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忽必烈和成吉思汗是什么关系?

蒙古王朝的天下都是忽必烈打下来的。
忽必烈打到哪里呢?北至俄罗斯北部,南至越南南部,西至维也纳,叙利亚也不曾放过,蒙古铁蹄可以说踏遍
【千问解读】
蒙古王朝的天下都是忽必烈打下来的。
忽必烈打到哪里呢?北至俄罗斯北部,南至越南南部,西至维也纳,叙利亚也不曾放过,蒙古铁蹄可以说踏遍了整个欧亚大陆。
那时的中国疆域有三千多平方公里,几乎是现在疆域的四倍。
忽必烈和是什么关系 从辈分上来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是他的四子托雷的第四个儿子。
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第一位可汗,忽必烈虽然不是嫡长孙,但最后还是继承了汗位,是第五位可汗,因为后来在位时改了国号所以也同时是末代大汗。
成吉思汗原名,是一位历史上著名杰出的军事家。
他先是一个一个地打败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在1206年成为“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
之后又发动对外的扩张侵略战争,征讨了西夏、金国、花剌子模等周围各国,使疆域版图不断扩大。
他麾下的铁骑甚至向西到达了中亚、东欧的黑海,而他的继承人又发动了两次征西战争,由此为世界历史上面积第二大的帝国奠定了基础。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
按照他的遗嘱,三子继承为可汗,四子托雷担任监国。
窝阔台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汗位。
两年后,托雷的长子被选为了可汗。
而蒙哥之后,就是忽必烈当上可汗。
1264年,忽必烈把蒙古国号改为“大元”,大蒙古国也至此结束,所以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位可汗。
而他在位时,灭亡了,算是完成了成吉思汗的一个心愿。
成吉思汗的庙号、谥号最早也都是出自忽必烈。
1265年,忽必烈把自己的祖父成吉思汗追尊了庙号,为。
一年后,又追尊了谥号,为圣武。
网络配图 蒙古的窝阔台、蒙哥和忽必烈三位大汗都先后发动过对南宋的战争,第一次开始与1235年,而最后南宋灭亡在忽必烈手中,已是1276年,宋蒙之战(后来元朝建立,改成宋元之战)持续了45年,所以可以说南宋反而是蒙古帝国攻打最久最难的国家。
窝阔台在位时,开始了蒙古对南宋的第一次战争,不过六年后以蒙古战败告终,也是蒙古帝国征服他国第一惨遭失败。
后来,蒙哥继位,兵分三路攻打南宋,其中自己亲率中路大军讨伐四川攻破了成都,可是在合州久攻不下,自己也在那里突然病逝。
忽必烈进攻鄂州也没有进展,虽然南宋丞相派人来割地请和,但第二次大战又是失败。
忽必烈成为大汗后来平定内乱,建立了元朝,1268年发动了元灭宋之战。
元军这次首先攻打的是襄阳,历时六年才攻下这座城池。
之后,元军一路沿长江而下攻陷临安,南宋皇帝投降。
不过,南宋残余势力又另,在福建广东等地继续抵抗。
1279年,元朝和南宋在广东崖山爆发最终决战,南宋战败而彻底灭亡。
元朝因此统一了中国。
忽必烈能够灭亡南宋,除了元朝军力的强大、南宋朝廷的腐败等原因外,从军事角度看,是正确的战略决定的。
忽必烈把攻下襄阳作为灭亡南宋的关键,这与之前不同。
而这一战略,不是元朝自己提出设计的,反而是南宋的一个投降的将领进献的。
忽必烈是历史上中国最大版图的缔造者。
蒙古王朝的天下都是忽必烈打下来的。
忽必烈打到哪里呢?北至俄罗斯北部,南至越南南部,西至维也纳,叙利亚也不曾放过,蒙古铁蹄可以说踏遍了整个欧亚大陆。
那时的中国疆域有三千多平方公里,几乎是现在疆域的四倍。
至于东方,忽必烈最远打到日本。
忽必烈在登位不久之后又征服了朝鲜,这个时候的他还不知道有一个日本的国家。
日本常常入侵朝鲜,朝鲜小心翼翼地来向忽必烈告状,这让这位大汗起了东渡日本海的心思。
那时的忽必烈正在全心对付南宋,没有功夫腾出手来对付日本,但是他有一个战略家的考量。
南宋和日本的贸易往来主要靠着高丽,日本的海盗现在侵扰高丽,为什么不利用那些海盗来对付南宋?在忽必烈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的好主意。
网络配图 忽必烈派使臣给日本送国书,说要和日本建交。
日本在接到国书后胆战心惊想向蒙古称臣,可是当时的掌权者不愿意。
忽必烈虚张声势地在高丽屯兵,想要恐吓日本人。
日本人始终没有上当,忽必烈最后只好派大军攻打日本。
很快蒙古的军队就将日本的一座岛屿占领,但由于指挥官被日尔武士所伤,士气大挫。
天公也不作美,最后军队只能回朝。
忽必烈不甘心,又先后两次攻打日本,但始终没有成功。
忽必烈打到哪里的问题知道答案了吧。
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死于1294年2月18日。
他死于疾病,生病主要是因为酗酒和暴饮暴食,而这个是因为忽必烈晚年遭遇了政治、军事以及个人生活上的多重悲剧,饱受刺激。
忽必烈的前半生可谓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出身蒙古皇室,带兵打仗战功赫赫,之后继承汗位,建立元朝,又有心爱的皇后相伴、出色的太子作继承人。
可惜,到了他的晚年,人生就开始走下坡甚至变得凄惨,他失去了之前让他成功和美满的一切。
忽必烈晚年,尤其是灭亡南宋统一中国后,几次军事行动基本都以失败告终。
比如,两次东征日本都遭到台风而损失惨重,第一次派去一万多人失败,第二次征调十五万还是失败;甚至,他南下攻打过安南、缅甸等东南亚小国,也都没有成功征服。
网络配图 1281年,忽必烈的深爱的察必皇后去世。
她不仅几乎陪伴他一生,为他生下四个儿子,而且是他的贤内助,在关键时候助他一臂之力。
因此,察必皇后的去世让忽必烈。
五年后,忽必烈与察必皇后的嫡长子、皇太子真金因病去世。
他是忽必烈从小培养的皇位继承人,最后却因为一封让忽必烈禅位的奏章而惊吓过度,患上重病而死,只有43岁。
因为这些失败和悲剧,忽必烈大受刺激,于是开始酗酒并且暴饮暴食,从此他的体重迅速增加越来越胖,从而患病。
最后,他在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中去世。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忽必烈和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虽然都是伟大的人物。
但如果要对比,应该是拿、大帝、来对比。
评价一个人物和评价一只军队,或者一场战争,是怎么都不能对等起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京工业大学2025年设计学类和美术学类专业继续招生
北京工业大学是北京市政府直属的211工程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艺术设计学院现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还招收艺术硕士和工业设计工程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艺术类专业按设计学类和美术学类两个专业大类招生,其中设计学类包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含产品设计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方向)、工艺美术和数字媒体艺术5个本科专业,美术学类包含绘画、雕塑2个本科专业,学费均为1万元/年。
有报考意向的同学可参考:2024年北京工业大学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简章
正说和珅:解析和珅是怎么样“卿家荡产”的
和珅是历史上资产最多的官员。
《亚洲华尔街日报》曾推出千年来全球50富人榜,6名榜上中国人中便有和珅。
但和珅的巨额家财并未被其后人继承,而为朝廷悉数抄没。
那么,权倾天下的和珅,是怎样“卿家荡产”的呢? 说清和珅的“卿家荡产”,先要知道他如何“白手起家”。
网络配图 和珅算是一个“官二代”,但这对他后来的发迹,应该说是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丧母,九岁丧父亲,由父亲的一位偏房养大成人。
后熟读,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语言。
乾隆三十四年(1769)失败,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从此步入仕途。
乾隆三十八年(1773),23岁时就任管库大臣,管理布库,和珅管理有方,办事勤朴,获得乾隆赏识,不断擢升。
这个时候的和珅,双手也是白的,因为为官清廉。
和珅任侍郎时,官员安明曾向和珅送礼,希望升职。
和珅没有接受贿赂,了解到安明能力不错,又向尚书丰升额保举了他。
安明升官后又送玉给和珅,和珅仍然婉拒。
安明后来犯事,有人弹劾和珅包庇安明,乾隆帝下令查处。
事实证明,和珅并没有受贿和蓄意包庇安明,但有失察之责,被降职处理。
一度的和珅,不仅不是贪官,还是乾隆手下的反腐干将——轰动一时的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涉贪污案,便是和珅领衔督办。
和珅更应铁腕反腐,在权臣中树敌。
大凡负面人物,人们总是习惯寻找其道德层面上的缺失,期骥勾勒出“坏人”的成长轨迹。
其实和珅的操行并不泛圈点之处:和珅18岁与结婚,终身相爱,感情颇笃好,直至三年(1798)冯氏去世。
其弟和琳在外督办军务,不幸染病身亡,和珅一直照料其家,与薄情寡义、生活糜烂的贪官形象相去甚远。
和珅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
和珅凭什么权力冲鼎?野史、戏说中的和珅,靠的的拍马逢迎。
其实不是,朝廷的权力授予,看中的对象的有用性。
和珅的一生,有两件事不能不提:一是就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大兴,为清王朝实施“洗脑工程”。
二是作为钦差赴甘肃,剿灭苏四十三等人的反叛。
网络配图 ——力保江山社稷,消灭封建王朝精神与肉体上的威胁,和珅这才是功莫大焉! 但勿庸置疑,和珅是一个十足的贪官。
权力的攀升,和珅的 “白手”很快变成“黑手”——关于和珅的贪渎,知道的人太多了。
要知道,和珅的 “白手”变成“黑手”,不可能只有嘉庆帝才知道。
那样的话,未免太低估乾隆帝的智商。
为什么乾隆帝要留着这只“黑手”,嘉庆帝要斩掉这只“黑手”?因为和珅的“黑手”伸得太长。
——嘉庆二年(1797)十月,乾隆帝已进入垂暮之年。
上朝时乾隆帝让和珅与嘉庆帝站在身旁,因为只有和珅才能听明白乾隆究竟说些什么。
的文武,其实是在听和珅发号施令,嘉庆帝太不安全了。
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
嘉庆帝失去的不仅仅是权力的安全感,而且包括人身自由,因为无论是宦官还是官女,都是和珅派来的人……网络配图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于回忆录中写道:“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
” 和珅的黑手如此充满恐怖,连外人都明白,更何况嘉庆帝!正所谓黑手、白手,挠痒痒可心,卡脖子是万万不行的!这就是和珅的宿命。
嘉庆四年(1799)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
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即获罪二十条。
眼望刺眼的白绫,和珅留下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 和珅的黑白与悲喜剧,恰在这首绝命诗里——后世的史家与附会者,都要在这首绝命诗上耗费心血:有人说和珅的前世身是乾隆的爱妃,有人说和珅是爱妃转世,从而与乾隆有宿缘;有人说和珅的后身是,依旧掺和在大清权力纠葛里……,也是歪打正着,专制制度下的权力角斗轮回,事实上永无穷期!这些的想法,也反应了人民对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的憎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