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姬姓诸侯国霍国为什么会被灭?曾出过两位名将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9 点击数:
简介:姬侯国霍国为何会被灭?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春秋时期,通常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

【千问解读】

姬侯国霍国为何会被灭?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春秋时期,通常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据说是由于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纪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元年)周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

在春秋时期,众多小国相继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这才有了后面的。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霍国,就是在春秋时期被消灭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霍国在春秋时期就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

但是,霍国灭亡后,霍国的后人以霍作为姓氏,这就是目前比较常见的。

至于西汉时期的、这两位名将,都可以说是霍国的后人。

一 具体来说,霍国,是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伯爵。

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分封自己的八弟姬处于霍(今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一带),是为霍叔处,此即霍国之始。

由此,对于霍国来说,和、鲁国、晋国、、、、、虢国等诸侯国一样,都是周王室的后人,也即都是姬姓诸侯国。

据《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周初分封共七十一国,其中与周天子同姓的姬姓就有四十国,兄弟之国有十五国。

而《荀子·儒效》则说姬五十。

可见周初的分封是以姬姓为主体,而同时兼顾到异姓。

当然,同样是姬姓诸侯国,各个诸侯国的爵位则是不同的。

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霍国的爵位是伯爵,这是一个比较中等的爵位。

与此相对应的是,晋国、鲁国、卫国等姬姓诸侯国,则是侯爵。

因此,这意味着霍国分封之初,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诸侯国。

换而言之,周朝时期的诸侯国,分封之初的实力和规模,往往和爵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也即爵位越高的话,分封的地盘也就越大,地理位置也就越好。

二 西周初期,因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等人素与周公旦不和,便与商纣王之子武庚等联合发动叛乱,史称“管蔡之乱”,从史料看,霍叔处是协从者。

面对这场叛乱,周公旦奉之命,东征很快平定了这场王室内乱。

武庚被诛,管叔鲜畏罪自裁,蔡叔度被流放边疆,霍叔处被贬为庶民,这意味着霍叔处失去了霍国君主的宝座。

不过,不久之后,周成王念霍叔处虽参与叛乱,但是他尚属有德长辈,于是恢复了霍叔处的封地,封为霍伯。

公元前661年,姬求成为霍国的君主。

对于这位君主,认为从前周成王对其祖先霍叔处安置不当,遂自称霍公,史称霍哀公,变伯爵为公爵。

在周朝的五等爵位中,公爵是最高的爵位了,只有等少数诸侯国获得了公爵的册封。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春秋初期,霍国之所以敢擅自变动自己的爵位,显然是认为周王室已经衰落了,虽然此举违背了周礼和分封制,不过弱小的周天子,自然拿自己没有办法。

同样的道理,在春秋时期,原本爵位是子爵的,更是僭越称王,比如、等楚国君主,甚至敢公开和周天子叫板。

三 不过,霍国将自己的爵位从伯爵变成公爵,虽然没有遭到周天子的讨伐,但是,这引起了晋国的不满。

对于晋国来说,和霍国一样,都位于今山西省一带。

原先,晋国作为侯爵诸侯国,在爵位上是要高于伯爵的霍国。

现在,霍国擅自提升了自己的爵位,从而压着晋国一头了。

在此背景下,当时晋国君主——晋献公,就以此作为进攻,从而发兵攻打霍国。

因为整体实力上的差距,霍国难以抵挡晋国大军,所以在公元前661年就被晋国消灭了。

在霍国灭亡后,霍国君主的后人就以霍作为姓氏,这成为霍姓的重要起源。

因此,霍姓得起源与霍国,得姓始祖为霍叔处。

到了西汉时期,霍姓出了两位名将,分别是霍去病和霍光。

一方面,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名将。

官至大司马,封。

皇后以及名将的外甥,权臣霍光同父异母兄长。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

对于霍去病来说,可谓年少成名,十七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

十九岁指挥两次,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从此得以开辟,并且,霍去病指挥的消灭匈奴左部主力七万余人,。

此战之后,霍去病被汉武帝拜为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一起执掌西汉兵马。

最后,元狩六年,霍去病去世,时年二十四岁,这自然是西汉王朝的巨大损失了。

另一方面,霍光(?-前68年4月21日),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

西汉时期权臣,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上官皇后的外祖父。

霍光身材魁梧,眉目疏朗,胡须长美。

凭借门荫入仕,选为郎官,历任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

在西汉时期,霍光忠诚勤恳,持心公正。

汉武帝临终时,霍光被册封为大将军、大司马,受命托孤。

汉昭帝即位,解除上官拥立刘旦阴谋,册封博陆侯。

汉昭帝去世,霍光拥护并废立,拥立即位,掌权摄政,权倾朝野,女儿为汉宣帝第二任皇后。

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4月21日),霍光去世,宣成。

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他杀了慈禧太后的宠臣 去世时十几万百姓竟跪地相送

一直都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她掌控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掌握了天下所有人的生杀大权,因此大部分人都十分畏惧她,担心一不留神就丢了脑袋,但是有个人却不怕她,甚至还杀了她身边的当红,这个人就是丁宝桢。

网络配图 丁宝桢很早就进入官场,并且仕途初期的顺利。

不走关系,不行贿,竟然坐上了巡抚的位置,在朝中位居二品大员。

但是他和很多大官不一样,历史上有很多贪官,在最初进入官场的时候都是一片赤诚,但是没有抵挡住利益和权力的诱惑,慢慢迷失了自己。

而丁宝桢却不一样,他不论当了多长时间的官,都还保持至当初的赤子之心。

他从小车身贫穷,但是却有着非常远大的理想,三年进宫当官,并且应为公正廉明,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在位期间政绩突出,多次得到上司的赞扬,并且杀了当时大太监安德海震惊朝野。

网络配图 安德海是谁。

他从小就被家里人送进宫中当太监,咸丰在位的时候就是由他伺候的,深得咸丰皇帝宠爱。

咸丰皇帝驾崩以后,失去靠山的安德海就开始依附慈禧,把慈禧伺候的舒舒服服的,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可以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他。

有了慈禧这个大靠山,安德海也变得越来越放肆。

开始干一些非常出格的事情,开始干涉朝政,买官卖官,中饱私囊。

总之所有坏事都干尽了,当年很多人都看他不顺眼,但是他背后的靠山实在是太大了,没有人敢动他。

网络配图 但是丁宝桢却不惯着他,有一次安德海违反皇宫禁令,没有手谕不得私自出宫,但是他借着给慈禧买东西的理由,强行出宫去。

丁宝桢知道以后,正好抓住了他这个把柄,直接推出午门砍了。

杀了慈禧的心腹,整个朝野十分震动。

都以为他要到大霉了,但是没有想到,慈禧竟然没有吭声,这就更加让人奇怪了,不过丁宝桢做的有理有据,还是先斩后奏,就算慈禧也说什么。

丁宝桢在四川总督的位置上十年之久,66岁因病去世。

因在世期间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他去世以后当地十万百部跪地相送,一时之间传为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百家姓为何会有复姓?中国的复姓是怎么来的?

从古至今姓氏都是当作家族血脉传承的依据。

在中国的百家姓中,大多都是单字的姓氏,但也有一部分为双字的复姓,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慕容、司马、欧阳等等,那么这些复姓是怎么来的呢?为何会复姓产生呢?复姓,是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

很多人以为复姓全部都是起源于历史的北方的少数民族,本来是错误的,多数的复姓都是起源于历史汉族。

复姓的来源比较多,有官名来的,如太史、巫马、乐正等;以封邑来的,如令狐、羊舌、段干等;以居住地而来的,如东郭、南郭和闾丘等;还有以祖先名字而来的,如公良、公羊和颛孙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如拓拔姓和尉迟、万俟等,也有以物品名称而来的谷梁姓,甚至有如赫连这样自创的姓氏。

中国的复姓分为汉族复姓和少数民族复姓。

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略·氏族》中,把从西汉到唐朝少数民族的汉式复姓划分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诸方复姓”三大流派。

宋朝以来又陆续增加了“鲜卑复姓”“契丹复姓”“女真复姓”“蒙古复姓”“满洲复姓”,以及中华南方少数民族的复姓流派。

在《中国姓氏大辞典》中显示,中国从古至今各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有9012个、三个字的姓有4850个、四个字的姓有2276个、五个字的姓有541个、六个字的姓有142个、七个字的姓有39个、八个字的姓有14个、九个字的姓有7个、十个字的姓氏有1个。

复姓在中国曾经是很多的,但是现在这有些复姓已经基本消失,像公孙、即墨、公良、第二等,都已经很难找到。

到现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导致了很多重名的。

曾经有一段时流行单姓改复姓,但是这些后改的复姓在本质上并不算是复姓,因此也并没有被国家列为复姓。

加入收藏
               

周朝姬姓诸侯国霍国为什么会被灭?曾出过两位名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