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原兵变带来了哪些影响?唐德宗因此作出了哪些调整?

泾原兵变是时期一次影响深远的事件,以此事为分水岭,兵变之前的唐德宗锐意削藩,颇有中兴明主
【千问解读】
泾原兵变是时期一次影响深远的事件,以此事为分水岭,兵变之前的唐德宗锐意削藩,颇有中兴明主的风范,兵变之后他改变了激进的政策,对采取了姑息之策。
对于泾原兵变,以往多是分析其负面影响,但是其实这次兵变也有许多积极因素,唐德宗此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做了积极的调整,为之后的“”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唐德宗继位后显示出中兴的朝气 平定“”后,对安史余部采取姑息政策,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辛酉,代宗崩。
癸亥,(唐德宗)即位于太极殿。
丙子,诏诸州府、新罗、渤海岁贡鹰鹞皆停。
丙戌,诏禁天下不得贡珍 禽异兽,银器勿以金饰。
丁亥,诏文单国所献舞象三十二,令放荆山之阳,五坊鹰犬皆放之,出宫女百余人。
唐德宗继位后的这些措施颇有中兴气息,他决定改变朝廷之前对藩镇姑息之策,并为此做了各方面的准备。
在财政上,唐德宗任命杨炎为宰相,对财政进行阔斧的改革,实行两税法,增加中央财赋。
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唐德宗注意改善与的关系,吐蕃在和宗时,趁唐朝调走西北驻军平定“安史之乱”,攻占了唐朝的河西、陇右、剑南西山诸地,成为唐朝严重的边患。
大历十四年,唐德宗继位不久后就派出太常少卿韦伦出使吐蕃,并且主动遣返被唐代宗扣压的吐蕃使者和俘虏。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唐朝与吐蕃在清水会盟,唐朝达到与吐蕃和好的目的,唐朝的边境压力减小,唐德宗可以从西北调集部分兵力削藩。
二、都是削藩惹的祸 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臣病逝,其子李惟岳请求继承父亲之位,被锐意削藩的唐德宗拒绝。
李惟岳于是勾结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山南节度使,以武力抗拒朝廷。
唐德宗调集兵力,坚决镇压这次叛乱。
“时内自关中,西暨蜀、汉,南尽江、淮、闽、越,北至太原,所在出兵”。
战争初期,朝廷的讨伐进展顺利,到建中三年(782年)二月,山南节度使梁崇义兵败自杀,成德的李惟岳被手下大将王俊武杀死,并向朝廷请降。
魏博的田悦被压制于魏州,淄青的李纳被围困于濮州,只有这两人还在做困兽斗,此时的削藩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急躁的唐德宗走了一步臭棋,在削藩还未完全取得成功时,他就急于重新分配河北地盘,他将成德一分为三,任命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俊为恒、翼二州都团练观察使,另一降将康日知为深、赵二州都团练观察使。
这个分配方案让王武俊和幽州节度使朱滔非常不满,王武俊认为自己杀死了罪魁祸首李惟岳,功劳比张孝忠大,得到的封赏却不如张孝忠。
此时的深州被朱滔拿下,唐德宗却要他将到手的肥肉吐出来,因此他也心怀愤恨。
王武俊和朱滔的不满被老奸巨猾的田悦洞察,他派人联络这两人和李纳,四人决定结盟共同抵抗朝廷。
王武俊和朱滔联兵南下救援魏州,建中三年十一月,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十二月,淮宁节度使自称天下都元帅,加入叛乱。
三、泾原兵变 唐德宗急忙调兵遣将平定叛乱。
李希烈的叛乱阻断了漕运,使朝廷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唐德宗任命哥舒曜为东都、汝州节度使,带兵与各道军共同攻打李希烈,哥舒曜最初取得小胜,后来被李希烈派兵围困在襄城。
为了援救哥舒曜,唐德宗征召诸道兵马前往襄城,在长安西部防御吐蕃的泾原兵也被征调。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二日,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带领五千士兵抵达长安。
士兵们希望得到朝廷的赏赐,谁知朝廷一毛不拔,没有任何赏赐,将士们。
十月三日,泾原军前进到了浐水。
唐德宗下诏,命令京兆尹王翃犒赏军队,京兆尹王翔只准备了粗茶淡饭招待士兵们。
士兵们,将饭菜踢翻,扬言:“吾辈将死于敌,而食且不饱,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闻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不如相与取之。
” 德宗得知消息后,急忙命令赏赐泾原士兵们布帛二十车,并让普王与学士姜公辅前往安抚,但是为时已晚,乱兵们攻入京城,掠夺府库的财物,唐德宗仓皇逃往奉天。
泾原叛兵拥立被唐德宗扣压在京城的太尉朱泚为首领,朱泚为幽州节度使朱滔的兄长,朱滔称王反叛朝廷后,曾经写密信给朱泚,却被截获上报给唐德宗。
唐德宗虽然没有杀朱泚,但是解除了他的职务,实际上把他软禁起来。
此时朱泚得到泾原士兵的拥立,于是决定向唐德宗展开报复,十月八日,朱泚在长安称帝,他亲自带兵围攻奉天,幸亏奉天城内的大将浑瑊守城有方,一直坚守到李怀光带领的朔方军赶来援助,朱泚看到已经没有攻克奉天的希望,被迫撤军回师长安,历时一个月的“”才结束。
泾原兵变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奉天避难时,唐德宗接受宰相陆贽的建议,写下了《罪己诏》。
《罪己诏》体现了唐德宗的削藩政策变得更为务实《罪己诏》写到“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罪实在予,永言愧悼”。
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有以忠劳,任膺将相,有以勋旧继守藩维。
……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及所管将士官吏等,一切并与洗涤,各复爵位,待之如初,仍即遣使,分道宣谕。
朱滔虽与贼泚连坐,路远未必同谋,朕方推以至诚,务欲宏贷,如能效顺,亦与维新。
其所加垫陌钱税间架竹木茶漆榷铁之类,悉宜停罢。
唐德宗的这篇《罪己诏》非常有名,作用也很大,它出自宰相陆贽之手,尽管如此,诏书也体现了唐德宗执政风格的转变。
首先是承认自己的过错,认为目前的危局是由自己造成的。
其次是改变了以往,到处树敌的错误策略,赦免了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和朱滔的罪过,将打击目标锁定为称帝的朱泚。
这个转变收效明显,田悦、王武俊、李纳皆去王号,上表谢罪,重新归顺朝廷。
李希烈和朱滔则顽抗到底,兴元元年(784)正月,李希烈称帝,国号“大楚”,不久被朝廷击败,贞元二年(786)四月初二日被手下大将陈仙奇毒死。
兴元元年朱滔被王武俊和李抱真打败,被迫向朝廷请罪,唐德宗赦免了他。
兴元元年五月,名将李晟收复长安,朱泚仓皇出逃,逃跑途中被手下杀死。
至此“四王两帝”之乱被平定。
最后是罢除为了筹集军费而增加的增商税、税间架、除陌钱等的政策。
唐德宗由于削藩的开支大,于是决定向长安的百姓征收苛捐杂税,丧失了民心。
泾原乱兵洗劫长安时,他们打出这样的口号:“汝曹勿恐,不夺汝商货僦质矣!不税汝间架陌钱矣!”由此得到部分百姓的拥戴。
唐德宗痛定思痛,终于决定废除这些不得民心的苛捐杂税。
因此《罪己诏》使“四方心大悦,士卒皆感泣”。
对河北藩镇起到一定打击,分化河北叛军的阵营在讨伐成德李惟岳的战争中,幽州节度使朱滔趁机扩大了地盘,成为河北实力最强的藩镇。
泾原兵变后由于唐德宗的分化,魏博的田悦和成德的新继承者王承宗倒向朝廷,在朝廷和这两大藩镇的打击下,朱滔的元气大伤,被迫投降。
由于朱滔被魏博和成德牵制,使他南下和朱泚会师的愿望破产,避免了局势进一步恶化。
唐德宗的削藩,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成果,李惟岳、梁崇义被杀,魏博的田悦、淄青的李纳、幽州的朱滔受到沉重打击,称帝的朱泚和李希烈被杀死,对各藩镇起到一定的震慑力,中央的权威得到一定的重振。
采用怀柔手段削弱藩镇泾原兵变后,唐德宗对藩镇减少动用武力,他通过更怀柔的策略,削弱他们的权力。
第一是采取众分节度使的方法,减少藩镇的地盘。
浙江东西道是重要的财赋之地。
贞元四年,浙江东西观察使韩滉病逝,唐德宗将浙江东西道一分为三,浙西治润州,浙东治越州,宣歙池治宣州。
幽州节度使朱滔和刘怦相继病逝后,唐德宗趁机将幽州的棣州和淄青的德州划分出来,由横海节度使管辖。
第二是由朝廷任命节度使,收回藩镇的权力。
贞元十六年,义成节度使卢群病死,唐德宗派尚书左丞李元素接任。
贞元十七年,河东节度使郑儋死后,唐德宗派员外郎严绶接任节度使。
大力发展泾原兵变使唐德宗深刻领会到“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因此他加强对中央军——神策军的建设。
为了扩编神策军,唐德宗采用了三种方式。
第一是收编其他藩镇的军队。
比如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死后,他的军队被编入神策军。
第二是朝廷派神策将镇京畿和西北诸镇,将这些藩镇神策军行营。
比如唐德宗曾经以右神策军都将李晟镇凤翔,之后凤翔成为神策行营的一部分,并入神策军。
第三是不定期招募新兵。
经过不断发展,到贞元十四年(798年)时,神策军的兵力达到了十五万。
神策军的壮大,不但可以抗击吐蕃的入侵,也负责拱卫京师的安全,更给后来的唐宪宗留下一支数量庞大的精锐之师,神策军在唐宪宗时为平定各藩镇立下。
调整民族政策“奉天之难”前,唐朝和吐蕃基本保持了比较和睦的关系。
“奉天之难”后,唐德宗请求吐蕃出兵帮助讨伐朱泚,并承诺收复京师后割让安西、北庭两镇给吐蕃。
吐蕃发兵帮助平定朱泚叛乱后,他们向唐德宗讨要安西、北庭两镇。
由于大臣们强烈反对,唐德宗拒绝了吐蕃的要求。
两国因此交恶,之后吐蕃重新成为大唐的边患。
贞元三年(787年),吐蕃大相尚结赞假意要和唐朝结盟,双方在平凉会盟。
狡猾的尚结赞在平凉埋伏了三万人马,唐朝参加会盟的将士“士死者五百,生获者千余人”。
后,吐蕃频频入侵唐朝边境,成为唐朝最严重的外患。
为了解决边患,唐德宗起用了李泌为宰相,李泌提出“西联大食、北和回纥、东结,以困吐蕃”的伟大战略。
北和回纥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唐德宗放下与回纥的恩怨,主动示好,贞元四年,唐德宗将嫁给回纥的合骨咄禄可汗。
贞元五年,吐蕃攻陷唐朝的北庭,北庭是回纥进入西域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对回纥非常重要。
因此回纥集结重兵,于贞元六年与吐蕃在北庭展开血战,经过一年多的激烈争夺,回纥从吐蕃手中夺回北庭,并且重创吐蕃。
东结南诏南诏被称为“吐蕃之右臂”,在时背叛唐朝与吐蕃结盟。
为了斩断吐蕃右臂,唐德宗派韦皋出任西川节度使。
韦皋到任后,加强对吐蕃和南诏的防御,同时对南诏展开招抚。
韦皋在西川多次击败吐蕃,收复了被吐蕃占据的领土,也对南诏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
吐蕃在西川被唐军击败后,将原先和南诏的兄弟关系改为臣属关系,对南诏横征暴敛,使南诏国主异牟产生了背蕃归唐的想法。
贞元十年(794年)正月初五,唐朝的使臣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确立了南诏臣属于大唐。
李泌提出的断吐蕃右臂的愿望终于实现。
唐德宗通过与回纥和亲、招抚南诏的民族政策,扼制住吐蕃的态势,到贞元末年,基本解决了吐蕃为患的问题,为元和中兴创造了稳定的边疆局势。
结语 泾原兵变对于唐朝政府来说,既是灾难,也是机遇。
它使唐德宗的削藩大计夭折,大唐差点因此灭亡。
但是,这次兵变使唐德宗改变了急躁的削藩政策,在经济上,他取消了因为削藩而临时增加的苛捐杂税,在政治上,他改变了急躁的削藩政策,改为更怀柔的方式;军事上,他大力发展神策军,使朝廷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的中央军;外交上,他采纳李泌压制吐蕃的策略,基本解除吐蕃对唐朝的威胁。
唐德宗做的这些调整,为日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重庆鱼泉秘密,自动冒鱼的泉水带来巨大财富
一、重庆鱼泉的由来这个鱼泉位于巫溪县的宁厂古镇里。
据新闻报道说,重庆的这个这个鱼泉是和一个梦有关。
是这个家里老人李常权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告诉他在他家屋子后面的那块地挖坑可以发财,李常权相信了这个梦,并且决定去找人来挖一下试试。
但是他的子女们都不同意,最后也拗不过老人的坚持,同意去挖坑。
一开始挖的几天什么都没有挖到,但是老人依然坚持了下去。
有一天挖的时候坑里出现了水,并且还有很多鱼随着一起出来。
一家人十分高兴,找了专家来看这是什么鱼,确定了这是正常的云南盘鮈鱼之后,才敢去吃,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来买鱼。
二、鱼泉带来的财富确定了这是什么鱼之后,就开始去打听它的价格,得知这还是非常昂贵的一种鱼,市面上的价格要80元一斤。
他们一家人就从鱼泉里捕鱼拿到市场上还有附近的饭店里去卖。
最多的一次鱼泉涌出了差不多有500斤鱼,一次就能用好几万元的收入。
之后鱼泉就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有的人去那里旅游的时候就会顺道去看看鱼泉,甚至有人因为好奇特意来看鱼泉。
于是他们就定下来每人5元看一次鱼泉,因为价格也不贵,很多人都会因为好奇来看看。
这样一来他们的收入就又多了一个旅游赚得的费用。
原来他们一家本来是非常普通的家庭,自从有了这个鱼泉之后,他们家的收入增长了非常多,不仅翻新了原来的房子,还买了小车。
老人的那个梦成为了现实,真的让这家人发家致富了。
根据记者的采访,他们已经积攒了一两百万元准备开建一个农家乐。
三、重庆鱼泉秘密专家部门对这个鱼泉进行了考察,说重庆鱼泉秘密与内河有关。
因为这块地方的地下与内河相通,老人挖通了内河,使得鱼汛期间的鱼改变了原来的轨迹,从这个大坑中涌了出来。
这才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鱼泉,并且给了李家人一笔意外的财富。
据了解,不只是宁厂古镇这一个地方,中国好几个地方都出现了这样的鱼泉。
有关人士对这些鱼泉进行了十分彻底的考察,最后判定这类鱼泉的形成和山中的内河有关。
因为山的中间出现中空的现象,人们在进行挖掘时,就与底下的内河相接通,菜叶网,而河中的鱼也有的从这里涌出来。
音乐包含两种力量:声波震动的物理效应和音乐带来的“二次效应”
今天,咱换个“频道”,说说音乐与健康的关系。
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震动觉和位置觉等,其中,“看”和“听”带给人精神世界的冲击是最大的,其他途径主要与躯体生理功能的完成有关。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音乐包含两种力量:声波震动的物理效应和音乐带来的“二次效应”。
在物理层面,音乐的声波频率和声压可引起某些生理效应。
声波振动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率、呼吸节奏甚至脑电波等。
“二次效应”是指音乐通过影响人的精神和情绪,从而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产生后续作用,由此进一步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健康状况。
声音能致病,也能治病。
噪声能导致疾病,比如机械的轰鸣可导致失眠、焦虑等;音乐也不是“好听的声音”的代名词,“不良的音乐”甚至会诱发抑郁症。
同一首乐曲对于同一个人来说也有“不合时宜”的时候。
现代医学较大规模地用音乐疗法治病的实践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展比较快,到如今,已经有专门的仪器和技术用于音乐疗法。
目前,音乐疗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自闭症、多动症、焦虑抑郁情绪等问题都有相应的音乐治疗方案;用于产房播放的背景音乐有一定的镇痛和稳定情绪作用;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的慢病也有相应的音乐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