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北宋著名保养家,帝王送三位美女他直接跑了

陈抟生于咸通十二年(871年),逝于端拱二年(989年),活了118岁,是位大寿星。
大凡寿
【千问解读】
陈抟生于咸通十二年(871年),逝于端拱二年(989年),活了118岁,是位大寿星。
大凡寿星,背后都会有一些的人生经历,陈抟也不例外。
据说,陈抟开始并不聪明,四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他在家乡的涡水边戏水,被一位飘然而至的青衣女子抱入山中,喂了几口奶,从此不但能开口说话,还能张嘴吟诗,并且越来越聪明,长大后,经史百家,一见成诵,吟诗作赋,出口成章。
陈抟有济世之才,但经历唐末之衰,五代之乱,又屡试不第,心情非常不快,便做了隐士。
虽说是隐士,但也关心时政,每每听到新皇登基、改朝换代的消息,总会眉毛紧蹙,叹息数天。
一日,陈抟骑着毛驴,漫游华阴,听见市人奔走相告,说赵检点当了,他惊喜得从毛驴上掉了下来,放声大笑,别人问他为何发笑,他感叹道:“这回天下终于安定了!” 陈抟会看手相,一双玉手经他猫一眼,就能预测祸福与未来。
有一次,宋太宗手下大臣王克正去世了,家里修佛事、做道场。
王克正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十多岁的女儿跪在灵前服丧。
陈抟前去吊唁,出来便对旁人说:“我虽然没看清楚王克正女儿的容貌,但见到她捧香炉的手,那真是贵人之手啊,拥有这双手的若是男子,必当白衣入翰林,一步登天;若是女子,必嫁王公显贵,获得极高封赠。
”果然,此女后来由宋太宗作主,嫁给了陈恕,不久又被皇帝封为郡夫人。
陈抟在民间声誉很高,信徒甚众,一传十、十传百,关于他神乎其神的传说,也传到了帝王们的耳朵里,他因此成了五代、宋初许多帝王追捧的对象,经常出入皇宫禁苑,被帝王们。
时代,唐明宗听说了陈抟的大名,便下诏征他出山。
陈抟来到京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被安排在宾馆,专人侍候着。
唐明宗本想看看陈抟到底有何本领,谁知陈抟来了之后,只在宾馆酣睡,既不见他神仙导养之术,亦不见他之功,那有何用?在大臣的建议下,皇帝决定使出杀手锏,把一酝上好的美酒和三位国色天香的宫女送给陈抟,你过得了美酒关,就过不了美色关,看不把你灌晕、迷倒,然后俯首帖耳,乖乖地听话?谁知,美女前脚进,陈抟后脚出,第二天当唐明宗派人召唤,看他服帖到什么程度时,收到的却是一首诗:“雪为肌体玉为腮,深谢君王送到来。
处士不生巫峡梦,空劳云雨下阳台”,陈抟早已逃走,不知所踪。
也慕陈抟之名,切盼见到他。
周世宗好黄白术(的炼丹术),其实,陈抟并不擅长黄白术,不过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太多,让周世宗误以为陈抟无所不能。
956年,周世宗命华州知州把陈抟专程护送到京城,留他在皇宫里住了一个多月,反复问他炼丹的技法。
每每这时,陈抟始终只有一句话:“您身为四海之主,当以国家安定、百姓饱暖为念,为何一心关注那些黄白小技呢?”面对陈抟的责问,周世宗也不在意,反而要封他为谏议大夫,在陈抟的坚决推辞下,周世宗只好作罢,放他归山,临行还送他许多贵重礼物。
到了宋太宗主政的时候,陈抟的名声更是如日中天。
984年,宋太宗把陈抟请进宫,特别礼遇,奉为上宾。
他通过宰相之口,也反复追问陈抟修养之功、长生之道,而陈抟总是,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搪塞。
陈抟越是这样,宋太宗越发觉得他深不可测,越发待他敬重有加,又是赐他紫衣,又是赐他“希夷先生”之号,又是安排专项经费帮他修葺云台观,还一再挽留他在宫是吃喝了数月,才与他依依惜别。
陈抟后来羽化于华山莲华峰下的石洞中,据说他的尸体停在石洞七天仍有温度,而且五色祥云缭绕洞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甘肃旅游景点你知道哪些知识?甘肃10家著名景区
陶渊明著名的十首诗句都有哪些?(含赏析)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
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2、魏晋·陶渊明《饮酒 其五》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住宅盖在人世间,清静却无车马喧。
问我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显偏。
自顾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
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
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3、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二》原文: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4、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一》原文: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译文: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
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
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
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5、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译文: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6、魏晋·陶渊明《饮酒·七》原文: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译文:秋天的菊花颜色美好,采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
把菊花泡在酒中,使我遗弃世俗的心情更为遥远了。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
日落之后各类生物都已歇息,归鸟向林欢快鸣。
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7、魏晋·陶渊明《四时》原文: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译文: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
秋月朗照,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严寒中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
8、魏晋·陶渊明《酬刘柴桑》原文: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译文: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
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
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
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
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着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
9、魏晋·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原文: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译文: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
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
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
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10、魏晋·陶渊明《饮酒·其八》原文: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译文: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
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
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
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