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对皇位近在咫尺 司马昭为什么没有称帝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简介: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权臣,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264年5月,曹魏权臣司马昭被朝廷册封为晋王,加九锡,进位相国。

此时的司马昭,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与当时司

【千问解读】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权臣,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264年5月,曹魏权臣司马昭被朝廷册封为晋王,加九锡,进位相国。

此时的司马昭,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与当时司马昭的实力和条件,登基称帝是轻而易举的事。

然而,司马昭却止步于晋王,并没有“更上一层楼”的打算。

曾经,司马昭为了当而做了各种努力,多次逼迫朝廷给他加官进爵。

司马昭执政后期,在曹魏朝堂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士族官僚集团,基本都倒向了司马家族。

司马昭凭借伐蜀之功而受封晋公,第二年又受封晋王,那时他要称帝,不会遇到多少阻力。

面对朝思暮想、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皇位,司马昭居然放弃了,真是怪异得很呐。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司马昭放弃称帝呢? 司马昭是否具备称帝的实力和条件 把权力移交给司马昭以后,司马昭就牢牢掌握着曹魏的朝政大权,一直到他的儿子篡魏立晋。

司马昭执政时代,司马家族的许多人,都在曹魏出任显官要职。

司马昭的弟弟任监豫州诸军事、镇西将军。

弟弟司马伷任屯骑校尉、兖州刺史、监兖州诸军事,弟弟司马骏任平南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安东将军。

堂弟司马望任护军将军、、中领军。

和司马昭关系密切的荀勖、裴秀、羊祜、羊祜等人也都在曹魏担任重要军政职务。

从执政开始到病逝,司马昭先后多次威逼朝廷给他加官进爵: 公元255年,朝廷晋升司马昭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入朝辅政,剑履上殿。

司马昭没有接受。

公元256年,朝廷晋升司马昭为高都公,封地方七百里,加九锡,假斧钺,名号大都督,带剑穿履上殿。

司马昭没有接受。

公元258年,朝廷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置。

司马昭没有接受。

公元260年,朝廷再次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

司马昭没有接受。

公元261年,朝廷第三次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

司马昭没有接受。

公元263年,朝廷第四次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晋位为相国,加九锡。

司马昭接受了。

公元264年,朝廷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

司马昭接受了。

司马昭这样明显的当作,当然是奔着皇帝宝座去的。

作为曹魏朝堂顶梁柱的集团,却对此予以充满,没有人反对。

特别是“封晋公,加九锡”,这样的特殊待遇,往往是权臣的标志,士族门阀不可能不知道。

,却无人站出来阻止。

这意味着曹魏最大的政治势力,默许司马昭谋朝篡位。

及至司马昭的弑君,士族也没有人站出来,指责。

其主要原因是司马昭权势滔天,几乎完全掌控了曹魏,绝大部分士族都倒向了司马家族。

地方上,曹魏两大集团军,关中集团军和淮南集团军对司马家族是什么态度呢?事情,长期坐镇关中,执掌关中集团军,提携了不少高级将领。

关中集团军的高级将领,都和司马家族有着不一般的关系,自然不会反对司马家族。

淮南集团军和司马家族倒是没有多少渊源,司马家族对淮南的控制,一直很薄弱。

淮南曾先后出现过三次反对司马家族的叛乱,但均被司马家族平定。

司马昭平定淮,任命司马家族的亲信任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此后,淮南开始被司马家族掌握,自然不存在反对司马家族的情况了。

曹魏朝堂早就在司马家族的严密控制之中,而关中和淮南两大军事集团,也已经归于司马家族的麾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昭已经完全具备了称帝的实力和条件。

背负“弑君”骂名,成为司马昭挥不去的梦魇,他不敢贸然称帝 司马昭执掌朝政以后,在谋朝篡位的大路上,一路策马狂奔。

随着司马家族对曹魏政权的控制,日趋加深,曹魏的灭亡已经近在眼前。

如果不出意外,司马昭将会成为西晋的开国皇帝,也会作为司马昭受禅称帝的工具,待司马昭登基称帝以后,应该会给曹髦封个王爵啥的,然后安度此生,和魏元帝结局差不多。

但是偏偏出现了意外,不甘心当傀儡皇帝的曹髦,不愿意当司马昭受禅称帝工具的曹髦,在发出“”的怒吼之后,带着一群乌合之众,亲自讨伐司马昭。

当时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曹髦此举,无异于自杀。

但是曹髦却并没有丝毫畏惧,以卵击石,,向司马昭发起了挑战。

最终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指使太子舍人所杀。

沈、业奔走告文王,文王为之备。

帝遂帅僮仆数百,鼓噪而出。

文王弟屯骑校尉伷入,遇帝於东止车门,左右呵之,伷众奔走。

中护军贾充又逆帝战於南阙下,帝自用剑。

众欲退,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 事急矣。

当云何? 充曰: 畜养汝等,正谓今日。

今日之事,无所问也。

济即前刺帝,刃出於背。

-《汉晋春秋》 尽管司马昭灭了成济三族,但是贾充弑君所引发的巨大政治风波,还是给司马昭带了巨大的麻烦。

曹髦意外遇害,打乱了司马昭称帝的计划,他原本想做足功课以后,再逼曹髦禅位于自己,他由此走上皇帝之位。

但是曹髦却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当街指使兵士杀死。

尽管不是司马昭下的命令,但是与贾充和司马昭的关系,不可避免会让人怀疑,贾充是接受了司马昭的命令,才杀了曹髦。

司马昭真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他在家憧憬皇帝美梦的时候,谁知道曹髦自寻死路,想和司马昭过过招,结果实力不济被反杀。

我猜,曹髦是有意为之,他非常清楚,自己当然不是司马昭的对手,他的目的不是打败司马昭,从司马昭手里把权力夺回来,而是以“被反杀”的方式,让司马昭背负弑君的骂名,把司马昭的名声搞臭。

曹髦以这种惨烈的方式,延缓了曹魏的灭亡,也让司马昭终生不敢称帝。

弑君的骂名,始终是司马昭挥之不去的梦魇。

为了减轻舆论压力,司马昭还动了伐蜀之战,大获成功。

但是贾充弑君之事,还是没有人忘记。

西晋成立后,尚书令贾充和河南尹庾纯因为权力斗争而闹得不可开交。

有一次在酒席上,贾充指责庾纯对父亲不孝顺。

庾纯反击道“何在?”弄得贾充非常狼狈。

司马昭当然清楚这一点,他不想背负弑君的骂名,强行登上帝位。

那样做,对自己一手创立的帝国,将是个天大的讽刺。

司马昭不注重虚名,伐蜀后受封晋王的他,和皇帝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当然这也是个傀儡。

公元263年,司马昭启动伐蜀之战,魏军所向披靡,连战连捷,捷报频传。

司马昭也由此受封晋公,以相国的身份独揽朝政,成为曹魏帝国实际意义上的皇帝。

伐蜀之战结束后,司马昭受封为晋王,加九锡,以相国的身份,继续执掌曹魏。

他的长子司马炎也被册封为晋国世子。

这时的司马昭,可谓是有皇帝之实,而无皇帝之名。

以司马昭当时的实力,取得皇帝的名号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过,册封为晋王后,司马昭并没有逼曹髦禅位,而是享受皇帝的权力和待遇,但不废帝自立。

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悬,位在燕王上。

进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女王孙爵命之号皆如帝者之仪。

-《·文帝纪》 明明可以轻松登上帝位,司马昭却止步不前。

从晋王到皇帝,于司马昭而言,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反正权力一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晋书》展现的各种史料来看,司马昭并不是那种注重虚名的人,他非常看重实权。

不管是晋王还是皇帝,他都是大权在握、至高无上的最高统治者。

区别只是有无皇帝的名号。

司马昭看重的是“君临天下”的实权,而并不一定需要个皇帝的名号。

即便他登基称帝了,他的权力也不会有任何增加。

司马家族对曹魏的控制非常深,即便司马昭不称帝,依然不影响魏晋禅代的过程,曹魏的天下,终究还是他们司马家族的。

司马昭可以放心得把权力移交给儿子,让儿子走完篡魏立晋的最后一步。

实际上,司马昭也是这么干的。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任晋王,不久正式废帝自立,建立西晋王朝。

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是曹魏勋臣,顾及司马懿的颜面,他没有登基称帝 是司马懿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司马家族没有的转折点,还是曹祚的转折点。

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堪称曹魏的,他是曹魏四朝元老,从时代,就仕宦曹魏。

对曹魏,为曹魏立下。

征讨东吴时,司马懿坐镇许都,帮曹丕稳定后方;东吴乘曹丕新丧之际伐魏时,司马懿领兵御敌,击败,并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从蜀汉叛逃过来的将领孟达,投魏后还和蜀汉勾勾搭搭,企图再次回到蜀汉,司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斩杀了孟达;时,司马懿坐镇关中,坚守不出,阻挡住了诸葛亮的步伐;辽东太守公孙渊袭扰曹魏边境时,司马懿率军北上平定了辽东;东吴出动四路大军攻打曹魏,司马懿主动请缨击溃了吴军,斩首万计… 司马懿两度接受托孤重任,曹魏给了司马懿展现才华的舞台。

他也曾对曹魏忠贞不二,誓死效忠曹魏。

然而,司马懿所有的忠诚,都在高平陵之变后,戛然而止。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从重臣化身权臣,执掌曹魏,开启了司马家族篡魏立晋的第一步。

尽管如此,司马懿谋朝篡位的步伐并不明显,远不如司马师和司马昭那样。

司马懿仍然小心翼翼地,试图维持自己“曹魏忠臣”的人设。

以当时司马懿的权力,威逼朝廷给他封公、加九锡并不是难事。

然而司马懿却从来没有这么做,很明显,司马懿虽然有意改朝换代,但是仍然不想大步向前,以免自己受人非议,说他是想谋朝篡位。

如果司马懿真的以手中的权力,获得封公、加九锡的“非人臣待遇”,那无异于想天下人宣告,他想当皇帝。

如此一来,他“曹魏忠臣”的人设,必将崩塌。

司马懿的这点心思,司马昭不可能不懂。

如果司马昭称帝了,必然要追尊司马懿为皇帝,这无疑是在打司马懿的脸。

司马昭时期,和司马懿同辈的曹魏元老还有一些,尽管都坐冷板凳了,但人望毕竟还在。

就这样公开追封司马懿为皇帝,那些人怎么看司马懿,怎么看司马家族? 司马昭作为勋臣二代,当然多少是有这个顾虑的。

但是司马炎作为勋臣三代,当然是没有这个顾虑的。

所以司马炎登基称帝后,追封司马懿为晋宣帝。

这应该不是司马懿想得到的东西,但那时他已经死了很多年了,也就无所谓了。

为了维护司马懿的颜面,至少让司马懿看上去是曹魏忠臣,司马昭以放弃称帝的方式,来维护司马懿的忠臣形象,自然也是在维护司政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广泛,毕业生可从事网络安全、信息对抗技术研发、作战等工作。

他们可以进入政府部门、军队、大型企业等,保护重要信息资产安全,参与技术研发,为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此外,还可从事安全咨询、评估等工作,助力企业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该专业就业前景可观,随着网络空间拓展,信息安全需求与日俱增。

毕业生具备专业技能,且人才需求量大,因此薪资水平普遍较高。

未来,他们还可以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一、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1、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方向: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参军,科研人员,考研,移动通信工程师,大客户销售代表,系统集成工程师。

2、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培养具备进攻与防御信息战技术系统及其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民用信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能在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信息产业及其使用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操作管理和安全防护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由此可见,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是一个比较好找工作的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工资待遇都还不错。

所以,2025年有意报考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同学,不必过度担心“信息对抗技术真的没出路吗?信息对抗技术就业率很低吗?信息对抗技术真的很难就业吗”等问题。

同时,小编也要提醒大家:即便被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录取,也要努力学习、争取学有所成,这样才助于你学好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找到与信息对抗技术对口的最好的出路。

以下为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信息对抗新技术,雷达原理,雷达对抗原理,网络对抗原理,通信原理,通信对抗原理,雷达对抗实验,网络对抗实验,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处理,信息战导论,雷达系统,信息论与编码理论,扩频通信,网络安全与保密,DSP系统设计等。

二、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工资高吗?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工资一般多少钱一个月?根据学职平台职业调查公布的数据可知:1、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工资在北京、山西、江苏、浙江、广东、四川、陕西等省份算高,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三年内平均能拿到6000元以上的工资;

2025年新高考试卷结构公布!附赋分对比表 河南、陕西等参考

2025年高考改革的浪潮进一步推进,对于河南、陕西、云南等省份而言,新高考试卷结构成为了广大师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下面将带来2025年新高考试卷结构以及高考赋分对照表,以供第五批新高考省份考生参考。

一、2025年新高考试卷结构发布目前河南、陕西、云南等地已经公布了2025年新高考的试卷结构,与传统高考试卷结构的主要差别在于选考科目的题型、数值、分数等的设置,下面对这些科目试卷结构进行简单列举:1、河南试卷结构选考科目卷面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1)物理单项选择题:6-7道,每道4分,共24-28分;多项选择题:3-4道,每道6分,共18-24分;非选择题5道:共52-54分。

(2)历史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3-4道:共52-55分。

(3)生物、政治、地理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4-5道(地理3道):共52-55分。

(4)化学单项选择题:14-15道,每道3分,共42-45分;非选择题4道:共55-58分。

2、陕西试卷结构(陕西、青海、宁夏、山西均可参考)选考科目卷面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1)物理单项选择题:7-8道,每道4分,共28-32分;多项选择题:3道,每道6分,共18分;非选择题5道:共50-54分。

(2)历史单项选择题:16道,每道3分,共48分;非选择题4道:共52分。

(3)生物、政治、地理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生物5道,政治4-5道,地理3-4道;共52-55分。

(4)化学单项选择题:14-15道,每道3分,共42-45分;非选择题4道:共55-58分。

3、云南试卷结构选考科目卷面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1)物理单项选择题:6-8道,每道4分,共24-32分;多项选择题:3-4道,每道6分,共18-24分;非选择题5道:共50-58分。

(2)历史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3-4道:共52-55分。

(3)政治、地理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政治4-5道,地理3道;共52-55分。

(4)化学、生物单项选择题:14-16道,每道3分,共42-48分;非选择题:化学4道,生物4-5道;共52-58分。

二、2025新高考赋分对照表及计算方法这里仅列举第五批新高考省份使用的赋分对照表:等级比例赋分区间A15%100 - 86B35%85 - 71C35%70 - 56D13%55 - 41E2%40 - 301、赋分规则将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 A、B、C、D、E 共 5 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 15%、35%、35%、13%、2%。

在对应科目中查找其所在等级,然后根据等级对应的分数区间确定其等级分。

2、计算方法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即可:(原始分区间最大值-原始分)/(原始分-原始分区间最小值)=(赋分区间最大值-转换分)/(转换分-赋分区间最小值)以某考生化学科目原始分为 80 分,在全省排名处于前 15%(A 等级)为例。

A 等级赋分区间为 100 - 86,假设该考生化学原始分对应的赋分分数为 X,可通过公式计算:(化学原始分最大值 - 80)/(80 - 化学原始分最小值)/=(100-X)/(X - 86),通过此公式可算出赋分后的成绩。

注:原始分最大值和最小值为考生所在等级中的学生最高分和最低分。

加入收藏
               

司马昭对皇位近在咫尺 司马昭为什么没有称帝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