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之后,锦衣卫都跑哪里去了?有的死有的伤

他们出现的地方,就会掀起一片腥风血雨——这并非夸张之语。
“洪武四大案”之中的两个,“案”和“案”,就是由锦衣卫直接策划并办理的。
两个案件前后
【千问解读】
他们出现的地方,就会掀起一片腥风血雨——这并非夸张之语。
“洪武四大案”之中的两个,“案”和“案”,就是由锦衣卫直接策划并办理的。
两个案件前后株连蔓引了4万多人。
那可是4万多条活生生的生命啊。
锦衣卫的权力极大,从理论上说,他们除了本人不敢惹外,有权捉拿任何人:不管你是皇亲国戚、王公贵族,还是统兵大将。
所以,再狠的角色,见了他们都只有躲得远远的份。
在电影《绣春刀2》里有这样一幕,锦衣卫三兄弟奉命追杀党羽许显纯时,竟然将两个值夜的五城兵马司校尉吓得。
平日里,五城兵马司校尉也是横着走的主儿。
他们见了锦衣卫都怕得要命,遑论其他人? 除了朱元璋曾经短暂取消过锦衣卫,明朝近300年都有锦衣卫活跃的身影。
可以说,锦衣卫真正做到了与明朝“同呼吸共命运”。
那么,1644年,当明朝灭亡时,曾经威风凛凛的锦衣卫去了哪里? 指挥使骆养性投降了清廷 锦衣卫的首领叫指挥使,属于正三品。
在朝廷中仅低于正二品的六部尚书。
最后一任锦衣卫指挥使叫骆养性,骆养性官至正二品的左都督,就与六部尚书了。
骆养性在朝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弹劾出京督师的内阁首辅周延儒谎报大捷,将这位扳倒。
1644年3月,大军攻陷北京。
骆养性被农民军抓获,被追出赃银3万两。
后来,率领清军赶走李自成,进入北京,骆养性向清廷投降。
多尔衮随即任命骆养性为天津总督。
在天津总督任上,骆养性为天津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
他向清廷请求赦免明朝末年加派的各种税赋钱粮,只征收正额及火耗。
多尔衮回复:“著严行禁革,如违禁加耗,即以犯赃论!” 后来,骆养性因擅自迎接南明弘光帝使臣左懋第,遭到革职处理。
不过,清廷表示安抚之意,给他加了太子太傅、左都督的虚职。
指挥同知李若琏自杀殉国 锦衣卫的副职首领叫指挥同知,一般设置两人,属于从三品。
李若琏是崇祯元年(1628年)的武进士,进入锦衣卫后任职指挥同知。
李若琏是锦衣卫里的一个异数。
为啥呢?“长安士民畏厂卫如虎,见公执公秉正,颂声载道。
” 李若琏曾经奉旨承办案,审讯一名被怀疑是袁崇焕奸细的木工。
李若琏觉得大有蹊跷。
因为以袁崇焕的权势,就算有二心,也不用找一个木匠做奸细呀?于是反复审讯,木匠才说出实情,“捕营苦刑,叫如此说,不然驳回,当时夹死。
我是山西人,在京作木匠,何曾到辽东?” 李若琏查实木匠的冤情,据实上报。
可不信,命锦衣卫刘侨再审。
刘侨审讯回来,汇报木匠的确是袁崇焕奸细。
崇祯帝,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李若琏因“失出降二级”。
但他不以为然,笑着说:““吾不以人命博一官也。
” 1644年,李自成大军猛攻北京,李若琏坚守崇文门,最终自杀殉国。
死前留下绝命词:“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
” 锦衣卫机构被清廷收编 除了骆养性和李若琏,其余锦衣卫人员怎么样了? 有的跟骆养性一样投降清廷。
如堂上指挥王鹏翀、乔可用,都投降了清廷,并在清廷任职。
有的被李自成军追赃打死。
如西司房提督孙光,西司房堂上指挥刘应袭、马国瑊、齐昌国,北镇抚司理刑指挥梁清宏,掌印指挥使赵泗洲等,在李自成军追赃行动中被拷打至死。
有的逃走,如北镇抚司掌刑指挥吴邦辅,在北京城破后逃往南京。
有的拱卫南明小朝廷,如广东都指挥使马吉翔。
他先后拥立隆武帝、永历帝,成为锦衣卫指挥使。
1657年转职为大学士,后来更是晋升为内阁首辅。
马吉翔由此创造了一项纪录:他是大明300年唯一以锦衣卫身份成为内阁首辅的大臣。
清廷入关后,收编了锦衣卫,锦衣卫的官名等一律沿用,只是取消了侦缉、监狱的职能,变成了皇帝的仪仗队。
一年后,清廷将锦衣卫改名为“銮仪卫”。
从此,在明朝存在了近300年的锦衣卫从历史长河里永远消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玛雅人五大预言 预言了玛雅人自己的灭亡
在考古研究中,关于玛雅文明的离奇消失至今仍然是个未解的秘密,而关于玛雅文明的预言更是令后人震惊。
是什么?玛雅人提前预言到了什么呢?玛雅人预言中国救世主又是怎么一回事?玛雅人预言中国救世主又是怎么一回事?下面听大老师细细讲来。
玛雅人五大预言:1、预言了玛雅人自己的灭亡如果说,人是按照历史,为传统而活的民族;那么玛雅就是按照预言,为未来而活的民族。
他们深深信《豹的预言书》的预言记载,安然接受既定的未来。
2、预言了我们这一代人有飞机有汽车这些高科技关于玛雅人预言在这这么一个特定的时代出现汽车飞机火箭等高科技产物,有两个版本,一说是玛雅人留下了碑文有清楚记载。
还有一说是汽车飞机火箭预言其实是出自16世纪的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
诺查丹玛斯写了一本叫《诸世纪》的预言书,里面是近千首四行预言诗。
作者故意使用外延极广的词语和描述,以便后人的多种解读。
而每个时代的人都能从这些模棱两可的诗句中“解读”出当下的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包括飞机上天、汽车出现、希特特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盟军诺曼底登陆、德国战败、墨索里尼死亡、原子弹在日本爆炸、日本投降、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杀、苏联女宇航员进人大空、苏联入侵捷克、中东战争爆发、全球性污染与温室效应、“挑战者号”爆炸、戴安娜王妃身亡等等。
问题是这些全都是马后炮,都是在事件发生以后才回头从《诸世纪》中发现了“预言”,从来没有人能事先根据《诸世纪》做出准确的预测。
语义含糊的预言不是预言,只能在事后回顾的预言更不是预言。
事实上在《诸世纪》中并没有提及具体的时间,唯一一次提到的具体时间是一九九九年七月的世界末日,但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笑话。
3、预言了我们这一代要出一个希特勒这样的人,并且预测了他的出生与死亡日期关于玛雅人对于希特勒出生和死亡日期的预言,菜叶网,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说现实证明在玛雅古城的遗址上发现了希特勒的出生日期即死亡日期,所以认为玛雅人预测了希特勒的出生和死亡日期。
另一种说法认为大魔头(希特勒)的出生与死亡日期并不是玛雅人预言的,而是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预言。
4、预言了我们这一代人将会在第五个太阳纪终结毁灭性战争的爆发时期,也就是首次世界大战和二战,预言中用说打败狮子和老鹰,最后摘“日”,有人猜测其中“日”指同盟国打败日本,日本最后无条件投降,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即是预言中用狮子比喻的。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就是预言中用老鹰比喻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预言中用日比喻的。
5、第五个预言就是2012年世界末日关于这个预言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个,玛雅人预言,2012年12月21日11点11分,人类将面临空前的浩劫,当夜幕降临,第二天的黎明将永远不会到来,世界末日。
中南美洲危地马拉3名玛雅部落长老曾参加在古巴举办的一个关于玛雅文化的“圣火”仪式,他们澄清2012年12月21日不是世界末日。
其中一位部落长老表示:“世界不会结束。
”根据玛雅人的历法,一个纪元由13个周期组成,每5125年为一个纪元,从公元前3118年开始的本纪元将于2012年12月结束。
在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前面的预言也确实被印证了,因此才导致了地球上的很多人对2012的世界末日深信不疑,并且美国的科幻大片《2012》更加的渲染了这类的效果,为玛雅文明的五大预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虽然说已经被确定这个预言是错误的,但是有一点大家需要知道的是,在2012年的时候地球确实发生了很多的异常现象,但是并没有造成人类的灭绝。
以上五个预言可以理解成3个意思:1:人类在精神和灵魂上脱离了物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人类因为地球太阳磁极的同时颠倒所造成的灾难而灭亡。
3:在2012年12月中旬,将有一颗小行星按逆时针方向朝地球大气摩擦而来,经美国专家科学预测,在玛雅人预言的2012年12月21日那天与地球最为接近,彼此之间的巨大的万有引力将使地球的自转时间大大增加,从而造成地球上部分地区3天之内没有太阳升起。
玛雅人的神话——用他们的话来说——一个宇宙命运的装置,选择了我们这个时代作为宇宙创造的经典时刻。
从上面可以看出虽然玛雅人的很多预言具有奇幻色彩,但是并没有关于中国救世主的具体预言,也许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探索吧!
笈多王朝之后的印度王朝更迭
它大约存在于公元320年至540年,见证了和的蓬勃发展,其疆域曾涵盖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区。
然而,再辉煌的王朝也难逃兴衰更替的命运,笈多王朝之后,印度大陆上涌现出诸多新的王朝,各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一、后笈多王朝的残存 笈多王朝在公元五世纪末开始衰微,六世纪初以后国家分裂,出现了许多地权。
尽管笈多王朝主体走向衰落,但它并没有立即灭亡,而是以地区的小国家形式持续了近二百年,这便是后笈多王朝。
这一时期,后笈多王朝虽仍保留着一定的统治痕迹,但实际控制范围已大幅缩小,仅在摩揭陀、阿逾陀一带维持着残局。
此时,印度大陆上小邦林立,各地割据势力纷纷崛起,政治局势极为混乱。
二、朝的短暂统一 在笈多王朝衰微和后笈多王朝残存的同时,印度半岛上出现了众多王国,其中戒日王朝较为强盛。
公元6世纪末期,衰落,其属国之一曲女城独立,控制了印度北部大片地区。
公元606年,戒日王正式加冕为,定都曲女城,开了戒日王朝的统治时期。
戒日王在位期间,积极扩张领土,剿灭印度北部诸国,他的宗主地位在西部得到瓦拉毗国王的承认,在东部得到迦摩楼国王巴斯卡·跋摩的承认,在南部,帝国延伸到纳尔马达河。
612年,应穆克里国贵族的“请求”,戒日王继承了曲女城王位,两国正式合并为。
戒日帝国在短期内再次统一了印度北部,维持统治到公元647年左右。
然而,戒日王死时没有留下子嗣,导致普西亚布提王朝灭亡,戒日帝国也随之瓦解,印度再次陷入的局面。
三、的崛起 在印度南部的德干地区,遮娄其王朝逐渐崛起。
遮娄其王朝在第一位王之后,由其两个儿子将王朝分裂为两个国家,各自占领东部和南部。
遮娄其王朝在德干地区拥有强大的势力,与北方的诸多王朝形成了对峙局面。
该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其统治下的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繁荣,同时也对当地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其他地方政权的并存 除了上述王朝外,笈多王朝之后印度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地方政权。
例如,在印度半岛的南端,跋罗婆王朝曾臣属笈多王朝,但在笈多王朝衰微后便独立了,与北部德干地区的遮娄其王朝对立。
此王朝信奉佛教,著名的护法论师就是此国大臣的儿子。
在印度半岛最南端的潘底亚自古就拥有势力,但夹在此潘底亚与跋罗婆王朝中间的求罗族,从公元九世纪起势力转强,逐渐征服了潘底亚与跋罗婆,还吞并了德干地区,成为一大强国。
笈多王朝之后,印度进入了一个王朝更迭频繁、政治局势动荡的时期。
后笈多王朝的残存、戒日王朝的短暂统一、遮娄其王朝的崛起以及其他地方政权的并存,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印度政治格局的复杂画卷。
这些王朝的兴衰更替,不仅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也为后世研究印度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