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京城公共交通是怎么回事?冬天灌风夏天闷炉的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这一已消失多年的公共交通工具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回眸
【千问解读】
有轨电车这一已消失多年的公共交通工具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回眸历史,在上世纪初,北京城的公共交通中,有轨电车就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末年,为了方便人们从马家堡火车站进入北京城,英国人在马家堡修建了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当时的路线是从马家堡到永定门,俗称“马永线”,可惜这条有轨电车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因为运动被毁,这条有轨电车线路在被破坏后也没有修复。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北洋政府开始投资兴建新的有轨电车线路,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到1924年底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开通,这条线路是从前门开往西直门。
1924年12月17日,天安门南侧举行通车典礼,当天并不对所有公众开放,而是对之前领到了“有轨电车优待券”的人进行“试运营乘坐”。
从第二天,也就是12月18日开始,正式对外运营。
于是,第一天没有机会亲自体验有轨电车的老百姓纷纷站立在沿线的道路看热闹,当时的情形可谓是“观者如潮”。
1924年12月18日的《晨报》第六版上刊登了《昨日电车开车典礼》的新闻报道:“北京电车公司昨日(17日)上午11时,举行开车式。
前日该公司即在天安门南面,高搭席棚为会场,各电车周围皆绕以彩帐……中外来宾数百余人,电车公司职员皆为招待员,佩蓝绸徽章,上缀以小红花……”另有报道:“电车行开车典礼毕,各来宾即乘车东行。
计分乘八辆花车,绕行一周,自天安门起点,经东单、东四至北新桥、过后门及太平仓,经西四、西单至天安门,一点半方散会。
下午二时起,除八辆花车外,另加普通车四辆,共为十二辆,绕行全线。
车上乘客异常拥挤,沿途观者亦,并无何等故障。
” 到1930年,北京的有轨电车线路发展到六条,它们的运营方向分别是:1路由天桥到西直门,这就是今天105路电车的前身;2路由天桥到北新桥,这是今天106路电车的前身;3路从东四到西四;4路从北新桥到太平仓;5路从崇文门到宣武门;6路则是从崇文门到和平门。
有意思的是,这几条不同的线路被分别赋予不同颜色的定义,如黄线、蓝线等,这和今日的地铁非常类似。
不过,老北京有轨电车的乘车舒适程度那可和今天的地铁。
首先,电车只有一节车厢,最多外带一个牵引车厢,所以载客量非常小。
由于车厢拥挤,很多人上不去车的人就趴在车门旁“蹭车”。
其次那时候根本谈不上什么空调,甚至连车门都简陋得很:冬天用木头门,夏天用铁栅栏门,还得靠人工开关门,所以稍微一拥挤,就很难将门关上。
车里的人也得饱受冬天灌风、夏天闷炉的折磨,所以根本谈不上舒适。
尽管如此,有轨电车还是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不过,有轨电车筹备之初,一直受到各种阻挠。
刚一铺轨,就有人投诉它破坏古迹要求改道,沿途商家也觉得竖在道路两边的电线杆影响了自己的生意,表示反对。
其中,视电车为大敌的要数遍布北京大街小巷的人力车夫。
自从清末人力车从日本传入中国后,它逐渐成了北京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老北京胡同纵横,轻巧的人力车走街串巷异常方便。
到了上世纪20年代,北京城以拉人力车为业者有7万余人,一辆人力车负担着全家老小好几张嘴的生计。
而有轨电车跑得快,拉得多,自然成了人力车夫们的天敌。
当时电车还没通车,京师总商会就向京师警察厅呈文劝阻称,“若电车急于开行,此数十万失业平民必更被迫至于绝地……”就在电车通车的当天,北京城就有上千车夫卧了轨,企图阻止电车通行。
1929年10月22日,人力车夫对电车公司开展了“总攻”:捣毁了63辆电车,并且对很多轨道进行了破坏,导致电车停驶18天的严重后果。
最终,有轨电车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
1937年,日军占领北京后,强行将日本国内一些旧车卖给了北京的电车公司,那几年虽然车辆有所增加,但却都是日本国内用过的“二手货”,质量相当差。
而正是这些破旧车辆,一直维系着北京城的公共交通。
直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北京城的公共交通才有了新的发展。
随机文章火星表面纹身图案之谜,火星风暴刮起粉尘形成奇特图案黑龙江不明飞行物砸出10多米大坑,专家证实为人工制造印度lca战斗机最新消息,开第2条生产线年产16架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拉美羽蛇神的传说,掌管雨季丰收和生死(传闻是中国龙的化身)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上世纪苏联的火星探测器福波斯2号 拍摄的不明飞行物是什么
火星作为人类派出的探测器唯一真正登陆过的地外行星,一直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吸引着地球上的人类。
尽管目前尚未找到火星上真正意义上的外星生命,关于火星上不明物体的争论却从未停止过。
其中最著名的是前苏联发射的火星探测器福波斯2号。
福波斯2号在失联前留下了一段神秘莫测的视频,其中出现的巨大不明物体至今未能解释。
人类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频繁探测火星。
在美苏冷战期间,苏联将目光转向了火星,因为火星比月球更具研究价值。
火星作为曾经的“蓝色星球”,具有与地球相似的大气层厚度、引力大小和残余磁场,这些特征可能是地球未来发展的方向。
虽然苏联在火星探测上多次遭遇失败,但在1988年,他们在多个国家的共同出资下发射了福波斯一号和福波斯二号,这被视为重大突破。
福波斯二号在顺利到达火星轨道后突然失联,但在消失前发回的数据中,拍摄到了一段神秘的视频,其中巨型不明飞行物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和讨论。
这段视频显示了一个与整个太空背景格格不入的长桶型物体,引发了对外星人存在的猜测。
然而,至今这段视频仍未得到明确解释,对于这个长条形物体的真实性质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尽管福波斯二号视频带来了混乱和争议,但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仍在继续。
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火星探测队伍,希望能够早日证明火星存在生命的结论。
截至目前为止,尽管火星探测器不断传回第一手的火星照片和数据,我们尚未在火星上找到真正意义上的火星生命。
火星仍然是一个神秘而吸引人的星球,人类对于火星的探索之路将继续前行。
也许未来的火星探测将给我们揭示更多关于这颗红色星球的奥秘,解开福波斯二号视频中不明飞行物的谜团,以及确认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问题。
揭秘北京第一鬼屋京城81号:诡异传说是真的?
一部以京城老宅为背景的惊悚片《京城81号》上映,从而吸引了很多探险迷到“朝内81号”探险!一时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成了繁华之地,朝内大街81号是北京著名的凶宅,之所以被称为京城四大鬼宅之首,或许因为诡异传说的背后隐藏着一些秘密吧。
《京城81号》拍摄地点大揭秘1: 《京城81号》说的是现代女作家许若卿,来到京城老宅后,引出前世陆蝶玉与霍家三兄弟之间发生的恩爱情仇的悬疑离奇故事。
该片耗资近亿,是国产惊悚电影投资最高的3D电影,首日票房获得4530万,刷新国产惊悚片五项纪录。
当然,这部电影也火了一个古宅——被坊间誉为东方四大凶宅之首——京城81号古宅。
这个古宅在电影未播出之前,实际上以此为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就不少了,但这次电影播出之后,古宅的游客量暴增,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都奔着寻刺激的目的去探险。
京城81号的三大传说: 国民党军官姨太太上吊自杀 据说,朝内大街81号是英国人的教堂,后来被国民党军官占用,之后其姨太太上吊自杀以后,这楼里边就出现了神秘的事情,每当到了风雨交加的夜晚或者月圆的晚上,房间里就会传出哭声、摔玻璃瓶的声音。
失踪的建筑工人 小楼装修中频频失踪建筑工人,其中流传最广的是2000年3名建筑工人在这里失踪,另外2007年,一名探险者在楼内死亡。
温度极低,阴森恐怖 如果在夏天做个实验,发现公寓前的温度要比离此二十米远的地方低好几度。
人们对朝内81号院的探索,从一些角度反映了普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文物古建多样性的兴趣,但这样的兴趣应该建立在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事实的研究之上。
朝内81号院事实上是小说和电影的由头,故事实际上与这座真实存在的院落及其历史并无关系,院子曾是天主教会传教士的宿舍,恐怖感只是一种流传加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