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在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疆域又有多大?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9 点击数:
简介:梁开平元年(907年)钱镠在建立了吴越,隶属于时期的十国之一。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吴先后尊后梁、、、后汉、和北宋等中原王

【千问解读】

梁开平元年(907年)钱镠在建立了吴越,隶属于时期的十国之一。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吴先后尊后梁、、、后汉、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

吴越强盛时拥有13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福州市)一带。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疆域,是比较狭小的。

但是,吴越始于公元907年,灭亡于公元978年,也即存在了70多年。

而这,几乎横跨整个五代十国时期了。

一 首先,对于吴越来说,第一任君主为钱镠。

根据《旧五代史·钱镠传》等史料的记载,唐朝末年,各地的叛乱频繁。

在此背景下,钱镠致力于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

在唐朝末年,钱镠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从而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王。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

他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武肃王,葬于钱。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正是因为钱镠主动示弱,没有和中原王朝为敌,这成为吴越能够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换而言之,如果吴越穷兵黩武,主动和周边的割据势力作战,很可能会让吴越在五代十国中迅速告别历史的大舞台。

根据《旧五代史·钱镠传》等史料的记载,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策略,这让吴越的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

钱镠在位期间,曾征用工人,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

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策略,从而促使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有“近泽知田美”之语。

并且,钱镠在位期间还鼓励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

对此,在笔者看来,钱镠的种种举措,促使吴越的国力不可小觑,这不仅可以用来向中原王朝进贡,也能够组建一支精锐的部队,从而确保自身疆域的安全。

二 根据《·吴越世家》等史料的记载,长兴三年(932年),钱镠病重,召集臣下托付后事,他道:“我的儿子们大多愚蠢懦弱,只怕难以担当大任。

我死后,请你们从中择贤而立。

”臣下都推举钱元瓘。

钱镠于是立钱元瓘为继承人。

不久,钱镠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应顺元年(934年),钱镠被葬于安国县衣锦乡茅山之原,后又建庙于越州。

公元932年(长兴三年),钱镠去世,钱元瓘继承父位。

攻击高原933年(长兴四年),后唐赐封钱元瓘为吴王。

公元934年(清泰元年),钱元瓘进封吴越王。

公元937年(后晋天福二年),钱元瓘又被后晋封为吴越国王。

钱元瓘继承父位之后,将兄弟们名字中的“传”字都改为“元”字,并遵从父亲遗命,使用藩镇的礼仪。

对此,在笔者看来,吴越在礼仪规格上的谨小慎微,也让周边的割据势力缺乏进攻吴越的进攻,这就好比末年,采用了“缓称王”的策略一样,保持低调才能更加长存。

此外,钱元瓘作为吴越第二位君主,在位期间免除民田荒芜无收者的租税。

设置择能院,掌管选拔评定优劣之事,派浙西营田副使沈崧负责此事等。

对此,在笔者看来,钱元瓘虽然不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主。

但是,整体上,他还是推动了吴越的发展,没有让吴越走向衰落。

三 根据《新五代史·吴越世家》等史料的记载,钱元瓘去世后,吴越爆发了内乱。

重臣章德安把钱元瓘去世的消息封锁,伏兵将其戴恽杀死,废钱弘侑为平民。

同日,将吏根据钱元瓘的遗命,奉第六子为节度使。

公元941年九月初三日,钱佐继承王位。

虽然吴越爆发了内乱,但是,因为没有周边割据势力趁势进攻吴越,这促使吴越没有因为内乱而走向灭亡。

与此同时,中原的后代,则选择册封钱佐为吴越国王。

钱佐性格温和谦恭,喜好读书,,亲自处理朝政,自然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

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出兵攻打,闽国君主遣使者向吴越上表称臣,请求作为吴越的附庸以求得救援。

对此,在笔者看来,南唐、吴越、闽国在地理位置上互相邻近。

因此,如果让南唐成功消灭闽国的话,那么,吴越很可能会成为一个进攻目标。

于是,钱佐为了确保吴越的长远利益,不顾臣下反对,下令发兵三万救援闽国,终于取得胜利,保障南部边境安宁。

钱佐早年即位后,因尚年幼,无力控制下属的骄横,又曾宠信谄媚之人,然而终能当机立断,这是比较难得的。

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十一月,钱佐诛杀内都监使杜昭达等人,促使朝廷上下都受到了震慑。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钱佐去世,谥号忠献王,庙号成宗。

因其子尚年幼,故由其弟钱倧继位。

四 最后,根据《新五代史·吴越世家》等史料的记载,开运四年(947年)八月,后汉任命钱倧为东南兵马都元帅,镇海、镇东节度使兼任中书令、吴越王。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日(阳历为948年2月12日),吴越的将领胡进思发动兵变,钱倧被软禁。

在此基础上,胡进思等人迎于南邸,促使其得以即位。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俶奉旨入汴京(今河南开封),被扣留,为保百姓不遭兵乱,所以,钱俶将吴越的疆域,献给了北宋。

在此基础上,钱俶先后被封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又辞国号,改封许王。

端拱元年(988年)八月,钱俶六十大寿,与朝廷的贺寿使者宴饮至夜幕,光烛一庭,当天晚上暴卒。

谥号忠懿。

葬于河南洛阳。

总的来说,吴越国历三代五王,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弘俶“”,立国七十二年。

面对强大的北宋王朝,吴越主动归降,这让吴越之地没有遭到战乱的影响。

因此,等到一统天下后,这一地区持续繁荣,这也为迁都杭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并且,存在70多年的吴越,堪称五代十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割据势力之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长翅膀的人类真的存在吗?至今未解的20个世界谜团!

  尽管科技一直都在进步,但是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仍然十分有限,因为在世界范围内,依旧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我们未能了解的事物,这些世界秘密一直都在激励着有求知欲望的人们前去探索,本文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世界未知秘密,如果你都知道就太厉害了。

  1. 柬埔寨高棉王国消失  高棉王国曾是东南亚最强大的一个帝国,它从现在的柬埔寨一直延伸到老挝、泰国、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

可以上溯到公元802年。

它没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因此我们对它的了解是通过考古学研究等一点点拼凑在一起的。

会是什么导致这个文明社会最重走向没落?  柬埔寨高棉王国消失  2. 世界第一大峡谷悬疑  上世纪20年代,英国探险者曾经短暂进入过雅鲁藏布大峡谷,他发现了大峡谷内有一条十分壮观的瀑布。

因为瀑布的周围有一道彩虹,所以他将此瀑布定名为“彩虹瀑布”。

10年后,菜叶网,美国人贝利再次证实了这条瀑布的存在。

然而,自此之后将近70年的时间里人们再也没有找到它。

  世界第一大峡谷悬疑  3. 奥兹诅咒  1991年9月德国旅行者在奥地利西部的奥兹山谷一处融化冰川时,发现一具面朝下的尸体,这就是震惊考古界的冰人奥兹,他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木乃伊,至少有5300多年历史。

冰人奥兹也留给世人奇怪离奇的“冰人诅咒”。

在发现这具尸体后,已前后死亡7人,他们均参与了奥兹的研究。

  奥兹诅咒  4. 古墓长明灯不熄秘密  古墓灯光的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例如印度、中国、埃及、希腊、南美、北美等许多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和地区。

如此奥秘的长明灯为何没有保留到今天?可是很神秘,上述这些灯一旦现身,就会以某种方式很快毁坏掉,难道古人在利用某种魔咒来保守他们的技术秘密?  古墓长明灯不熄秘密  5. 秦始皇嬴政嬴政陵兵马俑  秦始皇嬴政嬴政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脚下,中国陕西西安临潼以东30多千米。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嬴政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秦朝丞相秦国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秦朝名将秦国名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嬴政嬴政陵兵马俑

史前小矮人存在的证据,个子矮因患病的原因

  关于人类的起源,迄今一直存在单地起源说与多地起源说之争。

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遗传学上的证据比较多地支持单地起源说(起源非洲),但多地起源说也不乏证据,而且证据越来越多。

  20世纪30年代,德国人类学家魏敦瑞提出,北京人和现代亚洲人有很多相似特征。

人类的种族是由各地的古代直立人独自演化为今天的智人;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卡尔顿·库恩提出,现代人是由5种不同的人类平行演化而来(高加索人种、刚果人种、开普人种、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一些种族比其他种族更早演化进入现代人阶段,导致一些人类的文明要进步于其他文明。

如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要优于其他人种。

  20世纪90年代,中国遗传学者陈竺和金力指出,现代中国人是约5万年前由非洲迁徙而来的人类后代(单地起源说)。

但另一些古人类学家,如吴新智等提出了中国人独立起源于中国的假说(多地起源说),属于“连续进化附带杂交”。

这个假说背后有时间和实物的大量证据。

  中国出土和发现了8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200万年前早期直立人巫山人,170万年前的元谋人,115万年前的蓝田人,50万年前的北京人和郧县人,30万年前的安徽和县人和南京汤山人,距今20万~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如辽宁金牛山人、陕西大荔人、内蒙古河套人、安徽含银山人、山西许家窑人和丁村人、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距今4万~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如广西柳江人、北京山顶洞人、云南丽江人、四川资阳人、贵州穿洞人、陕西黄洞人等。

  2008年,河南许昌灵井旧时器时代遗址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发现距今10万~8万年前的古人类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填补了中国没有距今10万~5万年前的人类化石的空白。

  小矮人与多地区起源学说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与印尼的研究人员在2004年10月2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一篇论文称,他们在印度尼西亚挖掘到一具史前小矮人化石,是人类历史上从未被发现的一个新人种。

  研究人员是在印尼弗洛勒斯岛上的梁布亚洞穴里发现这具女性化石的,身高仅1.06米。

这名女性死时至少已有20岁,头颅只有柚子般大小,大脑只有380毫升,只及现代人1350毫升的1/4,因此科学家将这具化石取名为“小矮人”,编号LB1,并将这个新人种命名为“弗洛勒斯人”。

  中國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等人也认为,人类的起源是多地区起源,不过人类进化的模式是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即各大陆人种之间既存在基因交流,又拥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库。

如果基因交流太强,就没有现在黄种人、白种人的差异。

但如果只有连续进化,没有大地区间的基因交流,长时间的地理隔离,又将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

所以,正是两者恰到好处的综合,才促成了当今世界不同人种并存的格局。

  那么,小矮人是不是一个新的人种并由此可以成为人类是多地区起源的一个有力证据呢?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假说。

第一种假说是,小矮人不是一个新的人种,也与人类的多地区起源无关。

这名弗洛勒斯人可能是因为疾病,如患唐氏综合征、缺碘、小头畸形症等原因而成为小矮人的。

  但是,2016年6月8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又称,在弗洛勒斯岛上新发现了比弗洛勒斯人年代更久远的古人类骨骼化石,可追溯至大约70万年前。

这些古人类的体型甚至比弗洛勒斯人还要矮小,可能是弗洛勒斯人的祖先,称为马塔门格人。

因此,弗洛勒斯人是一个新的人种,并且这个发现也支持人类的多地区起源学说。

  唐氏综合征的解释  在关于小矮人是因为患病而形成的解释中,唐氏综合征目前证据比较多一些。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发展遗传学和进化学教授罗伯特·埃克哈特、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的解剖学家马切伊·汉纳伯格和中国地质学家和古生物气象学家肯尼思·徐等人在2014年8月4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两篇文章称,过去对小矮人LB1化石的头骨容量和身高的原始数值极大地低估了,现在埃克哈特等人发现,这一头骨容量大约为430毫升,而非380毫升。

#p#分页标题#e#  现在的研究表明,小矮人LB1其实并不代表一个新的物种。

相反,她只是一个发育异常的人类的骨骼,这种发育异常与唐氏综合征的特点相一致。

  此外,新的研究有好几个证据都证明小矮人很可能是唐氏综合征患者。

首先,小矮人的颅面不对称,头骨左右不匹配是唐氏综合征的特征之一。

埃克哈特和同事早在2006年就注意到这种不对称性,但以前的发掘小组并未报告这一特征,并且以头骨被长时间埋葬为由反驳了埃克哈特等人的观点,即头骨的不平衡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埋葬的原因。

  其次,埃克哈特等人之前对小矮人枕骨-额骨周长的测量,使得埃克哈特等人可以对比小矮人和患有发育障碍的病人身上获得的临床数据,据此,研究人员估计小矮人的大脑与患有唐氏综合征的病人的大脑大小相符合。

  此外,小矮人较短的大腿骨与唐氏综合征导致的身高降低相符合,经统计学修正后估算出的小矮人正常身高为1.26米,这一数值并不同于之前的1.06米,而是与某些现在生活在弗洛勒斯岛及周围地区的人类相匹配。

  根据这些证据,埃克哈特等人认为,在印尼梁布亚洞穴里发现的LB1骨骼并不足以证明发现了一个新的物种,而是一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病人,该病的发病率在全球为1/1000。

  马塔门格人的证明  然而,埃克哈特等人关于弗洛勒斯人是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假说很快就被新的研究所反驳。

两个国际研究团队在2016年6月8日的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分别发表论文称,在弗洛勒斯岛上新发现了比弗洛勒斯人年代更久远的古人类骨骼化石。

  从考古证据推测,这些古人类的体型甚至比弗洛勒斯人还要矮小,他们可能是弗洛勒斯人的祖先,因此,弗洛勒斯人是在人类进程中存在过的一个人类分支,因而是人类多地区起源的一种证明。

  第一篇论文的标题是“弗洛勒斯中更新世早期的类弗洛勒斯人化石”,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和印尼的研究人员在这篇论文中说,他们2014年从距梁布亚岩洞东侧70千米处的苏阿盆地中一处名为马塔门格(Mata Menge)的地方发现了新的古人类化石。

这些化石包含颌骨碎片和6颗牙齿,它们至少来自3个小型古人类个体。

  其中下颌骨碎片来自一名成年人,经分析发现,他比此前发现的最小的弗洛勒斯人下颌骨还要小20%。

牙齿化石则是两名古人类幼童的乳牙。

因此,这些人可以称为马塔门格人,可推论是弗洛勒斯人的祖先。

  该文的作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马塔门格人比弗洛勒斯人有更小的下颌骨和臼齿。

与南方古猿和能人相比,马塔门格人化石更加接近能人,因此倾向于支持弗洛勒斯人是早期亚洲直立人的一个矮小的祖先,弗洛勒斯人并非是因为患唐氏综合征才成为矮小的身材。

而且,弗洛勒斯島的古人类在较早的时期已经具备了弗洛勒斯人特有的极小体型和其他形态特征。

  第二篇论文的题目是“已知的弗洛勒斯最古老的古人类化石的年龄和背景”,在这篇论文中,菜叶网,澳大利亚学者领衔的一个国际团队对马塔门格人化石样本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们认为,这些马塔门格人当时生活在炎热干燥、类似稀树草原的地区,但也拥有一些湿地环境,与弗洛勒斯人的生活环境类似。

此外,在马塔门格人化石旁边还发现了一些动物和简单的石器,这些石器与晚更新世的弗洛勒斯人所制造的石器十分相似。

  从现有证据来看,该研究团队认为,目前收集的考古学证据还不足以说明这次新发现的古人类是一个新的人种,但基于化石的大小和形状,推测这些古老的比弗洛勒斯人更矮小的马塔门格人或许是弗洛勒斯人的祖先。

  研究人员推测,马塔门格人和弗洛勒斯人或许是直立人抵达这座岛屿后为了适应岛上资源稀缺的环境,在进化过程中不断“缩小”体型。

不过,最大的疑问是这些最早的直立人是如何抵达这座岛屿的?直立人没有建造船只的能力,也不可能游泳游到岛上。

对此,一种观点认为,他们可能是被巨浪冲到岛上的。

  当然,马塔门格人和弗洛勒斯人是不是人类演化中一个多地区起源的人种,还不会有终极结论,但是,这两篇论文的研究结果至少挑战了弗洛勒斯人是由于疾病导致体型逐渐缩小的说法,尤其是弗洛勒斯人是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假说。

  灭绝的苏门答腊小矮人#p#分页标题#e#  几百年来,东南亚南部的苏门答腊一直流传着一些奇怪恐怖的故事,讲的是一种毛茸茸的两足动物,名叫“苏门答腊小矮人”,或“丛林小矮人”。

近来科学家发现,一种矮小的史前人类曾在印度尼西亚的另一座岛上居住,有人给他们取了个绰号,叫“霍比特人”。

加入收藏
               

吴越在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疆域又有多大?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