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最畏惧的三人,他们分别是哪位?

【千问解读】
大唐玄甲军打遍天下无敌手,除了有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这四大悍将之外,李世民也是一个一流高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
” 就是这样胆大包天敢于亲冒矢石冲锋陷阵,在夺嫡之争中弑兄屠弟逼父的一个,也不是毫无畏惧,他这一生也有畏惧的人。
李世民畏惧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至少有三个。
?按照正史记载,李世民曾亲口说过他怕两个人,另一个人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实际行动表明,他对此人十分畏惧,以至于心里留下了阴影,做出了令人不解的举动——这个能令李世民做梦都害怕的人,就是瓦岗飞将单通。
很多人都对李世民杀害单雄信表示难以理解:大唐用人之际,单雄信武艺超群,正应该收归己用,怎么给杀掉了? 有人为李世民杀害单雄信找借口,说“单雄信反复无常轻于去就”,或者干脆说单雄信脑后有反骨。
这就有点为尊者讳的意思了——大唐开国有几个不是换了若干阵营的?秦叔宝,原为帐下军官,后为齐郡通守麾下建节尉,又为内马领,再为龙骧大将军,最后才成了大唐上柱国、胡国公、左武卫大将军。
原为武阳郡丞元宝藏秘书,后加入李密阵营,投唐后被俘虏,也曾为窦建德献计抄的老巢,再次归唐后还给太子建成出主意及早动手除掉李世民。
而单雄信只是从到王世充阵营,换了一两次主公,“轻于去就”这四个字还真安不到单雄信头上。
?按照“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原则,王世充是首恶,但是这个首恶得到了赦免,而单雄信这个胁从却被杀掉了,什么理由都难以服众,李世民杀单雄信的真正原因就是两个字:害怕。
李世民害怕单雄信,在《·列传第三》中是有记载的:“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
’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东都平,斩于洛阳。
”单雄信让李世民丢了面子而且差点丢了性命,这可是李世民一生中离死亡最近的一次,马鞍子有没有变湿不知道,但是单雄信的长枪却成了李世民挥之不去的梦魇,所以即使单雄信肯投降,李世民也不会留他性命,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解决掉恐惧制造者。
所以说李世民杀害单雄信,跟单雄信人品无关,归根结底是因为李世民埋藏在心底的恐惧。
?李世民这一生所畏惧的三个人,杀掉了一个单雄信,却又重用了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咱们前面说过的魏征魏玄成。
李世民之所以怕魏征,并不是魏征武功人品有多高,而是魏征总是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让李世民狗咬刺猬无从下嘴——甚至有人还认为这是魏征的自保之道:我是诤臣,杀我,你便是昏君! 李世民“害怕”魏征,这是他亲口说的,这件事在《·列传第二十二》:“奏曰:“向闻陛下有关南之行,既办而止,何也?”帝曰:“畏卿,遂停耳。
”能让李世民畏惧(唠叨)而不敢出游,这种事也就魏征能干得出来。
熟读经史的读者诸君心知肚明:李世民“畏惧”魏征,实际是治国安邦的需要:要想开创一个盛世,必须容纳不同声音。
的盛世其实是假盛世,像那样用吓唬出来的,吃观音土的老百姓是不承认的。
同样,只有一个声音的时代,其实也挺悲哀的。
所以李世民对魏征的这种“惧怕”,其实是一种的自信。
?李世民畏惧单雄信,必欲杀之而后快,李世民畏惧魏征,是治国安邦的需要,可以重用也可以当摆设,但是对第三个人,李世民还真的拿她毫无办法:此人不可能当官,也不会犯什么错误,撒起泼来也无可奈何。
这个让李世民害怕而又无可奈何的女人,就是的老婆。
房玄龄怕老婆怕到正史都憋着笑记上一笔,也真是没谁了。
房玄龄的老婆不是一般人,而是出身于范阳。
现在的可能没有多牛,但是在魏晋乃至隋唐时期,都是了不得的名门望族,是可以跟清河、陇西相提并论的。
如果房玄龄不是官宦世家出身,如果他曾祖房翼不是在北魏当过镇远将军,还真娶不到北魏五大一等姓氏的卢氏之女。
?卢家千金脾气很大,《隋唐嘉话》写得很明白:“梁公(房玄龄受封梁国公)夫人至妒。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这个人比较喜欢开玩笑,他曾经笑话薛万彻“村气”,气得丹阳公主还几个月不让薛万彻上床;李世民还曾让柴绍的弟弟去偷丹阳公主的枕头。
这样的恶搞整蛊的事情李世民干了不止一次,但是整蛊到房玄龄的时候,却碰了一个硬钉子。
满朝山下都知道房玄龄怕老婆,但是皇帝李世民非要赐给房玄龄几个美人。
别说几个美人,就是一个丑女,房玄龄也不敢要。
但是李世民决心把恶搞进行到底,甚至还搬出了一起参加到整蛊大业中来:“帝乃令皇后召夫人,告以媵妾之流,今有常制,且司空年暮,帝欲有所优诏之意。
” 李世民小瞧了卢氏的功,任凭长孙皇后怎么做思想工作,卢氏一点面不给。
整蛊不成的李世民也有点光火,直接发出了死亡威胁:“你是想不妒而生,还是宁妒而死?”卢氏大吼一声:“宁妒而死!”于是李世民赐给卢氏一杯酒:“既然这样,那你就把这杯鸩酒喝了吧!”卢夫人接过“鸩酒”一饮而尽,连眉头都不皱一下(一举便尽,无所留难)。
?李世民这下傻眼了:“我尚畏见,何况于玄龄!” 从李世民惧怕这三个人,并且杀掉一个重用一个却拿第三个无可奈何的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畏惧,更识大体,有时候还会,只可惜后世君王只学到了李世民的睚眦必报,而没有能够学到李世民的虚心纳谏容忍不同声音,所以龚自珍才写诗说:万马齐喑究可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没有选第三子李恪为接班人?李恪为人如何样
固然,李世民不该选“逆反青年”,不该选“阴毒后生”,但是最终选择柔弱不明的作为接班人,显然也不是一个好选择。
于是有人就想,如果李世民选择第三子为接班人,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李世民剧照) 之所以大家觉得选李恪为接班人更好,是因为李世民曾评价过李恪“英果类我”,也就是说,李恪像他李世民一样英武果敢。
因为这一点,李世民打算废了李治,立李恪为太子。
但因为李治的舅舅坚决反对,李世民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李恪的生平,其实可以发现,他在当期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作为。
反而是因为耽于游猎,不顾及老百姓的庄稼,被罢官。
后来虽然李世民派权万纪给他当长史,权万纪相当厉害,他才有所收敛,但这主要是权万纪的功劳。
从这些地方,实在看不出来李世民说李恪“英果类我”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世民之所以那么喜欢李恪,大约有两点:一是李世民一向舐犊情深,只要是他的儿子,他就喜欢。
儿子犯了错误,往往责怪在别人身上。
比如李恪犯了错误,李世民不说李恪不对,说李恪当时的长史柳范不对。
二是李恪相对于李承乾、李泰来说,知错能改。
那么,李恪如果真的当了后,就一定是个好皇帝吗?我看未必。
就说他知错能改这一点,也是因为权万纪很严厉,压住了,同时他已经吃过一次亏,害怕李世民再次责罚他,才不敢这样。
原先给他当长史的人,也多次劝说过他,但他并不以为然。
如果将来他当了皇帝,没有了约束,他还会这样吗?这是值得怀疑的。
(李恪剧照) 李恪一生并没有多么突出,后世却对他充满怀念。
后世对李恪很怀念,至少有两个证明: 一是《》在写李恪的时候,有意地隐藏李恪所犯的错误。
《》说李恪当初被罢官,是因为“游猎”。
同时因为游猎破坏了老百姓的庄稼,才遭致罢官。
但是《新唐书》在写这一段的时候,说的却是李恪和他乳母的儿子玩“博簺”的游戏。
“博簺”是什么?《旧唐书》上并没有解释。
但仅仅是玩一种游戏而已,其罪错,显然是比游猎破坏庄稼轻了很多。
但实际上,《新唐书》这样记载,不过是有意掩饰李恪的罪错而已。
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宪实先生考证,“簺”其实是一种打猎捕兽的设置。
那么,李恪实际上也是在“游猎”,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二是为了让国家显得正统,特地在李唐宗室中找了一个人来作为他们的“义祖”。
他们找的人,就是曾当过吴王的李恪。
要知道,李恪最终是被杀掉了,而南唐还要将他作为“义祖”,显然就是因为怀念,对他的一种认可。
(长孙无忌剧照) 那么,后世为什么这么怀念李恪呢? 我觉得根本的原因,除了李世民说他“英果类我”外,还在于他确实死得很惨。
不得不说,李恪最后的遭遇,李世民是要负责任的。
当初他决定不选择李承乾和李泰为接班人的时候,就不该冒然选择李治。
选择了李治后,又对他不满意,想要选择李恪。
而他想换成李恪,不找别人,偏偏找长孙无忌商量。
找长孙无忌商量,不是白商量吗?长孙无忌怎么会同时把自己外甥废黜,选一个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当太子?李世民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当时就对长孙无忌说,你一定要坚持不废李治,无非他是你外甥而已。
李世民错误就在于,你既然已经认识到这点,你就应该防范,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
可以说,李世民想换李治最后又没换这一点,给了长孙无忌很大的刺激,让他。
最后才利用房遗爱造反案,冤枉李恪,造成李恪被冤杀。
也正是因为他被冤杀,大家又都觉得他能力“不错”,所以千百年来,才那么怀念他。
随机文章戊戌变法的意义火星土星双星会月,三者呈三角形位于东南方(肉眼可见)人类为什么不探索金星,金星环境恶劣/堪比人间地狱(无法生存)台风最后是怎么样消失,能量减少云层变薄/结局非常凄凉古墓发现穿龙袍的女尸,传闻大腿处竟有残留血迹/容貌清晰可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南吴太祖:杨行密传奇的一生
五代时建立者。
少时孤贫,长大成人后身材高大,膂力过人,据说能手举300斤,日行300里。
唐末农民起义军经过庐州,杨行密应召入伍,后被唐兵俘获。
庐州刺史郑棨“奇其状貌”而释放了他,遂被庐州府募为州兵,戍守朔方(今宁夏灵武),升为队长。
期满回到庐州,都将要他再次出戍。
行前问其还缺什么,杨行密愤然说:“惟少公头尔!”随即将其斩首,举兵为乱,他“自募百余人,皆为虓勇无行者”,统率州兵,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
庐州刺史郎幼复逃去,他占据庐州。
中和三年(883年),被唐招抚,封为庐州刺史。
从此他以庐州为根据地,开始拓土扩张,其势力向淮河以南等地扩展。
光启三年(887年),杨行密被淮南节度使高骈任命为行军司马,率兵数千人,屯驻于蜀冈(今江苏扬州西),以诱敌袭营的伏击战法,打败毕师铎部,占领扬州。
便派使者到大梁,向兼任淮南节度使的示归,朱温只好任命杨行密为淮南留后。
文德元年(888年),杨行密率兵攻打宣州获胜,次年,唐廷任命他为宣州观察使。
杨行密派大将田頵等分别攻取苏州、常州、镇江。
大顺二年(891年),又攻取了滁州、和县,势力不断扩张。
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攻取楚州(今江苏淮安),威胁占据扬州的孙儒。
孙率50万大兵,进攻宣州,围困扬州城,杨行密以“避其锋,背城坚栅、以逸待劳”的战法,使孙儒“兵饥、又大疫”,被击败擒杀。
杨行密并其部,选编5000兵士为亲兵,给予特殊待遇,成为“驱之即战,靡不争先”的主力军。
复取扬州后,唐廷任命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
乾宁二年(895年),唐廷加杨行密为校检太傅(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之职)。
曾封杨行密为弘农郡王。
同年昇州(今南京)刺史铎来附,他又派田頵攻掠各地,于是“自淮以南、江以东诸州皆下之”。
杨的吴地政权地盘已具雏形。
占据大梁(今开封)的朱温,先派汴军朱友恭率步骑万人南下讨杨。
8月又派汴军率步骑万人,从霍邱渡淮河为西路,令厐师古率大军驻营于江苏淮阴为东路,自北向南进攻杨行密部。
杨行密先打东路,一面用决堰纵水的办法水淹敌军,一面令朱谨率精锐突袭,结果汴军大败,名将厐师古被杀,其余各军勉强北归。
天复元年(901年),杨行密派李神福于浙江临安,打败了钱镠,擒其将领顾全武回事,次年,冯弘铎率部叛变,被打败后,杨宽容并任其为昇州(今南京)节度使。
天复二年(902年),任杨行密为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校检太师、中书令,进封吴王。
次年,与朱温汴军大战于青州(今山东益都),后平叛钱镠于南京,平叛安仁义于常州。
自此,杨行密正式成为的,他两次率军击败的入侵,两次平定叛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统一了吴地。
杨行密统一吴地后,重视农桑,采取“节用安民”的方法,抚定江淮,千里江淮重现繁华景象。
身为淮南节度使,还穿着带补丁衣服。
任吴王时,曾在合肥大蜀山建有行宫。
天祐五年(905年)10月,杨行密病重,任命儿子为淮南留后,11月杨行密病逝 ,终年54岁,武忠。
其长子杨渥、其女百花公主,护送棺柩回庐州。
清《合肥县志》载:“杨行密墓,在城西北六十里,吴山庙集东。
”贞观十一年(920年)其四子继兄位,顺义七年(927年)改年号为乾贞,即位,称睿圣文明光孝皇帝,追尊杨行密为太祖武皇帝,陵曰兴陵。
相传百花公主为父守灵在此建一庙宇,后人将庙与坟联系起来,称此地为吴山庙,今“吴王遗踪”已成为“合肥十景”之一。
随机文章神农架不明飞行物成拍摄背景,专家分析是软件效果所致巨型小行星带含太阳系98%小行星,或为第十行星爆炸形成为什么俄罗斯可以养熊,俄罗斯的熊怎么没尊严/被驯服的没有尊严已灭绝的十大巨怪图片,碳龟头比足球场还大/身子是普通汽车的2倍俄罗斯地狱之门录音,前苏联科学家挖开地狱之门(超级恐怖)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