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在下西洋之前曾经历过什么?他为什么能得到朱棣的信任?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前因:明平云南之战 1381年,明朝将领傅友德进军云南,消灭了当地的残
【千问解读】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前因:明平云南之战 1381年,明朝将领傅友德进军云南,消灭了当地的残余势力。
后果: 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率领船队拜访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多个国家和地区。
详细过程: 一、郑和下西洋前篇 1399年,郑和在靖难之役的郑村坝(今北京东坝)之战中,协助朱棣击败了明军将领,扭转了燕军被动挨打的态势。
当时郑和刚跟随朱棣从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回来,发现大本营北平城被明军包围。
李景隆的大营驻扎在北平城东郑村坝。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朱棣所属将领都不敢主动出击。
郑和站了出来,提议带八百突袭李景隆的大营。
听到郑和带兵突袭的提议后,朱棣当即挑选了八百骑兵精锐,交由郑和指挥。
郑和率领八百骑兵在一天深夜偷袭郑村坝明军大营。
八百名骑兵冲入大营,来回砍杀,明军死伤无数。
人杀得差不多时,郑和点燃了明军大营,顿时一片火海,火光冲天。
朱棣见郑和的骑兵突袭取得成功,指挥主力部队冲向明军,连破明军七营。
北平城中燕王世子也从东直门率兵杀出,和郑和内外夹击,李景隆力战不支,率余部逃往德州。
朱棣、郑和、朱高炽所率三部胜利会合,进入北平城。
郑和原本是云南人士,出身于元朝驻守云南的官宦家庭。
十三岁时被明军俘虏,后来被朱棣召到身边做贴身随从。
跟随朱棣的这些年,郑和经常与蒙古人作战。
郑和在北平的燕王府中能接触到大量图书典籍,元朝定都北京时将的皇室藏书都搬到了北平,这些藏书后来都被燕王府收藏。
郑和阅读了大量兵书。
好学的郑和还被朱棣的谋士道衍所发掘。
经过道衍的指导和培养,郑和很快从燕王的众多随从中脱颖而出,后来被提升为燕王府的管事。
靖难之役开始后,郑和一直跟随朱棣身边,不仅参与军事谋划,还时常领兵作战。
所以朱棣在在大宁(今内蒙古宁城)收编完宁王朱权的部队回师被北平时,才放心地让郑和去执行突袭任务。
二、战争后期的明朝军队 战后,朱棣举行庆功宴,对众将士说,此战首功,当属郑和。
朱棣见郑和手中的剑已经钝了,就将自己随身所佩宝剑赠予了他。
郑村坝战役的胜利,消灭了明军大量有生力量,彻底了解除了北平之围,保住了朱棣最为重要的根据地。
经此一役,燕军转被动为主动,连战连捷。
郑和跟随朱棣一路征战,最后于1403年攻占南京。
朱棣登上皇位后,为了表彰郑和在郑家坝之战的战绩,特御书“郑”字,赐给郑和作姓。
三十出头的郑和被提拔为内官监太监,官居正四品。
三.明朝宦官机构盛行 内官监是当时皇宫内地位最高的宦官机构,不仅负责皇宫生活物资和档案管理,还掌管宫廷礼仪器物和宦官人事任免。
郑和执掌内官监,成为了当时权力最大的宦官。
朱棣夺位后,有意强调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所以多次向周边各国派出使臣,让这些国家派人来朝拜这个天朝上国的新。
作为朱棣的亲信宦官,郑和除了内官监的差使,还先后奉命出访日本、(今泰国)等国。
这都为他之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打好了基础。
结论: 郑和在靖难之役立功被朱棣重用,也之后七下西洋做了铺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猪筒骨西洋参汤的做法西洋菜陈肾猪筒骨汤在家做
3、陈肾泡水切片,红萝卜滚刀切块,蜜枣去核,姜块拍开。
4、集合,除西洋菜和红萝卜外其他材料先煲。
5、这次我用炖,千问网,2-3小时左右,汤好记得不用放盐,因为陈肾有咸味。
小贴士 1-西洋菜不要太早放。
2-蜜枣记得要去核,没那么燥。
3-汤好了,记得记得不要放盐。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太平洋和大西洋哪个大?大西洋地理位置
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
南北长大约15000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2800千米。
为什么南大西洋基本上没有台风形成?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热带辐合带,打开来了解下吧!本文目录1、2、3、1太平洋和大西洋哪个大太平洋比大西洋大。
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
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
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
南北长大约15000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2800千米。
太平洋:太平洋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20年代,由大航海家麦哲伦及其船队首先命名的。
1519年9月20日,航海家麦哲伦率领270名水手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启航,西渡大西洋,他们顶着惊涛骇浪,吃尽了苦头,到达了南美洲的南端,进入了一个海峡。
这个后来以麦哲伦命名的海峡更为险恶,到处是狂风巨浪和险礁暗滩。
又经过38天的艰苦奋战,船队终于到达了麦哲伦海峡的西端,然而此时船队仅剩下三条船了,队员也损失了一半。
又经过3个月艰苦航行,船队从南美越过关岛,来到菲律宾群岛。
这段航程再也没有遇到一次风浪,海面十分平静,原来船队已经进入赤道无风带。
饱受了先前滔天巨浪之苦的船员高兴地说:“这真是个太平洋啊!”从此,人们把美洲、亚洲、大洋洲之间的这片大洋称为“太平洋”。
2大西洋地理位置1、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2、北以冰岛法罗岛海丘和威维尔汤姆森海岭与北冰洋分界,南临南极洲并与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经线同太平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经线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过南、北美洲之间的巴拿马运河与太平洋沟通,东部经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通过地中海,以及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的附属海红海沟通。
3、大西洋的赤道区域,宽度最窄,最短距离仅约2400多千米。
3为什么南大西洋基本上没有台风形成在南大西洋上,虽然有高温高湿和地转偏向力,但热带辐合带却喜欢逗留在北大西洋,即使到了北半球的冬季或南半球的夏季,也只是南移到赤道附近,最南也不会越过南纬5度。
这样,在南大西洋上就缺少孕育台风的温床,因而从未诞生过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