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诸侯国:曹国的进展史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7 点击数:
简介:曹国,诸侯国,国君为、伯爵。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

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辖地为菏泽市定陶区、牡丹区、曹县等。

《·管蔡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

【千问解读】

曹国,诸侯国,国君为、伯爵。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

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辖地为菏泽市定陶区、牡丹区、曹县等。

《·管蔡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

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於曹,是为曹国受封之始。

西周时,曹是一方大国,与共守王朝东土,起过重要作用。

春秋时,曹国与周围的强国相比,国力相对较弱,但还是除 之外曹国还是较强大的国家。

东周,曹国发生内乱,国势下落。

公元前761年,公子武杀死兄长曹君石甫自立,后来谥为曹穆公,以后的曹国君主皆称公。

春秋时期,曹国成为晋楚争霸的对象之一。

前637年,晋公子重耳落难时经过曹国,受到曹共公的无礼对待。

前631年晋楚(在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境内)时,晋国伐曹、卫救宋,把曹共公俘虏。

失利后,曹国听命于晋国。

后来,曹国与宋国交恶。

曹悼公于遭宋景公禁锢死于宋国,曹国再次发生内乱,继任国君的曹声公和曹隐公先后被杀。

后来曹伯阳继位,不自量力的曹伯阳背弃晋国,又干预宋国政务,导致宋景公伐曹,而晋国见死不救。

前487年,宋国虏杀曹伯阳,曹国覆亡。

曹国历二十六世,享国636年。

曹国的后裔后来以国名为姓氏,即其后裔,是他的后代。

历史 春秋时期,曹国成为晋楚争霸的对象之一。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即)落难时经过曹国,受到曹共公的无礼对待。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时,晋国伐曹国、卫国救宋国,把曹共公俘虏。

楚国失利后,曹国亲近并听命于晋国。

曹伯阳三年(前499年),国人有梦众君子立于社宫(社宫,社地),谋欲亡曹。

曹的始祖叔振铎出来劝阻他们,说: 请等待公孙疆。

众许之。

天明以后,求公孙疆其人,却遍索不得。

那个做梦的人暗暗告戒其子说: 我亡,尔闻公孙疆为政,必离开曹,不要遭到曹祸。

这是曹国已将灭亡的前兆。

曹伯阳好田弋之事。

曹野人公孙疆亦好田弋,获得一只白雁去献给伯阳,并且给他大讲田弋之说,进而讲国家政事。

伯阳非常喜欢他,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

梦者之子乃亡去。

公孙疆以言霸,取悦于曹伯阳。

曹伯阳于是背晋而干预宋国之政。

宋景公伐曹,晋人不救。

公元前487 年,宋终于灭曹。

此事为《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所载,太史公曰:余寻曹共公之不用僖负羁,乃乘轩者三百人,知唯德之不建。

及振铎之梦,岂不欲引曹之祀者哉?如公孙强不修厥政,叔铎之祀忽诸。

后来,曹国与宋国交恶。

公元前515年,曹悼公遭宋景公禁锢至死后,曹国发生内乱,继任国君的曹声公和曹隐公先后被杀。

后来曹伯阳继位,背叛晋国、又入侵宋国。

结果宋景公伐曹国,晋国没有派兵拯救。

公元前487年,宋景公擒杀曹伯阳,曹国覆亡。

后来,曹国的后裔以原国名 曹 为姓氏,成为的其中一个起源。

曹国年鉴 周武王克商,封商旧臣曹挟于邾,封弟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曹国,称为曹叔振铎。

曹国立国636年。

其世系为: 曹叔振铎,西周曹国始封之君,父周文,周武王发。

卒,子太伯脾立。

曹太伯脾,曹国国君。

曹叔振铎子,继曹叔而立。

卒,子仲君平立。

曹仲君平,曹国国君,太伯脾子,继太伯而立。

卒,子宫伯侯立。

曹宫伯侯,曹国国君,仲君平子,继仲君而立。

卒,子孝伯云立。

曹孝伯云,曹国国君,宫伯侯子,继宫伯而立。

卒,子夷伯喜立。

曹夷伯喜,曹国国君,孝伯云子,继孝伯而立。

卒,弟幽伯疆立。

曹幽伯疆(公元前?-公元前826),曹国国君,孝伯云子,夷伯喜弟。

继夷伯而立。

前835一前826在位。

王二年(曹幽伯九年,公元前826),其弟鲜(一作苏)杀幽伯自立,是为戴伯。

曹戴伯鲜(公元前?-前796),一作苏。

曹国国君。

孝伯云子,幽伯疆弟。

杀幽伯而自立。

前826一前796年在位。

周宣王三十二年(曹戴伯三十年,公元前796)卒,子雉(一作兕)立,是为惠伯。

曹惠伯雉(公元前?-前760),一名兕。

西周春秋之际曹国国君。

戴伯鲜子,继戴伯而立。

前796一前760年在位。

十一年(曹惠伯三十六年,公元前760)卒。

子石甫立。

曹君石甫(公元前?-公元前760),春秋曹国国君。

惠伯雉子,继惠伯而立。

公元前760年在位。

既立,其弟武杀而代之,是为穆公。

曹穆公武(公元前?-公元前757),春秋曹国国君。

惠伯雉子,石甫弟。

杀石甫而代立。

前760一前757年在位。

周平王十四年(曹穆公三年,公元前757),卒,子终生立,是为桓公。

曹桓公终生(公元前?-公元前720),春秋曹国国君。

穆公武子,继穆公而立。

前757一前702年在位。

十八年(曹桓公五十五年,公元前702),卒。

太子射姑(一作夕姑)立,是为庄公。

曹庄公射姑(公元前?-公元前671),一名夕姑。

春秋曹国国君。

桓公终生子,继桓公而立。

前702一前671年在位。

六年(曹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71),卒,太子羁立。

曹君羁,春秋曹国国君。

庄公射姑子,继庄公而立。

前 671一前670年在位。

既立,戎(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伐曹。

羁奔陈。

曹赤(一作夷,赤为戎之外孙)归曹,是为僖公。

曹僖公赤(公元前?一公元前662),一名夷。

春秋曹国国君。

继曹羁而立。

公元前670一公元前662年在位。

周惠王十五年(曹僖公八年,公元前 662),卒。

子班立,是为昭公。

曹昭公班(公元前?-公元前653),春秋曹国国君。

僖公赤子,继僖公而立。

公元前662一公元前653年在位。

周惠王十八年(曹昭公二年,公元前659),赤狄攻邢,邢溃。

乃与齐、宋之师救之,败赤狄。

邢迁于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

又与齐、宋之师为之筑城。

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参与会诸侯与周太子郑盟,以定周太子之位。

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卒。

子共公襄立。

曹共公襄(公元前?-公元前618),春秋曹国国君。

昭公班子。

继昭公而立。

公元前653一公元前618年在位。

八年(曹共公七年,公元前645),与齐、宋、鲁、陈、卫、郑、许之君盟于牡丘(齐邑,今山东省聊城东北)。

谋救徐伐楚。

与齐师伐厉(楚与国,今湖北随县东北)以救徐。

十一年(前642),与卫、邾助平齐乱,以纳齐太。

十二年(公元前641),不服宋,宋师围之。

十六年(公元前637),晋公子重耳出亡在外过曹,公欲观其骈胁(肋骨相连如一骨)。

曹大夫僖力谏,不听。

二十一年(公元前632),晋伐曹,执公。

后释之。

公乃会诸侯于许。

元年(公元前618)卒。

子寿立,是为文公。

曹文公寿(公元前?-公元前595),春秋曹国国君。

共公襄子,继共公而立。

前618一前595年在位。

是时,晋楚争霸,多次参与晋会诸侯之盟。

十二年(曹文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95),卒。

子庐(一作疆)立,是为宣公。

曹宣公庐(公元前?-公元前578),一名疆。

春秋曹国国君。

文公寿子,继文公而立。

公元前595一公元前578年在位。

周简王八年(曹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78),晋谋伐秦,征师于诸侯。

晋、齐、宋、卫、鲁、郑、曹、邾、滕之君会于京师。

晋率诸侯伐秦时,庐卒于师。

庶弟(一作庶子)负刍杀太子自立,是为成公。

负刍(公元前?-公元前555),春秋曹国国君。

宣公庐庶弟 (一说为庶子)。

继宣公而立。

前578一前555年在位。

是时晋、楚争霸,曹屡参与晋会诸侯,随晋而征战。

周灵王十七年(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5),晋以卫石买、孙蒯违盟擅取曹重丘(今山东省茌平西南),执之。

会诸侯伐齐,围临淄,负刍卒于伐齐军次,子滕(一作胜)立,是为武公。

曹武公滕(公元前?-公元前528),一名胜。

春秋曹国国君。

成公负刍子,继成公而立。

前555一前528年在位。

既立,屡次参与晋会诸侯之盟及征战。

周景王十七年(曹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卒。

子湏(或作顷)立,是为平公。

曹平公湏(公元前?-公元前524),或名顷。

春秋曹国国君。

武公滕子,继武公而立。

前528一前524年在位。

周景王二十一年(曹平公四年,公元前524),卒。

子悼公午立。

曹悼公午(公元前?-公元前515),春秋曹国国君。

平公湏子,继平公而立。

前524一前515年在位。

周敬王五年(曹悼公九年,公元前515),朝于宋,宋囚之。

曹立其弟野,是为声公。

悼公卒于宋,归葬之。

曹声公野(公元前?-公元前510),春秋曹国国君。

平公演子,悼公午弟。

继悼公而立,前515一前510年在位。

周敬王十年(曹声公四年,公元前510),平公之弟通杀声公而自立,是为隐公。

曹隐公通(公元前?-公元前506),春秋曹国国君。

武公滕子,平公湏弟。

继声公野而立。

前510-前506年在位。

周敬王十四年(曹隐公四年,公元前506),参与晋于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东)会诸侯之盟,谋伐楚。

是年,声公之弟露杀公自立,是为靖公。

曹靖公露(公元前?-公元前502),春秋曹国国君。

平公湏子,声公野弟。

杀隐公通而自立。

前506一前502年在位。

周敬王十八年(曹靖公四年,公元前502),卒。

子伯阳立。

曹废公阳(公元前?-公元前487),春秋曹国末代国君。

靖公露子,继靖公而立。

公元前502一公元前487年在位,既即位,好田猎之事。

曹鄙人公孙疆亦好田猎,获白雁而献给曹阳,且言田弋之说,曹阳便喜欢上了他,并与他商讨政事,使为司成。

公孙疆说服曹阳背晋伐宋。

周敬王二十二年(曹伯阳三年,公元前498),卫伐曹,克郊(今山东省菏泽境)而还。

三十二年(公元前488),郑大夫以宋人有曹,乃郑之患,不可不救。

冬,郑师救曹,侵宋。

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宋灭曹,俘君而杀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赖国:中国周代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子爵,被封在赖地

赖国,中国周代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子爵。

被封在赖地(今河南省息县包信镇),故又称赖叔颖。

《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公元前538年赖国亡于。

遂以诸侯灭赖。

赖子面缚衔璧,士袒,舆榇从之,造于中军。

王问诸椒(伍)举,对曰:”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

“王从之。

迁赖于鄢。

楚子欲迁许于赖,使斗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而还。

《左传·昭公》记载:“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士袒舆榇.从之.造于中军.王问诸椒举.对 曰.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王从之.迁赖于鄢.楚子欲迁许于赖.使斗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而还.申无宇曰.楚祸之首.将在此矣.召诸侯而来.伐国而克.城竟莫校.王心不违.民其居乎.民之不处.其谁堪之.不堪王命.乃祸乱也.” 赖国是先秦时期的割据国家之一,也是传说中赖姓的受姓渊源所在。

由于这一国家过于弱小,加上史书记载颇多歧异,故为后人的研究带来诸多不便。

今天,在人们开始重视对赖姓研究的同时,认真探讨一下赖国的历史,弄清其它望族所在和与赖姓之间的关系,对于整个赖姓历史的研究将是不无裨益的。

本文定名为「关于赖国与赖姓的几个问题」,便是要解决与二者有关的一些问题。

随机文章薛定谔把妹法方程详解,成功率超55%的科学追女生法俄罗斯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号称最先进导弹(实际不如战斧世界上最大的黑洞有多大,是太阳的180亿倍/可媲美整个银河系黑洞为什么吞噬不了铁,黑洞拥有自主意识学会了挑食(细思极恐)银河系和太阳系哪个大,银河系至少有1000多亿个太阳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褒国:大禹的儿子在今天的汉中市以北,汉中盆地西部建立的诸侯国

褒国,国君为有褒氏,姒姓,夏伯禹(大禹)的儿子,夏后(即王)是兄弟。

有褒氏在今天的汉中市以北,在汉中盆地西部,地域包括汉台区、勉县(有褒城镇)、留坝县。

有褒氏其人,勤劳勇敢。

北部有褒河。

最著名的人物是西周亡国之君第二任妻子。

最著名的传说是褒之二君化为龙,出现在夏帝的宫庭之内。

因佐理大禹治水,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历经十余载,终于完成了大禹治理洪水,拯救华夏子孙于水深火热之际。

有褒氏作为大禹的儿子,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到今天汉中市以北,建立了诸侯王国。

享国时间悠久,历经夏、商、周三朝,褒国的末代国君叫褒珦,亦是周幽王的大夫,因耿直直谏,得罪了昏庸的周幽王,被囚入牢狱。

其子洪德为救其父,献褒国美女褒姒于周幽王,以赎其父之罪,得复官爵。

后随着西周的灭亡而衰亡。

现在在勉县褒城镇及汉台区河东店镇有其遗址。

历史前提:夏禹之父鲧封地“崇”在嵩山附近(大禹故里),为崇伯。

后来,关中平原也有一个崇国,周文王灭崇后,在沣水西岸营建丰京(今西安西南),将都城从岐周迁至丰京,这个崇国可能是灭河南崇国、族人西迁而来的。

西南方的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有大禹故里。

重庆市三峡一带也有大禹治水的传说。

随机文章明朝历史硕妃娘娘之谜雌性巨型蜥蜴不需要雄性就能生育下一代,老鼠攻击信天翁,这些动物都经历了什么详解世界十大最危险机场,飞行员中仅10%人敢飞揭秘火星人头骨之谜,火星远古文明的尸骸(专家称是石头)中国未来第六代战斗机详解,5780公里每小时超越导弹速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周朝诸侯国:曹国的进展史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