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任何古文献中?它是如何消失的

2千年来我们一直认为,中华文的长度约有5000年,其开端是华夏部落联盟的和。
但近年来,随着学的进步,浙江良渚文化逐
【千问解读】
2千年来我们一直认为,中华文的长度约有5000年,其开端是华夏部落联盟的和。
但近年来,随着学的进步,浙江良渚文化逐渐被全社会认识和重视,成为国内外考古界关注的一大热点。
在这次,中国考古界改变了封闭和保守的态度,以开放性的姿态,广泛邀请国外考古学家参与研究。
与国际上全面否定不同,浙江良渚文化正在得到国际考古界的普遍认可。
他们认为,良渚古城遗址的出土文物证实,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文明阶段,具备了王国的基本特征。
也就是说,中华文明史正在被改写,它的长度不是5000年,而是5300年。
浙江良渚文化 由于浙江良渚文化从未出现在任何古文献中,我们对其起源和消失过程一无所知,只能通过考古出土的证据进行推测。
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学家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大约有300多处,它们的地层剖面都有一个明显的文化断层,说明它们消失于同一时期。
在文化断层上面,留下了一层厚厚的淤泥堆积。
通过考古学和历史文献相对照,专家们发现在夏朝前期,全球都经历了一场大范围的气候突变,引发了史前大洪水。
这场自然灾害持续百年,淹没了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良渚人构筑的巨大堤坝,最终也没有能够挽救他们的王国。
那么,的良渚人都去往何方了? 良渚人复原图 许多考古学家认为,浙江良渚文化在被史前大洪水毁灭以后,良渚人分为两支向外迁徙。
其中一支迁往北方,与当时的华夏部落联盟,也就是龙山文化族群发生冲突。
在战败后,良渚文化被龙山文化吸收和融合。
我们经常能在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良渚文化的玉器。
例如江苏北部的青墩遗址和花厅遗址,都出土过良渚人的祭祀礼器——玉琮。
另外一支良渚人,向地势更高的长江中上游迁徙,他们有的进入四川地区,给蜀人带来了先进文化,促使三星堆遗址开始爆发式发展。
有的从长江中上游进入陕西黄土高原,与当地的华夏部落融合。
比如在陕西神木的石峁遗址,他们的玉器技术也是突然爆发,良渚文化风格的玉器随处可见。
良渚文化的玉器 可能有些人要问,为什么良渚人不往南方迁徙呢?一是因为南方当时还是蛮荒之地,为了生存而逃难,自然要逃向比较发达的地区。
二是史前大洪水过后,南方地区也是一片沼泽,并不适合良渚人繁衍生息。
考古学的发现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在夏朝和中前期,近1000年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上是荒无人烟,一片死寂,没有留下任何大型的聚落文化遗址。
有人说上海松江地区的广富林文化,可以弥补长江流域在夏商时期的文化空白。
但迄今为止,不管是从文化延续时间上,还是从出土文物的类型上,似乎都没有达到考古学家的预期。
夏朝前期大洪水 一直到商朝晚期,太湖流域出现了马桥文化,被认为是越国文化的代表类型。
而马桥文化非常原始,无论是玉器制造技术、陶器制造水平,还是人口数量和生产力水平,都远远落后于良渚文化。
因此,马桥文化并不是良渚文化的延续,越国人也不是良渚人的后代。
考古界普遍认为,商朝晚期在太湖流域活动的越国人,他们来自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和江西等地区,是的土著文化。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记载,在春秋末年越国灭亡后,越国人重新回到了他们的“祖地”,即福建和广东等沿海地区。
到西汉时期,越国人建立了三个王国,分别是温州地区的东瓯国,广东地区的南越国和福建地区的闽越国。
越国 如果越国与良渚文化没有关联,那么同为之一,同处南方的吴国呢? 其实,吴国人是从中原地区迁徙而来的,这在司马迁的《史记》的《吴太伯世家》中有详细记载。
在商朝晚期,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古公,生了3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三子(周文王的父亲)。
据说,太伯和仲雍知道自己资质平平,无法担当治国大任。
为了把王位让给季历,他们“出奔”吴地,建立了国家。
周武王灭商后,就把他们的后人周章封为吴侯。
这就是著名的“周太伯奔吴”的典故。
不论周太伯奔吴是真的让贤,还是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
也不管最早的吴国是在江苏地区,还是后来迁徙到南方的。
总之,从吴国人追认太伯和仲雍为先祖的传统,可以反映他们确实来自中原地区。
考古出土的文物也可以证明,吴国在文化上更加接近于中原风格,而与浙江良渚文化没有任何关联。
越王 可见,吴国和越国都没有继承良渚文化。
在商周时期,他们曾经关系亲密,堪称兄弟之邦。
后来,吴国军队进攻太湖流域,赶走了原来在这里生活的越国人。
奉吴王之命,“观天象、测地理、选天命之地”,建造了苏州城。
正是因为这一段历史,吴国和越国开始,引发了长达百年的。
吴王、越王勾践、商贾和美女等历史名人,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随机文章英国决心级核潜艇造价,4000万英镑让苏联不敢妄动2018.1.30美国ufo事件,环状不明飞行物倾斜悬浮于半空揭秘中国国花是什么花,牡丹VS梅花谁才是(两败俱伤菊花也来凑热闹)冥王哈迪斯的老婆,竟是老弟众神之王宙斯的女儿珀耳塞福涅失眠看什么动图入睡,6张图让你瞬间秒睡(易导致睡太死/慎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山西文化遗产专业的大学有哪些?附最好的学校推荐
一、山西文化遗产专业的大学山西开设文化遗产专业的大学,共计2所,全部名单如下。
1.忻州师范学院2.长治学院二、山西文化遗产专业最好的大学位于山西省、且文化遗产专业实力最强的好大学是忻州师范学院。
小编评价的标准是:以山西高考2024年的录取数据为例,整理出山西省所有大学的文化遗产专业最低录取线,并且按照录取线从高到低排序。
文科,山西文化遗产专业收分最高的是忻州师范学院,2024年在山西省的最低分是453分。
下文将为2025年想要报考山西省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展示:2024年在山西省文科录取分数线最高的2条数据。
大家的成绩如果够不上忻州师范学院的文化遗产专业,也可以考虑长治学院的文化遗产专业。
1.忻州师范学院的文化遗产,文科最低分是4532.长治学院的文化遗产(办学地点南校区),文科最低分是451
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嬴政又为什么钟情于骊山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古代惨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
秦始皇嬴政建陵于此,也造就了二世而亡的悲剧。
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嬴政又为什么钟情于骊山,建陵于此呢?从中国历史的传统风水之说看,骊山绝对是一块福荫之地。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做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是秦始皇嬴政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皇帝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
《水经注》载:“秦始皇嬴政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
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骊山之南的蓝田玉着称于世,现代地质队曾在骊山北麓开凿金矿。
从视死如视生的传统观念分析,秦始皇嬴政死后还想把这里的金和玉占为己有。
此外,秦始皇嬴政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其东侧还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
按《水经注》的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嬴政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而《两京道里记》载:“始皇陵南有尖峰,名曰望峰,言筑陵者望此为准。
”根据勘察,秦始皇嬴政陵封土中心顶端以及外城垣的南北两门与其南边的骊山最高峰望峰南北相对在一条直线上。
而每一道峰脊似一个花瓣,秦陵就在花蕊位置。
民间称始皇陵为“莲花穴”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嬴政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
如此一块风水宝地,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秦始皇嬴政会选中骊山为自己营造身后帝国了。
可以说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嬴政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
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依山环水的建陵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