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没能将高句丽与百济全部拿下,为什么李治能成功?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简介:对唐太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贞观19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准备他执政生涯当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强大的对手朝鲜半岛。

可是

【千问解读】

对唐太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贞观19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准备他执政生涯当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强大的对手朝鲜半岛。

可是这场从公元645年5月一直打到当年9月,大唐铁骑虽不是全军惨败,但是也在朝鲜安市城遭遇狙击,唐太宗被横空出世的救下,可是到了公元660年,以及公元668年,,却将高句丽以及百济全部拿下,那么这其中有何奥秘?难道李治比他的父亲李世民还要强吗? 首先,我先介绍下唐太宗是如何备战。

大唐于公元644年底征调10万士兵,筹划到645年的4月至5月份,准备的物资顶多只够这10万大军消耗4-5个月,因为唐太宗起初的设想,打高句丽还不是易如反掌,毕竟当时他率领李勣、这种绝世名将亲征,小小朝鲜何足挂齿。

可没想到,战争的预期确实是和李世民盘算的那样。

大唐士兵攻打高句丽的白岩城和辽东城都取得了胜利,可在最后的安市城,唐军因为天气骤变,还有物资供给不上战线拉得太长,被高句丽将领抓住机会成功逆转战局,唐太宗带来的10万人马,几乎损伤过半。

持续消耗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唐太宗选择大军回撤长安。

公元649年这场辽东之战,过去4年之后,唐太宗就因病去世。

这就是李世民在备战高句丽简单情况,可以看出李世民从起初的假设,是能花很短的时间就将高句丽给拿下,甚至他只动用了10万人马,可高句丽在当时整个国家有78万户人口,计算下当时高句丽总人口数达到了400多万,并且高句丽也是高度集成的农耕社会,与那些西域蛮以游牧部族相比还是非常成熟,且多年学习汉文化早已经与中原人士相差无异,所以唐太宗起初的设想就比较简单,快刀斩乱麻,就将高句丽给拿下,犯了兵家大忌从不打无把握之仗,唐太宗的准备确实是太仓促。

第二,不知各位看官有没有东北人。

东北三省尤其是继续往北,靠着朝鲜方向气候变化特别快,到每年的8月9月份,就已经迎来了一波寒流。

而当时大唐军兵正好处于9月份的转变季节档口。

士兵还是穿着单衣,并没有准备棉衣,突遇寒流极北那种苦寒之地,让地处中原的大唐军兵,实在难以忍受,战斗力也锐减。

即使是有李勣这样的绝世名将,或许难以逆转。

再来看看唐高宗时期他的准备情况,唐高宗比较聪明,他在公元660年先将百济国给拿下。

百济、新罗、朝鲜所构成的朝鲜半岛。

百济相当于高句丽的附属国或者说邻邦友国,属于一荣俱荣的关系。

李治先将百济拿下,就等于将老虎的大牙拔掉两颗,但李治也不着急,耐心等待了8年,这八年期间,高句丽内部又发生了较大的混乱。

668年李治看到时机已经彻底成熟,派遣名将从水陆两个方向,朝着高句丽进攻,李治这一步就走得对了。

唐太宗所派遣的李勣、张亮大多是以陆战部队,妄图通过平原高地,一直将高句丽推掉就完事,可是苏定方此人擅长水战。

他从环渤海一直绕到朝鲜海域,再让步兵从百济过去形成南北合围之势,将高句丽已经围住,这使得高句丽只能仓皇应战。

但是它南北双方全部被大唐所霸占,背后又是死路一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士兵无论是士气。

而是所拥有的优势,都比朝鲜要强上不少,因此才将高句丽彻底拿下。

所以唐高宗李治,并不一定是比他父亲要强。

因为唐太宗当时已经是职业生涯的末期,他或许预感到命不久矣,所以想利用,约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高句丽给拿下,但他低估了高句丽的实力。

假如唐太宗,细心的筹划一年,派遣20万大军,我认为即使是安市镇李世民被包围,他还是有能力的突围。

到那时直接攻伐高句丽的都城也并非不可能,但还是那句话,唐太宗准备的不够充分。

对朝鲜半岛的气候没有适应。

所以遗憾败北。

此后,李治继位,他也不断的敲打高句丽,所以到公元668点等于是瓜熟蒂落,李治只需要再好好准备准备,就将高句丽这个大桃子给摘下来。

综合起来,李治并不一定比他的父亲要强,只是唐高宗运气和所处的环境要好了点,而且准备也更充分仅此而已。

最后再给大家科普个小知识,唐朝的疆土,是在李治时期拓展为最大,而并不是李世民时期。

可李世民多年的征战,让大唐这些周围国家都已经害怕了,到了李治时期所以基本上没费什么力气。

就得轻松击败这些早已被大唐吓破胆的邻居,这也和征讨高句丽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上八大未解的谜团,原因无可考证,至今没能破解图

517导读:相信大家都对中国古代上八大未解的谜团,原因无可考证,至今没能破解有所耳闻,那么这件事是怎么回事呢,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书圣王羲之以文会友所作,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今下落成谜:失传千年,下落不明。

西周九鼎存在谜团:象征国家政治权利的九鼎是否还存在,至今未解。

和氏璧:中国古代上著名的美玉,与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

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

和氏璧价值连城,流落何方,至今是个谜。

秦始皇嬴政铸十二金人镇秦国龙脉,据说后来被董卓销毁铸钱。

原因究竟是怎么样,已经再无法考证了。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谜团:千古奇书,自《永乐大典》问世,直到明末清初,正本去向成为公案。

青铜剑千年不锈谜团:随兵马俑一同出世,是什么真相致千年之久的青铜,没有生锈,锋利如初。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

但武则天为什么为自己立下无字碑,真相尚不明确。

慈禧太后入殓时,嘴里衔着一颗大的夜明珠,孙殿英盗墓后,为了幸免被追究责任,他将这颗夜明珠转送给了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宋美龄曾将其缀在鞋面上,后来不知所踪,据估计,这颗夜明珠价值将近9亿人民币。

科学探秘宇宙究竟有没有边缘,宇宙的边缘是什么?

究竟有没有边缘,宇宙的边缘是什么?千百年来在人类心中,菜叶网,宇宙一直是无比奇怪的,甚至到了科技发达的如今,宇宙还是着有许多许多的未解的秘密的!很早之前在人类认为地球是平面的时候,就开始探索宇宙的边缘,直到后来科学家发现地球是球体...现在科学家关于宇宙的猜想许多,甚至还有说法说宇宙可能是一个生物等等...宇宙边缘宇宙是无穷无大的,有着许多其妙的天体,人类对宇宙的探秘一直没有停歇!宇宙究竟有多大,宇宙有无边缘,甚至宇宙边缘是什么一直是人类所好奇的...在人类刚刚探秘到宇宙之中就被他征服了。

科学家曾经试图利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对宇宙有多大其进行测量。

然而因为如今的科技水平有限,我们能精确测量的宇宙的宽度及深度有限,那么宇宙边缘到底在哪里?至今,科学家们仍然无法准确说明,科学家能够测量到的边缘,也仅仅是我们能够探知的极限而已,这并不能代表宇宙真正的界限!科学探秘宇宙究竟有没有边缘随着如今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经能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宇宙大爆炸后7亿年左右的早期天体,天文望远镜就如同一台时间机器,可以看到过去的“情景”可即便是这样还是不能够查探到宇宙边缘,不过在科学家的宇宙大爆炸论证之中喜欢用气球来形容宇宙,宇宙怪才宇宙怪才霍金也喜欢用膨胀的肥皂泡来形容宇宙!宇宙的最奇特性质便是宇宙是在不断的膨胀的,就像肥皂泡一样,并且这种膨胀速度几乎是可以用最大速度进行,甚至超越光速的极限!这就意味着科学家用天文望远镜所能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事实上远比我们现在看到它的实际距离还来的近的多!

加入收藏
               

唐太宗没能将高句丽与百济全部拿下,为什么李治能成功?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