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如果和钟会密谋成功会如何样 蜀汉能不能复国

姜维心里很清楚,跟钟会联合,是蜀汉复国唯一的出路。
摆在姜维面
【千问解读】
姜维心里很清楚,跟钟会联合,是蜀汉复国唯一的出路。
摆在姜维面前的选择并不多。
一方面的投降诏书已经下发到了姜维手里,他要么拼死一战,要么就是选择投降。
另一方面姜维手里只有8万人马,而钟会大军20万,在断了后援粮草的情况下,姜维在剑阁道压根就坚持不了多久。
思来想去的姜维,还是决定投降钟会,不过他不是真心投降,他是希望策反钟会,让钟会选择自立为王。
01野心家钟会,的确有做枭雄的潜质。
钟会聪明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他的才思敏捷早就闻名天下。
可是在姜维面前,他还是显得有点嫩。
毕竟姜维是久经战阵的老将,早在时期,姜维就已经崭露头角,这二十多年的磨练,更是让姜维成为了大家闻风丧胆的人物。
钟会虽然聪明,可毕竟江湖经验比不上姜维。
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钟会就显得特别激动,过去的偶像,今天总算是见到真人了。
姜维的确不容易,他一辈子能够调动的兵马,最多也就八九万人。
可是他却要痴心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而且还跟曹魏大军打得不相伯仲。
魏大将军锺会至汉城,与斌书曰:“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
至於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
桑梓之敬,古今所敦。
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扫坟茔,奉祠致敬。
原告其所在!”斌答书曰:“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讬通流,未拒来谓也。
亡考昔遭疾疢,亡於涪县,卜云其吉,遂安厝之。
知君西迈,乃欲屈驾脩敬坟墓。
视予犹父,颜子之仁也,闻命感怆,以增情思。
”会得斌书报,嘉叹意义。
---《志》 曹魏境内不管是哪位将领,听到姜维的名字,那都要竖起大拇指。
钟会也是从小就听着姜维的名声长大的,自然是对偶像百般敬重。
这个时候姜维为钟会指出了一条路,那就是在成都自立为王,钟会心思敏捷,他立刻意识到了姜维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换句话说,钟会早就有了在蜀地称王的打算,最差也能做一个,这是他的心里话。
这个计划可真狠,因为钟会全家老小全部在曹魏境内做官,一旦钟会谋反,那钟会全家都要跟着遭殃。
钟会自己在蜀地可以获得荣华富贵,可他的家人们却要受到株连罪责。
可见钟会是有成为枭雄的潜质的,只是计划不够周密,结果被泄露出去了。
02如果钟会跟姜维合作成功的话,那么蜀汉还有希望吗? 在姜维的计划里,钟会只不过是他的一个跳板而已。
他真正想要的是恢复蜀汉的江山。
通过夺取钟会手里的军权,姜维极有可能达到这个愿望。
钟会本人是想要在蜀汉立足,从而在这里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
他知道本来也就是篡夺了老曹家的权力,早晚也是要登基的。
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
---《华阳国志》 既然司马昭本来就是,他钟会为什么就不能反司马昭呢?所以钟会带着大军进入蜀地以后,便谋划起了跟姜维一起自立的计划。
这个计划如果不被旁人发现,那么他们可以顺利地封锁蜀道。
这么一来只要杀光反对钟会自立的将领,那么钟会就有机会自立。
但是与此同时钟会手里的将领一定不够用,既然不够用,那就只能重用姜维的部下。
这么一来钟会大军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姜维给接管了。
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
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
遂长驱而前。
会与绪军向剑阁,会欲专军势,密白绪畏懦不进,槛车征还。
军悉属会。
---《三国志》 别看他们人多,真正管理士兵,那还是将领。
所以姜维在军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这么一来钟会极有可能被架空,甚至被杀掉。
一旦钟会死了,群龙无首之下,士兵们只能向姜维俯首称臣,毕竟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谁都不容易。
这个时候姜维就会开始打感情牌,他安抚这些士兵,表示将来一定会带他们回家,他们都是大汉的臣民,大汉江山需要他们去匡扶。
如此一来,蜀汉复国的希望也就有了。
03坐拥雄兵三十万,姜维想不赢都有点难。
有了钟会的二十万大军,再加上自己手里的八万多人马,还有蜀地原来的残兵,这聚集起来,足有三十万人马。
对曹魏来说,八万多的蜀汉大军就已经是巨大威胁了,再来三十万大军,那司马昭该如何应付呢?唯一能够跟姜维搏杀的邓艾已经死了,司马昭手里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人才。
这个时候姜维趁着士气正旺,带着这三十万大军直奔长安而来,关中地区眨眼之间就会落入姜维的手里。
欲使姜维等皆将蜀兵出斜谷,会自将大众随其后。
既至长安,令骑士从陆道,步兵从水道顺流浮渭入河,以为五日可到孟津,与骑会洛阳,一旦天下可定也。
---《三国志》 司马昭避其锋芒,或许会选择迁都,或许会选择拼死一搏。
一旦司马昭选择拼死一搏,一定会调集全国军队跟姜维在长安地区死磕到底。
那么结局就是东吴的人以趁乱北上,与姜维形成合围之势,这么一来司马昭可就完蛋了。
最终的结果应该是蜀汉与东吴中分天下。
当然了,在军备上姜维的实力要强得多,所以这种僵持的局面不会拖太久。
三十万大军直奔东部地区,东吴军马压根就吃不消。
所以我认为如果姜维能够策反钟会成功,那么蜀汉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局面。
至少可以夺取关中地区。
小结:姜维需要注意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切都不会那么顺利,这只是理想化的一种猜测而已。
因为蜀汉内部早已民生凋敝,姜维必须要注意一点,他养不养得起这三十万大军,根本就养不起。
蜀汉能养二十万人马,就已经是掏空了国家财政了,更别说再来十万人马。
所以说姜维一旦拿到了这三十万人马,第一件事,那就是宣布北伐。
因为他口袋里的粮饷不多,他只有通过北伐去掠夺曹魏的地盘和粮草,才能够维持这三十万大军的运转。
一旦口袋里没有粮草了,那再也不会有人愿意听从姜维的调遣。
何况人家都还是的士兵,家里人都还在魏国等着他们回去。
所以说姜维要想拿下关中地区,就必须要速战速决。
有了关中平原这块天然的粮仓,那姜维再进军中原,可就有了底气了。
打仗绝不仅仅是比拼谁的火力更加凶猛,更需要比的是后勤力量是否充足。
为什么把封为第一功臣?为什么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谋臣是诸葛亮?为什么最信任?其实都是因为他们仨是管理后勤的高手。
只有后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打仗的时候才能够没有后顾之忧。
的谋士很多,却没有哪个是可以管理后勤的,以至于乌巢被烧,大败。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正说和珅:解析和珅是怎么样“卿家荡产”的
和珅是历史上资产最多的官员。
《亚洲华尔街日报》曾推出千年来全球50富人榜,6名榜上中国人中便有和珅。
但和珅的巨额家财并未被其后人继承,而为朝廷悉数抄没。
那么,权倾天下的和珅,是怎样“卿家荡产”的呢? 说清和珅的“卿家荡产”,先要知道他如何“白手起家”。
网络配图 和珅算是一个“官二代”,但这对他后来的发迹,应该说是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丧母,九岁丧父亲,由父亲的一位偏房养大成人。
后熟读,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语言。
乾隆三十四年(1769)失败,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从此步入仕途。
乾隆三十八年(1773),23岁时就任管库大臣,管理布库,和珅管理有方,办事勤朴,获得乾隆赏识,不断擢升。
这个时候的和珅,双手也是白的,因为为官清廉。
和珅任侍郎时,官员安明曾向和珅送礼,希望升职。
和珅没有接受贿赂,了解到安明能力不错,又向尚书丰升额保举了他。
安明升官后又送玉给和珅,和珅仍然婉拒。
安明后来犯事,有人弹劾和珅包庇安明,乾隆帝下令查处。
事实证明,和珅并没有受贿和蓄意包庇安明,但有失察之责,被降职处理。
一度的和珅,不仅不是贪官,还是乾隆手下的反腐干将——轰动一时的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涉贪污案,便是和珅领衔督办。
和珅更应铁腕反腐,在权臣中树敌。
大凡负面人物,人们总是习惯寻找其道德层面上的缺失,期骥勾勒出“坏人”的成长轨迹。
其实和珅的操行并不泛圈点之处:和珅18岁与结婚,终身相爱,感情颇笃好,直至三年(1798)冯氏去世。
其弟和琳在外督办军务,不幸染病身亡,和珅一直照料其家,与薄情寡义、生活糜烂的贪官形象相去甚远。
和珅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
和珅凭什么权力冲鼎?野史、戏说中的和珅,靠的的拍马逢迎。
其实不是,朝廷的权力授予,看中的对象的有用性。
和珅的一生,有两件事不能不提:一是就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大兴,为清王朝实施“洗脑工程”。
二是作为钦差赴甘肃,剿灭苏四十三等人的反叛。
网络配图 ——力保江山社稷,消灭封建王朝精神与肉体上的威胁,和珅这才是功莫大焉! 但勿庸置疑,和珅是一个十足的贪官。
权力的攀升,和珅的 “白手”很快变成“黑手”——关于和珅的贪渎,知道的人太多了。
要知道,和珅的 “白手”变成“黑手”,不可能只有嘉庆帝才知道。
那样的话,未免太低估乾隆帝的智商。
为什么乾隆帝要留着这只“黑手”,嘉庆帝要斩掉这只“黑手”?因为和珅的“黑手”伸得太长。
——嘉庆二年(1797)十月,乾隆帝已进入垂暮之年。
上朝时乾隆帝让和珅与嘉庆帝站在身旁,因为只有和珅才能听明白乾隆究竟说些什么。
的文武,其实是在听和珅发号施令,嘉庆帝太不安全了。
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
嘉庆帝失去的不仅仅是权力的安全感,而且包括人身自由,因为无论是宦官还是官女,都是和珅派来的人……网络配图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于回忆录中写道:“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
” 和珅的黑手如此充满恐怖,连外人都明白,更何况嘉庆帝!正所谓黑手、白手,挠痒痒可心,卡脖子是万万不行的!这就是和珅的宿命。
嘉庆四年(1799)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
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即获罪二十条。
眼望刺眼的白绫,和珅留下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 和珅的黑白与悲喜剧,恰在这首绝命诗里——后世的史家与附会者,都要在这首绝命诗上耗费心血:有人说和珅的前世身是乾隆的爱妃,有人说和珅是爱妃转世,从而与乾隆有宿缘;有人说和珅的后身是,依旧掺和在大清权力纠葛里……,也是歪打正着,专制制度下的权力角斗轮回,事实上永无穷期!这些的想法,也反应了人民对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的憎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和珅的生活有多奢侈?他死后家人结局如何
可是在和珅被匆忙赐死之后,他的财富还有他的感情生活以及家人后代的境况,却依旧留给了后人许多疑问。
搜集财富是所有人最大的爱好和梦想,和珅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他在变得富可敌国之后,却并没有向石崇王恺那两个蠢货一样四处显摆。
不过从人记录下的关于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还是可以看出他低调的奢侈的。
网络配图 在《清稗类钞·豪奢类》记载,和珅每日早起,会将珍珠磨成的粉,用来做早餐,但并不是为了像后世一样为了美容,而是因为和珅吃了珍珠粉之后,会变得心窍开明,办事更有效率,相当于是他的兴奋剂。
而这些珍珠也不是随便找来就可以用的,必须是品相最好的才可以,凡是有瑕疵,或者被人使用过的,都不会再用。
同时这些珍珠质量得价值也是不菲最好的两万两白银一粒,次一等的一万两一粒,最差的也要八千两银子才能买到,并且专门有一个珠宝商为和珅供应每天他所服用的珍珠。
并且为了保持从海里采出的珍珠不失“灵气”,要用赤金把珍珠包裹起来,再放在锦囊里,最后在贮藏在精美的小盒子里才能送到和珅家中,供他日后使用。
同样是服食珍珠的慈禧,也只是半个月才吃上一回,就在这一件小小的珍珠粉上的事情,和珅和慈禧高下立判,也足以看出和珅的财力有多雄厚了。
和珅因为父亲早逝,自幼困苦,最后是因为被当时的在直隶总督冯英廉看中了,将孙女嫁给他,并且对他大力资助,和珅才慢慢开始飞黄腾达的。
所以对于这位结发之妻和珅既有感恩也有尊敬,并且冯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就是他的长子,和另外一位早夭的次子,也正是因为次子的早逝,冯氏伤心过度,不久后也撒手人寰,和珅为了这位结发之妻,将葬礼办的十分隆重,并且王公大臣全部前来吊谒。
网络配图 除了他的正室妻子,和珅最宠爱的就是他的小妾吴卿怜。
据《梼杌近志》记载,吴卿怜本来是被王亶望花了二万两白银在苏州买的歌女,谁知道王亶望被杀之后,和珅看见了她,便特别想得到此女,可她先被京中的一位蒋侍郎买去了。
这侍郎买完之后才听说和珅喜欢此女,于是便把她赠送给了和珅。
吴卿怜到了和珅府中以后,由于聪明伶俐,和珅将家中的内务都交由她打理。
而富可敌国的和珅自然是要姬妾成群的,其中有才华横溢的豆蔻姑娘,还有从那里“虎口夺食”得到的深宫美女黑玫瑰,甚至还有西洋来的美人玛丽,林林总总,而和珅也确实对这些娇妻美妾无微不至,喜爱非常,但他一生最敬重的还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冯氏。
时过境迁,在和珅被赐死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据《·和珅传》记载,因为丰绅殷德在乾隆活着的时候娶了公主,皇帝为了皇家的声誉,只好保留他的伯爵头衔,但是当和珅的家产被清点完毕之后,皇帝大怒,于是将丰绅殷德的伯爵罢黜,让他承袭和珅原有的三等轻车都尉的卑微头衔。
后来又经过各种整治,丰绅殷德被圈禁起来,最后在嘉庆十五年病死,一生无子,和珅的血脉彻底断绝。
网络配图 而和珅的那些姬妾们最后的结果也很是凄惨,首先和珅最宠爱的吴卿怜,在得到和珅死亡的消息之后,,写了八首绝句,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在和珅自杀两天后上吊自尽,追随和珅而去,仅仅三十岁。
而另外一位小妾豆蔻在得知和珅吊死的消息后,豆蔻纵身从楼上跳下,坠楼而亡,追随和珅而去。
这些有情有义的姬妾,也的确没有辜负和珅对她们的恩情。
和珅传奇的一生留下的疑问和谜题还远远不止这些。
所谓他的二十条大罪,根本就是为了定罪而找出的罪名,从定罪到赐死只有短短的五天,这其中的关节更是留给人无线猜想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