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改制突出了哪个部门的地位是怎么回事?元丰改制的内容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3 点击数:
简介:元丰改制突出了哪个部门的权力,这要看元丰改制的背景和目的。

虽然在北宋年间继承了的三省制,但是由于冗官现象的存在,实际上是徒有虚名,官员大多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遇

【千问解读】

元丰改制突出了哪个部门的权力,这要看元丰改制的背景和目的。

虽然在北宋年间继承了的三省制,但是由于冗官现象的存在,实际上是徒有虚名,官员大多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遇到临时有事,也只有在授权的情况下,才有权力行使权力,因为三省都是宰相的权利范围,也就是说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很大约束,宰相统领整个朝廷的实际运行,而为了达到权力集中于皇帝,个人能够独断专权的目的,必然要削弱宰相的权力,因此元丰改制也就势在必行。

元丰改制突出了中书省的权力 元丰改制突出了哪个部门的权力,答案是中书省。

为了削弱宰相权力,宋神宗先后颁布了《寄禄格》和重新勘定《唐六典》,使官员都成为寄禄官,官员的升迁都要参照《寄禄格》,以阶易官,不再必须通过宰相。

再就是将宰相的职务分成尚书左仆射和右仆射,其中左仆射行使门下侍郎的职务,而右仆射则行使中书令之职,并且将原来门下、中书、尚书行使的审查、复议、执行的权力全部归于中书省。

这样一来元丰改制就突出了中书省的权力,而这也事实上强化了皇帝个人的权力,削弱了宰相的职能,皇帝可以直接对三省发号施令,而不再需要通过宰相,这样权力就直接下达到具体执行的部门,实际上也造成了宰相权力的部分架空。

此后这样的格局在北宋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中央部门的定制。

元丰改制的内容有哪些 元丰改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针对当时政府冗官现象突出,行政效率低下,财政支出过于庞大的局面,颁布了《寄禄格》,以后官员的升迁都要参照《寄禄格》,使得官员的职务与实际官职相对应,裁撤闲散部门的官员,减轻朝廷负担。

二是在恢复旧制的名义下,恢复唐代的三省制,让三司各司其职,并且削弱宰相的权力,对皇帝直接负责。

元丰改制的内容 元丰改制的内容之一就是颁布《寄禄格》,实际上也是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因为这样一来,官员的升迁都要参照《寄禄格》,官员的品阶和俸禄标准不再需要通过宰相,以阶易官,使官员的职务与职称相符合,减少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也减少了官员之间职务界限不明,相互扯皮推诿的想象,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财政不必要的开支。

元丰改制的内容之二就是在恢复旧制的名义下,恢复唐代三省制。

虽然建立时就有三省制,但是徒有虚名,三省官员平时并不具体行使权力,只有在皇帝临时有事的情况下,通过宰相传达命令,三省的官员才各自行使职务,而且三省都是宰相的权力范围,直接对宰相负责。

元丰改制后,将宰相的权力分割为左仆射和有仆射,分别负责门下省和中书省,并且皇帝直接向三省官员发布命令,这就让皇帝直接参与到朝政中,从而强化了皇帝个人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丰改制的影响有哪些 元丰改制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职官制度的重大改革,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虽然元丰改制是基于当时北宋中期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冗官现象十分突出,中央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但宋神宗之所以不顾群臣反对,执意推行元丰改制背后还是出于个人私欲。

元丰改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丰改制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它使官员居其位谋其政,有了定职定位,同时裁撤了一些闲散部门和官员,打通了官员的升迁的阶数,客观上减少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

但是这只是元丰改制表面的效果,而且元丰改制的影响仅限于中央政府,对于地府而言,由于重重阻碍,效果更是甚微。

元丰改制的影响更深层次体现在通过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在北宋中期以前,皇帝的权力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它受到以宰相为首的各级官员的监督,尤其是宰相的权力过大,中央机构的三省都归宰相统领,皇帝实际上并不能直接管理朝政。

比如当时变法就是在宰相王安石的全面主持下开展的。

鉴于此,宋神宗为了实现自己乾纲独断的目的,推行了元丰改制,目的就是削弱宰相的权力,使得皇帝可以直接管理朝政。

元丰改制后,中央集权越来越得到强化,在达到顶峰,权力完全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官员只能跪拜执行,这才是元丰改制最深层次的影响。

随机文章翼装飞行死亡率31%,全球近500人敢玩(装备值120万)未来的中国600吨重型运输机,超越美俄成空中巨无霸世界上最大战斗机图128,长30米是狂风战斗机3倍金钱活门蛛有毒吗,金钱活门蛛值多少钱/值不值得饲养地球上13.8亿立方公里的海水从何而来,岩石中水分被重力挤出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屈突通简介 隋唐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屈突通生平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蒙山大佛消失秘密,为何突然消失600年?

蒙山大佛论高度,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蒙山大佛生于北齐551年,1千5百多岁,比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它高66米,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

就这么一尊大佛却从人们的视野中奇怪消失600年。

蒙山大佛为何会奇怪“失踪”600年?佛像哪去了?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二十多公里的蒙山。

据史籍载蒙山大佛建成于北齐时的公元551年,是我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元代以后,蒙山大佛奇怪“失踪”。

直至六百多年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山西太原当地一个叫王剑霓的老人发现。

蒙山大佛消失秘密,为何突然消失600年?佛像全高六十多米,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比四川乐山大佛低,但比其建造时间早162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在《北齐书》“幼主恒纪”中记载着“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

”这个“宫”就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晋阳宫,遗址在晋源镇古城营村九龙庙一带。

晋阳西山在哪里,《北齐书》中并未讲明。

晋阳西山即太原西山,这里的天龙山天龙寺、龙山童子寺、蒙山开化寺三处都有大佛,到底哪处才是“西山大佛”呢?当年武则天曾专门为大佛制作了硕大的袈裟,可见其兴盛,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饱受战火摧毁和自然侵蚀的大佛在元末时佛头崩落,腹部以下掩埋于土石间。

1983年时,一位叫“王剑霓”的太原人,在普查地名时,重新发现了蒙山大佛。

发现当时还有一处地名叫做大肚崖,觉得非常神秘。

北朝时期,太原已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冲撞交汇的前沿,随着三个少数民族主体性政权在并州地区的确立,太原逐渐成为多民族融合与北方贸易的中心区域。

而这一阶段,北朝这个异族统治的开放、创新、萌动的执政状态,也正是佛教在山西境内迅速发展的动因。

著名高僧佛图澄,得到后赵石勒政权的大力支持,在山西境内弘扬佛法、广收门徒,以致魏晋时期佛门高师名僧多出其门下。

与释道安齐名的高僧法济、支昙、慧远、法显等都是山西人氏。

其中雁门楼烦人慧远,菜叶网,与鸠摩罗什一起被后世佛界奉为泰山北斗。

而平阳人法显则是中国历史上赴印度、斯里兰卡访学的第一人,著有《佛国记》一书。

东魏时期代县僧人昙鸾是净土宗的开山鼻祖之一,东魏孝静帝称其为“神鸾”,日本佛界称其为本师,并尊山西交城玄中寺为祖庭。

佛教的繁荣直接推动了寺庙建筑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北魏、东魏、西魏皇室出资筹建寺院约47处,王公大臣筹建寺庙约830余处,民间出资筹建寺庙约三万余处。

这一时期的佛像,多广额高鼻,长眉丰颐,很似北魏鲜卑人的体征。

体态衣纹多劲直,形象肃穆,身躯雄伟健壮,显示出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气质风貌。

加入收藏
               

元丰改制突出了哪个部门的地位是怎么回事?元丰改制的内容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