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太后一语成谶清朝的灭亡:如何一回事儿?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3 点击数:
简介:是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但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祸国殃民的女人,据说一语成谶清朝的灭亡,现在想想,这诡异的历史,这诡异的历史让人! 慈禧太后是晚清

【千问解读】

是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但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祸国殃民的女人,据说一语成谶清朝的灭亡,现在想想,这诡异的历史,这诡异的历史让人! 慈禧太后是晚清统、两朝的最高决策者与实际统治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长达四十七年。

慈禧在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巨变”的危殆时刻,没能够像俄国的和日本的那样审时度势,放眼世界,富国强兵,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相反,她将一己的权力看得比国家、民族的利益和未来的发展还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从而使中国大大落后于世界。

这是她的悲剧,更是中华民族的不幸之甚。

慈禧一生中曾说过不少遗臭万年的话,如“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等。

但有一句话很有趣,不仅逆潮流而动,而且还成为了清朝灭亡的谶语。

事情是这样的:晚清的一天,慈禧太后因大臣办事不力,在朝廷上大骂:“我大清朝国力昌盛、百强。

虽然现在刀枪入库、。

但底子在,不是什么人都随便可以推翻的。

”随后,慈禧看着皇宫内的蜡烛高声说道:“要大清灭亡,除非灯头朝下!” 文明的步伐,谁也无法阻挡。

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招股成立上海电气公司(亦称上海电光公司),在大马路31号(今南京东路190号)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发电厂。

同时,在电厂的转角围墙内竖起第一盏弧光灯杆,并沿外滩到虹口招商局码头立杆架线,串接15盏灯。

同年六月十二日(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供电,夜幕下,弧光灯一齐发光,炫人眼目,吸引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围观。

第二天,上海中外报纸都作了电灯发光的报道。

1886年(光绪十二年),西苑三海,,营建宫殿。

在营建宫殿之时,仪銮殿安上了电灯,这是清宫最早安装的电灯。

后来,里也安上了电灯。

当时,慈禧还在世,估计她忘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否则,按其性格,她是绝不会允许安装这种“灯头朝下”的电灯的。

也安装了电灯。

孟心史的《明清史论著集刊》中有一篇《记陶兰泉谈清孝钦时事二则》的文章,陶兰泉(名湘,是有名的藏书家)就是盛宣怀委派办理颐和园装电灯和芦汉路北京事务局的大员。

慈禧之所以同意在颐和园安装电灯,是为了自己在颐和园里能更酣畅地享乐,白天玩不够,晚上再来玩,这时候电灯比起蜡烛之类可就显出非凡的优越性来了。

令慈禧始料未及的是,她竟一语成谶。

“灯头”真的“朝下”后,大清江山更显颓势江河日下,最终在武昌起义的枪声中,。

随机文章摩格为何非要娶甄嬛?原来甄嬛当初救他时…竟还做了这事销售28法则是什么意思,8成的利润来自2成的客户纳粹太阳炮摧毁地面城市,希特勒最看好的黑科技(现代都造不出来)中国登月被外星人警告,月球上发现外星人基地/被警告不许登月伽马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最严重可摧毁地球/轻则可致不孕不育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郑阿春本是寡妇再嫁成夫人,死后被追封太后

阿春的出生于非常普通的人家,但是家中的经济也是可以让她没有顾虑的生活。

但是她的父亲不幸死去,为了照顾家中的人,她只好嫁了人,无奈的是她的丈夫在她生下孩子后,也不幸的去世了。

剩下郑阿春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实在没办法的情乱下,郑阿春只好投奔了她的舅舅。

她的舅舅对郑阿春她们不能说苛刻,但是也不拿她们当自家人看,虽然寄人篱下,郑阿春也是没什么办法的,继续照顾自己的家人。

阿春她的舅舅与当时的私交非常的好,两人经常的来往。

阿春的舅舅一向很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司马睿,司马睿当时也有这个意思。

但是有一天,司马睿在阿春舅舅家闲逛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正在干活的郑阿春,当下被这位女子所吸引,于是他向别人打听郑阿春的身份。

当时的郑阿春虽然年纪轻轻就守了寡,但是大家都说她的品行很好,不仅照顾家人,待人处事方面实在是难得。

司马睿听到了这样的赞美之词,对郑阿春的好感多了许多。

在进一步了解郑阿春后,他决定了娶郑阿春而不愿意再娶阿春舅舅的女儿。

这让当时阿春的舅舅对这位外甥女是十分的气恼,但是又不好说什么。

司马睿虽然是纳郑阿春为妾室,但是以他的身份娶了一个寡妇,难免会遭到旁人的闲话。

但是郑阿春的品行甚得司马睿欢心,司马睿对这些旁人的闲话也是置之不理。

嫁给司马睿之后的郑阿春,并没有改变往日朴素的行为作风,虽然她现在已经享受着荣华富贵不用再受寄人篱下的白眼相向了。

但是她依然没有变得十分的开心,她心中一直放心不下家中那两位还未婚嫁的妹妹。

她甚至时常觉得是因为自己妾室的身份而使得没有人愿意娶自己的妹妹,为此是整日的忧心忡忡。

司马睿见到她这个样子,为她担忧,于是派人去找寻适合他夫人家妹妹年龄的男子。

找到了亲自得到郑阿春的同意后,方才下旨婚配。

郑阿春见到两个妹妹都找打了如意郎君,以后的日子过得也是十分的舒服了。

司马睿到底仍然是一位情深厚重的男子,在他称帝后,他将已经过世的妻子封为了皇后,从此没有立过其他的女子为皇后。

封了郑阿春为夫人。

但是当时的郑阿春对后位是没有任何要求的,她觉得自己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已经是上天对她的厚待了。

不过虽然司马睿没有立她为后,司马睿对她还是发非常的宠爱。

她的地位在后宫也是没有人可以比得上,司马睿甚至让其他的孩子认郑阿春为嫡母。

可见郑阿春在司马睿心中的地位。

在司马睿去世后,他的儿子称帝,他赐封了郑阿春的儿子为王,郑阿春病逝之后,她的儿子当上了之后,追封郑阿春她为。

随机文章克娄巴特拉塞勒涅二世简介黑化版的白雪公主,联合王子让生母穿烧红铁鞋跳舞致死神仙下凡投胎的特征,脚踏七星游历红尘修炼(尝遍酸甜苦辣修大道)揭秘雷利为什么不救艾斯,雷利不知情还是因为意志不同(死无遗憾)台风的名字是怎么取的,详解有些台风名字萌萌哒的原因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高一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语文知识点是考试的重点,随着近几年语文的改革,更是加大了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考察,因此提醒同学们要更加重视,万万不能忽略掉这部分内容。

本文由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整理的高中语文经典的文学常识汇总,赶快抓紧时间记下来吧!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1 一、语文基本知识 1.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 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 记叙文六要素(五W 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 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 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 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 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 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 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 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 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 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 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 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 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 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三、易错成语50例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4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4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4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47、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48、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49、一傅众咻:一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50、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各单元基础知识点,复习必备!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2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 对象 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 对象 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误用频率较高成语易记口诀 1,颐指气使态度傲 2,未雨绸缪先准备 3,改弦更张制度变 4,改弦易辙态度变 5,出奇制胜不带宾 6,评头品足挑毛病 7,不绝如缕声细长 8,文不加点一气成 9,敬谢不敏婉推辞 10,屡试不爽都不错 11,无可厚非本有错 12,耸人听闻多夸大 13,知微见著小见大 14,不刊之论删不得 15,釜底抽薪才彻底 16,扬汤止沸不彻底 17,明日黄花今日凋 18,汗牛充栋藏书多 19,罄竹难书罪恶多 20,无所不至坏事多 21,始作俑者是首恶 22,休戚与共同祸福 23,不负众望不辜负 24,不孚众望人失望 25,师心自用太自负 26,不瘟不火恰到好 27,不赞一词文章妙 28,狗尾续貂坏接好 29,不可理喻太蛮横 30,闪烁其词话含糊 31,左右逢源事圆滑 32,如沐春风受教化 33,良莠不齐藏好坏 34,不容置喙没机会 35,胸无城府无心机 36,拍案而起愤怒极 37,不绝如缕情势急 38,空穴来风有根据 39,首鼠两端迟不决 40,风声鹤唳太惊恐 41,韦编三绝太刻苦 42,白驹过隙时间快 43,振振有词强夺理 44,庆父不死制动乱 45,谦谦君子有礼貌 46,浅尝辄止重表面 47,倚马可待文思敏 48,如丧考妣死父母 49,同舟共济共患难 50,万人空巷真热闹 51,穷形尽相文细腻 52,骇人听闻真正怕 53,首当其冲遭头炮 54,相敬如宾是夫妻 55,鳞次栉比屋多齐 56,不名一文是贫穷 57,弹冠相庆是小人 58,沆瀣一气是小人 59,以邻为壑嫁祸人 60,城下之盟受屈辱 61,粉墨登场坏人上 62,望其项背可赶上 63,耳提面命老教少 64,十室九空人口少 65,微言大义意义深 66,如履薄冰心谨慎 67,噤若寒蝉不敢声 68,炙手可热有权势 69,安步当车好闲适 70,目无全牛技艺熟 71,甘之如饴苦中甜 72,不以为然不赞同 73,天马行空诗书文 74,登堂入室讲学问 75,美轮美奂指房屋 76,执迷不悟不省悟 77,不翼而飞找东西 78,不胫而走是消息 79,殚精竭虑要学习 80,鸡肠小肚心胸狭 81,空谷足音难得讯 82,苦心孤诣勤钻研 83,饮鸩止渴喝毒药 84,瓜田李下受怀疑 85,处心积虑带贬义 86,石破天惊指文议 87,不以为意不在意 88,差强人意还满意 89,火中取栗被利用 90,师出有名有理由 91,安土重迁思故园 92,不足为训非准则 93,不知所云指说者 94,三人成虎谎变真 95,侃侃而谈理气直 96,危言危行话事直 97,罚不当罪处罚重 98,罪不容诛死有余 99,讳莫如深包不住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3 修辞手法讲解8大手法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 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 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 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_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_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优秀的人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写作主要表达方式5类 一、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 分叙(分叙1 分叙2 分叙3 分叙n) 结尾。

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

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

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

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二、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等等。

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三、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四、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 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五、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常见标点符号4条 1.破折号的作用: ①表解释说明;②表意思递进;③表话题转换;④表声音延长;⑤表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⑥表语意的跳跃或转折;⑦表总结上文;⑧用在副标题前;⑨表事项的列举分承。

2.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 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3.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省略号和“等”字,都可表列举省略,两者用一即可,不能同时使用; ②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

4.冒号的作用: ①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取下文。

②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③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④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5.引号的作用: ①表引用实际内容;②表讽刺反语;③ 表特定称谓④表着重强调。

句式作用8种 1.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2.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3.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4.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5.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 6.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7.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8.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加入收藏
               

慈禧太后太后一语成谶清朝的灭亡:如何一回事儿?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