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真的盛行“以肥为美”吗?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7 点击数:
简介:盛行“以(肥)胖为美”来审视人物、特别是女性的说法,流传颇广。

该说主要来源于人们欣赏唐代宫廷绘画和仕女图后的感性认识。

从笔者所检索的文献看,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千问解读】

盛行“以(肥)胖为美”来审视人物、特别是女性的说法,流传颇广。

该说主要来源于人们欣赏唐代宫廷绘画和仕女图后的感性认识。

从笔者所检索的文献看,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时人论述,并无“以胖为美”或类似观点,相反在唐代文献中保留着不少以细瘦为美的资料,且以为界,唐人审美习俗是发展变化的。

安史之乱前,胡人和北方人比较流行以壮硕、高大为美的习俗,这应该也是当时审美的主流观念。

从先秦开始,我国南北方就有诸多习俗观念不同,近代国学大师刘师培先生的《南北学派不同论》对此有精彩阐述:“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

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

王国维先生也说:“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这些观点也适合分析唐安史之乱前生活在北方主要民族的审美习俗。

《·卫风》最早描写贵族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该诗标题是《硕人》,首段写道“硕人其颀”,颀指高长;“领如蝤蛴”,指脖颈如蝤蛴,又白又长,可见庄姜是身材壮硕的高大美女。

正如童书业先生在《春秋左传研究》所说:“至当时‘美’之标准则似以健康为主。

”以壮硕、健康为美的审美观在北方汉族、特别是以游牧为主的胡人中,一直是主流。

我们仔细观察著名画家的《步辇图》可以发现,画中的宫女、仕女多为北方女子,北方女性多方脸或宽脸,故脸部有些宽的感觉;但脖颈较长、身材高,总体上不是肥胖而是壮硕、高大。

初盛唐时,由于李唐王室一直以“关中本位”政策为其立国方针,提倡胡人风俗。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胡风胡俗盛行一时:“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故有范阳羯胡之乱。

”(《》卷45)、、李欣写了不少赞赏胡人、胡姬的诗。

《全唐诗》中“胡姬”出现21次,“胡旋”出现16次,多在安史之乱前。

众所周知,玄宗宠妃杨贵妃长于胡旋舞。

李白任翰林期间写《清平调词》三首,其二专写贵妃之美:“……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诗中将杨玉环与牡丹、作比,或许也说明杨贵妃并非真的很肥胖,而是比较壮硕,符合当时李唐王室提倡的以壮硕为美的胡风审美观。

安史之乱爆发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使唐人对胡人、胡风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安史之乱历经8年之久,李唐王朝为尽快平定安史之乱,不得不借用回纥、吐蕃等胡人的力量。

但他们居功放纵,“及收东京,回纥遂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新唐书》卷195)。

《》卷111也记载回纥当时“肆行杀略,死者万计”,而吐蕃更是趁机夺取河西、陇右之地,控制了西域。

动乱后,以胡人为主的安、史降将旧部长期割据河朔地区,专横跋扈。

动乱之后的李唐王室饱受和宦官专权的打击,逐渐衰落的关陇集团,不再倡导胡风,动荡的社会现实也使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李白、岑参等盛唐文人对胡风曾经比较欣赏,而到了中晚唐,文人对胡风则主要持批判态度。

《新唐书》卷24记载“开元中……士女衣胡服,其后反,当时以为服妖之应。

”新乐府运动领导者在《胡旋女》中痛批胡旋舞等胡风:“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

旋得明王不觉迷……佞臣闻此心计回,荧惑君心君眼眩……有国有家当共谴”;亦有唱和诗《胡旋女》,批判主旨相同。

陈寅恪先生在《论》中指出:“古文运动一事,实由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之局所引起。

安史为西胡杂种,藩镇又是胡族或胡化之汉人,故当时特出之文士自觉或不自觉,其意识中无不具有远则周之四夷交侵,近则晋之之印象,‘尊王攘夷’所以为古文运动中心之思想也。

在退之稍先之古文家,如萧颖士、李华、独孤及、梁肃等,与退之同辈之古文家如、、元稹、白居易等,同有此种潜意识”。

由此可见,很多文人已把胡人风俗当作动乱原因之一,在审美习俗方面要求恢复华夏正统习俗。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等描绘反映出,南方较长时间内都流行以细瘦为美的习俗。

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北方破坏严重,大批文人贵族南迁,或做官、或举家搬迁、或入幕府做幕僚,南方的经济、文化渐超北方。

南方文人对胡风的批判更为猛烈全面,在他们大力倡导下,以细瘦、纤弱为美的南方审美习俗在中晚唐逐渐占据主流。

“舞风歌月胜纤腰……吴都风俗尚纤腰”(罗虬:《比红儿诗》),白居易《法曲》进一步总结:“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

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既然北方早已“夷夏相交”,胡汉风俗相融,而南方以汉民族为主“细瘦、纤弱”的审美习俗自然也即“正华音”,而对女子“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偏爱,正是典型的南方审美风俗。

最能展现细瘦、纤弱之美的,就是唐人诗中对女子腰部的描绘,以《全唐诗》的统计来说,初盛唐诗中,很少以细腰、小腰、腰细、纤腰、楚腰来赞美女性;而中晚唐诗却常常以此来称赏女子的美丽。

其中细腰出现50次,从“深闭朱门伴细腰”看,细腰已是美女代名词;小腰9次,如鲍溶诗“小腰婑堕三千人,宫衣水碧颜青春”;腰细8次,如罗隐诗“楚宫腰细我还知”;纤腰39次,如无名氏“宫中细草香红湿,宫内纤腰碧窗泣”;楚腰8次,如诗“楚腰纤细掌中轻”……诗人描写的这些美女多是南方人,且身份地位较高,对于审美风俗具有引导作用。

总之,初、盛唐时,女性以壮硕、高大为美占据主流,它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胡人和北方汉族人的审美习俗。

这与以胖为美看上去接近,但毕竟不同。

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主要流行以细瘦、纤弱为美,这主要是长江流域南方汉族人的审美习俗。

其流变因素既受胡汉民族关系变化的影响,又有我国南北审美习俗谁为主导的原因,还与李唐王室关陇集团的兴衰有关。

随机文章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秦始皇陵发掘44年无人敢挖(技术菜)俄罗斯不明飞行物干扰导弹中心,300米飞行物险酿核战争出丑效应是什么意思,完美无瑕的人不受人喜欢(优缺明显惹人爱)帕金森定律的解释,无能领导任用能力低下的助手致组织臃肿比恐龙更可怕13种动物,史前恐象能杀死霸王龙(凶猛无比)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罗斯维尔事件是真的吗? 奇怪飞行物

事件,罗斯,美国,讲解关罗斯维尔事件是真的吗? 奇怪飞行物。

主要内容讲解是:1947年,罗斯维尔空军基地附近发现一架坠毁的庞大圆形飞行器,当时基地司令签署发文称该飞行器为飞碟,菜叶网,直径约10米,分为内外舱,并在内舱中发现了疑似外星物种的尸体。

该新闻引起1947年,罗斯维尔空军基地附近发现一架坠毁的庞大圆形飞行器,当时基地司令签署发文称该飞行器为飞碟,直径约10米,分为内外舱,并在内舱中发现了疑似外星物种的尸体。

该新闻引起了大轰动,一时间吸引了全国的目光。

然后几个小时之后,军队指挥官紧急召开了一个记者会澄清:军官犯了严重错误,根本没有飞碟。

短时间内的消息反复变化,使得事件更加扑所迷离,在人们口口相传中,事件也变得更加奇怪,有人说这是军方为了保护秘密而采取的措辞,也有人说只是为了掩盖军方在此次事件中犯的低级错误。

这个事件在30年后才真正火起来,众所周知那时候刚好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有分析人士就指出,这个事件其实就是为了迷惑俄罗斯当局,想要保持美国在冷战时期的领先地位。

直到2000年之后,相关文件才陆续解密,科学家在阅读考夫曼留下的笔记之后发现,“罗斯维尔”事件其实根本不存在。

俄罗斯方面认为这个事件只是美国为了掩盖其导弹坠落的真相,飞碟是虚构的,被解剖的外星物种也是伪造的。

根据息图演示,没有任何物体在地球物理定律之外以高速超过90度甚至180度进行转弯,而且在大气层以几千公里的速度飞行而不起火。

根据这个事件,美国则有人提出的论点是苏联的航天器,里面载有纳粹战犯通过人体实验制造出来长相怪异的小孩。

这个事件发生之后,外星物种及飞碟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人迷恋追逐外星文明,期待地球文明有天能够向宇宙进发。

长翅膀的人类真的存在吗?至今未解的20个世界谜团!

  尽管科技一直都在进步,但是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仍然十分有限,因为在世界范围内,依旧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我们未能了解的事物,这些世界秘密一直都在激励着有求知欲望的人们前去探索,本文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世界未知秘密,如果你都知道就太厉害了。

  1. 柬埔寨高棉王国消失  高棉王国曾是东南亚最强大的一个帝国,它从现在的柬埔寨一直延伸到老挝、泰国、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

可以上溯到公元802年。

它没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因此我们对它的了解是通过考古学研究等一点点拼凑在一起的。

会是什么导致这个文明社会最重走向没落?  柬埔寨高棉王国消失  2. 世界第一大峡谷悬疑  上世纪20年代,英国探险者曾经短暂进入过雅鲁藏布大峡谷,他发现了大峡谷内有一条十分壮观的瀑布。

因为瀑布的周围有一道彩虹,所以他将此瀑布定名为“彩虹瀑布”。

10年后,菜叶网,美国人贝利再次证实了这条瀑布的存在。

然而,自此之后将近70年的时间里人们再也没有找到它。

  世界第一大峡谷悬疑  3. 奥兹诅咒  1991年9月德国旅行者在奥地利西部的奥兹山谷一处融化冰川时,发现一具面朝下的尸体,这就是震惊考古界的冰人奥兹,他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木乃伊,至少有5300多年历史。

冰人奥兹也留给世人奇怪离奇的“冰人诅咒”。

在发现这具尸体后,已前后死亡7人,他们均参与了奥兹的研究。

  奥兹诅咒  4. 古墓长明灯不熄秘密  古墓灯光的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例如印度、中国、埃及、希腊、南美、北美等许多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和地区。

如此奥秘的长明灯为何没有保留到今天?可是很神秘,上述这些灯一旦现身,就会以某种方式很快毁坏掉,难道古人在利用某种魔咒来保守他们的技术秘密?  古墓长明灯不熄秘密  5. 秦始皇嬴政嬴政陵兵马俑  秦始皇嬴政嬴政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脚下,中国陕西西安临潼以东30多千米。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嬴政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秦朝丞相秦国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秦朝名将秦国名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嬴政嬴政陵兵马俑

加入收藏
               

唐朝真的盛行“以肥为美”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