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的挂名皇后王氏,她一生如何?

正统七年,举行了大婚,他的嫡妻是都指挥佥事钱贵(后升任中府都督同知)之女。
与此同时,朱祁镇还纳了几位
【千问解读】
正统七年,举行了大婚,他的嫡妻是都指挥佥事钱贵(后升任中府都督同知)之女。
与此同时,朱祁镇还纳了几位后妃,只是没有对她们进行任何册封。
朱祁镇成婚后,钱皇后一直没有为他生下嫡子。
直到正统十二年,为他生下庶长子朱见深,因此朱见深就成为太子。
后来朱祁镇经历了,以及被幽禁于南宫七年之后成功复位。
复位后,他再次册立朱见深为太子,册封其生母周氏为贵妃。
天顺七年,朱见深已经16岁,朱祁镇觉得也应该让儿子成婚了,于是让钱皇后与周贵妃负责张罗选太子妃的事。
钱皇后和周贵妃经过一系列挑选,觉得有十二人都比较优秀,便将最终决定权交给朱祁镇。
朱祁镇这是在为挑选未来的皇后,自然要慎之又慎,他选来选去,还是在三人之中犹豫不决,这三人分别是、王氏和。
相对来说,朱祁镇更加喜欢吴氏,不过他想要再考虑一下,谁知还没来得及多加观察,他就病重了。
天顺八年正月,朱祁镇驾崩。
临终前,他特意叮嘱钱皇后和周贵妃,三人中他更属意吴氏,不过希望她们再审度一下,如果也和他看法相同,那么就选吴氏为后。
随后,朱见深顺利登基,尊嫡母和生母为皇。
钱太后和周太后经过观察,也认为吴氏是最为合适的,于是同年七月,吴氏被册立为皇后。
然而仅在位一个月,就被朱见深给废掉了,原因是她杖责了朱见深最宠爱的。
吴皇后被废,王氏就作为替补,被朱见深册立为后。
王氏的父亲名为王镇,官至中军都督。
她还有几个兄弟,其中一个叫王浚,初为百户,后逐渐升任为锦衣卫千户、指挥使、都督同知,正德二年被封为安仁伯,不久去世。
还有一个叫王源,在其父亲王镇去世后,授为锦衣卫指挥使。
当时,王源的家奴借势侵占民田,有百姓去告状,结果御史刘乔为了巴结王家,把事情压了下来。
之后王源及其家奴便更加肆无忌惮,被户部郎中张祯叔得知,继而传到朱见深耳中,后者便下诏禁止侵占民田。
王源害怕,就将田地全部还给了百姓,大家都说他知错能改。
因为王氏当了皇后的关系,加上王源知错能改,之后继续得到朱见深的重用,擢升为中军都督同知。
王源更是在成化二十年,被封为瑞安伯,号推诚宣力武臣,阶大夫,勋柱国,岁禄千石。
樘即位后,又晋封王源为瑞安侯,号奉天翊运推诚佐理武臣,阶特进光禄大夫,益禄三百石,赐诰券,子孙世袭,追封其父王镇为阜国公,母为阜国大夫人。
弘治十六年,加太保。
即位后,进太傅。
嘉靖三年,王源去世,明世宗追赠他为太师,荣靖。
以上就是关于王氏家族的情况,那么首先问题就来了,既然朱见深那么喜欢万贵妃,为何最后却册立王氏为继后呢? 这是因为朱见深要废后,他知道两位太后都不会同意,所以要找个正当的废后理由。
于是他对吴皇后身边的老牛玉严刑拷打,逼牛玉诬陷吴氏的皇后之位,是由其父贿赂换来的。
同时要牛玉谎称,当初朱祁镇也不是看中吴氏,而是更看好王氏。
当初朱祁镇就选出三个人,吴氏、王氏和柏氏,朱见深当然不能说老爹看中的是他心爱的万贵妃,那时候只是个宫女,还比朱见深大17岁,说出来谁都不会相信。
因此,只能从同为候选人的王氏和柏氏中选一人,而王氏运气比较好,被朱见深选中了。
两位太后自然知道牛玉的供词是假的,钱太后便提出反对,而周太后为了与她作对,就支持朱见深废后。
最后钱太后也没有办法保住吴氏,就这样,王氏成为朱见深的继后。
但很明显,朱见深根本就不喜欢王氏,完全就是为了换掉他厌恶的吴氏罢了。
接着第二个问题又来了,既然朱见深并不喜欢王氏,为何还会对她的兄弟那么好,她的弟弟王源甚至有了伯爵? 这便是的聪明之处了,《》中记载: “万贵妃宠冠后宫,后处之淡如。
” 后五个字就完美解释了,为何王皇后的地位可以稳固,其兄弟也得以平步青云。
当初吴氏是为什么被废?就是因为打了朱见深心爱的万贵妃,当时朱见深为了给万氏报仇,随即冲进皇后寝宫,下令以同样的方式杖责她。
这样一闹,谁都知道后宫不是皇后最大,而是万氏。
因此王氏当了皇后,自然要明哲保身,不管万氏多么恃宠而骄,她都不能出面去管,谁不知道她这个皇后只是挂名而已呢。
王皇后的安守本分,也令朱见深十分满意,重用她的兄弟,也算是对王氏在后宫老老实实的一种奖赏。
就这样,王皇后安稳度过成化一朝。
朱祐樘即位后,她被尊为皇太后,因为朱祐樘的生母早就去世了,所以她是唯一的太后,享受庶子朱祐樘的奉养,安享晚年。
弘治十八年,朱祐樘驾崩,皇太子朱厚照即位,王氏又被尊为太皇太后。
于是,王氏又在正德一朝安稳度过十余年,在正德十三年,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
由于朱见深的原配吴氏被废,因此王氏又以正妻的身份,得以与朱见深合葬于茂陵,并祔太庙。
王氏身为朱见深的继后,虽然不得宠,也没有孩子,甚至是丈夫故意扶起来的挂名皇后,可是与比起来,已经不知道幸福多少了。
她只要不去招惹受宠的万氏,就可以一直安稳做她的皇后,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她顺利熬死了万氏和丈夫朱见深,从一个不受宠的皇后,成为皇太后、太皇太后,是安于现状让其得以安享晚年,寿终正寝。
要是当初吴氏能早点明白这些道理,也不至于在位一个月就被废掉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怀献太子朱见济简介 朱见济是如何死的?
万贞儿为什么被冠上毒妇的骂名?她对朱见深做了什么?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来说说明宪宗朱见深 ,他一生坎坷,年幼时,由于父亲被被瓦剌掳去,叔父即帝位,他就被废了太子之位,那时候,他才两岁,一个废太子的生活,自然不可能好过。
而这时候,我们的小姐姐万贞儿出现了,万贞儿四岁时就进宫当了宫女,她谨言慎行,就被孙派去照料年仅两岁的朱见深,那一年她十九岁了! 一个年仅两岁的小娃娃,跟一个十九岁的妙龄少女,他们的相处,应该是如母子一般的,但朱见深由于自小没有母亲的照顾,所以十分依恋着万贞儿,对她的感情,已经分不出是母爱,还是爱情了。
朱见深作为一个废太子,时刻要提防有人谋害他,所以幼年的他,非常没有安全感,他唯一依赖的人就只有一直悉心照顾他的万贞儿。
朱见深大概十岁左右,由于叔父朱祁钰病逝,父亲也被放了回来。
他才得以重新登上了太子之位。
由此可见,万贞儿对朱见深的照顾,并非出于想要攀龙附凤,而是真心相待的。
毕竟她照顾朱见深时,并不可预料到后面发生的事情。
万贞儿自小在宫中为奴,虽靠着谨慎的性子得已在宫中生存,但宫中的尔虞我诈,她一定是懂的,也经历过的。
正是如此,所以朱见深对她毫无条件的信任,肯定非常打动她的心,虽然他们之间隔着十七岁的年龄差。
但在朱见深的深情下,万贞儿接受了他,他们是最亲密无间的伙伴,也是彼此最信任的人。
朱见深十八岁登基为时,第一想法就是实现自己这些年来对贞儿小姐姐的承诺,封她为皇后。
但贞儿只是一介宫女,又是半老徐娘,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极力反对,无奈下,他只能按母亲的心意立了宗室女为皇后,封贞儿为贵妃。
虽然万贞儿没有得到后位,但丝毫不影响,朱见深对她的宠爱,他们像以前一样,时时刻刻都要呆在一起。
那个时候万贞儿已经三十五岁了,保养得再怎么好,也不如年轻貌美的了,但是朱见深却对吴皇后不闻不问,一心只宠爱万贞儿。
出身良好,长相美丽的吴皇后,怎么忍得下这口气,她召来万贞儿,对她用了杖刑。
这事,很快就被朱见深知道了,他不顾太后与众大臣的阻拦,坚决的废掉了吴皇后,可怜的吴皇后只当了一个月不到的皇后。
吴皇后被废后,他改立了性情温和的为皇后。
这个,就是个软柿子,对于朱见深宠爱万贞儿,她不敢吭声,也不敢妒忌,她只会乖乖的当个没有实权的皇后。
没几年,万贞儿生下了皇长子,朱见深很开心,立即进她为皇贵妃,并许诺立其子为太子。
可惜不到一年,这个她一生中唯一的儿子居然夭折了,万贞儿已经三十七岁了,在古代,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有孩子了。
唯一的儿子死了,许多人觉得万贞儿应该要黑化了吧? 所以,无论是电视剧,甚至是一些野史,都给万贞儿安了一个毒妃的头衔,说自从,她儿子死后,她就只手遮天的,毒害那些受朱见深宠幸过的宫女妃子,不让后宫女子生下皇子,让朱见深断了后代。
想想真是可笑,查看一下百科,就可以发现朱见深有不少的子女,何来无后之说? 再说了,历史上朱见深专宠万贞儿可是有名的,即便是那些为他生了小孩的宫嫔,他也看都不多看她们一眼,心里眼里都只有万贞儿。
这种情况下,万贞儿何必费这个心去毒害妃子,还要让当时还在位的周太后,孙太后抓把柄? 可以说,很多妃嫔,想要留有孩子仰仗,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她们都比在位的皇帝小非常多,害怕皇帝死后,自己无所依靠。
但是万贞儿比朱见深大了十七岁,她走在朱见深前头的可能性高多了,她根本无需担忧自己的未来。
所以,我觉得她根本没必要去害那些妃子。
种种分析看来,万贞儿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的毒妇,历史非要让她背这个锅,大抵只是看不惯她与朱见深深厚的感情吧。
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恋情是畸形的,他们总要想方设法的抹黑一下万贞儿,心中才平衡一些吧。
但不管那些言官多么不想承认,万贞儿就是朱见深一生最爱的女人。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时年五十八岁皇贵妃万贞儿去世了,朱见深听闻消息,号啕大哭道:贞儿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
他亲自主持万贞儿的葬礼,以皇后的规格为她下葬,同年八月,郁郁寡欢的朱见深也去世了,时年四十一岁。
回顾万贞儿的一生,她虽失去过爱子,但是,她获得了朱见深唯一的深情。
所以,无论后世的人如何评价或者抹黑她,也改变不了她是朱见深最爱的女子这一事实,拥有这样一个深情的丈夫,在那样的深宫庭院中,她始终是幸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