29座、车坑1座、马坑2座、车马坑1座,出土铜、陶、漆木、骨、皮革、玉石等各类质地文物千余件,其中青铜鼎、盘等有“曾子”铭文。
墓地年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是一处以曾国国君墓M1和陪葬的大型车坑、马坑为中心的曾国公墓地。
从年代序列上,郭家庙墓地填补了西周早期叶家山曾侯墓地和春秋中晚期文峰塔曾侯墓地之间的缺环,对曾国古代的研究及其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至关主要。
进一步厘清了郭家庙墓地与其东南约1~2公里的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的关系,基本确定了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为当时曾国都城。
M1陪葬车坑和马坑均为迄今发现的曾国最大的车坑、马坑,并第一次在车坑沿边发现了柱洞遗迹;M1出土较多钟、磬、瑟、鼓等乐器,其中瑟、建鼓、彩漆木雕编钟架、编磬架,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好的实物;M1出土了弓、矰矢、缴线轴组合,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成套弋射用具;出土的墨色块状物,经检测可书写,为迄今最早的人工书写颜料,可能是墨的早期形态。
#p#分页标题#e# 墓地出土金属制品材质多样,金、银、铜、铁、锡等均有,采纳了多种制作工艺,如捶锻、模锻、冲孔、鎏金等,技术成熟,部分器物为迄今发现的这些工艺制作的最早实物,对研究历史金属器制作加工技术的进展具有主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