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诏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矫诏事件?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9 点击数:
简介:所谓矫诏,在民间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假传圣旨,这一操作危险系数极高,但是对应的收获利益也是极大。

中国历史曾多次因为矫诏事件,而导致轨道偏移,今天与大家一起盘点那

【千问解读】

所谓矫诏,在民间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假传圣旨,这一操作危险系数极高,但是对应的收获利益也是极大。

中国历史曾多次因为矫诏事件,而导致轨道偏移,今天与大家一起盘点那些著名的矫诏事件: 一、最熟悉的矫诏——“窃国” 说起改诏书这事,小伙伴的第一印象一定是——雍正。

拜多年连载的清宫戏所赐,篡改诏书登基窃位这事,基本就成了实锤——你就是得位不正! 其大概经过如下: 皇帝驾崩之前,是由隆科多在前服侍,而雍正则收买了舅舅隆科多,趁着老皇帝,修改了传位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两笔勾画,草鸡变凤凰,亲王变皇帝。

真是“龙庭宝座一夕得,千秋功业两笔功!”隆科多立了如此大功,自然是得,后来雍正皇帝更是公开以“舅舅”相称呼——有清一代,也就隆科多有此殊荣。

有起因、有结果,就连过程也栩栩如生,堪称没有见过,也胜似见过。

只不过这个猛料却不是由皇宫内幕抖出来的,而是出自湖南书生口中,由于事情传神,几乎全天下都觉得——应该是这么回事! 这事,甚至于后来直接传到了雍正皇帝的耳朵里。

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在为曾静默哀了:就算被剐了也不意外。

但出乎意料的是,一贯杀伐果决的雍正这次居然没有动刀,反而选择了——讲道理:给我送过来,寡人好好给你讲讲! 雍正:曾静啊,你也是个读书人。

我皇家写诏书啥时候用过“于”字?这种庄重+隆重的地方,我们一直用的是“於”,好不好?有本事,你把“十”给我改成“於”试试! 曾静:哦,这么一说的确是我误解了。

雍正:想通了吧,那就回去好好说说,给我还原事实、消除影响! 就这样,曾静从雍正手里捡了一条性命。

雍正的想法:我宽宏大度、黄恩浩荡,你们这帮小屁孩子,别乱嚼舌头。

可问题是,老百姓不这么想问题:你雍正是心虚了,分明怕杀人之后更说不清楚。

再加上雍正在位几年,整肃风纪、严刑峻法,阶层没几个说雍正好话的。

于是,这个雍正改诏书的事,越发成了“实锤”!甚至有人利用这事,开始搞民变和兵变。

等到乾隆登基之后:老爹啊,你聪明一辈子,怎么在这事上犯糊涂?费什么话,直接把曾静一刀砍了。

从到,自古以来危害士大夫、读书人利益的,都没啥好结果。

所以,“雍正窃国”这事吧,笔者认为九成九是个段子。

二、影响最大的矫诏——的肇始 西晋开国皇帝,虽然智力正常,但儿子却是个傻缺,司马炎也知道这点,在大封功臣的同时,也广封亲王,想着让王族和功臣互相制衡,他司马家的天下就可以稳当了。

而且临死前,司马炎还下了一道诏书,让(杨皇后的哥哥)和汝南王共同辅政,满以为这是一招内外平衡的妙棋——有这么多聪明人帮衬着,傻儿子司马衷运气应该不会差。

但是,外戚杨家和,觉得司马王族是阻碍自身价值实现的绊脚石,决定“盘它”——于是,这道国舅、皇叔共同辅政的诏书,就变成了国舅辅政,皇叔出局。

然而,权力令人发狂,此后,杨家、贾家又开始了,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和“”,更导致中原文明连家都没了,从此流离失所开始了流浪生涯…… 尽管国舅、皇叔共同辅政也不一定能改变历史走向,但这次事件却是西晋皇室威望扫地的开端。

这次的诏书修改事件,堪称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的一次“矫诏”操作! 三、最失败的矫诏——矫诏 公元835年,此时的大唐已然是、暮色降至,此时李唐王朝的大掌柜是,而执掌大权的则是一帮:先有王守澄专权,后有仇士良跋扈。

由于掌握大内,这帮宦官真正做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达到了权势滔天的地步。

当时大唐王朝上下认的不是王公公,就是仇公公,甚至鱼公公,很多人好像已经忘了大掌柜姓什么。

忍无可忍的李昂,在835年,联络李训、郑注发动了。

只是可惜手法不够高明,这场政变的结果是——不但唐文宗被揍趴下了,而且连累了整个李堂。

不仅仅是政变份子李训、郑注领了盒饭,连王涯、舒元舆、贾餗等人后引刀一快,朝廷官员一半被血洗,真正实现了全面大洗盘。

软禁生活5年之后的公元840年,唐文宗终于在郁闷和憋屈中飘摇欲坠,眼见随时就要咽气,枢密使逸、薛季棱、宰相李珏、杨嗣复谋划让太子监国。

可监国诏书到了太监们手里之后,“什么,李昂就已经够麻烦了,还想让儿子监国?门都没有!”仇士良和鱼弘志立刻废了原诏书,改立此前一直低调炼丹的颍王继位,这就是——。

原本这波操作很溜:搞死一个老皇帝,再立一个新皇帝,这份拥立之功要多大有多大。

不说封王封侯,继续把持朝政看起来是没跑的。

但李炎低调炼丹不假,可谁说炼丹的就一定是傻蛋?老太监们宫斗很强不假,可夜路走多了,终究会失足。

这一次看起来很溜的操作,就属于一次典型的误操作:李炎的狠厉跟他哥李昂的文弱可不同,上台不久,就开始怒怼太监,并逐渐掌控主动权,最终搞死了仇士良。

仇士良的这波矫诏操作,看似成功,但实际上却是搬起石头狠砸了自己的脚,堪称最失败的一次矫诏。

四、最血腥的矫诏—— 公元976年,赵宋帝国的创始人——49岁的在中突然暴毙,但接替掌舵帝国的既不是、也不是赵德芳,而是皇弟。

至于原因,官方说法是——金匮之盟。

按照金匮之盟的官方说法——这是赵匡胤母亲杜的遗命。

杜太后深谋远虑:为了防止主少国疑而重演“黄袍加身”的戏码,所以一定要兄终弟及,让威望更高的赵光义继皇帝位,等到德昭、德芳长大之后,再由赵光义传位给侄子。

反正这就是一条曲线回环的“回旋镖”操作。

按照官方说法,当时在场的只有5个人: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一个不知名的记录员,以及当时的宰相。

这份遗书后来就藏在金匮之中,是为“金匮之盟”。

正是这份金匮之盟,赵光义的皇帝位看起来光明正大、合理合法,“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这份看似光明的金匮之盟,背后隐藏着诡异的烛影斧声。

千年已还,烛影斧声的真相或许已经永埋尘土,只能让后人遐思猜测。

但是这份金匮之盟本身却是迷雾重重: 既然是太后遗诏,但这份盟书却不是在赵匡胤驾崩之后,立刻取出宣读,仿佛在公元976年这一年,所有人(包括赵普)都忘记了它的存在。

而见到皇帝遗体遗容的宋皇后,她的反应是吓得几乎瘫倒,说了一句令人疑惑的:以后家事全凭小叔子做主! 而赵光义的继位称帝,从一开始,“得位不正”的质疑声就从未停止——直到公元980年前后。

这中间的某一年,京师之外的河阳节度使赵普忽然写信给赵光义,之后就有了神奇的金匮之盟,再之后嘛——赵普回京任职,重回权力中央。

金匮之盟与烛影斧声的真相,其实早已昭然若揭!这堪称中国历史上“以弟弑兄”最血腥的一次矫诏。

五、最仁义的矫诏——张居翰改诏书 上面几例矫诏事件,看起来结构都是负面的,但也有些矫诏事件,堪称菩萨心肠,比如五代时期的张居翰。

五代堪称中国历史割据形势最为严峻的时代之一,各路豪强竞相跳脱出来登台唱戏,都想唱主角,也都想当皇帝。

是个大热门,而前衍也不是个小角色。

李存勖大想要扬名千古,显然就成了绊脚石。

公元925年,后唐攻灭,国主王衍就成了阶下囚,连带着满朝文武一千多号人,被押往首都洛阳。

可是李存勖突然想着:管这一千多号人吃喝拉撒挺麻烦的,就下了一道诏书:“王衍,并宜杀戮。

”意思是,一千多号人全部剁了! 复审诏书的就是张居翰,一看这诏书,就想到了一千多颗血淋淋的人头——太残忍了,便把诏书给改成了“王衍一家,并宜杀戮。

”一字之差,几百颗脑袋保住了! 按说,这事很大,后果很严重。

可是李存勖太忙,一开始是没顾上追究这事,后来一年左右李存勖就死了,更没人追究这事。

好人好报啊,老好人张居翰活跳跳的蹦跶到了71岁,。

结语 除了上面几位之外,还有矫诏杀,也对当时的战略局势产生了强大的影响:毛文龙被杀,第二年,就导演了己巳之变,随后就是对袁崇焕的清算(擅杀大帅是其中实锤),老毛的义子、、耿精忠成了汉奸,再然后就是的衰落……多米诺骨牌一块接一块推倒,大明王朝的生命沙漏突然加速。

无论哪个朝代,擅改诏书都是高风险活动,干好了,干坏了那就是现世报来得快。

千年以后,再看那些矫诏事件,有善有恶,也有可惜、悲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5年警校最新政策:报考警校的政审要求与条件是什么?

2025年警校最新政策显示,将个人背景调查和政审分开进行,学生在接受政审考核时主要以个人自述为重要参考依据,院校将从学生本身情况来评估其品德及素质。

而报考警校的政审要求与条件之一就是考生必须是思想先进、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且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等想法的学生。

一、2025年警校最新政策有最新消息显示,2025年警校政审将发生改革调整,把政审环节划分为个人背景调查和政审两个部分,其中前者由当地相关部门组织调查,而后者更强调学生对个人情况的自述,学生可以尽情地自我展示。

这个改革政策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虽然个人背景调查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能将其单独划分出来,政审的难度就会明显降低。

相关好处可总结为以下两点:1、学生的自主权增加了,结果更加公平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调查,可以自主表述个人情况,通过相关学业材料来展示自己的优秀素质和品德,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态度。

也因为没有了其他因素干扰,政审结果反而更加透明公平了。

2、个人压力减轻这一环节纯粹是为了审查个人能力、品德、素质等,考生不用再担心其它客观原因导致政审不过关的问题。

二、报考警校的政审要求与条件在新政策还未落实之前,大部分警校的政审要求和条件都是一致的,具体如下:1、考生本人思想先进,品德优良,作风正派,组织纪律和法律观念强,愿意并适合公安工作。

2、直系亲属和近亲属的政治历史清楚,现实表现良好。

注意,如果考生有以下几种情形之一,则无法通过考核:1、考生本人政治思想落后,反对言行四项基本原则,有流氓、盗窃、吸毒、品行不良等不良行为,受过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或少年放荡。

还有犯罪嫌疑人还没有被澄清。

2、影响较大的直系亲属及其近亲属在境外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直系亲属或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被处死、关押的罪犯或犯有严重政治错误,本人划不清界限的。

三、更多警校报考条件报考警校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条件要求,这类仅列举几个:1、报考对象报名参加了当年高考,且户籍符合院校明确要求规定的考生。

2、年龄限制16周岁-22周岁。

3、身高限制男生170cm及以上,女生160cm及以上。

4、视力限制双眼裸眼视力在4.8及以上,无色盲、色弱等问题,具体以各院校发布的招生要求为准。

西方神话中最强的龙是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龙这种生物它并没有真实存在过,我们所得到关于它的资料也大多是在山海经或是一些神话小说里面,而且一直以来龙都被赋予了一种奇怪的色彩以及象征力量与高贵的寓意。

除此之外关于东西方巨龙实力谁高的争论也始终存在,就好比说在东方神话里面的烛龙,作为创世神之一,它的一举一动都能令天地为之变色,同样西方传说里面也有那些动不动能灭世的恶龙。

在西方传说中它所代表的是一个种类,分别是白龙、黑龙、绿龙、红龙、蓝龙,相对应的也是中国古代五行之说的水系、土系、木系、火系和金系。

白龙生活在极寒的冰雪世界,擅长寒气攻击成年后可控制周遭气候。

黑龙生活在黑暗沼泽之地,擅长吐射酸液带有极强的腐蚀性,生性极为贪财。

绿龙生活在雨林之中,攻击方式也是吐射酸液,成年之后可以控制森木植被。

红龙生活在气候相对温暖的地带,攻击方式吐射火球,成年之后增强感应力有点类似于神话故事中的顺风耳。

至于蓝龙,擅长的攻击方式是雷电,喜欢把巢穴建在沙漠地带,经常抢掠骆驼作为食物。

银龙在西方传说中他的形象也是有点特殊,喜欢跟人类打交道,擅长变化之术,所掌握的能力一个是控制金属,一个是空间力量。

据传闻它的鳞片可以打造出最为锋利的宝剑,关于空间力量具体的描述有点类似于瞬移,菜叶网,敌人永远都无法预测它下一秒会在哪里出现。

居住环境因为跟红龙相近,所以两种巨龙也会经常发生冲突。

金龙长相上跟中国一些神话剧的金龙有点相似,就是多了一对翅膀,成年后会有很深的须髯,关于他的实力也是最为奇怪的,从未有任何战斗过的传说。

身旁永远围绕着一群巨人侍卫,喜欢与他们签订终身契约,也是西方神龙中代表智慧与正义的存在。

撒旦作为圣经中记载的魔鬼,最开始曾是天界地位极高的天使,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渐渐对于自己的定位出现了迷茫,权力也使它的欲望空前膨胀起来。

不久后天界将近三分之一的天使跟着他叛离上帝,另一方面他还诱惑亚当夏娃吃下苹果使罪恶降临人间,由于撒旦堕落成魔鬼后化为古蛇(古蛇所指的也是西方神话中的龙),光从战斗实力上分析他就跟五色龙之类的拉开了一大截距离,不过圣经中记载他最后的结局被丢入了硫磺湖中受尽折磨。

黑龙皇尼德霍格欧洲不少神话故事中都有他的出现,据传闻在一个通往亡灵国度"尼伯龙根"的路上,存在着一棵世界承载世界生命的树,黑龙皇就潜伏在其根部慢慢蚕食。

因此出现了不少预言,当尼德霍格将世界树根啃完的时候,也是末日的到来,所有的生物都会毁灭,同时也宣告着诸神时代的终结,或许会是新篇章的开始也或许是一种终结。

加入收藏
               

矫诏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矫诏事件?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