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墓曝光:著名的萧皇后身高1.5米

根据墓葬形制、墓内出土高等级随葬品和对人骨遗骸的鉴定,结合文献记载,
【千问解读】
根据墓葬形制、墓内出土高等级随葬品和对人骨遗骸的鉴定,结合文献记载,判明墓主人是。
2013年11月16日下午在江苏扬州召开的墓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获悉,此前在该市发现的疑似隋炀帝陵经过考古发掘论证,确认为隋炀帝与萧皇后最后埋葬之地。
墓葬中不仅出土大量随葬品,还发现了两颗男性牙齿和女性人骨遗骸。
2013年3月,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一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墓志清楚写着“故帝墓”等字样。
考古专家推测,该墓志表明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但该市已有一处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隋炀帝陵,是由清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并出资修复的。
隋炀帝仅余两颗牙齿 1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中国考古界权威专家黄景略、徐光翼、王巍等10余专家一致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皇后最后的埋葬之地。
据介绍,截至目前,联合考古队完成勘探面积109000平方米。
其中一号墓为方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
墓葬通长24.48米,东西连耳室宽8.22米,残高2.76米。
墓室用砖与隋代江都宫城用砖一致。
除墓志外,墓中还出土了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100余件(套)。
其中一套蹀躞金玉带,不仅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
四件铜铺首通体鎏金,兽面直径26厘米,与唐遗址出土的铜铺首大小相近。
墓内两颗牙齿鉴定为5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
根据出土的“故帝墓”、十三环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及大量文官俑、武士俑、骑马俑等高规格随葬品,结合文献的记载,确认一号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
萧皇后遗骸约1.5米 二号墓为腰鼓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
出土玉器、铜器、铁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余件(套)。
其中玉器有白玉璋1件,质地莹润;铜器有编钟、编磬、铜灯、铜豆等,成套的编钟16件、编磬20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出土的隋唐时期的编钟编磬实物,填补了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
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约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
根据墓葬形制、墓内出土高等级随葬品和对人骨遗骸的鉴定,结合文献记载,判明墓主人是萧皇后。
据悉,墓葬所在区域至今尚未发现陵园遗迹,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
释疑 考古专家为何称作“墓”而非“陵”?随着真墓现身而被称作“伪陵”又将如何自处? 为何墓葬如此寒酸? 亡国之君草草下葬,历经多次迁移 一般来说,死后下葬的陵寝被称作“帝陵”。
此次专家却罕见地使用了“帝墓”这个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说:“最重要的原因是,隋炀帝在下葬的时候身份已不是帝王,政治上失去了皇帝的地位。
尽管在下葬时仍然按照帝王的规制,出土的随葬品跟大明宫也是一样的规格,但严格意义上,仍然只能称作帝墓而不是帝陵。
” 笔者在考古现场看到,这位生前据称的帝王,死后所安葬的主墓室仅有6米多长,8米多宽,仅从规模上看确实十分寒酸。
考古专家分析,这种“寒酸感”与其死因和多次迁移有关。
毕竟从公元618年被缢死后草草下葬,历经多次迁移,直到公元648年才最终与病死的萧皇后合葬。
但从考古意义上来说,其发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2013年重大考古成果。
“伪陵”何去何从? 也是重要历史遗存,继续予以保护 在西湖镇考古发现之前,扬州已经有一座隋炀帝陵,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是嘉庆年间的大学士阮元捐建。
一位考古专家表示,阮元所采用的考证方法与现代考古技术显然不可比,他只是考察了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传说,就认定那里是隋炀帝陵。
现代的考古发掘是重实证的,显然后者的结论更加科学。
此前一些考古专家也曾对槐泗镇槐二村的隋炀帝陵持怀疑态度,并一直在探寻隋炀帝葬身的确切地点。
既然真墓已无疑义,那么“伪陵”是否将面临着“摘牌”的命运? 此次考古发掘领队、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表示,并不会因此全盘否定阮元的考证,而且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上来看,阮元所考证和修缮的隋炀帝陵也是重要的历史遗存,还会继续予以保护。
随机文章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不能双重标准,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混乱外道魔像到底在不在月球,最初封印在月球被长门和斑召唤到地球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世界各国争相推进破解进度(生命钥匙)霍金预言实现过几次,人工智能将慢慢取代人类(地球已经进入慢性死亡)人的长相是前世修来的,前世修善果长相甜美/作恶则长相丑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嬴政又为什么钟情于骊山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古代惨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
秦始皇嬴政建陵于此,也造就了二世而亡的悲剧。
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嬴政又为什么钟情于骊山,建陵于此呢?从中国历史的传统风水之说看,骊山绝对是一块福荫之地。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做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是秦始皇嬴政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皇帝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
《水经注》载:“秦始皇嬴政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
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骊山之南的蓝田玉着称于世,现代地质队曾在骊山北麓开凿金矿。
从视死如视生的传统观念分析,秦始皇嬴政死后还想把这里的金和玉占为己有。
此外,秦始皇嬴政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其东侧还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
按《水经注》的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嬴政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而《两京道里记》载:“始皇陵南有尖峰,名曰望峰,言筑陵者望此为准。
”根据勘察,秦始皇嬴政陵封土中心顶端以及外城垣的南北两门与其南边的骊山最高峰望峰南北相对在一条直线上。
而每一道峰脊似一个花瓣,秦陵就在花蕊位置。
民间称始皇陵为“莲花穴”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嬴政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
如此一块风水宝地,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秦始皇嬴政会选中骊山为自己营造身后帝国了。
可以说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嬴政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
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依山环水的建陵思想。
海底捞遭记者曝光 海底捞又摊上事了
”6日下午消费者小史向记者反映了他在江西南昌海底捞盈石广场店消费的糟心经历 用餐时吃到疑似变质的五花肉 小史告诉记者,12月6日凌晨,他和朋友两个人来到盈石广场五楼的海底捞火锅用餐。
在吃火锅时,小史发现一盘快吃完的五花肉中,有几片五花肉颜色较深。
小史拍摄的五花肉“刚吃的时候肉片上有一层冰霜,看不出来,冰霜解冻后,就发现肉的颜色不对,有点发黑。
”小史告诉记者,见状他立即找来服务员,服务员查看后离开了一会,随后过来告知小史肉片变色是氧化造成的,并将剩下的五花肉端走了。
“因为经常在海底捞消费,是海底捞的最高等级会员,这家店去得又比较多,跟店里很熟,所以当时也没太在意。
”当天凌晨2点多,小史准备买单时,海底捞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他当餐的消费进行免单。
小史告知了海底捞,如自己身体有不适,海底捞要负责。
海底捞这边也承诺后续有什么问题可以与他们联系。
出现呕吐腹泻 前往医院医治6日凌晨4时许,小史出现了呕吐腹泻的情况,但和他一同在海底捞用餐的朋友,因为没吃五花肉,所以没有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因腹泻情况一直不见好转,6日下午,小史前往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检验,小史粪便隐血,医生诊断为肠胃炎。
小史怀疑,自己是吃了海底捞的变质五花肉造成呕吐腹泻的。
他随即来到店里讨说法。
但海底捞只同意支付小史的医药费,并不答应进行赔偿。
无奈之下,小史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方来到现场后,要求店内保留监控视频,并让小史拨打12315投诉。
12315让小史前往当地市监部门反映情况。
经市监调解 双方协商一致 上午10点30分,记者陪同小史来到海底捞盈石广场门店。
该店大堂经理左经理表示,对于小史的情况他感到非常抱歉,但因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是海底捞店内食物造成的,他们公司只能支付医药费,不能进行赔偿。
对于小史提出的“当时为何急速撤走了可以当作证据的的五花肉?五花肉为何变色?”这些疑问,,左经理表示,肉变色有多种可能,并建议小史前往相关部门维权,公司愿意配合检查。
随后,小史来到了位于岔道口东路的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丁公路分局。
该局工作人员在听取了小史的投诉及意见后,将海底捞的负责人叫到了分局,对该投诉案件进行调解。
经过调解,双方最后协商一致:由海底捞支付小史的医药费,并用500元储值卡的赔偿方式,赔偿和补偿小史已经产生及将会产生的直接、间接的损失及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