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导致的命案:话说蔡邕痛泣董卓

”允怒曰:“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遂唤武
【千问解读】
”允怒曰:“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遂唤武士:“与吾擒来!”须臾擒至。
众官见之,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此事见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傕听贾诩”:正饮宴间,忽人报曰:“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
”允怒曰:“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遂唤武士:“与吾擒来!”须臾擒至。
众官见之,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侍中蔡邕也,允叱曰:“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
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邕伏罪曰:“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
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
”众官惜邕之才,皆力救之。
太傅马日亦密谓允曰:“伯喈,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
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
”允曰:“昔孝武不杀,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
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
”日无言而退,私谓众官曰:“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
灭纪废典,岂能久乎?”当下王允不听马日之言,命将蔡邕下狱中缢死。
一时士大夫闻者,尽为流涕。
后人论蔡邕之哭董卓,固自不是;允之杀之,亦为已甚。
有诗叹曰:“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注1) 整部《演义》中,作者最深恶痛绝的人恐怕就是董卓了。
自李肃说“天子病体新痊,欲会文武于未央殿,议将禅位于太师,故有此诏”起,罗贯中对于董卓死之前描述了多处征兆,显示其必然败亡的结果: (1)先是董卓之母的。
(2)后又是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折一轮,卓下车乘马。
其后则更是接连不断的凶兆: (3)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
卓问肃曰:“车折轮,马断辔,其兆若何?”肃曰:“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
”卓喜而信其言。
(4)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
卓问肃曰:“此何祥也?”肃曰:“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
”卓又喜而不疑。
(5)是夜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
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
卓问李肃曰:“童谣主何吉凶?”肃曰:“亦只是言灭、兴之意。
” (6)次日清晨,董卓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
卓问肃曰:“此道人何意?”肃曰:“乃心恙之人也。
”呼将士驱去。
即便董卓已死,对于董卓的尸体,作者仍未放过。
先是群众们“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
百姓过者,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
把人的尸体“点天灯”,当然是因为极度仇视所导致,颇令人解气,其后更为酣畅的是,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打着为董卓报仇的名义兴兵,逼宫杀死王允后“又下令追寻董卓尸首,获得些零碎皮骨,以香木雕成形体,安凑停当,大设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椁,选择吉日,迁葬郿坞。
临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数尺,霹雳震开其棺,尸首提出棺外。
李傕候晴再葬,是夜又复如是。
三次改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为雷火消灭”。
连个全尸也没落下,而即使被重新安葬却遭天谴,坟墓屡遭破坏。
难怪作者都忍不住要站出来说一句:“天之怒卓。
可谓甚矣!”(注2)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令无数人深恶痛绝的人,还有人为其“伏其尸而大哭”? 这个人真有,你我都很难想象到,他竟是侍中蔡邕。
蔡邕在书中开篇就曾向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后来因为直谏被陷害而丢了官位,显然是大汉的忠臣义士。
这样一个人,对董卓之死称赞叫好还来不及,怎么会又为他的死伤心痛哭起来。
甚至连蔡邕自己都知道“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
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
为逆贼哭泣是很大的罪名,甚至要“黥首刖足”,他这样做为的是什么? 我们回到历史,从头说起。
本来被清理后,蔡邕回到了家乡,过起了悠然的隐居生活。
董卓掌权后,想“擢用名流”,来笼络早已消失怠尽的人心。
于是就想起了赋闲在家的蔡邕,就派人去请,蔡邕知道董卓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又没办法,迫于董卓的淫威,只得应命而至。
董卓见蔡邕这样的鸿儒能来,非常高兴,“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
三日之闲,周历三台。
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
在三天之内,把蔡邕由从六百石的中级官员,升到了两千石的高级官员,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
到了初平元年,蔡邕更是官拜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足见董卓对其的厚爱。
然而就是如此,蔡邕仍不愿久侍董卓,曾考虑过东奔兖州(类似的东奔,意为远离董卓,不为其用),但终因为蔡邕相貌比较特殊极易为常人所辨认而放弃了这个计划。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王允杀了董卓,掌握朝廷大权。
按《》的记载,“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正是因为这饱含深意的叹息,葬送了蔡邕的性命。
王允以蔡邕仍念董卓的旧情,把他划为董卓的余党,投入大牢处死,时年六十一岁。
不管是哭还是叹息,董卓终归是对蔡邕有一些知遇之情,毕竟是在董卓朝内,蔡邕得以官拜左中郎将,时人都称其为“蔡中郎”,后来甚至被封为高乡侯,这些地位可以说都是董卓给的(虽说蔡邕属于强制为官,但早先即曾入仕,拜官封爵必然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
董卓虽然是个恶人,但是对蔡邕极好,任置谁也不可能对其没有丝毫感情。
当然这一声叹息,比伏尸大哭还是有原则性的不同的,其中更包含了另外一层深意:蔡邕自知出仕的根本原因,乃是董卓的相逼所至,自己同董卓绝非一丘之貉。
如今董卓已经失败,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他又无从解释,所以在听闻董卓已死的消息后,他也深知自己的下场必然不会好,所以这一声叹息更多的是表现了他那复杂无奈的想法,属于下意识的一种感情流露。
而这一声叹息,恰恰成为王允欲杀蔡邕的一项“罪名”。
实际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无论蔡邕叹息与否,结果都是一样的。
注1。
前面已论述过王允把持朝政时犯下的种种错误,然而我觉得令人心寒的还是对待蔡邕一事上。
鄙人也,自然非常关注老祖宗蔡邕的一生。
他,是当时的学者。
灵帝时,他和卢植、韩说等大儒编纂汉史,补写《后汉纪》,从明帝时(五八——八八),直至灵帝时(一六八——一*)前后一百多年的历史。
蔡邕撰写了《灵帝纪》、个人列传四十二篇,还有《十意》,就是十志,是的典章制度。
但是大多毁于后来的战火,今仅存二十四卷及一些残篇。
同时蔡邕也是很出色的诗人,大约有诗赋铭吊等一百多篇传世。
蔡邕精通音律,善于鼓琴,琴艺在当时堪称一绝,无与伦比。
他所制造的“焦尾琴”,与的“号钟”、的“绕梁”、的“绿绮”齐名,人称天下四大名琴。
更为著名的是蔡邕的书法。
据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受艺于神人(真正的天才),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这么算来,后世大名鼎鼎的羲之、献之都是他的徒孙。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学冠当时的左中郎将蔡邕,就是因为在听说董卓之死的消息时有所动容,就被王允收入大狱。
听闻蔡邕下狱,包括太尉在内的百官都来求情,请求王司徒网开一面,使得蔡邕能够继续编辑汉史。
而王允却显示了其冷酷无情的一面,“当年没杀司马迁,结果世上多了一部谤书(指《》)。
如今要是留下蔡邕,不是又要多一部谤书来迷惑天子,诽谤你我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在王允眼里居然只是一部“谤书”!蔡邕就这样死在狱中。
当时著名的学者郑玄叹息说:“蔡邕死了,的事还有谁能说清楚!”若不是王允的胡乱杀人,现今流行的二十四史,怕是会有所不同亦说不定啊! 注2。
关于董卓的尸首,《后汉书?董卓传》记载:“傕等葬董卓于郿,并收董氏所焚尸之灰,合敛一棺而葬之。
葬日,大风雨,霆震卓墓,流水入藏,漂其棺木。
” 随机文章新文化运动口号是什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英国机敏级攻击核潜艇武器配置,可瞬间摧毁任何航母英国男子发现木乃伊猫,30年前就变成天然的木乃伊ufo事件真实外星人事件,媒体报道的外星人真实事件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孙可望降清,导致明国加速灭亡,自己也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
引清军入关的故事想必无需多提,诸位都应该比较了解,因此很多人都痛骂他为大汉奸。
今天要讲的此人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个大汉奸,他身为汉人却投靠了满清,成为了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人名为孙可望,他儿时十分贫穷,经常吃不饱饭,因此他心中对明朝是有憎恨的,这种憎恨夹杂着野心,才使他后来做出了投靠满清的事情。
起义的时候他便加入了起义军其中,张献忠十分喜爱他,便收他为养子,改了张,不过一般而言,人们在提到他的时候,还是称其为孙可望。
张献忠征战多年,孙可望也一直忠心耿耿的陪伴着义父,立下不少功劳,张献忠四个干儿子里面他是老大。
建立大西政权之后,孙可望也水涨船高,成为了平东将军以及监军,同时也是大西政权中张献忠之下的第一人。
后来张献忠被清军射中不久后病死, 孙可望在众人的推举之下就成了大西军名义上的掌权者,但对于他而言,这样却远远不够满足他的野心。
张献忠曾立下遗愿,说若是他身死,那就让大西军联合明朝共同对抗清朝。
孙可望掌权后本来是不乐意的,因为他想自己单干,想着凭借大西军他可以在清明之间,最后荣登大宝。
但由于大西军一干将领的推动,因此大西军最终还是跟南明绑在了一起,清军在中国版图上的推进也缓慢了下来。
孙可望的野心真的非常的大,他曾多次想自立为王,为此还曾杀过南明的官员。
只不过他的行动屡次被李定国所阻挡,因此他对李定国心怀不满。
李定国也是张献忠的干儿子,在大西军中同样位高权重,威望丝毫不输给孙可望。
而且李定国还是南明抗清大将,他曾击杀过清朝一位亲王尼堪,还多次击败了清朝大军,是一位民族英雄。
虽然新会之战之后,李定国的势力有所缩减,但他整体实力尚存抗击清朝仍有余力。
但此时孙可望却折腾了起来,他对李定国早有不满,于是率兵攻打李定国,开始了窝里斗。
不过由于李定国更得人心,因此孙可望的部下背叛了他,孙可望大败,一气之下的他转投清军,引清军入四川,贵州。
经过了孙可望这么一闹,大西军内部,再也没有了能够抵抗清军的实力,清军入四川贵州后也是迅速推进,丝毫不给大西军反扑的机会。
不久后南明被杀,李定国重病时得到了这个消息,更是病上加病,不日后就撒手人寰,大西军也被清军所灭,明朝最后的抵抗也消失殆尽。
当年孙可望若是不跟李定国窝里斗,一心跟南明联合抗击清军,那么胜负还真的很难说,就是他这么一闹,才让清军最后获胜的如此容易,因此说他为压垮明朝最后一根稻草绝不为过。
孙可望投降清朝之时受到了极大的优待,清廷不仅加封他为义王还赏赐给他金银绸缎无数。
不过孙可望当了两年的义王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他的儿子孙征淇袭封义王几个月后也病死了。
孙可望的死在清初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清初有人甚至直言孙可望是被清廷害死的。
总而言之,孙可望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他手握重兵曾有想取代南明皇帝的不轨之心,后来被孙定国击败投降了清朝。
就在清朝在剿灭南明的前夕,却传出孙可望突然离世的消息。
这不禁令人推测孙可望降清只是给他换了个的结局罢了。
随机文章中国ufo视频震惊世界造谣,画面看起来连三岁小孩都骗不了!克莱因瓶为什么装不满,克莱因瓶只能存在于二维的平面画中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中国以南方为尊/避开北极星的定位美俄让中国不要碰月球,月球上存在神秘势力阻挡人类探索月球月球上的巨型飞船真相,一亿年前的外星人飞船坠毁月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为什么两汉这么多后宫干政的情况?究竟是什么真相导致的
而皇后则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
漫漫历史长河中,不乏有许多杰出的皇后,她们不单是作为皇帝正妻,统领后宫佳丽,更是参与朝政与皇帝共理天下,这被后世称为“后宫干政”。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死后,其后呂雉便开始了夺权之路。
在群臣的自保下,汉惠帝死后,便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她改变刘邦”非不得为王“的定制,大封诸吕为王,这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改朝换代。
做《》将列入本纪,实际上就是承认她是皇帝。
若非诸男没有吕后的政治能力,平叛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吕氏之后,长期把持朝政的是文帝的皇后。
窦和其女馆陶长公主刘嫖权势滔天,甚至可以左右景帝立嗣。
在景帝去世后,升级为太皇太后的窦氏把持朝政,武帝亲自任命的重臣赵绾只因提出“窦氏不应再干涉朝政”,窦氏就迫使武帝罢免了自己任命的丞相和太尉,并把赵绾逼死在狱中。
在其母王太后的建议下,武帝采取韬光养晦之计,不再过问政事才得以保全。
武帝时代,儒学兴起。
儒生根据夏、商纣、宠爱女色、荒政亡国的事实得出“女色亡国”的结论,甚至把帝王宠妃视为“祸水”。
不过儒家的兴起并没有阻挡住后宫干政之路,的皇后王政君在元帝病故后,便开始了60年的当政生涯,先后经历了成帝、哀帝、平帝和五朝,最终由篡汉。
民国初的历史学家蔡东藩对王政君作了高度评价“孝元皇后,无傅太后之骄恣,又无姊妹之淫荒,亦可谓母后中之贤者。
乃过宠王莽,使其罔上行私,得窃国柄,是则失之愚柔,非失之骄淫也。
”但是经历了新朝代汉的者班彪认为“孝元后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
位号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 明学者王夫之对母后这一现象做出了总结“所见所闻不出于闱闼,其择贤辨不肖、审是非、度利害,一唯琐琐姻亚之是庸”,故“母后临朝未有不乱者也”。
这确实言中要害。
后妃得宠一般是凭借色相而非才能,即所谓“女以色进”。
这其中有少数极具政治才能的女性,例如秦昭王的母亲、吕后、皇后、、清太后等人,但更多的女性从未接受过治理国家的教育,加之年纪尚幼便入深宫,对国情民意一无所知,一旦掌握权力很容易带来灾难。
另一方面,后妃没有执政合法性,她们又不得不依靠外力干预朝政,一般后宫干政都与外戚干政相连。
尤其政权实际上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而光武帝不同于其它开国皇帝的是,没有大肆屠杀或者压制开国功臣,反而对他们礼遇有加,功臣们大多能保全性命、待遇和地位。
东汉时,婚姻讲究更成为一种牢固的观念,于是,与皇帝结亲的大多是将相功勋和世代公卿巨族的家庭,他们本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当他们的女儿姐妹甚至姨姑成为后妃特别是皇后或太后时,靠着这种裙带关系,他们会得到更多的恩宠,获得更高的权力和地位。
如汉章帝的窦皇后在年仅十岁东汉和帝即位后,尊窦氏为皇太后,窦氏临朝称制。
窦太后的兄弟、窦景、窦笃等人都在朝中任要职。
窦家兄弟为所欲为,,凡是对他们专权不满的人都被致死。
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窦太后一直把持朝政,和帝听之任之,是一个傀儡。
永元四年(92年),和帝14岁时,与宦官合谋,将窦氏兄弟一网打尽。
窦太后被迫归政,临朝称制5年。
另一方面,由于汉朝又确立了皇后的嫡正地位,在皇帝年幼、懦弱、昏庸或皇嗣中断时,皇太后可以监护人的身份监督、选立嗣位人,以至临朝称制。
太后临朝称制,其权力与皇帝相等,东汉“临朝者六后”,这种情况下,太后们在选择嗣君时大多“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有些太后为了满足自身的权欲,还废长立幼。
如和帝皇后,以长子有痼疾为由不立,而偏立少子,其生时才百余日,刚立不久就夭折,后又立刘牿,也才12岁,一太后竟两立幼帝,把持朝政达16年之久。
公平的来讲,无论是章帝皇后窦氏、安帝皇后、顺帝皇后以及桓帝皇后都知书达理,其家族外戚并非市井,虽然行事跋扈,处理政事也算及格。
但灵帝生母以及皇后出身市井,一贪财一贪权,董太后打开卖官鬻爵的地狱之门,何皇后家族则将排挤出权力中心,两人的争权夺利加剧了东汉末年动荡的局势,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
随机文章汉武麾下李陵力战匈奴之可信度神奇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施加一个小小的力量就可以毁灭世界奥卡姆剃刀定律的出处,英格兰修士提出的理论引发文艺复兴揭秘拐弯枪的子弹是怎样拐弯的,中国特警装备自制最先进的拐弯枪未确认生物之猛犸鱼,战斗力与两头虎鲸相当/鼻子像猛犸尾巴像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