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造一个衣带诏,董承果真是奸诈小人?

《·献帝纪》记载,建安五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等,受密诏诛杀,不料谋划泄露。
曹操于是杀掉董承等主犯,并夷灭
【千问解读】
《·献帝纪》记载,建安五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等,受密诏诛杀,不料谋划泄露。
曹操于是杀掉董承等主犯,并夷灭其三族。
史书上关于衣带诏的描述,仅有这些,相当简单,《·魏书·武帝纪》更是一笔带过: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
”至于许田围猎、伏完献计、以血写就、家仆告发、太医下毒、宁死不屈等等情节,固然精彩至极,但不过是罗贯中的小说家言。
然而,尽管有《后汉书》的白纸黑字,衣带诏一事中却又有许多疑点,不免让人质疑它的真实性。
具体来说,疑点有三:▍衣带诏: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
汉献帝时,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与汉献帝发生矛盾。
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
网络配图 其一,相对于《后汉书》的,《三国志》、《》有不同的版本。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建安四年,董承约见,想要拉拢他一同对付曹操,于是便告诉了对方,曾赐予自己衣带密诏以诛曹操,“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
” 注意,原文的用词是“辞受”,辞在这里的意思不是告辞,而是告诉,可见董承并没有把衣带诏原件给刘备看,只是口头告诉对方,我有这么个东西。
《资治通鉴》的说法类似,“初,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与刘备谋诛曹操。
”这里的用了个“称”字,称即自称,也就是董承是自称有衣带诏这个东西。
本文为原创,未经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从多出的“辞”和“称”这两个字来看,陈寿与司马光并不太相信衣带诏确有其事(至少对此保持非常大的质疑),两个人都认为它很可能是董承自己编造出来的。
其二,时,没有使用衣带诏作为讨伐曹操的口号。
《》第三十回,袁绍与曹操进行官渡之战。
开战前,两人先来了一通嘴仗: 曹操以鞭指袁绍曰:“吾于天子之前,保奏你为大将军,今何故谋反?”绍怒曰:“汝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罪恶弥天,甚于莽、卓,乃反诬人造反耶!”操曰:“吾今奉诏讨汝!”绍曰:“吾奉衣带诏讨贼!” 这里,衣带诏使得袁绍讨伐曹操变得名正言顺,然而这又是罗贯中的虚构了。
正史中,官渡之战时袁绍丝毫没有提到衣带诏一事。
非但如此,袁绍这方的谋臣还以师出无名为理由劝阻出征。
如谋士这样说:“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今举师南向,于义则违。
”骑都尉清河崔琰也劝阻道:“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可攻也!”▍刘备参与衣带诏并签订义状,收得部分朝廷重臣人心之后,便开始“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可惜韬光养晦的结果,还是被见识过人的曹操怀疑,一出惊险万分的“青梅煮酒论英雄”过后,知道不但国贼难诛,自身还有生命危险,于是打起跑路的主意来。
网络配图 如果衣带诏真的存在,袁绍的出征便是一场讨逆之战,是正义的战争,怎么还会出现沮授、崔琰的劝谏呢? 或许,是不是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曹操封锁了所有关于衣带诏的消息,使得袁绍并不知道这件事呢? 并不可能。
因为衣带诏事件的主角之一刘备,在官渡决战前就已经身处袁绍营中了。
假如衣带诏真的存在,刘备没有理由不告诉袁绍。
而一旦袁绍得知后,他更没有理由不大加宣扬,以让自己更名正言顺。
其三,汉献帝真的有充足的动机杀掉曹操吗?通常以为,汉献帝是不满于曹操的专权与跋扈,因而想要除掉他。
本文为原创,未经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但从进京到曹操迎天子之前,朝廷内一直都是武人干政,先后有董卓、李傕、郭汜、杨奉、韩暹等等。
这些武夫对汉献帝从来都是不假辞色,并不把他放在心上。
汉献帝无疑是吃够了武夫的苦头。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枪杆子里出政权。
乱世中,有兵才有权。
一直受制于军阀的汉献帝,不会不明白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除掉曹操对汉献帝来说便是高风险低收益的买卖,并不划算。
一则他没有自己的大军,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在曹操的地盘中灭掉对方,确定不是在做梦?即便是用刺客,杀掉了曹操一个人,如何面对那些忠于他的军队的疯狂报复?李傕郭汜之乱过去并没有太久,而这一次说不定自己的身家性命也难保。
二则除掉曹操,也不过是另一个武夫上台,自己的命运仍旧还是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曹操即便有些专权,但起码对自己还算恭敬。
自从登基以来,只有在曹操这里,自己才终于享受到了天子应有的尊荣。
假如换一个人,说不定还不如现在呢。
▍董承因参与衣带诏谋曹不成,被曹所诛,并连带着妹妹,也就皇帝的老婆,也被掼死,其烈甚惨,但其死前怒骂操事,也传之千古。
网络配图 总之一句话:没有军队,一切都是妄想。
备经磨难又聪慧过人的汉献帝,当然明白这一点。
所以,没有,他不会轻易动手的。
从上面三点来看,所谓的衣带诏恐怕并不存在,它很可能是董承的个人行为。
有没有证据呢?有。
一则,董承其人并不是什么忠君爱国之人。
他本来就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曲,和李傕郭汜等都是一丘之貉。
这样的人,你说他会为国献身吗?二则,他之所以想要除掉曹操,为的只是个人的争权罢了。
这有前例。
李傕郭汜之乱时,董承和杨奉、杨定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
历经之后,终于成功。
这时主政的有四个人,张扬为大司马,韩暹为大将军,杨奉为车骑将军,董承为卫将军。
其中,张扬和杨奉屯兵在外,而韩暹和董承则在内守卫皇宫。
然而,韩暹根本不把董承放在眼里。
于是,董承便秘密联络曹操,让他入洛阳勤王,全然不顾不久之前来阻止曹军的到来。
其后,曹操率军进入洛阳,并成功地把汉献帝迎回自己的根据地。
董承因为有功,被曹操表奏封为车骑将军,得以开府。
从过往的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次的衣带诏,也是董承不满于曹操的,于是故技重施,试图联合他人除掉曹操。
然而,还没等实施便被泄密,落得个满门抄斩的局面。
董承的死,并不是什么高尚的爱国行为,仅仅是一个野心家失败后的正常结局而已,充其量是为那段残酷的历史又增添一个新注脚罢了。
本文为原创,未经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极再次发现的冰间湖仍是一个谜
近日科学家再次在南极地区发现了巨大的冰间湖,其形状,看起来像一条鲸鱼。
规模尺寸和世界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相当,而这种冰间湖的形成科学家至今没有明确的解释。
事实上这并不是人类首次发现冰间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相关的记载,但是对冰间湖的形成至今仍是一个迷。
GEOMAR Research部门的Torge Martin教授表示:“科学界刚刚发射了首颗卫星,尝试从宇宙来捕捉海冰表层的情况。
但是目前所发现的区域还比较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勘探。
”冰间湖即使到了寒冷的隆冬季节也不结冰。
这可能是因为强烈的风将刚刚结成的冰吹走了,也可能是因为较为温暖的水从冷水下面涌升上来。
不管形成的方式如何,对于野物种种而言,这些区域极其重要,鲸和海豹整年都可以从这里升到水面呼吸,而海鸟则可以整年在这片区域寻找食物。
埃及艳后长相奇丑,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
埃及艳后是电视和电影界非常聪明的女人,历史上的埃及艳后是什么样的女人?克丽奥佩特拉生于公元前69年,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托勒密王朝册封的君主之一。
她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指定他的长子托勒密和她共同执政,统治埃及。
公元前51年克丽奥佩特拉登上王位。
克丽奥佩特拉在古埃及无疑是一位焦点人物。
让凯撒大帝疯狂的女人在后人的记述里,这位埃及绝世佳人凭借其倾国倾城的姿色,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君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
但丁的《地狱》、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等,都将这位传奇埃及艳后秘密描述为“旷世的肉感妖妇”,而萧伯纳也称她为“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
传闻塑造了一个美艳绝伦的艳后形象,埃及艳后秘密与手段自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虽说野史、传说和文学作品总能见到这位“埃及艳后”奇怪的影子,但有关她本人的文献资料却是少之又少。
历史上真实的克丽奥佩特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真的貌若天仙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好还是到她那个年代流传至今的雕像中去寻找。
在德国柏林博物馆尚有一尊据称是全世界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埃及艳后的肖像。
埃及艳后长相奇丑这尊肖像所展示的埃及艳后并不美艳:看上去她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女人,头发只是简简单单地打个髻,风格朴实,这样的装扮显然无法俘获罗马将领的爱情。
她的鼻子应该属于鹰钩鼻,但她的嘴并不性感。
她也不饰戴任何珠宝。
没有耳环,没有项链。
如果说保存在柏林博物馆里的这尊雕像说服力尚嫌不够的话,伦敦大英博物馆最近举行的“埃及艳后”展览则彻底揭开了这位传奇埃及艳后秘密的面纱。
这是首次同时展出11具克丽奥佩特拉的雕像,而这批雕像过去一直被误认为是其他王后。
从这些雕像看,女王不过是个长相一般,脸上轮廓分明,看起来较为严厉的女人。
她的个头矮小短粗,身高只有1.5米,身材明显偏胖。
她的衣着也相当朴素,甚至脖子上有很明显的赘肉,牙齿长得毫无美感。
这就是所谓的“埃及艳后”。
靠思想和学识征服人心难道这就是那位让凯撒大帝和安东尼神魂颠倒的女人?答案是肯定的,但凯撒大帝和安东尼之所以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与埃及艳后的姿色并没有直接联系。
这是英国一位学者的最新发现:其实在中世纪阿拉伯学者眼中,“埃及艳后”不是靠美色而是凭卓越的思想和学识征服人心的。
克丽奥佩特拉在阿拉伯世界是备受尊崇的大学问家,她对炼金术、哲学以至数学和城市规划无一不晓。
她聪明、诙谐、迷人,而且,她还具有惊人的毅力。
克丽奥佩特拉精通多种语言,她的第一语言是希腊语,但她也会说拉丁语、希伯来语、亚拉姆语和埃及语。
克丽奥佩特以美貌蜚声于当今天下,而智慧才是她最值得称道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