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胡须到底有多重要 甚至将自己的胡须染色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9 点击数:
简介:还不知道:古人对胡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曹操美髯 古人受传统礼教影响,注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废,因此对胡须的爱护延续了千

【千问解读】

还不知道:古人对胡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曹操美髯 古人受传统礼教影响,注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废,因此对胡须的爱护延续了千百年,而与此相关的礼仪更是繁杂,胡须的有无和仪态与中国选官制度,评判人的品德仪表,所处的地位以及日常生活都有着相当大的关联。

古人选官,除了考察人的学识品德之外,还要考察人的仪容仪表,而胡须,也常常是选拔中的重点。

时官吏不足,选拔那些胡须漂亮长相俊朗的人补任官职。

看似很古怪,但在过去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前途的确是看他的外貌优劣。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诗中官员的样子的确就是当时官员样貌的典型代表。

爱重胡须的古人:关乎身家性命、影响史书评判 1、没有胡须竟会丢掉身家性命 留胡子是男性的特征,胡子是男性的第二性征,没有胡子会被视为一个宦官,历史上因为没有胡须而被当成宦官误杀的例子很多,末年,杀宦官就是一个例子,《志》袁绍传记载:“进与绍谋诛阉宦,绍勒兵捕之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

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后方得免也。

”没有胡须的正常男子也会被杀,只有少部分亲自脱掉衣服才得以免于一死,在东汉有无胡须竟会到关乎生死的地步。

宦官黄皓 由于古代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胡须作为最重要的部分是不允许刮掉的,这也因此解释了古人为什么会蓄须的原因,只有宦官才不会留有胡须,即使是成年后有胡须进宫的宦官也会被一根根的拔掉用以区分,因而那些少胡须的会被误认为宦官而被杀。

2、美须眉是史书道德评判的重要标准 大凡历史上出名的人物总有一些人不仅能力强长得还好,他们外在形象在朝堂中往往还会得到其他官员的好感,从而使自己仕途更加顺畅。

而美须眉就是评判一个人的第一感官。

《论衡骨相篇》:“人命禀于天,则有表候可见于体也,察表侯以知命,犹斛察斗斛以知容也。

”古史人物传,评判一个人物不先看他的功绩,而先看他的仪容样貌,因为样貌来的比才学更直观更能在一开始时看出。

因此古人判断人的未来,先以样貌胡须作为判断德行的一个标准。

同样的,在的选官制度中就有身材高大、仪表端正、须美音亮的要求,将“美须”,同仪容音貌相连接,古人认为“髭,姿也,为姿容之美也。

”髭就是指嘴唇上面的胡须,联同上下胡须的样貌判断一个人样貌的美丑,在此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以胡须为代表的外貌特征在选官标准中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秦汉时,“多须髯”是美男子的标志。

据《续汉书》“灵帝时,钜鹿郡太守直,洁白,美须髯,容貌俨然,乡闾奉之如神”。

同样的还有汉朝三朝宰相,史书也曾赞美他相貌仪表皆为上选,而“救时宰相”这个人除了工作出色外,外貌也是风度翩翩。

在明朝看一个人是否英俊的标准就是看他有一个什么样的胡子,并不是说胡须多么浓多么密就有多好看,而是看他的胡须是否干净整洁,是否像关公那样有着一抹随风飘舞具有别样美感的胡须。

张居正不单单五官端正,还有一把这样的胡子,既有才学又有仪态正好是正人君子的典型代表,因此史书也是对此评价极高。

首辅张居正 3、胡须直接给人以上位者的威严和睿智 古人认为是,而龙的最为明显的特征便是龙须,那么作为一个皇帝,没有胡须就算不得完美,就缺少了上位者的威严和气势,难以御下。

《》卷八《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龙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意豁如此也。

”对高祖的描述就着重于胡须上的描写,通过对胡须描写易于塑造帝王威严形象,从而表明皇帝的正统地位。

据《》卷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条载:“须长大者则贤,射御足力者则贤,技艺异俗者则贤,巧文辩惠者则贤,强毅果敢者则贤,如是而甚不仁之也;以五者贤陵人,而不仁行之也,其谁能待之!” 文中就对美须一类人给出了极大的评价和赞扬,认为贤才就该是以上五种人。

而事实上,历代统治者和官员也都遵循着这个原则选拔,看似后世的极为公平,但在最后的殿试都会有皇帝亲问,士子回答,而最后状元的名额一看才学,二就是看外貌,很多时候宁可是仪表优秀而才学稍欠的作为状元也不会选择相貌差而才学高的。

胡须文化在外在表现和内在含义的分析 我国中医曾把胡须当做药材用以治病救人,距今有近千年历史,胡须毛发在古籍中被认为是人血气的延续,在古籍中称为“血余”和其他药物一起煎熬可以治疗那些血气不足的病人。

古人认为人生病是因为阴阳失衡而导致自身精气的不足,而血余被看做血气旺盛的例子,因而可以入药调养人体。

太宗李世民 唐朝大将李勣患病,太宗请御医为其治疗,御医说要以天子胡须入药方能救人,太宗割须以入药,李勣顿首谢恩,当时著名诗人在《七德舞》一诗中对此也有提及,“剪须烧药赐功臣,李動呜咽思杀身。

”在文中的龙须就是指皇帝的胡须,之所以区别,是因为古人认为皇帝的胡须蕴含真龙天子的血气,因此入药乃是极为珍贵的药材。

同样的,历朝历代都有过皇帝割须入药救治大臣的例子。

事实上胡须是天子威严的象征,而皇帝把胡须割给心腹大臣更为重要的是表明对臣子关心的态度,心里作用更大于药物作用。

看似在现代极为离谱的事情实际上是实践的积累,胡须入药看着像是巫术,但须知古代巫医并不分家,甚至医术都是由巫术演化而来。

为胡须染色,代表地位尊贵与能力突出 古人除了对胡子外形长度重视外对的颜色和形状也十分在意。

”三国时的胡子就是紫髯,当时孙权与名将交战,张辽等到东吴撤军后才知道退走的“紫髯将军”原来是孙权。

同样是三国时期的,也是黄须,曹彰是曹操第三子,曹操极为喜爱曹彰,曹彰骁勇善战,为曹操屡建奇功据在曹操喜爱的握住曹彰胡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曹操这一动作和话语都在传达着曹彰是有才能的,认为黄须儿曹彰是有奇才的。

黄须儿曹彰 《本草纲目》引《危氏得效方》:“染髭发以蝌蚪、黑桑椹各半斤,以瓶密封,悬于屋东处,百日化为泥,取之涂须发,永黑如漆也。

” 早在古代人们就想出法子是自己白色胡须变黑来显示自己年老却依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古人不愿意看见胡须变白,因为那代表着年老而逐渐无用,古人都倡导鞠躬尽瘁,所以用染胡子的方式表明自己依旧可以为国家做事。

同样如此的还有的新朝皇帝,为了显示自己依旧像年轻时一样,把自己胡子染成黑色,并且征召女子入宫。

在唐宋时期,染胡子更是极为风靡,时期不尚拜师,就曾写诗来描述这一窘境:“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把自己胡子染成黑色使小辈们不敢轻视,从而确立自己威信进而教导晚辈后进用功学习。

相反的宰相被真宗倚重,想派他担任要职,但是又担心可是他资历尚浅难以服众。

于是寇准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足够老成就派人四处询问偏方,最终得到药方就是以三白搭配何首乌食用可使须发变白,而三白就是,“白萝卜,白米饭,盐”。

不论此事是否真实,但我们可以看出胡须在官场中是具有一定地位的。

紫髯孙权 总结 胡须是先民对生命延续的崇拜,他们认为胡须拥有着再生的能力,就像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一种朴素的观念。

胡须是一种文化符号,他同样代表着男子成熟的标志,代表着在当时社会中男权地位的外在表现,从而形成了所谓的“胡须文化”。

同样的给胡须染发,表明了古人对权力地位的渴望和追求,是表明自己超然地位的象征,看似类似现代染发一样的去染胡子却代表着胡须主人身份地位的。

古时士留有胡须,而作为他们中的佼佼者,为了表明他们更加高人一等的身份加以区别便产生了染胡须,古人以紫、黄为贵,即所谓“紫髯”、“黄须”,自古紫黄衣裳都是皇帝和朝中大臣专属,而为了与之匹配,对胡须的颜色的需求也就应运而生。

古人要求自己能在人群中显得卓尔不凡,显示自己华贵就需要这些颜色来表示自己,这一点孙权是也,曹彰是也,关公更是如此。

大凡地位之高,若没有一副美须与之相称就总会显得低人一等。

当染胡须成为地位象征,胡须文化才真正表示出它独有的的精神内涵和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资治通鉴》 2、《唐六典》 3、《史记▪高祖本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广泛,毕业生可从事网络安全、信息对抗技术研发、作战等工作。

他们可以进入政府部门、军队、大型企业等,保护重要信息资产安全,参与技术研发,为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此外,还可从事安全咨询、评估等工作,助力企业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该专业就业前景可观,随着网络空间拓展,信息安全需求与日俱增。

毕业生具备专业技能,且人才需求量大,因此薪资水平普遍较高。

未来,他们还可以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一、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1、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方向: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参军,科研人员,考研,移动通信工程师,大客户销售代表,系统集成工程师。

2、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培养具备进攻与防御信息战技术系统及其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民用信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能在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信息产业及其使用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操作管理和安全防护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由此可见,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是一个比较好找工作的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工资待遇都还不错。

所以,2025年有意报考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同学,不必过度担心“信息对抗技术真的没出路吗?信息对抗技术就业率很低吗?信息对抗技术真的很难就业吗”等问题。

同时,小编也要提醒大家:即便被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录取,也要努力学习、争取学有所成,这样才助于你学好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找到与信息对抗技术对口的最好的出路。

以下为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信息对抗新技术,雷达原理,雷达对抗原理,网络对抗原理,通信原理,通信对抗原理,雷达对抗实验,网络对抗实验,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处理,信息战导论,雷达系统,信息论与编码理论,扩频通信,网络安全与保密,DSP系统设计等。

二、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工资高吗?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工资一般多少钱一个月?根据学职平台职业调查公布的数据可知:1、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工资在北京、山西、江苏、浙江、广东、四川、陕西等省份算高,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三年内平均能拿到6000元以上的工资;

2025年新高考试卷结构公布!附赋分对比表 河南、陕西等参考

2025年高考改革的浪潮进一步推进,对于河南、陕西、云南等省份而言,新高考试卷结构成为了广大师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下面将带来2025年新高考试卷结构以及高考赋分对照表,以供第五批新高考省份考生参考。

一、2025年新高考试卷结构发布目前河南、陕西、云南等地已经公布了2025年新高考的试卷结构,与传统高考试卷结构的主要差别在于选考科目的题型、数值、分数等的设置,下面对这些科目试卷结构进行简单列举:1、河南试卷结构选考科目卷面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1)物理单项选择题:6-7道,每道4分,共24-28分;多项选择题:3-4道,每道6分,共18-24分;非选择题5道:共52-54分。

(2)历史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3-4道:共52-55分。

(3)生物、政治、地理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4-5道(地理3道):共52-55分。

(4)化学单项选择题:14-15道,每道3分,共42-45分;非选择题4道:共55-58分。

2、陕西试卷结构(陕西、青海、宁夏、山西均可参考)选考科目卷面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1)物理单项选择题:7-8道,每道4分,共28-32分;多项选择题:3道,每道6分,共18分;非选择题5道:共50-54分。

(2)历史单项选择题:16道,每道3分,共48分;非选择题4道:共52分。

(3)生物、政治、地理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生物5道,政治4-5道,地理3-4道;共52-55分。

(4)化学单项选择题:14-15道,每道3分,共42-45分;非选择题4道:共55-58分。

3、云南试卷结构选考科目卷面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1)物理单项选择题:6-8道,每道4分,共24-32分;多项选择题:3-4道,每道6分,共18-24分;非选择题5道:共50-58分。

(2)历史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3-4道:共52-55分。

(3)政治、地理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政治4-5道,地理3道;共52-55分。

(4)化学、生物单项选择题:14-16道,每道3分,共42-48分;非选择题:化学4道,生物4-5道;共52-58分。

二、2025新高考赋分对照表及计算方法这里仅列举第五批新高考省份使用的赋分对照表:等级比例赋分区间A15%100 - 86B35%85 - 71C35%70 - 56D13%55 - 41E2%40 - 301、赋分规则将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 A、B、C、D、E 共 5 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 15%、35%、35%、13%、2%。

在对应科目中查找其所在等级,然后根据等级对应的分数区间确定其等级分。

2、计算方法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即可:(原始分区间最大值-原始分)/(原始分-原始分区间最小值)=(赋分区间最大值-转换分)/(转换分-赋分区间最小值)以某考生化学科目原始分为 80 分,在全省排名处于前 15%(A 等级)为例。

A 等级赋分区间为 100 - 86,假设该考生化学原始分对应的赋分分数为 X,可通过公式计算:(化学原始分最大值 - 80)/(80 - 化学原始分最小值)/=(100-X)/(X - 86),通过此公式可算出赋分后的成绩。

注:原始分最大值和最小值为考生所在等级中的学生最高分和最低分。

加入收藏
               

古人对胡须到底有多重要 甚至将自己的胡须染色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