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国维竟敢上书康熙立太子 最后结局是怎么样

【千问解读】
顺治在位的时候,佟国维就被封为了一等侍卫,到了康熙九年,佟国维更是被封为了内大臣,而佟国维的弟弟佟国纲更是满清第一勇将,可惜在与噶尔丹的对战中阵亡了。
在与噶尔丹的战争结束了之后,佟国维还当了几年的国舅爷,一直到康熙四十三年告老修养,可是在数年之后,因为皇太子胤礽被废了,佟国维跑出来对康熙说:“皇储对于大清朝廷是很严重的事情,皇太子是朝廷之根本,现在大清没有了太子,还请皇上要重新再立一个。
” 康熙听着也在理,就让大臣们推荐哪一位皇子适合当人太子,就是这样,佟国维带头众大臣上书保举八阿哥做太子,可惜的是,在第二年康熙就追究了当初是谁带头保举要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的。
康熙对佟国维说:“你既然已经告老了,为什么还要出头保举八阿哥做皇太子呢?”佟国维对康熙解析说:“我的身份既然是国舅爷,就要担当起国舅爷的重担,为了国家大事,我不得不站出来说话。
”正是这样,佟国维引起了康熙对他的不满。
不久之后,胤礽又重新被立为了太子,康熙是这样训斥佟国维的:“朕废太子,仅仅是因为他身体不好,可是你们却在私底下密谋,想要另立八阿哥为太子。
”听到这里,佟国维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请求康熙降罪,康熙因为和佟国维是有亲戚关系,也并不打算责罚他,只是让佟国维去安抚众大臣。
到了康熙五十八年,佟国维因病去世,这样的下场,其实是比他那阵亡在噶尔丹的哥哥幸运的多了,经历了这么多,也算是有个善终了。
最后赐他祭葬,甚至皇帝也追封他为太傅,恩赐谥号端纯,另外还亲手写了“仁孝勤恪”四个字,命人装裱在他的墓碑之上。
佟国维在死了之后,还可以获得雍正如此的殊荣,可以说不枉此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宪宗放了韩愈一条生路,韩愈再次上书与唐宪宗和解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接上文,韩愈在给唐宪宗写了一篇宣战书一样的奏章后,气得暴跳如雷,一定要杀韩愈,由于宰相的求情,唐宪宗决定让群臣一起讨论此事。
满朝文武都被韩愈的气势所震撼,不论信佛与否清一色站在韩愈一面为他求情,这是唐宪宗始料未及的。
不过即使如此,唐宪宗还是气呼呼的说: 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奉佛以后,天子感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韩愈这家伙作为臣子竟然诅咒我信佛就早死,这怎么能赦免他? 大家听了后也很为难,不知道再怎么给韩愈求情了,就这样,韩愈以待罪之身等待惩处。
没多时,这《谏迎佛骨》疏以人尽皆知,出于对韩愈的钦佩,也出于对儒家传统文化的维护,皇亲国戚们也站到了韩愈一面为他说话。
终于,唐宪宗抵不住大家的求情,高抬贵手,放了韩愈一条生路,把他流放到了潮州,用韩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到了潮州后,韩愈再次给唐宪宗上书,不过这次,不是极尽讽刺,也不是严辞苛责,而是把自己在潮州的境遇给皇帝说了下,想请求唐宪宗的同情加怜悯。
文章开篇,先对唐宪宗的宽大处理表示无尽的感激 既免刑诛,又获禄食,圣恩宽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 随后韩愈用自己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一下潮州不堪的环境: 臣所领州,在广府极东,过海口,下恶水,涛泷壮猛,难计期程,飓风鳄鱼, 患祸不测。
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
臣少多病,年才五十,发 白齿落,理不久长。
加以罪犯至重,所处远恶,忧惶惭悸,死亡无日。
所以说,学好语文很重要,一样的话不同人说出来就是不一样,潮州的为官环境经过文宗韩愈这样一说,唐宪宗都起了恻隐之心,对身边的大臣说:“韩愈当时写奏疏其实真是为了朕好啊,只不过诅咒朕短命不大厚道,哎,算了吧,这样爱护朕的大臣,不能总放到,万一真客死到那里,朕还挺过意不去。
” 于是,就把韩愈内调为袁州刺史了。
至此,韩愈与唐宪宗的纠葛也就结束了。
题外话: 韩愈虽然在潮州没呆多久,不过还是为潮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治理好了鳄鱼祸患,解放了许多奴隶,深得潮州人民的热爱。
四年(824),韩愈病逝,二十一年后,即会昌五年(845),唐武宗下了一道诏书: 秋七月,诏天下佛寺僧尼并勒归俗 这就是 三武之难 的最后一次大劫难,又称 会昌之难 。
虽然第二年五月随着唐武宗的驾崩,灭佛运动也宣告结束,但佛教受到严重打击,元气大伤,从此再也不能重现当年盛况。
斯人已逝,然而韩愈在文学上的地位、在儒家中的影响把反佛思想终于推及统治阶层。
因此,可以说,韩愈的谏迎佛骨为作了舆论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诸葛亮死后,李邈为什么上书诬告他?
李邈是一个狂士,拿下成都之后,这个家伙对刘备说你拿下成都是厚道的。
刘备一听既然你说我不厚道,你当时为什么不去帮助呢? 结果李邈来了一句:匪不敢也,力不足耳。
意思就是不是不敢,而是能力,力量不足,要是力量足我肯定去帮刘璋打你。
《华阳国志》并没有记载刘备有什么反应,倒是记载下属建议刘备这种狂士杀掉算了。
这个时候诸葛亮出面救了李邈,所以诸葛亮对李邈是有恩的。
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邈这个人的一些品行。
这个家伙是一个狂士,坦白讲刘备占了刘璋的巴蜀的确不厚道,他是站在公正和刘璋的立场去讲。
李邈并没有去讨好刘备,也说明李邈这家伙还是有胆量,至少不是一个小人。
诸葛亮比较欣赏他的几个兄弟,像三龙之一的李永南。
诸葛亮救李邈也是有拉拢的意思在,当然当时也考虑永南他们的影响力。
在诸葛亮的提拔重用下,李邈历任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也算是蜀汉的高层了。
后来因失街亭而失利,处分了很多人,包括陈寿的父亲,还有荆州过来的向朗,也就是《出师表》中出现的向宠的叔伯辈 。
李邈也是劝诸葛亮不要杀马谡,在此之后诸葛亮和李邈就离心离德了。
李邈接下来基本上属于打酱油的角色。
诸葛亮死时,他就上书: 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
亮身杖强兵,,‘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吕禄是的侄子,霍禹是的儿子。
他们都以谋反之罪被杀。
孝宣就是。
他说诸葛亮专权,自己很担心,怕他会谋反,现在诸葛亮死了,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这家伙这种说法和当年批评刘备占了巴蜀是一样的,他这一次站在刘禅的角度去批评诸葛亮过于专权,使得刘禅大权旁落。
自然暗示诸葛亮一死,刘禅终于不用担心权臣会造反了。
诸葛亮肯定没有反意,肯定是一个忠臣,因为他拒绝的建议加九锡,爵位也止步于侯,再加上一生清廉等等。
问题是也会被人诽谤和误解,更何况是诸葛亮呢。
在李邈看来诸葛亮权力太大已经威胁到皇权,现在诸葛亮死后,不管他是不是忠心,至少不会威胁到皇权。
你说这个家伙完全是诬告嘛,好象也不是,诸葛亮专权是事实,你说完全事实,好象也不对,诸葛亮是一大忠臣,根本没有反意,只能说是立场不一样吧。
你说李邈这样做就为了升官吗?好象也不是,正如他批评刘备难道是为了升官吗?可能是个性使然吧。
诸葛亮死后,蜀汉内部一片混乱,人心不稳,此时刘禅也摆不平大局,他必须依靠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
如果诸葛亮还活着,李邈这样说诸葛亮是不会被杀,诸葛亮还没有小气到这种程度。
此时蒋琬主政,,等人谁不承诸葛亮的情。
李邈在大家悲痛之时,说出西戎静息,大小为庆,这样的话的确有失厚道。
诸葛亮这帮亲信自然受不了,哪怕刘禅心中认同,压力之下最后的决定只能是杀了李邈。
李邈的兄弟李永南,李伟南在《志》中有简单的介绍。
李邈只在《华阳国志》中有介绍。
《华阳国志》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撰写地方志。
《三国志》不用介绍了,稍了解三国的人都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