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在秦国的崛起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真的没有商鞅就没有统一吗?

在主流认知中,如果没有商鞅,就没有秦国的崛
【千问解读】
在主流认知中,如果没有商鞅,就没有秦国的崛起,更不会有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业。
从既定事实的角度来看,这个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却发现实情绝非如此。
秦国希望通过变法实现腾飞,他们最终也做到了这一点,六国国君只要不瞎,就不可能看不到秦国的变化。
如果变法就能令国家富强,他们为什么不效法秦国呢? 是从公元前359年开始的,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21年。
换言之,从商鞅变法到,经历了一百三十八年的时间。
在这一百三十八年里,为什么关东(以东)六国都没有通过变法实现腾飞,最终只能被秦国逐一消灭呢? 照搬照抄商鞅在秦国玩的那一套,从理论上来讲并不困难,只要把秦国的法律全部抄上一遍带回国就是了。
实在不行,从秦国挖几个底层法官带头搞变法,不说学个十成,六七成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在商鞅之后,秦国又涌现出不少人才,比如说范睢、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名臣,更是能臣。
拿商鞅与上述几人相比,比理论水平,商鞅不如吕不韦;比实践水平,商鞅不如李斯,要说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范睢、吕不韦和李斯全都不是秦国本地人,而是关东六国的人才,他们是在本国得不到发展的空间,只能跑到秦国谋求发展,结果大获成功。
从这个角度来看,想从关东六国找出比商鞅更优秀的人才,虽然谈不上简单,但肯定还是能找到的,可最终的结局却是秦国统一天下,这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历史绝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偶然事件可以轻易改变的。
从个人素质来判断,应该说商鞅足够优秀,但商鞅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并成为秦国历史上的“Special One”,主要原因还在于:他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出现,成为了站在风口上的那头猪(非贬义,仅举例)。
早在春秋时期,秦穆公向西发展,将犬戎(游牧民族)打得一败涂地,最终拓土千里,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
但在秦穆公去世之后,秦国却逐渐走下坡路。
春秋末年中原动荡,强大的分为赵魏韩,按说这是秦国东征的大好时机,但秦国依然没能从内讧中恢复元气,以至于被压着打了好多年,连兵家必争的河西之地都丢失了。
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继位的,此时的秦国只能缩在函谷关以西瑟瑟发抖,根本没有东征的机会。
从客观现实来看,此时的秦国充其量只能算是二流强国,但从底子来看,秦国很显然属于祖上阔过的那个类型,因为秦穆公时期的秦国可是非常强大的。
从强大的秦穆公时代到后世沦为二流强国,秦国之所以会衰落,原因只有一个:内讧,以及因为内讧而导致的君权衰弱。
很多人一提起变法,立刻兴奋得两眼放光,这个法那个法一说一大堆,别说读者搞不清楚,就是很多作者也得一边查资料一边粘贴,地粘他几万个字,实在是乏味且无趣。
其实在讲述变法的时候,完全没必要玩这么多虚招,只要抓住一个核心点即可,那就是加强君权。
君主为什么想变法?因为他觉得国家不够强大;国家为什么不够强大?因为自己手里的权力不够大。
如果自己手里的权力足够大,还有哪个能阻挡我们国家的强势崛起呢?这就是比较普遍的君王逻辑。
因为君权不够强大,所以才会有人不断跳出来挑战君主。
如果君权足够强大,谁敢没事跳出来找死呢? 在这种背景下,谁能帮助秦国加强君权,谁就能够使秦国重新强盛,商鞅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基本点展开的。
对于变法倡导者(通常是国君)而言,变法当然是极好的,因为那会使得自己手里的权力增大,但在生产力没有发生突变的前提下,国君手里的权力增大,就意味着其他军政集团的权力变小。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利益受损的军政集团自然会团结起来抵制变法,这才有了革新派与保守派之争,很多人解读为理念之争,实际上都是利益之争,而且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利益。
对于国君而言,变法的确是集权利器,但变法的时机可不是说有就能有的。
秦孝公的父亲嬴师隰,他继位的时候国内已经有一位国君了,就是嬴昌。
最后,秦出公母子皆被杀,秦献公才算坐稳了皇位。
如果有一位类似商鞅的人,在这种纷乱的时刻进入秦国,他能做成什么事呢?什么也做不了,因为此时秦国的国君比傀儡强不了多少,谁敢在这个时候玩变法那就是找死。
商鞅能在秦国变法成功的背景是: 一、经过秦献公的经营,秦国国内的其他军政集团已经处于守势,秦孝公继位之后,以商鞅变法为武器,向其他军政集团发起挑战,获得了可喜的战果:虽然没能歼灭他们,却也把他们打得重伤蛰伏; 二、魏国空前强大,以至于其他国家都担心被魏国攻打,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围攻魏国,秦国趁机收回了河西之地,为日后东征打下良好基础。
如果秦国的其他军政集团没有衰弱,如果魏国依然有余力进攻秦国,商鞅变法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或许有人会说:商鞅变法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客观便利,但我们不能否认,在那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正是有了商鞅的出现,才有了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却依然高估了商鞅的作用。
商鞅在那个特殊时间和特殊地点出现,只能保证他青史留名,却不能保证秦国一统天下。
在他的名篇《过秦论》中是这样说的:“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
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 换言之,在贾谊看来,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秦国在地缘上占据了极大优势。
在中国经济重心东移之前,秦、西汉、隋和唐都是居关中夺取天下,从这个角度来看,秦国占据关中,本就具备了夺取天下的先决条件。
曾经的魏国为什么会衰弱?大家或许会得出许多结论,但有一个结论是谁也无法否认的,那就是魏国在地缘上吃大亏,是一个先天有短板的。
秦国逐渐走出内讧阴霾、商鞅变法加强秦国君权、强敌魏国受制于国际环境、关中险要助力…这四个因素加起来,才有了后世那个一统天下的秦王朝。
贾谊在他的名篇《过秦论》中还说过这样的名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 所谓“奋六世之余烈”,是从秦孝公开始算的,后面依次是、、、和。
在这六位秦国国君之中,有三位命运不佳。
秦武王在位四年,跟别人比赛举重被砸伤,最后伤重不治,年仅二十三岁; 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就是说在他爹去世之后,他熬过了他爹最后一年的年号,自己改完年号刚三天就去世了; 秦庄襄王嬴在位三年,除了攻灭东周之外毫无贡献; 秦庄襄王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始皇继位的时候只有十三岁,成年以后立刻面临着一场宫廷政变,也是十分不容易。
看完上述史实,很多人或许会由衷地发出一声感慨:这样都能统一六国?老天爷实在是太眷顾秦国了! 事实上,有了上述四个重要条件之后,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优秀的国君死了一个又出一个;优秀的首相死了一个又出一个;优秀的统帅死了一个又出一个。
但不管怎么死,秦国总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都说逼走害死,不尊重人才活该亡国。
说这话的人应该看看秦国:商鞅被车裂,被赐死,范睢被赐死(有说法是病死),吕不韦自杀,李斯曾被赶走……难道秦国非常尊重人才?说实话我没看出来。
这就是唯物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区别:在英雄史观看来,只有优秀的领袖,才能推动历史发展;而唯物史观则认为,任何人才的出现,都离不开适应人才生长的客观环境。
把这两个观点放在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的语境中,谁更正确呢?相信大家都能做出判断。
商鞅变法加强了秦国君权,这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先决条件之一,但也不必过于神话。
商鞅于公元前359年开始变法,但在二十一年后的公元前338年,商鞅就被杀了,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其中也间隔了一百一十七年。
如果商鞅变法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和影响,为什么秦国还要等一百多年才能实现统一呢? 秦始皇实现统一中国的伟业,商鞅自然是有功劳的,但如果把首功归于他,实在是追溯得有些遥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5年在专科招生的本科院校有哪些?附录取分数线
2025年相关院校专科录取分数线要在招录结束后才会出炉,参考2024年的分数情况,大部分招专科生的本科院校招生分数超专科线50分以上,少部分民办院校分数会比较低,有的最低分与专科线持平,具体分数详情可见正文。
一、2025年在专科招生的本科院校专科生择校其实可以优先考虑招专科生的本科院校,毕竟这类大学不仅院校层次高、教育资源以及学习氛围好,校内对口专业专升本也会更容易一些。
2025年不同省份的招生院校名单不一样,为方便同学们参考,下面列举广东、吉林2025年在专科招生的本科院校名单。
1、广东在广东招专科生的本科院校有韩山师范学院、武汉传媒学院、广东理工学院、肇庆医学院、齐鲁理工学院、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新疆和田学院、汉口学院等等。
完整名单见下表:2、吉林在吉林招专科生的本科院校有吉林师范大学、民政职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北华大学、大连财经学院、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等等。
完整名单见下表:二、2024在专科招生的本科院校分数线这里以安徽省2024年招录数据为例,为大家带来全国在专科招生的本科院校最低分数线及位次情况。
1、历史类2024年历史类招生院校共有103所,其中大部分为民办院校,公办院校只有29所。
最低招生分数范围在200分~469分之间,分数较低的公办本科院校有新疆和田学院(202分)、柳州职业技术大学(218分)、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269分)等。
分数较低的民办本科院校有山东协和学院(200分)、泰山科技学院(200分)、丽江文化旅游学院(201分)。
2、物理类2024年物理类招生院校共有113所,其中民办院校有77所,公办院校有36所。
最低招生分数范围在201分~478分之间,分数较低的公办本科院校有新疆和田学院(214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280分)、柳州职业技术大学(306分)等。
分数较低的民办本科院校有辽宁何氏医学院(201分)、海口经济学院(207分)、山东英才学院(207分)。
三、2023在专科招生的本科院校分数线2023年本科院校招专科生的分数基本在专科线上50分以上,也有部分院校分数较低,刚好与专科线持平,但基本都为民办院校。
篇幅有限,这里以辽宁省2023年招录数据为例,为大家带来全国在专科招生的本科院校最低分数线及位次情况。
1、历史类2023年历史类招生院校共有48所,其中大部分为民办院校,公办院校只有17所。
招生分数范围在150分~454分之间,分数较低的公办本科院校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25分)、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280分)、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327分)等。
分数较低的民办本科院校有云南经济管理学院(150分)、辽宁理工职业大学(150分)、南昌理工学院(150分)。
2、物理类2023年物理类招生院校共有50所,其中民办院校有32所,公办院校有18所。
招生分数范围在150分~426分之间,分数较低的公办本科院校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58分)、中国民航大学(311分)、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332分)等。
分数较低的民办本科院校有南昌工学院(150分)、山东外事职业大学(150分)、辽宁理工职业大学(153分)。
各大学在湖南录取分数线及位次 含本科专科,2025参考
本文展示录取分数线从高到低前100的院校专业组名单一览表,供参考。
2024年一共有6833个院校专业组在湖南省招生,其中在首选历史科目类招生的院校专业组有2397个,在首选物理科目类招生的院校专业组有4436个。
下面以历史组招生为例,整理本科、专科各大学分数线。
一、各本科大学在湖南录取分及位次2024年在湖南历史类本科招生中,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北京大学(第103组),2024最低分数线为656分,最低位次在51以内。
湖南历史类考生最好考、收分最低的本科大学是:怀化学院(第824组,预科班,面向沅陵县),2024最低分411分、最低位次70618名。
下面是2024年在湖南省历史类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前百强高校一览表:二、各专科大学在湖南录取分及位次2024年在湖南历史类专科批招生中,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第102组,2024最低分数线为471分,最低位次是38119位。
考生最好考、收分最低的专科学校是:贵州铜仁数据职业学院第101组(民办),2024最低分223分、最低位次145434名。
另外在湖南收分最低的公办大专是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101组),2024最低分229分、最低位次144908名。
下面是2024年在湖南省历史类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前百强公办大专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