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为什么皇太极继位首先是彻底征服朝鲜

从死、皇太极登极,到当年十月,一个多月时间里,朝鲜作为邻国,没有派人来吊唁亡灵,也不前来祝
【千问解读】
从死、皇太极登极,到当年十月,一个多月时间里,朝鲜作为邻国,没有派人来吊唁亡灵,也不前来祝贺新汗登基,相反,接纳了数量可观的从后金国出逃的辽人,据朝鲜史料记载,前后可能达到数十万人,仅价川一地即达三千多人。
(《李朝实录》仁祖卷十四) 这些人,在努尔哈赤编汉为奴的政策下从自由民变成奴隶,然后,不堪忍受而出逃,于是就成了前清极为有名的所谓“逃人”。
为此,后金汗国和后来的大清国制定了严厉的“逃人法”,力图以严刑酷法遏制他们逃亡。
网络配图 并一直蔓延到清军入关之后很多年,成为前清时代的恶政与恶法。
大之所以曾经在历史上特别声名狼藉,这些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恶声恶气的恶政恶法肯定是其原因之一。
此时,后金汗国与朝鲜交涉,要求朝鲜将这些“逃人”一概驱逐回来。
朝鲜置之不理,将这些逃过鸭绿江的辽东汉人遣送给了。
对此,皇太极感受到的肯定不仅仅是轻蔑,还有利益上的重大损失,因为这些人全部是人的奴隶,刚刚继位的皇太极在自己必须承受损失的同时,还必须承受这些满族人士的抱怨与压力。
以往,努尔哈赤时代曾经数次有过出兵朝鲜的动议,最后均未实施。
最重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避免两线作战腹背受敌,二是没有现实利益上的压力和考虑。
如今,和议和,解除了战略上的顾虑;王公贝勒们又正因为“逃人”的损失怨气冲天,此刻出兵朝鲜,立即可以得到这帮家伙的好感与拥戴,真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于我。
大约这是皇太极将自己继位后第一个重大军事行动锁定在朝鲜的原因。
而且据说努尔哈赤临死时,也曾经嘱咐那几,要把解决朝鲜问题放在第一优先考虑。
所以皇太极即位后,首征便是朝鲜。
皇太极的八位公主:哪个年方12岁就出嫁? 公主的奉献、痛苦、牺牲最终都为清王朝的崛起、实现海内一统、对西北部疆域的开拓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马喀塔(1625—1663):固伦长公主。
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二女。
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与三女、八女同母。
后金天聪九年(1635)许配给察哈尔部蒙古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
清崇德元年 (1636)出嫁,时年12岁。
是年,额哲受封为察哈尔亲王。
六年(1641)额哲去世。
二年(1645)复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
顺治十四年(1657)受封为固伦长公主。
十六年封为永宁长公主。
后来改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
阿布鼐在顺治五年袭其兄额哲遗爵受封为亲王,后因“负恩失礼”被削去爵位并被处死。
公主于二年(1663) 去世,时年39岁。
固伦端靖长公主网络配图 靖端长公主 清太宗第三女,其母为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皇太极之二女马喀塔和八女同母。
后金天聪二年(1628)七月初三日生。
初封固伦公主。
崇德三年(1638)十二月许配给科尔沁部蒙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哥哥之子即许配给她亲娘舅之子奇他特。
四年12岁时出嫁。
崇德八年(1643)奇他特受赐固伦额骆仪仗,顺治六年(1649)被封为科尔沁多罗郡王,八年闰二月去世。
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十四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
十六年晋封为延庆长公主。
后改为端靖长公主。
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去世,葬于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瓦房屯之东北,时年59岁。
雅图(1629—1678),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四女。
其母为皇太极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五女阿图、七女同母。
后金天聪三年(1629)正月初八日生。
初号固伦公主。
七年许配给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哥哥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第三子,也是她亲娘舅之子弼尔塔哈尔。
后来吴克善有罪,皇太极十分生气,欲断此婚姻,由于吴克善入朝服罪,仍维持其婚配。
祟德六年(1641)公主年13岁时出嫁。
八年(1643)弼尔塔哈尔被赐封为固伦额驸,康熙五年(1666)弼尔塔哈尔袭其父爵受封为卓礼克图亲王,六年去世。
顺治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
翌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
十六年(1659)十二月受封为固伦兴平长公主,后改为固伦雍穆长公主。
康熙十七年(1678)闰二月去世,时年50岁。
阿图(1632一1700),清太宗皇太极之第五女。
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雅图及七女同母。
后金天聪六年(1632)二月十二日生。
崇德六年(1641)正月,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驹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
八年12岁时出嫁。
索尔哈在崇德元年(1636)袭其兄额尔克代青之三等甲喇章京,即三等轻车都尉世职,顺治初年去世。
顺治五年(1648)阿图复嫁给蒙古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持氏色布防,所以人称巴林公主。
色布腾为21世孙,顺治五年晋封为辅国公。
七年晋封为巴林郡王。
康熙七年(1668)二月去世。
阿图自嫁色布腾后,顺治十四年(1657)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二月被封为固伦和顺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淑慧长公主。
阿图公主为孝庄文皇后所钟爱。
色布腾去世后,康熙十二年(1673)孝庄文皇后有病,派人把公主接到北京,以后又多次到北京。
三十一年(1692) 沼设护卫长史视贝勒例。
三十九年(1700)正月初十日卒于京师,时年69岁。
网络配图 固伦端献长公主 淑哲公主(1633—1648),皇太极的第七女。
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持氏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雅图、五女阿图同母。
后金天聪七年(1633)十一月十六日生。
初号淑哲公主。
崇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内大臣俄尔齐桑之子铿吉尔格。
顺治二年(1645)13岁时出嫁。
五年去世,时年16岁。
固伦端贞长公主 八女(1634—1692):固伦长公主。
皇太极的第八女。
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待氏哲哲,与皇太极的二女、三女同母。
后金天聪八年(1634)闰八月十六日生。
初固伦公主。
祟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
顺治二年(1645)12岁时出嫁。
十四年(1657)二月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被封为固伦昌乐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永安长公主。
康熙十一年(1672)五月,巴雅斯护朗袭其父爵为土谢图亲王,是年八月去世。
二十一年(1692)正月公主去世,时年59岁。
赐谥端贞长公主。
固伦端顺长公主 十一女(1636-1650),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十一女。
其母为皇太极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与皇太极的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同母。
崇德元年(1636)三月二十五日生。
初号固伦公主。
顺治四年(1647)12岁时,嫁给蒙古部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
七年去世,时年15岁。
十三年(1656)六月赐谥固伦端顺长公主。
相关阅读:改造强抢民色官员的手段 题记:李汉超,北宋初年著名将领。
历任散指挥都指挥使、绵州刺史、控鹤左厢都校、恩州团练使。
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随军平定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叛乱。
不久升任齐州防御使、关南兵马都监。
开宝二年,即公元969年,赵匡胤亲征北汉,李汉超任北面行营都监。
太平兴国元年,即公元976年,升任应州观察使、判齐州、关南巡检。
翌年,李汉超去世,追赠太尉、忠武军节度。
李汉超善抚士卒,能与士卒,去世时军中士卒都为他流泪。
李汉超在关南任职期间,政治稳定、断案合理,深得官民爱戴,纷纷请求朝廷为其立碑颂德。
这就是《李公德政碑》的由来。
宋太祖赵匡胤文功武略,闻名古今。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政变让他一夜成名。
赵匡胤导演了一场史上最为高端的行为艺术,兵不血刃地登上了皇帝宝座,领导着初期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史料显示他不仅治国有方,而且驭人有术。
网络配图 据《石林燕语》记载:开宝八年,即公元975年,吴越王钱俶迫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去朝拜宋太祖,宋朝很多官员建议扣留钱俶。
赵匡胤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胸怀大度地说:“你们不要担心,假如不是真心归降的话,钱俶不敢亲自来朝拜,他来了,就表示他是真心归降的,放他走,正好可以结纳人心,让他。
” 钱俶在离开宋都城时,向赵匡胤表白愿把吴越国交给宋朝,其实这何尝不也是一种试探。
赵匡胤说:“尽我一世,尽你一世”。
这意思是说,在我,我都信赖你把吴越国交给你,只要你还活着你就可以统治吴越。
钱俶临走时,赵匡胤送给他一个用御条贴封住的匣子,地说:“您回到家后,再打开来看。
” 钱俶捧着匣子朝家赶,路上他对神秘匣子尊崇备至,每天都要焚香跪拜,狐疑满腹却又小心备至。
终于到了江南。
回到家中,吴越王这才敢打开匣子。
不看则已,一看吓了一跳。
原来匣子里不是金不是银,也不是什么高档工艺品,而都是些宋朝大臣的请示报告。
再仔细看内容,老钱更是吓得脊梁骨发冷:这些大臣都要求把钱俶给扣留下来!钱俶看完这些文牍,汗水和泪水都“哗”地流下来了! 对赵匡胤的胸怀大度,钱俶真是,认为赵匡胤“独许我归,我何可负恩?”吴越国不战而降于赵宋王朝。
不想过了一年,赵匡胤就去世了,其弟即位,是为。
但是,他就没他哥哥那般胸怀和涵养了。
太平兴国二年,即公元978年,钱俶奉旨入汴梁,即被扣留,并整整地被软禁10年。
北宋名臣的《归田录》中有个记载:宋朝开国,边境战争不断,郭进是守卫重要关口的武将,有个下属向朝廷汇报说他私下通敌,有反叛之心,赵匡胤。
但他不是对郭进发火,而是训斥告发的人“以其诬害忠臣”,叫人把他绑了交给郭进处理。
郭进也是大度之人,不但不杀告发之人,还给这个下属一个赎罪的机会:“假如你能帮我取得敌军的一座城或者一个寨子,我不仅饶恕你的死罪,还给你官当!” 一年后,那个告发之人果然破敌立功,宋军轻而易举就获得了一座城池,郭将军履行诺言,打报告为他向朝廷请官。
但是,赵匡胤却不答应:“这个人品行有问题,诬害忠良,所立之功正好赎他的死罪,不用再谈赏赐了!”郭进不愿意自食其言,就又打一个报告请求皇帝批准自己的建议,并说:“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
”这意思说,不能失信于人,这有损公信力啊!于是,赵匡胤便同意郭进的请求。
打下四百座军州的赵匡胤武艺如何? 在很多的小说中,都讲赵匡胤是一个杆棒等身齐,打得八百连营都,也有人说赵匡胤创立了太祖长拳,号称武艺天下第一。
赵匡胤武艺超群当不假,不过是不是最能打,这个并没有信载。
关于棍的使用在宋朝确实有了很大发展,李小龙的二截棍源头就在宋朝,是从“大扫子”演化过来的,“大扫子”长的一截齐眉,短的一截两尺,专门扫马腿。
网络配图 《》里各路英雄防身大都用哨棒,都说明宋朝棍棒使用非常普及。
不过太祖长拳应该不是他创立的,拳法套路大概是清朝在成型的,宋朝恐怕还是散手阶段,而且军人出身只讲实用,不可能去搞拳法套路的。
信史也没记载宋太祖上过少林,太祖当兵出身,军阀手下一个普通军官,因为能力超强,逐渐成为军事统帅,最后和平兵变夺权。
在954年,郭威去世,即位。
柴荣为郭威内侄,后为郭威认为养子。
而郭威有外甥名李重进,当时为统兵大将,与柴荣不睦。
郭威临终之时,召见女婿德,外甥李重进,养子柴荣,宣布传为柴荣,并要求二人当面下跪,定君臣之分。
张永德是柴荣心腹立刻下跪,而李重进许久方下跪。
见郭威新丧,柴荣权势未稳,北汉刘崇乘机勾结契丹进攻后周,双方在高平发生激战。
当时北汉军三万,契丹精锐骑兵一万,后周昭宁节度使李筠初战不利,全国震恐。
此时柴荣,决定御驾亲征。
李重进率领左军,樊爱能率领右军,自己的妹夫张永德率领禁军护卫。
可面对敌军的猛烈攻势,樊爱能怯战,连连败退,而猛将李重进却徘徊观望,全军士气低落,面临崩溃。
此时周世宗柴荣亲上前线督战,却被敌军围困,当时作为禁军将领的赵匡胤身先士卒,迎敌血战,救下柴荣,士气大振,柴荣立刻下令全军反攻,结果大败敌军。
高平之战是五代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这一战奠定了周世宗柴荣不可动摇的地位,也让赵匡胤从一位普通将领,正式走进了皇帝的视野。
赵受命从禁军中选拔精锐,组建皇帝亲军,而由赵匡胤担任统帅。
此后的赵匡胤顺顺风顺水,官职一路飙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胡夫金字塔,揭秘胡夫金字塔未解之谜
众多的金字塔中,最著名、最高大、最具神奇色彩的是位于尼罗河畔、距开罗20公里的胡夫金字塔,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1]。
塔高146.59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
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5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它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成群结队的人将这些大石块沿着金字塔内部的螺旋上升通道往上拖运,然后逐层堆砌而成,十万多个工匠共用约2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人类奇迹,当年埃菲尔铁塔还未建成时胡夫金字塔还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修筑真相 那时尼罗河每年泛滥,淹没田野达3-4个月。
农民和劳工们无法种地,于是他们找到了修筑陵墓的工作。
建成一座金字塔的工程可能要花费30年时间。
由于埃及人的生死观及信奉太阳神的影响,认为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就像每天于东方出生及西方死亡,故金字塔都建于尼罗河西边。
金字塔的修筑反映着纯农耕时代人们从季节的循环和作物的生死循环中获得的意识,古埃及人迷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只要保护住尸体,300年后就会在极乐世界里复活永生,因此他们特别重视修筑陵墓。
公元前2613年,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即位。
他希望自己死后居住在一座大陵墓里,于是决定修筑一座最大的金字塔。
这也就是胡夫金字塔。
解析胡夫金字塔未解的谜团 金字塔之所以奇怪就在于它的修筑时间和建筑的数据。
在几千年之前,古埃及当时没有如今便利的机器和工具,甚至可以说连人力资源都比不上如今的社会,但是当时所修筑出来的金字塔换到现在我们都建不出来。
这足以证明金字塔修筑的难度。
那么古埃及人到底是怎么设想出这种建筑并且将它建出来的呢?这是胡夫金字塔未解的谜团中的其一。
第二,中国历史皇帝的陵墓都是靠机关和毒药来防止后人盗墓的,但是古埃及不是,他们是靠咒语。
进入胡夫金字塔的科学家发现在塔身内部刻有这样的文字“不论谁打搅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降临在他头上”。
而进入过金字塔内部的人也的确在之后纷纷奇妙死亡,半数死于癌症。
咒语这种东西一直都是很虚无缥缈的,大部分人都不相信。
但是科学家们的结局不得不让人感到胆怯。
在金字塔内,能够轻而易举地保护易腐败的东西。
法老们为何会想要修筑金字塔,最大的真相是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尸身不腐,在300年后就可以复活在极乐之地。
所以古埃及的法老们才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筑金字塔。
而根据科学家们的实验,动植物的身体放入金字塔后,的确能够保持原样,腐蚀的极其缓慢。
金字塔内的未解的谜团还有很多,但是至今都没有人能够成功地解密。
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嬴政又为什么钟情于骊山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古代惨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
秦始皇嬴政建陵于此,也造就了二世而亡的悲剧。
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嬴政又为什么钟情于骊山,建陵于此呢?从中国历史的传统风水之说看,骊山绝对是一块福荫之地。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做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是秦始皇嬴政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皇帝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
《水经注》载:“秦始皇嬴政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
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骊山之南的蓝田玉着称于世,现代地质队曾在骊山北麓开凿金矿。
从视死如视生的传统观念分析,秦始皇嬴政死后还想把这里的金和玉占为己有。
此外,秦始皇嬴政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其东侧还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
按《水经注》的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嬴政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而《两京道里记》载:“始皇陵南有尖峰,名曰望峰,言筑陵者望此为准。
”根据勘察,秦始皇嬴政陵封土中心顶端以及外城垣的南北两门与其南边的骊山最高峰望峰南北相对在一条直线上。
而每一道峰脊似一个花瓣,秦陵就在花蕊位置。
民间称始皇陵为“莲花穴”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嬴政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
如此一块风水宝地,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秦始皇嬴政会选中骊山为自己营造身后帝国了。
可以说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嬴政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
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依山环水的建陵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