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赞:出身将门之家,解析其传奇生平

呼延赞(?-1000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初期著名将领。
呼延赞出身于将门之家
【千问解读】
呼延赞(?-1000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初期著名将领。
呼延赞出身于将门之家,其父乃是淄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呼延琮。
呼延赞最大的功劳就是跟随征讨。
在那场征伐北汉都城的太原之战,当时宋军攻城受阻,士气低落。
作为铁骑军指挥使的呼延赞毫无惧色,奋力攻城,战斗中,他从城墙上摔下来再爬上去,反复了四次,愈战愈勇,最终跃上城头,吼声震天,宋军士气大振,一举拿下太原城。
呼延赞虽然骁勇善战,却有勇无谋。
宋太宗有意栽培他,提拔他,连连给他封官,可他却做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有时不仅地方管理不好,就连军队也弄得十分混乱。
宋太宗只好再把他降到原来的位置。
可是,呼延赞又不甘心自己当个“芝麻官”,他做梦都想打仗,只有在战场上,他才能找到施展才华的空间,展现自我的价值。
于是,他连连向宋太宗送请战书,要求率军攻打契丹。
宋太宗见他一大把年纪还整日喊着打打杀杀,便召见了他,让他当场演示。
呼延赞当即高兴地不得了,立刻披挂上马,左手持铁鞭,右手持长矛,一阵风似的眨眼间就舞了三四个来回。
不仅如此,呼延赞还让他的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加入表演,轮番舞剑挥鞭使矛,一片刀光剑影,舞得密不透风,停下时,宋太宗连连称赞。
不过,宋太宗知道呼延赞有勇无谋,虽然是一员猛将,但却不是帅才。
因此,宋太宗也只是赏赐给他银子数百两,赏给他四个儿子衣服绸带,并没有批准请战契丹的申请。
呼延赞心里很是不甘,并且固执地认为不同意自己上前线,是对自己存有疑虑。
于是,他为表达忠心,做出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举动。
他在自己全身上下到处刺上“赤心杀贼”的字样,不仅脸上、身上、脚上有,就连嘴唇里面都刺满了,还有兵器上、马鞍上、马鞍垫上,无处不是密密麻麻的“赤心杀贼”,并用浓墨着色,非常醒目。
这种刺身在可是一种肉刑。
呼延赞希望通过这种自虐、自残的方式来打动皇帝的铁石心肠。
不仅如此,呼延赞还叫来自己的娇妻美妾,对她们说,即受皇家厚禄,应该在脸上刺字来表达对皇帝的感恩之情,如果谁不同意刺字,就立刻砍掉脑袋。
呼延夫人哭诉着请求不要在脸上刺字,他便让妻妾将字刺在手臂上,不过四个儿子和仆人们依例执行。
儿子们不仅要刺四字,还要在耳朵后面刺上“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于是,一时间,呼家上上下下,无论老翁妇孺,主仆从属,一个个满身是字,脸黑,身黑,手黑,耳黑,,,引得路人尖叫连连。
其实,呼延赞还有很多荒诞之举。
比如,他某个儿子刚生下来,他就在寒冷的冬天用刺骨的冷水浇在儿子身上,说长大后能耐寒劲健;儿子病了,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炖汤,说是孩子喝了能痊愈;孩子刚满百日,还在襁褓之中,呼延赞竟把他从城楼上抛到地上,以此来试试儿子的命硬不硬! 呼延赞还把名将当成自己的偶像,学着尉迟恭的样子,着装诡异,还常常以“”自许。
每次到皇宫办事,他怪异的形状总是引得那些值班宦官们团团围观。
有一次,他甚至当着那些宦官的面,用刀把自己的胸脯割得鲜血直流,然后让随从用笔蘸血,写血书,请求皇帝批准他攻打契丹。
不过,呼延赞越是这样荒诞不经,皇帝就越对他无动于衷,谁敢把这样一个胜似精神病的人派到前线率兵作战? 先不说能否赢得战争,倘若战场上出现这样一个“星外来客”,不被战士们叹息江山不幸,也会被敌军讥笑为大宋无人。
呼延赞的荒诞之举,真的是令人既搞笑又无语,说他是历史上最搞笑的将军不为过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真的适合赞美老师吗?
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要尊师重道,那在这教师节来临之际,有很多小伙伴本来都在尽心尽力的给自己的老师准备一份小礼物。
那么重点来了哦,我记得我小时候夸赞老师就总喜欢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上了高中才知道这首诗原本是李商隐写给他心爱之人的。
那么这样一句描写男女相思之情的诗,真的适合用来赞美老师吗?一、诗句出处我们先来说这句诗的出处,它选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里面的颔联。
以下是全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创作背景接下来我们看看它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朝所作,那时候的人们崇洋道教。
于是在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上了玉阳山学习道术,并在那里与女子宋华阳相识。
由于宋华阳年轻聪明又美丽多情,所以两人很快就坠入情网。
但是由于戒律清规,两人被迫分离。
这首诗就是李商隐写给宋华阳的情诗之一,,语句间满满的都是缠绵爱意。
三、诗句赏析最终来分析分析这句诗到底在表达什么,为何说这句诗可能不太适合用来赞美老师?第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思”谐音,整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我对你的思念就好像春蚕吐丝一样,绵延不绝,至死方休。
而第二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更加深了作者的思念之情,说自己不能和你相聚是多么痛苦啊,就像那蜡烛在不断燃烧一样。
清泪两行,哪怕蜡烛燃尽都不能流干。
整句话语调缠绵悱恻,将相爱之人不能见面的痛苦描写的非常之妙。
大概也是因为这其中男女情谊太过袒露,所以有人说不适合用来赞美老师吧。
本来在当今社会,确实是有很多古诗词和俗语都在慢慢的脱离原意了,比如“无毒不丈夫”原来的含义是“无度不丈夫”,再比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但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呢?晦涩难懂的名句不再束之高阁,可以完美的融入进生活,况且只要你身边的人明白你的意思不就可以了吗?所以关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适不适合用来赞美老师,本来只要你的感恩之心,你的老师、你的父母能够明白,于他们而言不就是一种很好的回报了吗?
赞美老师的最佳古诗推荐(含赏析)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这首诗其实是写的春夜的细雨,对万物进行滋润的一种无私奉献的品质的赞美,但是我们的老师不就是这个春夜的细雨吗,对学生都是无私奉献的,而且教会学生处于良好的状态茁壮成长了。
2、别裁为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为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也是这个杜甫写的,其内容告诉我们当老师的人要学这个风雅传统,还要像这个前贤学习,这样的老师才是正规的好老师,本来这一句不适合学生送老师,更适合老师之间的交流,或者说是老老师对新老师的教诲。
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是唐代白居易写的,大家看诗就知道,本来还是比较的简单的,这里的桃李就是指的学生绿野堂就是裴度的房子名,意思就是说裴度你的学生满天下都有了,你的房子前不用种花都非常的显眼和气派了。
这是对裴度叫学生功劳的一种肯定。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李商隐写的,这一句其实是写爱情的,但是现在也可以说是老师辛勤工作,为了教好学校鞠躬尽瘁的一种精神了。
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味扶持——清·郑板桥《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味扶持”是清代郑板桥写的,可以比喻这个新一代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表达了新人是老人一步步扶持起来的,也说明了后背不能忘记了前辈的扶持教导之恩了,也说明了新生力量更加强大。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清代龚自珍写的,诗本是龚自珍为了舒服报国之志的,落到地上的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而是可以化作春泥,甘愿哺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了。
现在也可以比如老师是落花,辛勤无私的奉献,教育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