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消灭掉吴国后,日渐衰落的真相有哪些?

,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典故,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
对于卧薪尝胆这一故事的主角,就是
【千问解读】
,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典故,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
对于卧薪尝胆这一故事的主角,就是春秋末期的霸主——越王勾践。
公元前496年,吴王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要替他报仇。
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不过,在放低姿态之后,越王勾践保全了性命。
虽然备受屈辱,但是,这位一国之君选择卧薪尝胆,只为等到的机会。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
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
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
最终,夫差后悔没有听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这促使越王勾践成功消灭了吴国。
那么,问题来了,勾践灭吴后,盛极一时的越国,为何逐渐衰落了? 一 首先,越国封地处欧余山之南(阳)面,国君为姒姓。
越国主要以绍兴禹王陵为中心。
春秋末期,允常时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
公元前496年,允常死后,勾践即位,公元前473年,勾践消灭吴国,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
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东濒东海,西达今皖淮、赣鄱,雄踞东南。
不过,在越王勾践去世后,越国从巅峰走向了衰落,并在战国中期被所吞并。
所以,在中,并没有越国的一席之地。
对此,在笔者看来,越国的衰落和灭亡,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原因。
一方面,人才的流失,促使越国走向了衰落。
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卧薪尝胆,离不开文种和这两位人才。
其中,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
春秋后期,范蠡投奔越国,之后被拜为上大夫,辅佐越国勾践。
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又被封为上将军。
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十二峰之间。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后定居于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
二 对于范蠡这位人才,之所以离开越国,是因为他看出了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
并且,范蠡在隐退之前,也曾告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文种并没有听进去。
在吴国灭亡后,文种自恃功高,不听从范蠡的劝告,后为勾践所不容,最后被勾践赐死。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时期,越国本身的地理位置,就比较偏离中原之地。
彼时,江浙一带还是比较偏僻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科技文化水平也无法和河南、山东、陕西等中原之地相提并论。
因此,越国的人才自然需要吸引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原之地。
但是,越王勾践对待文种等人才的态度,无疑是让人心寒的,这会导致之后的人才,都更加不愿意投奔本就比较偏远的越国。
于是,缺乏人才自然让越国从盛极一时开始走向衰落。
到了战国时期,人才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比如秦国同样地处偏远之地,但是,因为求贤若渴的态度,从而获得了这样的天纵奇才。
在之后,秦国逐渐崛起,最终一统六国,结束了。
三 另一方面,虽然越王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
不过,从整体能力上来看,越王勾践还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春秋霸主。
不过,在越王勾践之后,越国内乱频繁发生,君主的整体水平更是日益下降,这同样让越国只能盛极一时,不能持续下去。
勾践之后,越国连续发生了弑君的事件,所谓“越人三弑其君”。
对于越王朱勾弑父的过程,《》中的记载较为简略, 不寿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勾立 ,并没有前因后果。
但是这一事件显然引发了严重后果,不仅仅为后来战国中期越国不断出现的弑君现象埋下了伏笔,也直接预示了不久后发生的楚越战争中越国的惨败与越国霸主地位的结束。
根据史料的记载,越王无余十年(前363年),寺区的弟弟思又弑杀了之侯,拥立无颛为越王。
从“诸咎之乱”后,越国宫廷中不断发生弑君弑父的悲剧。
对此,在笔者看来,越国贵族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内部十分混乱,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衰落。
值得注意的是,和越国比较相似的是,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秦国,战国初期的等诸侯国,也都发生了比较激烈和长时间的内乱。
不过,不管是秦国还是赵国,都因为比较有作为君主的即位,得以结束内乱,比如、秦孝公,、灵王等。
四 最后,与此相对应的是,越国自越王勾践之后,并没有出现一位力挽狂澜的君主。
除此之外,越国在战国中期的对外策略摇摆不定,或者说是主动树敌,同样加快了越国的灭亡。
无彊(?―公元前333年),亦作无强,越王无余之子,越王无颛之弟,战国时期越国最后一位君主。
越王无彊即位后,派兵北伐。
齐国国君派使者游说越王无彊说:“越国如果不攻打楚国,大则不能称王,小则不能称霸。
”在齐国使者的游说,或者说是忽悠之下,越王无彊就放弃进攻齐国,转而进攻楚国。
对此,楚国国君出兵迎击越军,大败越军,杀死越王无彊,全部占取越国及其越国据有的吴国故地一直到浙江沿岸,楚军继而向北在徐州大败齐军。
越国从此分崩离析,越国王族子弟们竞争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居住在长江以南的沿海,臣服朝拜楚国。
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较量,显然需要的手腕,不过,本就衰落的越国,却偏偏要招惹强大的楚国,从而自取灭亡。
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在战国中期就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
所以,越国盛极一时,甚至超过了战国七雄之一的,不过,其依然没能在战国七雄中拥有一席之地。
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蒙山大佛消失秘密,为何突然消失600年?
蒙山大佛生于北齐551年,1千5百多岁,比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它高66米,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
就这么一尊大佛却从人们的视野中奇怪消失600年。
蒙山大佛为何会奇怪“失踪”600年?佛像哪去了?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二十多公里的蒙山。
据史籍载蒙山大佛建成于北齐时的公元551年,是我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元代以后,蒙山大佛奇怪“失踪”。
直至六百多年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山西太原当地一个叫王剑霓的老人发现。
蒙山大佛消失秘密,为何突然消失600年?佛像全高六十多米,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比四川乐山大佛低,但比其建造时间早162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在《北齐书》“幼主恒纪”中记载着“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
”这个“宫”就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晋阳宫,遗址在晋源镇古城营村九龙庙一带。
晋阳西山在哪里,《北齐书》中并未讲明。
晋阳西山即太原西山,这里的天龙山天龙寺、龙山童子寺、蒙山开化寺三处都有大佛,到底哪处才是“西山大佛”呢?当年武则天曾专门为大佛制作了硕大的袈裟,可见其兴盛,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饱受战火摧毁和自然侵蚀的大佛在元末时佛头崩落,腹部以下掩埋于土石间。
1983年时,一位叫“王剑霓”的太原人,在普查地名时,重新发现了蒙山大佛。
发现当时还有一处地名叫做大肚崖,觉得非常神秘。
北朝时期,太原已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冲撞交汇的前沿,随着三个少数民族主体性政权在并州地区的确立,太原逐渐成为多民族融合与北方贸易的中心区域。
而这一阶段,北朝这个异族统治的开放、创新、萌动的执政状态,也正是佛教在山西境内迅速发展的动因。
著名高僧佛图澄,得到后赵石勒政权的大力支持,在山西境内弘扬佛法、广收门徒,以致魏晋时期佛门高师名僧多出其门下。
与释道安齐名的高僧法济、支昙、慧远、法显等都是山西人氏。
其中雁门楼烦人慧远,菜叶网,与鸠摩罗什一起被后世佛界奉为泰山北斗。
而平阳人法显则是中国历史上赴印度、斯里兰卡访学的第一人,著有《佛国记》一书。
东魏时期代县僧人昙鸾是净土宗的开山鼻祖之一,东魏孝静帝称其为“神鸾”,日本佛界称其为本师,并尊山西交城玄中寺为祖庭。
佛教的繁荣直接推动了寺庙建筑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北魏、东魏、西魏皇室出资筹建寺院约47处,王公大臣筹建寺庙约830余处,民间出资筹建寺庙约三万余处。
这一时期的佛像,多广额高鼻,长眉丰颐,很似北魏鲜卑人的体征。
体态衣纹多劲直,形象肃穆,身躯雄伟健壮,显示出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气质风貌。
楼兰古国一夜消失,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有的地方至今袅无人烟,踏足过的人们却寥寥无几;有的地方曾经繁华不已,现在却只有黄沙漫天。
被文人墨客写进诗词中的楼兰古国,就是这大漠中的未解的秘密。
这座古国曾经在丝绸之路上,如同一颗明珠一般,镶嵌了长达500年之久,可是它却在一夜之间消失,就如同在这历史舞台上从未存在过一般。
人们开始怀疑,那片西域上的奇怪古城,真的存在过吗?楼兰古国一夜消失,历史上真的存在吗?翻看历史文献的记载,在《史记》、《汉书》中,都曾有过楼兰的身影,可是它仅仅只持续了几百年之久,尤其是到了公元四世纪,楼兰直接奇怪的消亡了,在往后的史书中,关于这个古国再无任何记载,就如同它未曾出现过一般。
直到1899年,一支由瑞典人带领着探险队进入新疆新疆罗布泊以后,因为一把铁锹的丢失,菜叶网,才发现这座在西域大漠之中沉睡了长达1600年的古城,1900年的3月28日,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世界。
随后在近百年的岁月,有不少的考古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开始出现在这里。
在这座古城,发现了很多的木器、陶器,还有古代的钱币和汉锦,甚至还有近代手抄的一本《战国策》,这些古老的文物,在展现这片土地过往的繁华盛世的同时,也证明了楼兰是真实存在过的。
尤其是在70年代末期,这座古城还出土了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还有珍贵的皮革制品和漆器等文物,虽然这座古城沉睡了千年,但是它的文明却一直悠久的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