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宰相”?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6 点击数:
简介:宰相制度早在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就被明文废除了。

但这种说法虽相沿已久,其实并非毫无问题:明文废除的其实是“丞相”,而不是“宰相”。

在《皇明祖训》中

【千问解读】

宰相制度早在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就被明文废除了。

但这种说法虽相沿已久,其实并非毫无问题:明文废除的其实是“丞相”,而不是“宰相”。

在《皇明祖训》中记载称“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事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很显然,朱元璋只是不许子孙再恢复自己废除的丞相一职,而并无一字提及不许恢复宰相。

在中国古代,丞相和宰相其实是有重叠但并不相同的两个概念(尽管常常被混淆)。

最初“相”是个动词,意思是“帮助”、“辅佐”,、、姜尚这样的人物在当时或后世会被称为“相”,而在外交活动中临时担任赞礼工作的人也会被称作“相”。

后一种“相”并非固定身份,外事活动结束后便回归本职,而前一种“相”也只是一个泛称,他们并非以“相”而是以其它身份行使职责,且同被称作“相”,其权限也相差甚远,伊尹可以驱逐国王,自己居摄,周公虽然也“居摄”却要畏惧国王听信谗言后猜疑自己,而姜尚的权限充其量相当于一个高级幕僚。

春秋末年置左右相(《左传》中公元前546年已有此职务),到战国时绝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相国”一职,作为文臣的最高职位。

周赧王六年(公元前309年),秦国率先将相国改为“丞相”,此后这个职位大多数时候称“丞相”,有时也会改回“相国”。

丞相的职权很大,可以负责全国官员考核奖惩(上计),并直接负责许多中枢部门,因此对皇权构成威胁,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此后直到末年,只有、等有野心的权臣才会设法重新让自己获得丞相的职位,大司徒虽位列三公,权限已远不如丞相。

“宰相”一词大约在南朝时开始出现,而在成为普遍的称呼,所指的是有秦汉丞相类似权限、但没有丞相名衔的文官,随着中枢权柄的转移,被称作“宰相”的在南朝先后有尚书令、中书令,待推行三省六部制后,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都被称为宰相,但由于这三个职位很高,并不常设立(由于唐太宗曾任尚书令,这个职位在唐代很少授予他人),因此实际上的唐代宰相往往是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办公。

从此“宰相”和“丞相”两词便分道扬镳了。

什么叫“分道扬镳”?就是说宰相不一定是丞相,而丞相也未必是“真宰相”。

唐、宋两代大多数时间,宰相都是以前述各类名目办公,直到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才恢复了丞相一职,且这个“丞相”的确就是宰相。

而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则既设尚书令、平章政事又设丞相,且都具备宰相职权,后者这种的设定被因袭,并进而设置了实际上是以中央外派官员、机构身份行使地方职权的行中书省丞相。

明初的官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的,因此丞相就是宰相,废除丞相也就实际上等于废除了宰相,但毕竟法律条文上被废除的仍然是丞相,不是宰相,如果后来的帝王以“同平章事”之类古已有之的职衔恢复宰相,是完全可以绕开“祖训”的,之所以没人这样做,恰是因为废除宰相可以实现“事皆朝廷总之”(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让帝王觉得“稳当”,因此借“祖训”压服异议者,实现自己不设宰相、的私心。

、、三代帝王不断借各种场合、形式抨击宰相制,甚至倘发现有官员按照当时风俗,将大学士称作“相爷”也要训斥甚至处罚,“废除丞相就是废除宰相”的错觉,其实是一代代层累,直到清代才被以上谕、朱批之类“法定”的。

丞相在唐代曾“复活”过两次,一次是武周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由尚书左右仆射改名,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又改了回去,另一次是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分别改名右相、左相,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恢复旧名称。

由于当时已有“真宰相”即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这些挂名的“丞相”实际上并不是宰相。

朱元璋废除丞相后,中国只有设立了丞相职位,最初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正、又正、副、又副共24名丞相,后又增设恩赏丞相、殿左右丞相等,人数已多到数不胜数,这些“丞相”同样并非宰相,而只是职能官员——太平天国实际上是有“宰相”的,但其职衔不叫丞相,而叫“军师”。

一些学者就此认定,“宰相”在中国只是最高文官的泛称,而并非实际职位,这也并不完全正确,其实“宰相”曾经作为正式官职出现过两次。

一次是辽代。

辽代官职分北面、南面两个系统,其中北面主要治理契丹人,南面则主要治理汉人,北面系统中设有宰相府,先后设立过宰相、左右宰相等,宰相府管辖五院一司,职责重大,其长官“宰相”可以被视作的真宰相。

另一次则是太平天国。

清十年底(公元1861年1月6日)曾奏报在安徽黟县擒斩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宰相黄世瑚。

如前所述,太平天国的“真宰相”是军师,黄世瑚的主帅李世贤当时还未当上军师(后来当上过),在李世贤之下,则还有主将、佐将、总提、六爵等层层叠叠的官爵,这个的“宰相”如非左宗棠弄错,也充其量只是个中低级军官,离“真宰相”则差得太远了。

随机文章艾略特·内斯和J·埃德加·胡佛之间的激烈竞争要说服别人,得先相信自己所说的话俄罗斯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10枚25万吨当量核弹头海恩法则是什么意思,海恩法则与墨菲定律区别(任何事故都可预防)克苏鲁神话没有善神么,古神只是利用人类并非善意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国画专业有哪些学校 全国共计31所大学名单汇总

全国开设中国画专业的学校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共计31所大学。

其中包含31所本科、0所专科;26所公办、5所民办。

圆梦小编将在下文为2025年高考生展示:全国各省市区开设中国画专业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一、中国画专业有哪些学校1.清华大学(北京)2.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四川大学(四川成都)4.上海大学(上海)5.中央民族大学(北京)6.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7.上海师范大学(上海)8.天津师范大学(天津)9.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10.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广州)11.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2.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3.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14.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5.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16.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17.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陕西西安)18.四川美术学院(重庆)19.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20.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21.大连艺术学院(辽宁大连)22.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石家庄)23.齐鲁理工学院(山东济南)24.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杭州)26.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27.湖北美术学院(湖北武汉)28.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29.鲁迅美术学院(辽宁沈阳)30.天津美术学院(天津)31.河北东方学院(河北廊坊)根据上文可知,辽宁省开设中国画专业的大学有:沈阳大学、大连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北京市开设中国画专业的大学有: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山东省开设中国画专业的大学有:齐鲁理工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圆梦小编建议大家:根据中国画专业开设大学的档次级别、所在省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

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就业方向多元,前景广阔。

毕业生可在教育行业发挥所长,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或国际汉语教育,传播中华文化。

亦可在媒体、出版领域担任编辑、记者,或在跨文化交流、旅游、酒店管理等行业展现才华。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此专业需求持续增长。

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将更具竞争力,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一、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1、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就业前景: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由此可见,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是一个比较好找工作的专业,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工资待遇都还不错。

所以,2025年有意报考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的同学,不必过度担心“中国语言与文化真的没出路吗?中国语言与文化就业率很低吗?中国语言与文化真的很难就业吗”等问题。

同时,小编也要提醒大家:即便被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录取,也要努力学习、争取学有所成,这样才助于你学好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找到与中国语言与文化对口的最好的出路。

以下为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的核心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汉语史(或文字,声韵,训诂学),中外语言学史,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

加入收藏
               

解密: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宰相”?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