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对一条鞭法褒贬不一 对于明朝来说究竟是续命良方还是催命毒药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条鞭法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引言: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推行的“一条鞭法”,和北宋“”、“”制度一样,都是中学历史教材里的“钉子户

【千问解读】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条鞭法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引言: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推行的“一条鞭法”,和北宋“”、“”制度一样,都是中学历史教材里的“钉子户”。

这三项改革措施都是围绕着“土地”这一帝国和农民的命根子展开的,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却深深地影响了当时帝国的运势。

特别是对大明帝国的一条鞭法,正反作用尤其明显,世人对其褒贬不一。

那么,一条鞭法实行的背景是什么,它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到底是大明帝国的续命良方,还是催命的毒药? 帝国灭亡背后的真正“凶手” 大明帝国作为拥有1亿多人口、近百万官兵、GDP总量占当时全球近半的庞大帝国,竟然被人口区区百万、军队不过20万的满清所打败,让人难免唏嘘。

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史学界对此,莫衷一是。

这些观点大致可归为四类: 第一类是“积弊难返说”。

大明帝国国祚近300年,官场腐败和党派之争,大臣们党同伐异、内斗不断,反而对整个王朝命运漠不关心,全社会也是虚伪腐败风气泛滥,民心尽丧,缺乏凝聚力。

第二类是“人格缺陷说”。

特别是皇帝刚愎自用、猜疑心重、又执著于虚名,在重大战略问题上屡屡做出错误判断,比如与后金和两线作战,先杀死薊辽督师,后又杀死奉旨与后金秘密和谈的陈新甲,囚禁对李自成作战屡立战功的等等,最终铸成了灭亡的命运。

第三种是“气候变化说”。

指出末年正经历“小冰河期”,农作物减少,常年饥荒,流民四起,,酿成大规模动乱。

第四类是“赋税失衡税”。

认为明朝财政体制过于僵化,无法应付突发危机带来的财政开支飙升,单纯用加税的方式榨取民力,就像抱薪救火,越救越危。

当然,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单个因素决定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不得不说,土地赋税制度的落后,也是导致帝国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

帝国得病了,“有病就得治” 帝国如果没有“病”,也就不会有一条鞭法。

大明帝国到了时期,已走过了200多年,就像一个重病缠身的老人,需要打一剂强心针才能延续生命。

一个是“土地兼并失控”。

土地兼并问题,历来是农民起义的直接导火索。

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加剧,地主豪强勾结官府,大量侵占农民土地,并逃避赋税。

大批农民随之破产,成为流民,自耕农的数量越来越少,直接导致了官府财政的枯竭。

举个例子,江苏吉水洪武年间有人口142207,到了嘉靖年间只有90710,人口流失之严重,简直令人惊掉下巴。

一个是“朝廷开支失控”。

一方面,由于要抵御北方的蒙古,边防养兵费用不断飙升。

另一方面,明代宗藩也就是皇族子孙后代的人数,比明初立国时增加了近百倍,这还不包括妻妾随从等人员,“宗禄”支出庞大,朝廷已供养不起,把整个帝国都吃穷了。

再一个是“贪污腐败失控”。

明初朱元璋为打击贪污,大施酷刑,官员们尚知收敛。

到了明中后期以后,贪腐之风横行。

大被抄家时,抄出了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两,被抄出黄金30万两、白银2000万两,而当时的国库存银不过200万两。

有大官带头,小官自然也就有恃无恐,多贪多占。

到了万历年间,局势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边防、养兵、赈灾、治河等等都需要钱,可是朝廷已经拿不出钱来了,贪官污吏、地主士绅富得流油却一毛不拔,社会矛盾空前加剧。

如此下去,大明帝国就真的会垮台了。

于是,一条鞭法应“运”而生。

一条鞭法,真的够“硬核” 《明史·食货志》记载: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量地计,丁粮毕输于官。

一岁之役,官为佥募。

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

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悉并为一,皆计亩征银, 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 大致意思就是:一条鞭法一是取消徭役,农民上交银两就可以了,然后由政府出钱雇人应役。

二是取消杂税,原先的杂税折合银两,分摊到田亩上,与田赋相合并。

三是将以前的田赋、杂税和摊入的役银共同合并为新的田赋,一律以银两的方式进行征收。

“一条鞭法”简化了程序,由县一级官府直接负责。

原来官府借助里长、社区活跃分子等民间征税员来配合征税,他们往往对自己亲近的人放得宽松,对和自己疏远的人催逼得紧,弊端不小。

简化手续之后,则大大提高了征管效率,堵上了漏洞。

官民“双赢”局面初步形成 万历六年(1578年),大明帝国全面施行一条鞭法。

由此带来的明显好处就是:朝廷有钱了。

短短几年间,帝国国库存银就达到500万两,一举扭转了正德之后国库吃紧的窘境。

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竟有能力免除自隆庆元年以来各省拖欠的钱粮100余万两。

而且,如果没有这么多雪花银,很难想象帝国能在万历年间那三场大规模战争中支撑下来。

一条鞭法还带来一条好处:农民劳役减轻了,人身奴役关系也有所削弱,农民获得了相对较多的自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产品交易活动,刺激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由于“一条鞭法”明文以银征税,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白银货币的流通。

明代万历以后,白银和铜钱并行,成为普遍的货币流通方式。

虽然一条鞭法好处多多,但在张居正暴毙以后,这项改革成果名义上依然存在,但实际上早已是形同虚设。

“名虽一条鞭,实则杀民一刃刀” 封建制度下,“好经”也常常被“念歪”。

一条鞭法的破坏,突出表现为额外增派。

当地官府常常打着各种幌子,另行增加徭役赋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特别是努尔哈赤起兵后,大明进行为了弥补军饷不足,几次加税,每亩耕地加税九厘白银,相当于比平常年份增加了一倍还多。

到了崇祯年间,又以“剿饷”、“练饷”的名义加税,与辽饷合称为明末的“三饷”。

另外,因为按规定要交纳白银,而在碎银熔铸整银过程中就会产生所谓的“火耗”。

实际火耗约百分之一二,但官府实际征收的火耗往往高得多,达到百分之二三,有时甚至更多,地方官府借机大肆敛财。

就是在粮食兑换白银环节上,农民也常常吃哑巴亏。

有些不法商人坐地起价,“银贵谷贱”,损失最终又被转嫁到了农民头上。

因此,一条鞭法同时也被称作“残民一条鞭”。

由于过度榨取了民间的财富,让民间失去了对抗灾年、自我修复的能力。

连续几个灾年过后,民生就会崩溃,造成大面积饥荒和社会动荡。

令人不解的是,就在中原和西北连年大旱,农民几乎颗粒无收,却每年仍要负担五百多万两白银军饷,被迫卖儿卖女的时候,江南的苏杭、秦淮河却是一派的景象。

而面对明朝的灭亡,不仅仅是饥饿的农民,就连江南的富商大贾们,也变得出奇的冷漠。

也许,这就是“好花”结下的“恶果”。

结语: 此时的大明帝国,早已病入膏肓,再也经不起大的折腾。

一条编法看似良药,初期是有效的,但因为触动了地主士绅的既得得益,引起了他们的普遍反对,加之地方官府执行过程中误入歧途,农民受损严重,于是群起反抗。

因此,官民“双赢”的局面没有维持多久,一条鞭法便黯然退场,人心尽失,从而加速了帝国灭亡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广泛,毕业生可从事网络安全、信息对抗技术研发、作战等工作。

他们可以进入政府部门、军队、大型企业等,保护重要信息资产安全,参与技术研发,为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此外,还可从事安全咨询、评估等工作,助力企业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该专业就业前景可观,随着网络空间拓展,信息安全需求与日俱增。

毕业生具备专业技能,且人才需求量大,因此薪资水平普遍较高。

未来,他们还可以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一、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1、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方向: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参军,科研人员,考研,移动通信工程师,大客户销售代表,系统集成工程师。

2、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培养具备进攻与防御信息战技术系统及其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民用信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能在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信息产业及其使用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操作管理和安全防护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由此可见,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是一个比较好找工作的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工资待遇都还不错。

所以,2025年有意报考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同学,不必过度担心“信息对抗技术真的没出路吗?信息对抗技术就业率很低吗?信息对抗技术真的很难就业吗”等问题。

同时,小编也要提醒大家:即便被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录取,也要努力学习、争取学有所成,这样才助于你学好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找到与信息对抗技术对口的最好的出路。

以下为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信息对抗新技术,雷达原理,雷达对抗原理,网络对抗原理,通信原理,通信对抗原理,雷达对抗实验,网络对抗实验,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处理,信息战导论,雷达系统,信息论与编码理论,扩频通信,网络安全与保密,DSP系统设计等。

二、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工资高吗?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工资一般多少钱一个月?根据学职平台职业调查公布的数据可知:1、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工资在北京、山西、江苏、浙江、广东、四川、陕西等省份算高,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三年内平均能拿到6000元以上的工资;

2025年新高考试卷结构公布!附赋分对比表 河南、陕西等参考

2025年高考改革的浪潮进一步推进,对于河南、陕西、云南等省份而言,新高考试卷结构成为了广大师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下面将带来2025年新高考试卷结构以及高考赋分对照表,以供第五批新高考省份考生参考。

一、2025年新高考试卷结构发布目前河南、陕西、云南等地已经公布了2025年新高考的试卷结构,与传统高考试卷结构的主要差别在于选考科目的题型、数值、分数等的设置,下面对这些科目试卷结构进行简单列举:1、河南试卷结构选考科目卷面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1)物理单项选择题:6-7道,每道4分,共24-28分;多项选择题:3-4道,每道6分,共18-24分;非选择题5道:共52-54分。

(2)历史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3-4道:共52-55分。

(3)生物、政治、地理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4-5道(地理3道):共52-55分。

(4)化学单项选择题:14-15道,每道3分,共42-45分;非选择题4道:共55-58分。

2、陕西试卷结构(陕西、青海、宁夏、山西均可参考)选考科目卷面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1)物理单项选择题:7-8道,每道4分,共28-32分;多项选择题:3道,每道6分,共18分;非选择题5道:共50-54分。

(2)历史单项选择题:16道,每道3分,共48分;非选择题4道:共52分。

(3)生物、政治、地理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生物5道,政治4-5道,地理3-4道;共52-55分。

(4)化学单项选择题:14-15道,每道3分,共42-45分;非选择题4道:共55-58分。

3、云南试卷结构选考科目卷面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1)物理单项选择题:6-8道,每道4分,共24-32分;多项选择题:3-4道,每道6分,共18-24分;非选择题5道:共50-58分。

(2)历史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3-4道:共52-55分。

(3)政治、地理单项选择题:15-16道,每道3分,共45-48分;非选择题:政治4-5道,地理3道;共52-55分。

(4)化学、生物单项选择题:14-16道,每道3分,共42-48分;非选择题:化学4道,生物4-5道;共52-58分。

二、2025新高考赋分对照表及计算方法这里仅列举第五批新高考省份使用的赋分对照表:等级比例赋分区间A15%100 - 86B35%85 - 71C35%70 - 56D13%55 - 41E2%40 - 301、赋分规则将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 A、B、C、D、E 共 5 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 15%、35%、35%、13%、2%。

在对应科目中查找其所在等级,然后根据等级对应的分数区间确定其等级分。

2、计算方法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即可:(原始分区间最大值-原始分)/(原始分-原始分区间最小值)=(赋分区间最大值-转换分)/(转换分-赋分区间最小值)以某考生化学科目原始分为 80 分,在全省排名处于前 15%(A 等级)为例。

A 等级赋分区间为 100 - 86,假设该考生化学原始分对应的赋分分数为 X,可通过公式计算:(化学原始分最大值 - 80)/(80 - 化学原始分最小值)/=(100-X)/(X - 86),通过此公式可算出赋分后的成绩。

注:原始分最大值和最小值为考生所在等级中的学生最高分和最低分。

加入收藏
               

世人对一条鞭法褒贬不一 对于明朝来说究竟是续命良方还是催命毒药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