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类DNA揭人类演化史是怎么回事?白肤碧眼1万年前才出现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简介:日前,英国《自然》杂志评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入选,因为她帮助重新书写了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的历史,并希望用古人类

【千问解读】

日前,英国《自然》杂志评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入选,因为她帮助重新书写了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的历史,并希望用古人类遗骸的DNA改写亚洲的史前史。

那么,付巧妹等人做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本版特约相关研究者向读者做一介绍。

从尼安德特人基因含量下降入手 今年5月2日上线的《自然》文章《冰河时期的欧洲人群历史》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与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同行,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冰河时代欧亚人群遗传演化的综合研究文章,绘制出一幅关于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图谱,首次揭示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欧亚地区完整的人口动态变化情况。

虽然目前已知现代人类——智人是唯一存活至今的人类成员,但是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远古时代,地球上存在过数量不少的古人类。

在学术上,一般可以根据演化阶段的不同将人类区分为古人类和现代人类。

在智人诞生的时候,能人、鲁道夫人、匠人和海德堡人已经成为了历史。

在欧洲,尼安德特人已经生活了10万年,丹尼索瓦人与尼安德特人分离,开始远征中东之旅。

这些古人类很可能与现代人类的祖先生活过一段时间,并可能与现在人类祖先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

时至今日,除非洲人外,其他现代人类的基因组中大概都有2%左右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研究人员发现现代人中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含量在很短的时间里存在急剧的下降,可是基因含量下降的原因还是未解之谜。

是不是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类的祖先在这个时期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该研究就从这个时期的古人类化石入手。

末次盛冰期的严寒中发生了什么? 在距今2.5万至1.4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严峻的末次盛冰期,这是末次冰期中气候最为恶劣的阶段,欧亚大陆上覆盖着厚重的冰层,气温极其严寒。

在这一时期,大陆上的植被发生更替,很多动物如我们熟悉的猛犸象、披毛犀都走向了灭绝的末路。

然而,这个阶段却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欧洲大陆上先后出现了的奥瑞纳文化、格拉维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

这些都属于欧洲大陆上的早期原始文化,具有能够对石器进行加工和利用等遗址特征,并产生了原始的艺术。

这些聚集的原始人类是如何度过漫长严峻的冰期的?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乌克兰黑海北部出现的格拉维特文化,其特点是拥有能生存在寒冷北方的新技术,就是在没有树木的大草原上用猛犸象骨骼作为框架搭建帐篷。

当然,当气候环境进一步恶化,大面积土地被冰层覆盖,有的冰层达5公里厚,主要影响了欧洲中部和西北部地区。

海平面比今天低,海岸线比例也不同。

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0至12摄氏度,气候比现在更干旱。

陆地上遍布着耐旱草种和沙丘,即使具有御寒的工具和技术,北欧也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原始人类进行了大规模迁徙,在南欧寻找避难所。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文化间的人类是否出现了交流,不同文化间的相似性是不是由于早期交流产生的?主要推动力是技术的传播还是人群迁徙?大范围的气候波动如何对早期人类进化产生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很吸引人的未解之谜。

创新的古DNA技术可在沙中淘金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古人类学相关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现生人群的遗传变异做溯源推导,这主要是由于利用传统技术从古人类化石上提取DNA进行测序分析具有极大的难度,一方面受制于DNA的保存状况,另一方面也难以从支离破碎的基因片段中获取有意义的信息。

值得欣喜的是,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创新的古DNA技术将古人类DNA与大量来自土壤细菌的DNA相区别和分离,使得含量很低的人类DNA能够辨识提纯出来,从而成功富集了大量的细胞核DNA。

该研究也为受困于大量微生物DNA混淆与污染的古代样品分析开辟了新的道路,使得动态研究多个个体成为可能。

在这项研究中,涵盖了欧亚大陆上51个距今45000年至7000年间的个体,包含了上述提到的主要文化遗址(奥瑞纳文化、格拉维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的样本。

3.7万年前人类才和今天欧洲人有共同祖先 通过新技术对这些样本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新石器时代之前的欧洲人群历史非常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亚大陆最初出现的现代人,对当代欧亚人的基因库并没有明显的贡献。

只有到了约3.7万年前,欧洲大陆上的人类才开始和今天的欧洲人存在共同的祖先。

其次,从3.7万年前到1.4万年前的古人类,所有的个体似乎都是从一个单一的祖先种群发展而来,目前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表明有其他地方的基因进来。

有趣的是,在不同的格拉维特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个体,彼此并不存在更近的遗传联系。

这表明,如果这种文化的相似性不是巧合,那么,它的传播动力可能反映了技术的传播,而不是人群的扩散。

研究人员通过比较4.5万年前至今的已灭绝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基因组,发现尼安德特人在欧洲人群里的基因含量在很短的时间里下降了1.5到3倍。

然而在距今3.7万年至1.4万年间,欧洲人群相对单一,目前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表明有其他地方的人类基因掺杂进来。

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里,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含量的降低并非是因为其他人群的混合而稀释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含量。

更可能的解释是自然选择,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尼安德特人基因中的不适于现代人生存的部分被自然选择去除了,从而使得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含量随着时间在这群有着单一祖先人群中降低了。

比如会使生存率降低的致病基因,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高频率出现在东亚地区的二型糖尿病风险与尼安德特人基因存在相关关系。

冰河时期欧洲人都是暗色皮肤棕色眼睛 研究人员还发现,比利时距今3.5万年的个体不同于欧洲早期其他分支,它所代表的人口并没有消失,它的后代在1.9万年至1.4万年前后再次扩散。

这可能代表着在冰期后期从欧洲西南部来的难民进一步在大陆上寻找栖息地,进行人类群体的扩张,这个过程对冰期结束之前的人群进化有很大贡献。

而始于1.4万年前的所有欧洲狩猎采集个体均表现出与近东人群的亲近性(1.4万年前的欧洲个体无此特点),与冰期之后的第一次显著变暖时代有很大关联。

因此,1.4万年前欧洲人群的变化间接反映了欧洲内部与外界人群在冰期末期的迁移和融合。

一个可能的场景是,在末次冰期后期,来自欧洲东南部或亚洲西部的难民在欧洲扩散,他们共同影响了欧洲和近东人群的遗传历史。

与我们日常认知不同的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冰河时期的欧洲人都是暗色的皮肤和棕色眼睛。

一直到1.4万年前后蓝色眼睛才开始大量出现在欧洲人群中,而白色的皮肤则在7000年前后大量出现。

欧洲人群在3.7万年至7千年前之间可能发生多次人群更迭,其复杂程度并不亚于新石器农业给欧洲人群带来的影响;相关结果填补或修正了相关人类演化的过程细节,极大地推动了欧亚地区人类演化研究。

随机文章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详解,可携带10枚50万吨当量核弹头宇宙是不是一个大黑洞,宇宙中不存在超大黑洞/多个黑洞银河系为什么是扁平的,旋转是主因/引力和角动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历史见证)我国历史上最逗逼的谋反事件,最终两脸懵逼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胡夫金字塔,揭秘胡夫金字塔未解之谜

  千百年来,金字塔已经引起无数人的惊叹,历史世界七大奇迹中,其他六大奇迹都已毁损,唯有代表着历史文明灿烂成就的金字塔依然屹立在大地之上。

众多的金字塔中,最著名、最高大、最具神奇色彩的是位于尼罗河畔、距开罗20公里的胡夫金字塔,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1]。

塔高146.59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

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5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它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成群结队的人将这些大石块沿着金字塔内部的螺旋上升通道往上拖运,然后逐层堆砌而成,十万多个工匠共用约2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人类奇迹,当年埃菲尔铁塔还未建成时胡夫金字塔还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修筑真相  那时尼罗河每年泛滥,淹没田野达3-4个月。

农民和劳工们无法种地,于是他们找到了修筑陵墓的工作。

建成一座金字塔的工程可能要花费30年时间。

由于埃及人的生死观及信奉太阳神的影响,认为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就像每天于东方出生及西方死亡,故金字塔都建于尼罗河西边。

金字塔的修筑反映着纯农耕时代人们从季节的循环和作物的生死循环中获得的意识,古埃及人迷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只要保护住尸体,300年后就会在极乐世界里复活永生,因此他们特别重视修筑陵墓。

  公元前2613年,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即位。

他希望自己死后居住在一座大陵墓里,于是决定修筑一座最大的金字塔。

这也就是胡夫金字塔。

解析胡夫金字塔未解的谜团  金字塔之所以奇怪就在于它的修筑时间和建筑的数据。

在几千年之前,古埃及当时没有如今便利的机器和工具,甚至可以说连人力资源都比不上如今的社会,但是当时所修筑出来的金字塔换到现在我们都建不出来。

这足以证明金字塔修筑的难度。

那么古埃及人到底是怎么设想出这种建筑并且将它建出来的呢?这是胡夫金字塔未解的谜团中的其一。

  第二,中国历史皇帝的陵墓都是靠机关和毒药来防止后人盗墓的,但是古埃及不是,他们是靠咒语。

进入胡夫金字塔的科学家发现在塔身内部刻有这样的文字“不论谁打搅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降临在他头上”。

而进入过金字塔内部的人也的确在之后纷纷奇妙死亡,半数死于癌症。

咒语这种东西一直都是很虚无缥缈的,大部分人都不相信。

但是科学家们的结局不得不让人感到胆怯。

  在金字塔内,能够轻而易举地保护易腐败的东西。

法老们为何会想要修筑金字塔,最大的真相是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尸身不腐,在300年后就可以复活在极乐之地。

所以古埃及的法老们才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筑金字塔。

而根据科学家们的实验,动植物的身体放入金字塔后,的确能够保持原样,腐蚀的极其缓慢。

  金字塔内的未解的谜团还有很多,但是至今都没有人能够成功地解密。

四川猎塔湖水怪真相 四川猎塔湖水怪是6500年前克柔龙吗?

四川猎塔湖水怪出现与1999年,不少人都声称目击过这种水怪,身体长达3米,经常在结冰的湖面上撞出一个个大窟窿,还经常在湖水中引起涛涛波浪,名叫洪显烈拍摄到水怪的照片之后,流传出去后,水怪的名声闻名全国,也因此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央视《走近科学》的节目组也跑来挖掘水怪的秘密。

1999年四川猎塔湖惊现水怪猎塔湖位于四川省内的一片原始森林中,也多野生动物生活在这里,甚至有许多未知的动植物没有查清,那么四川猎塔湖水怪是不是未被发现的奇怪生物呢,洪显烈拍摄照片成为了研究的,这个长达十几米的水怪引起人们的纷纷猜测。

有人说是一群鱼游过水面,只不过里面有几条大鱼而已,但是从水面搅动的波纹来看又不可能是一群鱼,有的人认为是两栖动物,但是地球上还没有发现这么大的两栖动物,在说这么小的一个湖是生存不下这么大的两栖动物,这时就有人说是不是跟英国尼斯湖水怪一样的骗局。

千年之前就有记载的猎塔湖水怪在猎塔湖旁边有一座吉日寺的千年古刹,寺庙的文献中就记载着猎塔湖中有一个水神,其中记载水神出现的地方也正是猎塔湖,看来现在的猎塔湖水怪不是活得长,就是千年之前水神的后裔。

发现这段记载之后,马上就有网友搬出日本探险家对猎塔湖水怪的研究资料,日本探险家拍摄到水流被喷射出水面,有人就大胆猜测,这是6500年前的克柔龙,因为某些原因一直存活到现在,真实越说越离谱了。

央视《走近科学》揭秘水怪真身看不过去的央妈果断派出《走近科学》的队伍,为大家揭猎塔湖水怪的真相,猎塔湖所在的地理位置奇特,这种地理位置会导致湖面出现旋风,如果风速过快就会变成水龙卷,这种天气的形成。

这种恶劣的天气形成会引发剧烈的浪花,但是还行成不了标志性的龙卷风,因此目击者真的以为湖中出现了水怪,并且根据自己的想象,把它变成龙,蛇,鳄鱼进行流传,因此猎塔湖水怪知识湖面上的旋风而已。

这时候又有人提出湖面上为什么有白色的物体在滚动,而且在这个白色移动物体的下面还会看到黑影,菜叶网,这其实就更简单,猎塔湖这里常年低温,岸边积雪滚落湖中就会引起鱼群的争夺,在鱼群争夺雪球的时候,岸边的人们才会看到白色物体在湖面上移动。

眼睛有可能欺骗你所以在民间传得神乎其神的水怪,其实知识各种自然现象的巧合而已,有时候自己亲眼所见都不一定是真相,要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真相才是真的。

加入收藏
               

古人类DNA揭人类演化史是怎么回事?白肤碧眼1万年前才出现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