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李邈为什么上书诬告他?

李邈是一个狂士,拿下成都之后,这个家伙对刘备说
【千问解读】
李邈是一个狂士,拿下成都之后,这个家伙对刘备说你拿下成都是厚道的。
刘备一听既然你说我不厚道,你当时为什么不去帮助呢? 结果李邈来了一句:匪不敢也,力不足耳。
意思就是不是不敢,而是能力,力量不足,要是力量足我肯定去帮刘璋打你。
《华阳国志》并没有记载刘备有什么反应,倒是记载下属建议刘备这种狂士杀掉算了。
这个时候诸葛亮出面救了李邈,所以诸葛亮对李邈是有恩的。
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邈这个人的一些品行。
这个家伙是一个狂士,坦白讲刘备占了刘璋的巴蜀的确不厚道,他是站在公正和刘璋的立场去讲。
李邈并没有去讨好刘备,也说明李邈这家伙还是有胆量,至少不是一个小人。
诸葛亮比较欣赏他的几个兄弟,像三龙之一的李永南。
诸葛亮救李邈也是有拉拢的意思在,当然当时也考虑永南他们的影响力。
在诸葛亮的提拔重用下,李邈历任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也算是蜀汉的高层了。
后来因失街亭而失利,处分了很多人,包括陈寿的父亲,还有荆州过来的向朗,也就是《出师表》中出现的向宠的叔伯辈 。
李邈也是劝诸葛亮不要杀马谡,在此之后诸葛亮和李邈就离心离德了。
李邈接下来基本上属于打酱油的角色。
诸葛亮死时,他就上书: 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
亮身杖强兵,,‘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吕禄是的侄子,霍禹是的儿子。
他们都以谋反之罪被杀。
孝宣就是。
他说诸葛亮专权,自己很担心,怕他会谋反,现在诸葛亮死了,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这家伙这种说法和当年批评刘备占了巴蜀是一样的,他这一次站在刘禅的角度去批评诸葛亮过于专权,使得刘禅大权旁落。
自然暗示诸葛亮一死,刘禅终于不用担心权臣会造反了。
诸葛亮肯定没有反意,肯定是一个忠臣,因为他拒绝的建议加九锡,爵位也止步于侯,再加上一生清廉等等。
问题是也会被人诽谤和误解,更何况是诸葛亮呢。
在李邈看来诸葛亮权力太大已经威胁到皇权,现在诸葛亮死后,不管他是不是忠心,至少不会威胁到皇权。
你说这个家伙完全是诬告嘛,好象也不是,诸葛亮专权是事实,你说完全事实,好象也不对,诸葛亮是一大忠臣,根本没有反意,只能说是立场不一样吧。
你说李邈这样做就为了升官吗?好象也不是,正如他批评刘备难道是为了升官吗?可能是个性使然吧。
诸葛亮死后,蜀汉内部一片混乱,人心不稳,此时刘禅也摆不平大局,他必须依靠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
如果诸葛亮还活着,李邈这样说诸葛亮是不会被杀,诸葛亮还没有小气到这种程度。
此时蒋琬主政,,等人谁不承诸葛亮的情。
李邈在大家悲痛之时,说出西戎静息,大小为庆,这样的话的确有失厚道。
诸葛亮这帮亲信自然受不了,哪怕刘禅心中认同,压力之下最后的决定只能是杀了李邈。
李邈的兄弟李永南,李伟南在《志》中有简单的介绍。
李邈只在《华阳国志》中有介绍。
《华阳国志》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撰写地方志。
《三国志》不用介绍了,稍了解三国的人都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和珅的生活有多奢侈?他死后家人结局如何
可是在和珅被匆忙赐死之后,他的财富还有他的感情生活以及家人后代的境况,却依旧留给了后人许多疑问。
搜集财富是所有人最大的爱好和梦想,和珅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他在变得富可敌国之后,却并没有向石崇王恺那两个蠢货一样四处显摆。
不过从人记录下的关于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还是可以看出他低调的奢侈的。
网络配图 在《清稗类钞·豪奢类》记载,和珅每日早起,会将珍珠磨成的粉,用来做早餐,但并不是为了像后世一样为了美容,而是因为和珅吃了珍珠粉之后,会变得心窍开明,办事更有效率,相当于是他的兴奋剂。
而这些珍珠也不是随便找来就可以用的,必须是品相最好的才可以,凡是有瑕疵,或者被人使用过的,都不会再用。
同时这些珍珠质量得价值也是不菲最好的两万两白银一粒,次一等的一万两一粒,最差的也要八千两银子才能买到,并且专门有一个珠宝商为和珅供应每天他所服用的珍珠。
并且为了保持从海里采出的珍珠不失“灵气”,要用赤金把珍珠包裹起来,再放在锦囊里,最后在贮藏在精美的小盒子里才能送到和珅家中,供他日后使用。
同样是服食珍珠的慈禧,也只是半个月才吃上一回,就在这一件小小的珍珠粉上的事情,和珅和慈禧高下立判,也足以看出和珅的财力有多雄厚了。
和珅因为父亲早逝,自幼困苦,最后是因为被当时的在直隶总督冯英廉看中了,将孙女嫁给他,并且对他大力资助,和珅才慢慢开始飞黄腾达的。
所以对于这位结发之妻和珅既有感恩也有尊敬,并且冯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就是他的长子,和另外一位早夭的次子,也正是因为次子的早逝,冯氏伤心过度,不久后也撒手人寰,和珅为了这位结发之妻,将葬礼办的十分隆重,并且王公大臣全部前来吊谒。
网络配图 除了他的正室妻子,和珅最宠爱的就是他的小妾吴卿怜。
据《梼杌近志》记载,吴卿怜本来是被王亶望花了二万两白银在苏州买的歌女,谁知道王亶望被杀之后,和珅看见了她,便特别想得到此女,可她先被京中的一位蒋侍郎买去了。
这侍郎买完之后才听说和珅喜欢此女,于是便把她赠送给了和珅。
吴卿怜到了和珅府中以后,由于聪明伶俐,和珅将家中的内务都交由她打理。
而富可敌国的和珅自然是要姬妾成群的,其中有才华横溢的豆蔻姑娘,还有从那里“虎口夺食”得到的深宫美女黑玫瑰,甚至还有西洋来的美人玛丽,林林总总,而和珅也确实对这些娇妻美妾无微不至,喜爱非常,但他一生最敬重的还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冯氏。
时过境迁,在和珅被赐死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据《·和珅传》记载,因为丰绅殷德在乾隆活着的时候娶了公主,皇帝为了皇家的声誉,只好保留他的伯爵头衔,但是当和珅的家产被清点完毕之后,皇帝大怒,于是将丰绅殷德的伯爵罢黜,让他承袭和珅原有的三等轻车都尉的卑微头衔。
后来又经过各种整治,丰绅殷德被圈禁起来,最后在嘉庆十五年病死,一生无子,和珅的血脉彻底断绝。
网络配图 而和珅的那些姬妾们最后的结果也很是凄惨,首先和珅最宠爱的吴卿怜,在得到和珅死亡的消息之后,,写了八首绝句,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在和珅自杀两天后上吊自尽,追随和珅而去,仅仅三十岁。
而另外一位小妾豆蔻在得知和珅吊死的消息后,豆蔻纵身从楼上跳下,坠楼而亡,追随和珅而去。
这些有情有义的姬妾,也的确没有辜负和珅对她们的恩情。
和珅传奇的一生留下的疑问和谜题还远远不止这些。
所谓他的二十条大罪,根本就是为了定罪而找出的罪名,从定罪到赐死只有短短的五天,这其中的关节更是留给人无线猜想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慈宁宫闹鬼?为什么在孝庄死后无人再敢住慈宁宫
后来成为了安置先皇妃子的地方。
清军入关,沿用了习俗,修缮了慈宁宫,太后成为入驻慈宁宫的第一人,从此之后慈宁宫就成为太后太妃的专用住所。
网络配图 孝庄太后,是孝端文皇后的侄女,12岁的时候嫁给为妻,是帝福临的生母,皇帝的奶奶,孝庄太后倾其一生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明君。
顺治登基后,孝庄成为大清朝第一位太后,顺治在位十八年间,励精图治使农业得到了恢复,稳定了清朝政局。
顺治驾崩后,康熙帝继位,孝庄太后成为太皇太后,又继续辅佐康熙,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政治家。
网络配图 顺治十年,孝庄太后住进了慈宁宫,这一住就是四十多年,期间,顺治帝在太后过生日的时候还写了三十多首诗让母亲高兴。
后来康熙继位后,还经常前往慈宁宫看望孝庄太皇太后,在康熙二十六年的时候,孝庄太皇太后病危,玄烨曾寸步不离的陪在身边,甚至为了延长孝庄太皇太后的寿命还举行了祭祀仪式,愿意用自己的寿命换区祖母的健康,孝庄太皇太后去世后,康熙痛不欲生。
网络配图 从此之后,就没有人敢住在慈宁宫了,历朝的太后太妃们都以自己身份低压不住这个地方为借口,不愿住进去。
但是究其原因,曾经住过慈宁宫的太后说,每天晚上凌晨的时候慈宁宫都有奏乐的声誉,墙上还有宫女成队走过的影子,并且还有一口井,白天往下看是一些石头杂草一类的东西,晚上看下去却是清澈的水,水中的倒影却不是自己的脸。
到后来传言一传十十传百的,大家都开始害怕慈宁宫,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住在慈宁宫了。
且不论慈宁宫有异象这个传言的真实性有多少,但是自从孝庄太后之后,慈宁宫确实再也没有太后或者太妃长期居住了,最后慈宁宫成为了大宴,受册等一些重要典礼的地方了。
慈宁宫闹鬼的事情至今也是一个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