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灭亡后王室去哪了 他们为什么没有重新复国

【千问解读】
公元前256年,秦国大举进攻西国(时期周王畿被分为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
随着西周公国的灭亡,周朝最后一位天子周赧延也宣告逝世。
随着周赧王的逝世,享国791年的周朝彻底灭亡(公元前249年,东周公国灭亡,周王室血脉凋零)。
看到这里相信有很多朋友好奇,那就是有着791年历史的周朝在灭亡后,为何没有一人重新复国并建立新的周朝,如西汉与那样。
提起这里,其实还有个比较冷门的历史知识点,那就是自开始一直到后世的,几乎所有被正史承认且占据过中原地区的家族王朝,只有周朝这一个,在灭亡后没有任何后人想要复国或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周朝。
言归正传,对于东周灭亡后,为何没有周王室后人,想要复国并重新建立新周朝这个问题,笔者个人有以下两个看法。
备注,如有不对还请在评论区指出,谢谢。
其一,东周没有属于自己的“基本盘” 对于东周没有“基本盘”这句话大家可能不太理解,这个其实说得简单些就是,东周由始至终都没有过一个真正的,能满足自己需求的统治区。
这里或许会有朋友想,东周自西迁开始,在洛阳地区几乎待了500年之久,难道说在这长达500年的时间里,东周都没能将洛阳彻底同化吗?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给出的看法是,东周确实是在洛阳待了500多年,而且也确实将洛阳附近的土地彻底同化,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但我们要了解,东周他和其他诸侯国不同,原因在于,他是当时所有诸侯国的首领,是且至高无上的天子。
然而这位天子的直接辖地竟然只有不足一千平方公里(洛阳在当时是要塞城市,属于盆地),且几乎彻底丧失了周天子立足的根本,即西六师和殷八师这两支直属于周天子的大军。
提起这里,笔者有必要提到,周平王在东迁的同时,便彻底宣告了周朝对于关中这块的掌控,而且这块龙兴之地的面积多达3.4万平方公里(周朝先祖起于关中)。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东周因为一开始就得国不正(周平王早年和杀害自己父亲的凶手有过合作关系),所以在当时并不被其他强大的诸侯国所认可。
而后来之所以能再次得到这些诸侯国的认可,主要是因为周平王与他们做了妥协,即强大的诸侯国可以借用周王室的名义,去“讨伐”那些不听从自己命令的弱小诸侯国,并将他们的土地和人口全部吞并。
关于“基本盘”的缺失,除了上面两个问题外,还需要提到的是,周朝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不断地分封。
我们都了解,国家强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分封来稳固边疆,但国家弱小的时候,如果还分封,那就只能越来越弱。
东周自周平王之后早已元气大伤,但周王室还是奉行当年的老套方法,即有功便分封。
这里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周考王分封其弟于王畿附近,并建立周公国(周王室的领地被彻底分完)。
其二,分封太久以致国号固定 假如周朝的后人要复兴周朝,那就得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即拥有出色的后代和坚定的信念。
我们先说第一个,出色的后代。
如果是以复国为最终目的,那么这个出色则是指要拥有雄才伟略及相当厚实的家底。
东周从周平王时期的一千多里直属领地,发展到周赧王时期的王命不出城。
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在这500多年的岁月中,周朝非但没有出现一位拥有雄才伟略的后代,反而还不断地涌现了无才无德之辈(如果有才有德,那也不会将先祖基业败成这样)。
从古至今,雄才伟略一直是和厚实的家底相辅相成,毕竟没有前者的存在,那后者也是绝对保不住或绝对不会出现的。
从上文来看,复兴周朝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已经不复存在,所以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即坚定的信念。
所谓坚定的信念,是指周朝的后代必须要一心一意地以复兴周朝为己任。
然而问题在于,因为分封的时间太久,所以导致很多有本事的周朝后人早已分家单干,比如当中的韩,魏,燕(也是周王室血脉)。
这里大家可能不太明白笔者的意思,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不出色且没有坚定信念的周朝后人,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去复国。
而既出色又有坚定信念的周朝后人,就算要复国也不会去选择复周朝,而是复距离自己最近的国,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燕,韩,魏三国。
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次继承先辈遗产的机会,但曾祖父辈的遗产只有土地500里,而祖父辈的遗产却有土地1000里,那么我们到底该继承哪位先辈的遗产呢?文章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其实还想说句题外话,那就是周朝灭亡只是大宗的灭亡,并不代表那些姬姓小宗的灭亡,毕竟周朝的后人可不是只有周王室这一脉而已。
最后,关于“东周灭亡后,为何没有周王室的后人想要复国,并重新建立新的周朝”这个问题,笔者个人的看法有以上两点。
第一点是东周没有属于自己的“基本盘”,即直属领地越来越少,从而导致精英后代越来越差,以致最后根本没有一位后代有复国的能力和实力。
第二点是分封太久以致国号固定,即周朝的大王室没有复国的能力,而周朝的小宗如燕韩魏三国,就算有复兴周朝的能力和想法,也不会去这么做,毕竟周朝这个国号经过几百年的分封,早已经和他们没有太多关系了。
参考资料:《春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他杀了慈禧太后的宠臣 去世时十几万百姓竟跪地相送
掌握了天下所有人的生杀大权,因此大部分人都十分畏惧她,担心一不留神就丢了脑袋,但是有个人却不怕她,甚至还杀了她身边的当红,这个人就是丁宝桢。
网络配图 丁宝桢很早就进入官场,并且仕途初期的顺利。
不走关系,不行贿,竟然坐上了巡抚的位置,在朝中位居二品大员。
但是他和很多大官不一样,历史上有很多贪官,在最初进入官场的时候都是一片赤诚,但是没有抵挡住利益和权力的诱惑,慢慢迷失了自己。
而丁宝桢却不一样,他不论当了多长时间的官,都还保持至当初的赤子之心。
他从小车身贫穷,但是却有着非常远大的理想,三年进宫当官,并且应为公正廉明,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在位期间政绩突出,多次得到上司的赞扬,并且杀了当时大太监安德海震惊朝野。
网络配图 安德海是谁。
他从小就被家里人送进宫中当太监,咸丰在位的时候就是由他伺候的,深得咸丰皇帝宠爱。
咸丰皇帝驾崩以后,失去靠山的安德海就开始依附慈禧,把慈禧伺候的舒舒服服的,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可以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他。
有了慈禧这个大靠山,安德海也变得越来越放肆。
开始干一些非常出格的事情,开始干涉朝政,买官卖官,中饱私囊。
总之所有坏事都干尽了,当年很多人都看他不顺眼,但是他背后的靠山实在是太大了,没有人敢动他。
网络配图 但是丁宝桢却不惯着他,有一次安德海违反皇宫禁令,没有手谕不得私自出宫,但是他借着给慈禧买东西的理由,强行出宫去。
丁宝桢知道以后,正好抓住了他这个把柄,直接推出午门砍了。
杀了慈禧的心腹,整个朝野十分震动。
都以为他要到大霉了,但是没有想到,慈禧竟然没有吭声,这就更加让人奇怪了,不过丁宝桢做的有理有据,还是先斩后奏,就算慈禧也说什么。
丁宝桢在四川总督的位置上十年之久,66岁因病去世。
因在世期间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他去世以后当地十万百部跪地相送,一时之间传为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惊人秘闻:慈禧太后依靠这个绝技独得咸丰恩宠
网络配图 在1852年2月,慈禧经选秀入宫,被诏封为兰贵人。
也在同年一起选秀入宫,被诏封为贞嫔,同年10月就迅速诏封为皇后,晋升的迅速,让人咂舌。
而慈禧进宫两年才被诏封为懿嫔。
与慈安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地位与慈安如此悬殊的慈禧,又为何能为咸丰诞下唯一的皇子和拥有后来的风光呢? 原来这全是靠着慈禧拥有一门秘技的原因。
慈禧幼年便学习书画,使得她写得一手好字,进宫后没多久,就被皇帝委派代为批阅奏章。
皇帝工作,常至深夜,这样,慈禧很快就得到了咸丰的临幸,也一再受宠。
网络配图 后宫妃嫔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皇后以下的妃嫔共分七级:第一级是皇贵妃,第二级是贵妃,第三级是妃,第四级是嫔,第五级是贵人,第六级是常在,第七级是答应。
以上统称内廷主位。
当时,慈禧只是一个贵人,是第五级。
慈禧对她这个地位,很不满意。
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但她深知,不能过于着急,要一步一步来,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地去争取。
实践证明,慈禧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二年的努力,她晋为懿嫔;又过二年,晋为懿妃;再过一年,晋为懿贵妃。
也就是说,只经过短短五年的时间.慈禧便由第五级的兰贵人跃升为第二级的懿贵妃了。
此时的慈禧已经22岁了。
在咸丰帝的眼里,她是越发美丽了。
网络配图 慈禧在众多的妃嫔中脱颖而出,固然有天赐的自然机缘,但也不能否认独造的人为因素。
从某种程度讲,这独造的人为因素正是天赐的自然机缘的前提。
在妃子如林、宫女如云的宫廷内部,一个年轻的妃子要想尽快超升,只有获得皇帝的青睐和宠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