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九子夺嫡中获胜的是其他阿哥,那清朝的历史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若要评选历史上惨烈的皇位之争排行榜,那年间的“九子夺嫡”必须拥名。
无论是电视剧《王朝》中展
【千问解读】
若要评选历史上惨烈的皇位之争排行榜,那年间的“九子夺嫡”必须拥名。
无论是电视剧《王朝》中展现的萧墙之祸,还是野史小说里传说的“四皇子改遗诏”,亦或是即位后,特地将年号定为“雍正”,以示自己正统地位,无不说明了如今电视剧里“很忙”的雍正,皇位真是来得不容易。
其实,“改遗诏”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清代传位遗诏一向是满汉双语版,雍正即便真如野史所说将汉语版遗诏从“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那满语版中“十”和“于”笔画区别甚大,雍正又怎能的改动呢。
纵然如此,关于雍正登基的争议还是数百年间争论不休。
那么,假如“九子夺嫡”胜出的不是雍正,而是其他的阿哥上位,那大清命运,又会怎样呢? 这,或许从康熙年间的三件小事里,可以略窥一二。
一、报亏空 康熙在位的大多数时间里,天下政通人和,百居乐业,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康熙盛世。
然而,等到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牵扯了康熙太多精力,再加上康熙本人年事已高,对帝国的控制力减弱,直接导致原本的盛世江山,多了些许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如此一来,就有了第一件小事:报亏空。
康熙晚年,天下诸府州县亏空情况越来越严重。
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三年时,还有“浙江钱粮亏空不多”的奏报,但这之后各地亏空就突然如雪崩一般席卷而来。
康熙五十六年,两广总督奏报:“数年来亏空钱粮数目甚多”。
康熙六十年,陕西巡抚上奏说,从他上任起,就发现“布政使库之钱粮,诸府州县之钱粮,奴才秘密询访,无不亏空者,惟其中亏欠数额多寡不等,缘由亦不同”。
如此种种,。
这就好比一家大公司里,企业各部门负责人都告诉老板康熙说:“老板啊,我们这旮沓穷啊,年年都亏空啊”。
还好康熙有颗强大的心脏,硬是在这么刺激的环境下,耐心听取着各地负责人的报告。
哪知等到康熙六十一年,各地亏空不减反增。
比如新鲜出炉的山西巡抚工作报告里就赫然写着“诸府州县所亏空钱粮……无着落者五十一万两余”。
从亏空到还不上钱,不过是咫尺之间。
饶是康熙的心理素质再强大,还是在各地督抚的一浪高过一浪的亏空声中,彻底坐不住了。
说来报亏空这事,康熙自己也脱不开关系。
当年康熙六次南巡,他的铁杆粉丝兼江宁织造曹寅,为了接驾银子花得跟流水一样,只怕《》中贵妃省亲的排场,也难以赶上康熙南巡的万分之一。
然而,康熙的旅游经费是有定额的,曹寅接驾的招待费用,远远超出了康熙的经费额度。
为了解决超支的招待费,曹寅便借着职务之便挪用公款。
反正对曹寅来说,四家之内,莫非王土,用公款接待领导,似乎很合理啊。
由于曹寅是康熙的幼年玩伴,他的母亲又是康熙的乳母。
康熙顾念着昔日交情,对曹寅挪用公款造成的亏空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君臣两人的做法,落在其他督抚眼里,就是江宁织造亏空都没事,那我干嘛不也弄点亏空出来! 于是,一股报亏空之风就这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整个大清官场。
一时间,人人争报亏空,各府州县都以亏空数量多为荣,官场中人若是谁身上没点亏空,出门都跟别人打招呼。
眼见亏空成了官场潮流,康熙急得一边让官员们还钱,一边派人到各地查处亏空。
可康熙忘了,他长久以来的“宽仁”施政风格,已然让官员们笃定康熙放不会放开手脚血腥清查亏空案。
因此,各地官员上下勾结,将亏空弄成了一笔无从查起的糊涂账。
有时候,奉旨查亏空的官员稍微逼得急了些,当地官员便将亏空的责任推脱给前任或者是一些有名望的老臣,弄得负责查案的官员简直没法开展工作。
比如因接驾造成亏空的曹寅,就莫名成了一众官员的挡箭牌。
许多官员被追查亏空时,都理直气壮地对办案的官员说:“你看江宁织造曹寅也没还钱啊,他欠的钱比我还多,你怎么不去找他啊”。
这下曹寅可难了。
他不敢说他的钱大半都花在康熙身上了,也不敢说不还钱, 只好向负责追缴亏空的官员承诺,用自己的工资尽快把钱还上。
消息传回北京,康熙第一个实名反对。
他告诉查亏空的官员说:“曹寅的钱都花在朕身上了,朕不说,内外诸臣谁敢多言”。
说完,康熙一边下旨蠲免各省钱粮,一边暗中将自己的私房钱拿给曹寅,嘱咐他尽快将亏空补上。
但此时曹寅手里的亏空,又哪里是说补就能补上的。
作为官场生态中的一员,曹寅的困境也是康熙晚年官场的一个缩影。
各地官员营私舞弊,吏治腐败成风,以致雍正上台后,惊讶地发现皇阿玛竟然给他留了个“内外府库无不亏空”的烂摊子。
二、军备弛 官场亏空不断,军中的腐败也没少让康熙操心。
清军入关后,军队武器日益精良。
五年,朝廷组建鸟枪兵,满清军队终于闯出冷兵器的结界,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康熙登基后,鸟枪兵的规模不断扩大。
康熙十三年时,朝廷还专门下旨,议定步兵二万一千名,其中鸟枪步兵就有一千七百三十七名。
此后,鸟枪兵的规格逐年增加,形成了完整的组织结构。
鼎盛时期,军中不但有满清八旗的鸟枪兵,还设立了专门的汉军火器营,鸟枪数量一度超过五万余支。
超强的武器装备遇到精良的训练,就是一场惊艳众人的大阅兵。
据史料记载,康熙二十年,康熙邀请众蒙古王公观看鸟枪兵演习。
当时“吹螺角者三,发巨炮三,即而排枪而发,前仆后继,无不中之。
” 在场的蒙古王公看到这等惊人的战斗力,“皆惊惧失色,甚有匍匐仆地,战栗不止者。
” 此时蒙古王公们还不知道,这些鸟枪兵们即将随着康熙走上准噶尔的战场。
而鸟枪兵们的技艺待到上阵时,已经达到了“有马上放一枪一箭者,有趋进放枪不绝者,有连环旋转放枪者,有跑而放枪者,有仰卧而放枪者”。
超强的火枪技术,让鸟枪兵在准噶尔之战大放异彩,成为了草原上不灭的传说。
可惜,到了康熙晚期,汉军火器营却成了另一幅景象。
用李林森给康熙奏章中的话来说,就是“火器营兵丁老去留下的空缺,常有不法之徒百般钻营,以致于新收的兵丁尽是请托之辈。
得甲之后,便将所领钱粮拿去偿还请托的利酬”。
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汉军火器营中的士兵再也无心训练,很快营中士兵便弓箭、火器皆不熟练。
当年煊赫一时的鸟枪兵,就这么在短短二十年间,腐化得了。
三、送礼单 若说军队腐化还仅仅是官场贪污成风的冰山一角,那雍正初年贪官吴存礼的一份送礼账单,则足以说明康熙晚年吏治腐败的严重性。
在这份礼品单中,记载了二百二十七名受贿者,其中既有、各部官员、督抚这样的朝中重臣,也有宫中、康熙帝皇子等身边的亲信。
非富即贵的人员名单,对应着让人咂舌的送礼金额。
比如负责查办亏空案的张鹏翮,就受贿了一千两银子,而以清廉著称的李光地,也收了吴存礼二千五百六十两银子。
据不完全统计,吴存礼的送礼总金额,高达四十四万两白银。
朝中大部分官员,或多或少染指其中,而这些官员身后看不见的一层层圈子,一张张关系网,也都在金钱的攻势下,尽数陷入了腐败的泥淖中。
大清官场迎来送往的风气,就这么在康熙晚年蔚然成风,以至于官场之上“言行相符者,未必一二人”。
这恰如《雍正王朝》中张廷玉的一句吐槽:“现在考官收孝廉的钱,当军官吃空额捞军饷,收捐赋火耗加到二两,这大清的江山,也真得四爷这样的人,痛加整顿不可”。
所幸雍正上台后,立刻以铁腕手段整顿吏治。
他不但限期要求各地官员补缴亏空,还在给山东巡抚的折子上放出狠话说:“知府李元龙,家私数百万,仍贪酷不已。
像这样的人,就应该一边拿问,一边追债。
追到山穷水尽处,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
空前激烈的官场整顿,就此拉开了帷幕。
各地官员怨声载道,但国库收入却疯狂增长,对于大清来说,雍正的雷霆作风,无疑是替大清续命的良药。
想来,若是当年换成其他沽名钓誉的阿哥上位,那大清的江山,不知要被那些贪官污吏糟蹋成什么样子。
回首看看雍正时期充盈的国库与日益改善的官场风气,真是让人不得不说一句:还好上位的是雍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武夷山九曲溪的悬棺 千古未解之迷
什么是悬棺悬棺是中国南方历史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
属崖葬中的一种。
在陡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
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
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是如何安放在悬空的绝壁上的呢?从棺木棺盖首尾两端凿有穿绳用的方孔猜测为悬索吊下。
在放置悬棺的峭壁背后或两旁一般地势较为平缓,人们先将棺木运上山,派工匠凿好洞穴或架好木桩,再将棺木吊装好。
有时候,先沿崖壁凿出平行的一条通道,将棺木依次推进,可以集中放置一批棺木以省去许多麻烦。
&oq=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是如何安放在悬空的绝壁上的呢?从棺木棺盖首尾两端凿有穿绳用的方孔猜测为悬索吊下。
在放置悬棺的峭壁背后或两旁一般地势较为平缓,人们先将棺木运上山,派工匠凿好洞穴或架好木桩,再将棺木吊装好。
有时候,先沿崖壁凿出平行的一条通道,将棺木依次推进,可以集中放置一批棺木以省去许多麻烦。
关于武夷山九曲溪的悬棺你可能还不知道武夷山悬棺是世界上公认的悬棺发源地,武夷山位于横贯福建、江西两省的武夷山脉北段,方圆70平方公里。
这里的植被茂密、河水清澈,并有着奇特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美誉。
武夷山九曲溪的悬棺同天葬、水葬一样,悬棺葬是一种古老的丧葬形式。
葬址一般选择在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上,棺木被放置在距离水面数十至数百米的天然或人工开凿的洞穴中,有些则是直接放在悬空的木桩上面。
武夷山九曲溪两岸的峭壁上,至今仍存有悬棺遗迹十余处。
经过碳14测定,白岩和观音岩保存完好的两具船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随葬的龟形木盘是具有商周青铜文化特征的遗物。
据考证,当年我国南方分布著大大小小许多部落,他们大多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因而被今人统称为古越人。
船是古越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把死者放入船形棺木是对死者的敬重。
而出于对高山的崇仰,他们又把逝者安放在最接近“天神”的地方,以使他们不被世人打搅,从而更好地庇佑后人。
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是如何安放在悬空的绝壁上的呢?从棺木棺盖首尾两端凿有穿绳用的方孔猜测为悬索吊下。
在放置悬棺的峭壁背后或两旁一般地势较为平缓,人们先将棺木运上山,派工匠凿好洞穴或架好木桩,再将棺木吊装好。
有时候,先沿崖壁凿出平行的一条通道,将棺木依次推进,可以集中放置一批棺木以省去许多麻烦。
据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记载,当时浙江里安至福建连江一带的“安家之民”和“台湾土著”、“夷州民”在饮食起居、习俗习惯上非常相近,都有悬棺葬的风俗。
而在台湾偏僻的小岛兰屿的雅美人中间,这种葬俗保留至今。
史前小矮人存在的证据,个子矮因患病的原因
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遗传学上的证据比较多地支持单地起源说(起源非洲),但多地起源说也不乏证据,而且证据越来越多。
20世纪30年代,德国人类学家魏敦瑞提出,北京人和现代亚洲人有很多相似特征。
人类的种族是由各地的古代直立人独自演化为今天的智人;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卡尔顿·库恩提出,现代人是由5种不同的人类平行演化而来(高加索人种、刚果人种、开普人种、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一些种族比其他种族更早演化进入现代人阶段,导致一些人类的文明要进步于其他文明。
如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要优于其他人种。
20世纪90年代,中国遗传学者陈竺和金力指出,现代中国人是约5万年前由非洲迁徙而来的人类后代(单地起源说)。
但另一些古人类学家,如吴新智等提出了中国人独立起源于中国的假说(多地起源说),属于“连续进化附带杂交”。
这个假说背后有时间和实物的大量证据。
中国出土和发现了8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200万年前早期直立人巫山人,170万年前的元谋人,115万年前的蓝田人,50万年前的北京人和郧县人,30万年前的安徽和县人和南京汤山人,距今20万~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如辽宁金牛山人、陕西大荔人、内蒙古河套人、安徽含银山人、山西许家窑人和丁村人、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距今4万~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如广西柳江人、北京山顶洞人、云南丽江人、四川资阳人、贵州穿洞人、陕西黄洞人等。
2008年,河南许昌灵井旧时器时代遗址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发现距今10万~8万年前的古人类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填补了中国没有距今10万~5万年前的人类化石的空白。
小矮人与多地区起源学说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与印尼的研究人员在2004年10月2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一篇论文称,他们在印度尼西亚挖掘到一具史前小矮人化石,是人类历史上从未被发现的一个新人种。
研究人员是在印尼弗洛勒斯岛上的梁布亚洞穴里发现这具女性化石的,身高仅1.06米。
这名女性死时至少已有20岁,头颅只有柚子般大小,大脑只有380毫升,只及现代人1350毫升的1/4,因此科学家将这具化石取名为“小矮人”,编号LB1,并将这个新人种命名为“弗洛勒斯人”。
中國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等人也认为,人类的起源是多地区起源,不过人类进化的模式是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即各大陆人种之间既存在基因交流,又拥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库。
如果基因交流太强,就没有现在黄种人、白种人的差异。
但如果只有连续进化,没有大地区间的基因交流,长时间的地理隔离,又将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
所以,正是两者恰到好处的综合,才促成了当今世界不同人种并存的格局。
那么,小矮人是不是一个新的人种并由此可以成为人类是多地区起源的一个有力证据呢?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假说。
第一种假说是,小矮人不是一个新的人种,也与人类的多地区起源无关。
这名弗洛勒斯人可能是因为疾病,如患唐氏综合征、缺碘、小头畸形症等原因而成为小矮人的。
但是,2016年6月8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又称,在弗洛勒斯岛上新发现了比弗洛勒斯人年代更久远的古人类骨骼化石,可追溯至大约70万年前。
这些古人类的体型甚至比弗洛勒斯人还要矮小,可能是弗洛勒斯人的祖先,称为马塔门格人。
因此,弗洛勒斯人是一个新的人种,并且这个发现也支持人类的多地区起源学说。
唐氏综合征的解释 在关于小矮人是因为患病而形成的解释中,唐氏综合征目前证据比较多一些。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发展遗传学和进化学教授罗伯特·埃克哈特、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的解剖学家马切伊·汉纳伯格和中国地质学家和古生物气象学家肯尼思·徐等人在2014年8月4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两篇文章称,过去对小矮人LB1化石的头骨容量和身高的原始数值极大地低估了,现在埃克哈特等人发现,这一头骨容量大约为430毫升,而非380毫升。
#p#分页标题#e# 现在的研究表明,小矮人LB1其实并不代表一个新的物种。
相反,她只是一个发育异常的人类的骨骼,这种发育异常与唐氏综合征的特点相一致。
此外,新的研究有好几个证据都证明小矮人很可能是唐氏综合征患者。
首先,小矮人的颅面不对称,头骨左右不匹配是唐氏综合征的特征之一。
埃克哈特和同事早在2006年就注意到这种不对称性,但以前的发掘小组并未报告这一特征,并且以头骨被长时间埋葬为由反驳了埃克哈特等人的观点,即头骨的不平衡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埋葬的原因。
其次,埃克哈特等人之前对小矮人枕骨-额骨周长的测量,使得埃克哈特等人可以对比小矮人和患有发育障碍的病人身上获得的临床数据,据此,研究人员估计小矮人的大脑与患有唐氏综合征的病人的大脑大小相符合。
此外,小矮人较短的大腿骨与唐氏综合征导致的身高降低相符合,经统计学修正后估算出的小矮人正常身高为1.26米,这一数值并不同于之前的1.06米,而是与某些现在生活在弗洛勒斯岛及周围地区的人类相匹配。
根据这些证据,埃克哈特等人认为,在印尼梁布亚洞穴里发现的LB1骨骼并不足以证明发现了一个新的物种,而是一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病人,该病的发病率在全球为1/1000。
马塔门格人的证明 然而,埃克哈特等人关于弗洛勒斯人是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假说很快就被新的研究所反驳。
两个国际研究团队在2016年6月8日的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分别发表论文称,在弗洛勒斯岛上新发现了比弗洛勒斯人年代更久远的古人类骨骼化石。
从考古证据推测,这些古人类的体型甚至比弗洛勒斯人还要矮小,他们可能是弗洛勒斯人的祖先,因此,弗洛勒斯人是在人类进程中存在过的一个人类分支,因而是人类多地区起源的一种证明。
第一篇论文的标题是“弗洛勒斯中更新世早期的类弗洛勒斯人化石”,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和印尼的研究人员在这篇论文中说,他们2014年从距梁布亚岩洞东侧70千米处的苏阿盆地中一处名为马塔门格(Mata Menge)的地方发现了新的古人类化石。
这些化石包含颌骨碎片和6颗牙齿,它们至少来自3个小型古人类个体。
其中下颌骨碎片来自一名成年人,经分析发现,他比此前发现的最小的弗洛勒斯人下颌骨还要小20%。
牙齿化石则是两名古人类幼童的乳牙。
因此,这些人可以称为马塔门格人,可推论是弗洛勒斯人的祖先。
该文的作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马塔门格人比弗洛勒斯人有更小的下颌骨和臼齿。
与南方古猿和能人相比,马塔门格人化石更加接近能人,因此倾向于支持弗洛勒斯人是早期亚洲直立人的一个矮小的祖先,弗洛勒斯人并非是因为患唐氏综合征才成为矮小的身材。
而且,弗洛勒斯島的古人类在较早的时期已经具备了弗洛勒斯人特有的极小体型和其他形态特征。
第二篇论文的题目是“已知的弗洛勒斯最古老的古人类化石的年龄和背景”,在这篇论文中,菜叶网,澳大利亚学者领衔的一个国际团队对马塔门格人化石样本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们认为,这些马塔门格人当时生活在炎热干燥、类似稀树草原的地区,但也拥有一些湿地环境,与弗洛勒斯人的生活环境类似。
此外,在马塔门格人化石旁边还发现了一些动物和简单的石器,这些石器与晚更新世的弗洛勒斯人所制造的石器十分相似。
从现有证据来看,该研究团队认为,目前收集的考古学证据还不足以说明这次新发现的古人类是一个新的人种,但基于化石的大小和形状,推测这些古老的比弗洛勒斯人更矮小的马塔门格人或许是弗洛勒斯人的祖先。
研究人员推测,马塔门格人和弗洛勒斯人或许是直立人抵达这座岛屿后为了适应岛上资源稀缺的环境,在进化过程中不断“缩小”体型。
不过,最大的疑问是这些最早的直立人是如何抵达这座岛屿的?直立人没有建造船只的能力,也不可能游泳游到岛上。
对此,一种观点认为,他们可能是被巨浪冲到岛上的。
当然,马塔门格人和弗洛勒斯人是不是人类演化中一个多地区起源的人种,还不会有终极结论,但是,这两篇论文的研究结果至少挑战了弗洛勒斯人是由于疾病导致体型逐渐缩小的说法,尤其是弗洛勒斯人是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假说。
灭绝的苏门答腊小矮人#p#分页标题#e# 几百年来,东南亚南部的苏门答腊一直流传着一些奇怪恐怖的故事,讲的是一种毛茸茸的两足动物,名叫“苏门答腊小矮人”,或“丛林小矮人”。
近来科学家发现,一种矮小的史前人类曾在印度尼西亚的另一座岛上居住,有人给他们取了个绰号,叫“霍比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