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帝王是如何在后宫中国做到雨露均沾的 这件事交由谁的手里

【千问解读】
清朝皇帝也可以像宠爱杨贵妃一样,“三千宠爱在一身”,但却绝对不能忽略了其余后宫妃嫔;至于“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的极端情况,更是绝对不会也不允许出现。
清朝开国皇帝专宠的时候,也没耽误和其余妃嫔生孩子;“多情帝王”皇帝将董鄂妃捧在手心的时候,紫禁城内更是几乎每年都有皇嗣出生。
以后,清廷的后宫制度逐渐系统、明确,皇帝专宠后妃的情况更是从根本上得到了杜绝。
雨露均沾、皇恩遍施,后宫妃嫔基本都是一派祥和、团结、友好的和谐场景。
至于现今电视剧中所演绎的宫斗、争宠桥段,在真正的清朝后宫中几乎从未出现过。
那么,清朝皇帝是如何做到“雨露均沾”,让数量庞大的后宫妃嫔队伍都能心服口服,心满意足呢? 其实,这件事的决定权并不在皇帝手中,而在“后宫之主”——皇后,或者“摄六宫事”的皇贵妃手中。
敬事房的形同虚设 清朝时期,为防止皇帝沉迷后宫、耽误朝政而创设了专门的管控机构——敬事房,专司“皇帝临幸后宫事”。
根据《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每天晚膳以后,敬事房就会手捧一个放有妃嫔绿头牌的大银盘,呈于皇帝面前。
大银盘中的绿头牌,“或十余牌,或数十牌”供皇帝选择侍寝对象。
敬事房的存在,最起码能够两方面遏制皇帝专宠的情况出现: 1、每天的侍寝妃嫔,敬事房有权作出更换,防止某位受宠妃嫔长期霸占龙床; 2、严格控制皇帝的临幸时间,既能防止皇帝沉迷,又能减少侍寝妃嫔借机争宠。
但是,敬事房的权力再大,也绝不能凌驾于皇帝之上。
也就是说,对于手握实权的皇帝而言,敬事房几乎毫无权力可言,基本等同于摆设。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刘墉头顶《圣祖训》,高声呼唤乾隆皇帝“止幸事,叫大起”的桥段,如果发生于真实历史中,早就被一刀砍了。
敬事房真正发挥作用,只出现在、这等“傀儡皇帝”在位期间。
在的绝对支持下,敬事房才敢发挥老祖宗给予的巨大权力,光明正大的限制皇帝临幸后宫妃嫔的时间。
至于康雍乾这等实权帝王,敬事房也只能记录一下“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以备将来受孕之证。
也就是说,敬事房虽然有着预防皇帝专宠情况的责任,但实际上形同虚设,毫无作用。
皇后手中的巨大权力 1、等级森严的后宫制度,给予了皇后管控妃嫔的便利 皇帝登基以后,依照前明旧例,在结合顺治朝的经验教训,创设了一套系统完善、科学先进的后宫妃嫔制度。
《·列传一·后妃》明确记载: 康熙以后,典制大备。
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这套后宫妃嫔制度,等级森严、尊卑明确,以“中宫皇后”负责处理一切后宫事务,统领所有后宫妃嫔。
除此之外,“嫔”以上的高等妃嫔拥有单独居于一宫的资格,领导并管理本宫内同住的“贵人”、“答应”、“常在”等。
如果皇后崩逝,或者无常执行职权,则由“摄六宫事”的皇贵妃顶替位置,执掌后宫;不设皇贵妃,则“顺次”由贵妃执掌,以此类推。
也就是说,除了“后宫之主”外,清朝各级妃嫔都有顶头上司,都有具体的约束、管控人员。
清朝妃嫔,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向皇太后、皇后请安。
在这场请安早会上,皇后就会照例交代并处理各宫主位的争宠行为,并要求各宫主位约束和管控自己宫中低等妃嫔的争宠行为。
层层压制、层层管控,皇后居于中宫总管,方能使后宫一派祥和。
2、皇后对皇帝临幸之事的直接干涉 除了每天例会上的常规性安排外,皇后甚至还能直接干涉皇帝的临幸之事。
既然给予了皇后管控后宫妃嫔的权力,皇帝就要时时处处维护皇后的权威和地位,以便于其能“震慑六宫、威服妃嫔”。
拥有的诸多权力中,当属“管控皇帝临幸之事”最具代表性。
《满清外史》对皇后拥有的这一权力,有着明确记载: 清宫禁故事,天子欲行幸诸妃嫔宫,先时由皇后传谕某妃嫔,饬令伺候,然后大驾始前往。
谕必钤皇后玺。
若未传谕,或有谕而未钤玺,大驾虽至,诸妃嫔得拒弗纳。
也就是说,皇帝想要行幸某位后宫妃嫔的寝宫,必须提前得到皇后的同意,而且这份来自皇后的许可,还有着具体制度约束。
皇帝想要前往某位妃嫔的寝宫,需要事先通知皇后,如果皇后通知,则会下发一张印有“皇后玺”的通行证,后宫妃嫔凭通行证侍奉皇帝。
如果没有这张通行证,即使皇帝大驾前来,后宫妃嫔也不得侍寝。
如果后宫妃嫔不听,皇后就会动用自己“行大赏罚之权”,即使皇帝也不得干涉。
如此一来,皇后就可以根据后宫妃嫔的具体情况,减少皇帝对宠妃的临幸机会,增加普通妃嫔的侍寝机会,以此来调配皇帝对后宫妃嫔的“雨露均沾”。
当然,这是皇帝前往皇后地盘——后宫时,皇后所具备的特殊权力;那么,如果皇帝按照正常的“翻牌子”制度,执意选择自己的宠妃呢? 清代皇后形象 《清稗类钞·宫闱类》记载了时为皇后的慈安,对皇帝专宠慈禧时的具体表现: 丙辰春,文宗宿慈禧所,数日不视朝。
慈安谂其故,乃顶祖训至宫,正跪,命人请皇帝起,听训。
咸丰亟止之,曰:“予即听朝,勿诵训。
” 也就是说,真正头顶祖训,一遍遍诵读,严格限制皇帝临幸时间的并非敬事房,而是中宫皇后。
所以,即使皇帝正常翻牌子,皇后也完全可以阻止皇帝的专宠行为,并以此维护整个后宫的生态平衡。
后记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阶层充分吸取了前朝历代的灭国之因,对后宫予以了系统、完善、先进的维护和管控,真正做到了“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绝权戚蠹国之衅”。
作为后宫之主,皇后的存在,有效保证了皇帝对后宫妃嫔的“雨露均沾、皇恩遍施”,间接支持了皇帝借由势力维护朝局势力平衡,维护皇权稳固的统治手段。
就此来看,清朝皇帝虽然拥有数量庞大的后宫妃嫔队伍,但、一言,甚至真实情感也不能轻易表露,一切都要为政治服务,为皇权统治服务,纵有优越处,却并不得世人羡慕。
而身为后宫之主,“母仪天下”的皇后虽然地位尊崇,与皇帝日月同照,却每天要为皇帝专宠自己以外的女人操心费神。
如此皇后,却还不如一个普通人家的妇人,守着简简单单的日子,拥有着简简单单的爱情。
参考文献:《清朝野史大观》、《满清外史》、《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4江苏定向医学生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提前批最低投档分
更多江苏2024定向医学生分数线详情可在下文中查阅。
2024江苏定向医学生录取分数线江苏定向医学生录取分数线要在招录工作结束之后才会公布,目前仅公布了定向医学生提前批最低投档分。
2024年在江苏招收定向医学生的院校有8所,招收的考生类别为物理类考生,最低投档分基本超特控线(物理类516分)10分以上。
其中定向南通、南京、常州、无锡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的院校专业组分数多在580分以上,可见医学定向生的竞争还是比较大的。
以江苏大学为例:江苏大学14专业组(必选化学):定向无锡市江阴市就业,最低投档分为581分;定向无锡市宜兴市就业,最低投档分为597分;定向徐州市沛县就业,最低投档分为578分;定向苏州市相城区就业,最低投档分为577分;定向淮安市盱胎县就业,最低投档分为586分;定向镇江市丹徒区就业,最低投档分为561分;定向镇江市丹阳市就业,最低投档分为573分;定向镇江市扬中市就业,最低投档分为576分;定向镇江市句容市就业,最低投档分为562分;下面附上江苏2024各定向医学生院校专业组最低投档分数线,以供参考:南京医科大学:03组最低分572分,定向常州市新北区就业;南京中医药大学:05组最低分536分,定向徐州市睢宁县就业;徐州医科大学:03组最低分534分,定向徐州市睢宁县就业;苏州大学:12组最低分566分,定向苏州市太仓市就业;南通大学:10组最低分527分,定向徐州市睢宁县就业;扬州大学:18组最低分558分,定向徐州市丰县就业;江苏大学:14组最低分561分,定向镇江市丹徒区就业;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03组最低分524分,定向连云港市海州区就业;
综合评价招生学费和普通有分别吗?高三走综评好还是参加高考?
而高三生选择走综评还是参加高考,具体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本文将对综评招生的相关信息进行简析,并说明综评适合的考生类型有哪些。
一、综合评价和普通招生的学费差异综合评价招生作为一种特殊招生方式,其学费与普通招生专业的学费在一般情况下并无显著区别。
学生入学后,无论是通过综合评价招生还是普通招生方式入学,通常都会统一编班上课,学费标准也保持一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报考的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通常会相对较高,这一点在各类招生简章中会有详细说明。
以山东地区的部分高校为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在山东进行综合评价招生的高校,其学费标准通常由专业注册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组成,合计大约每年6000元,住宿费另计。
但具体到各个专业,学费会有所不同,如英语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每生每年5000元,其他专业每生每年4500元,而艺术类专业和国际教育专业的学费则更高。
这些费用标准会根据山东省发改委、教育厅的批复以及学生实际修读学分来确定。
普通本科大学的学费一年大约在3800至6800元之间,艺术类专业由于实践性较强,需要的额外费用较多,因此学费会相对较高。
同时,学费的多少还取决于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所报考的学校类型。
一般来说,公办学校的学费较低,而重点大学的学费往往有补贴,如北大、清华等学校的学费一般在5000至5500元之间。
二、高三走综评好还是参加高考好?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选择走综评还是参加高考,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走综评的好处在于能够增加考进名校的机会,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综评招生结合了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等多种评价因素,为考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录取机会。
同时,部分专业只能通过综评报考,且综评招生通常会给予考生一定的优惠政策,如降低录取分数线、优先录取等。
因此,对于平时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的考生来说,走综评是一个提前锁定名校的好机会。
然而,走综评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综评招生并未大面积面向全国,且报名和审核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考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
其次,综评招生的竞争异常激烈,许多考生虽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时间,但最终可能还是无法被录取。
此外,过于关注综评可能会忽视高考的准备,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
相比之下,参加高考则更加直接和简单。
考生只需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即可有机会被心仪的高校录取。
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考的竞争也同样激烈,且录取结果完全取决于考生的高考成绩。
因此,选择走综评还是参加高考,需要考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如果平时成绩优秀且综合素质较高,可以尝试走综评以增加录取机会;如果更加擅长应试且希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则可以选择参加高考。
三、综合评价招生计划适合的考生类型综合评价招生计划适合的考生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高中成绩排名靠前的考生在报名中占有绝对优势,部分高校综评招生简章中也对考生综合成绩排名做出明确要求。
2、全面发展的学生:除了综合成绩要求以外,高校对考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要求。
通常要求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全部合格且综合素质评价获得A、B等级。
这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课外阅历。
3、有竞赛奖项或特长的学生:部分高校在综评招生中会对竞赛奖项或特长给予一定的优惠。
因此,拥有竞赛奖项或特长的考生在报考综评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4、对特定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部分专业只能通过综评报考,因此对于那些对特定专业有浓厚兴趣的考生来说,综评招生提供了报考特定专业的机会。
综上所述,综合评价招生计划适合综合成绩优秀、全面发展、有竞赛奖项或特长以及对特定专业有浓厚兴趣的考生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