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拥有江东六郡和长江天堑足以匹敌 江东六郡指的是什么地方

【千问解读】
在几十年的角逐中,最终获得胜利的有三方,分别是、和,伴随着曹操的儿子建立曹魏政权,中原进入到三国鼎立时代。
在三国之中,相比曹操和刘备一生坎坷创业,继承了父辈江东基业的孙权看上去少奋斗了很多,面对和父亲年龄相仿的曹操和刘备这样的一代英雄,孙权经常自信的说,自己拥有江东六郡和长江天堑,足以匹敌。
那么孙权口中的“江东六郡”到底是指哪些地方?为何给了孙权如此充足的底气呢? 一、孙权的霸业和江东六郡 1、好运的孙权 三国时期,有“”之称的在父亲孙坚去世后,带领着父亲的一帮旧部开始迂回攻占江东地区,先后击败了东汉册封在该地区的诸侯刘繇、,以及独立割据势力严白虎等人,从而兼并了江东六郡合计八十一州的领土,这就是江东建立东吴政权的根基。
孙策英年早逝,在他的安排下,兄弟孙权成功上位,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方霸主,在、、等重臣的辅助下,孙权江东政权内部平稳过度,在随后和刘备的联合抗击曹操事业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外患得以解决,不得不说,孙权这人的运气是真的好,虽然身处乱世,可一路走来偏偏顺风顺水。
唯一一次让他感到害怕的是,孙刘联盟因荆州归属问题破裂后,刘备蜀汉政权的倾巢而出,然而这一次上天还是眷顾了孙权,中巧妙的击败了蜀汉军队,不仅蜀汉元气大伤,一代豪杰刘备也因此陨落,从此放孙权再无后顾之忧。
公元229年,孙权以父兄积攒下的江东六郡作为基础,顺利称帝建国,史称“东吴”,三国之中,孙权占据其一。
2、江东六郡的位置 历史上的江东和我们现在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江东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提到江东,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就是从江西九江开始往下的一带区域,到江南地区的东部一带,包括了安徽和江苏省一部分。
目前这里是我国经济最为富庶的东部沿海地区,不管哪个省份的年GDP都名列前茅,那么在历史上,所谓的江东又是指哪里呢? 就三国魏晋时代来看,当时从江西的九江到南京,长江都是向着东北方向斜着流淌的,以长界,往东的一部分称之为江东。
而孙权占据的江东六郡就在这一区域之中,也就是现在的长江中下游一带。
翻阅史料我们可以得知,六郡分别是指吴郡,治所在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会稽郡,治所在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丹阳郡,治所在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豫章郡,治所在现在的江西省南昌市。
庐陵郡,治所在现在的江西省泰和县,庐江郡,治所在现在的安徽省潜山市,这样大家就能比较清晰的判断出东吴政权的核心区域在哪些地方了。
二、孙权称霸一方的资本 1、江东的核心 孙权拥有的江东六郡之中,最为核心的区域有两处,分别是吴郡和丹阳郡。
我们先来看一下吴郡,三国时期的吴郡治所在江苏省苏州市,疆域涵盖了现在的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早在之前是吴越之地,春秋时代的和都曾经在这一地区发展,后来逐渐成长为了一方霸主。
孙氏一族的发源地就在吴郡之中的富春,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市富阳区,这里可以看做是老孙家的根据地和大本营。
孙坚和三弟孙静就在这里带着宗族子弟数百人起兵,逐渐掌握了江东的很多地盘,后来东吴政权内部,孙权的嫡系武将也大都出身吴郡,比如凌操、父子等等。
第二重要的是丹阳郡,在汉末到三国这段时期,丹阳郡的治所都在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孙权称帝之后其国都也选择在了这里,足以看出对丹阳郡的重视程度。
当时该郡的范围大致包括如今的江苏省中部和安徽省的南部,属于江南富庶之地的核心区域,这里不仅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更主要的是民风还足够彪悍。
三国时代的“丹阳兵”可是著名的精锐之师,兵源就集中在这里,东吴定丹阳郡的建业为都,并且开始大力发展,这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开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其他地方也不弱 会稽郡是最初设立在江东的古郡之一,疆域非常广袤,北至江苏,南抵福建。
不过到了汉末的时候该郡的疆域有所缩小,但也足足有15县之地,主要集中在浙江一带,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豫章郡是以如今的江西省南昌市作为中心,辐射了周围的其他一些市县,汉末到三国时代,这里都很少受到战火的影响,人民丰衣足食,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为东吴综合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庐陵郡最初是孙策从原本的豫章郡中分出来的,从位置和实力上来看在江东六郡中偏弱,不过由于位置的原因,它和豫章郡一样都没有被战争摧残,内部相对战火纷飞的中原各郡要安稳富庶不少。
最后一个就是庐江郡了,这里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江东缓冲中原压力的主要区域,庐江郡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96年的时代。
图片:百姓丰衣足食剧照 庐江郡的核心点是现在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位于东吴和曹魏政权的交界处,是兵家必争的,也是东吴的门户。
历史上在这里爆发了、合肥之战等一系列著名的战争,东吴也把自己大量的精锐陈兵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鼎立的缔造者:曹操、孙权、刘备的政治博弈与才能比较
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位杰出的领袖在这一时期中脱颖而出,他们的英明决策和卓越才能使得魏、吴、蜀三个政权能够形成鼎立之势。
本文将探讨这三位领袖如何造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并比较他们各自的政治能力。
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他以其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统一了北方,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孙权作为东吴的领袖,继承了父兄的遗业,巩固了江东的统治,并在赤壁之战中与刘备联手,成功抵抗了曹操的南侵。
刘备则凭借其仁德的形象和诸葛亮等一批贤臣的辅佐,逐渐扩大势力范围,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这三位领袖各有所长,但刘备相比曹操和孙权最大的优点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和民心所向。
刘备以仁爱著称,他的“王道”政治理念吸引了大批人才和民众的支持。
这种以德服人的领导风格,使他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并最终建立自己的政权。
至于曹操、孙权和刘备谁的政治能力更高,这实际上很难一概而论。
曹操以其果断和残酷著称,他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都非常出色;孙权则以其稳健和审时度势著称,他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局势;刘备则以其仁德和民心所向著称,他的政治理念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
三人各有特点,但都具备高超的政治能力。
结语: 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位领袖的政治才能和决策智慧共同塑造了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
他们的不同领导风格和政策选择反映了各自政权的特点和优势。
刘备的仁德政治虽然在军事实力上不及曹操,但在赢得民心和支持方面却有其独到之处。
三国时期的历史告诉我们,不同的政治能力和领导风格都有其成功的可能,关键在于如何根据时代背景和个人条件来发挥自己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