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为什么被迫娶侄媳妇怀赢为妻?

随从重耳一起逃亡的家臣有:狐偃、赵衰、颠颉、先轸、魏武子、司空季予、狐毛、贾伦、介子推等数十人,
【千问解读】
随从重耳一起逃亡的家臣有:狐偃、赵衰、颠颉、先轸、魏武子、司空季予、狐毛、贾伦、介子推等数十人,都是晋国的贤俊人才。
翟国伐廧咎如族,获其二女:叔隗、季隗。
以叔隗为公子重耳妻,生有二子;以季隗为赵衰妻,亦生有一子。
到晋惠公七年,晋惠公再次派寺人披率壮士欲入翟国杀重耳。
重耳知道消息后,和赵衰等人商量说:“我逃到翟国,并不是因为可以靠翟国的力量回国执政,翟是小国,没有力量办成这样大的事情;只不过是因为翟国靠晋国很近,所以暂且在此歇歇脚。
要有所作为,还是应该去到一个大国。
当今有善名,志在称霸,收恤诸侯,如今听说他的贤臣,隰朋已死,他肯定希望能有贤才辅佐他,不如去齐国看看。
”大家都赞成。
于是重耳一行人离翟去齐。
临行时,重耳对其妻叔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如不来,你再嫁人。
”叔隗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也快要就木了。
我就等你到死吧!”所谓“就木”,是死后进棺材之意,后人所说的“行将就木”,出处就在这里。
公子重耳在翟国整整住了十二年,这才离开。
经过卫国时,卫文公不肯礼待重耳。
重耳一行走过卫地五鹿,饿了,向当地农民求食,农民用盘子盛了土块耍弄他们。
重耳大怒,要鞭打戏弄他们的农民。
赵衰说:“土块是土地的象征,这是好兆头,君应当拜受。
”于是重耳稽首而拜受盛土块的盘子。
到了齐国,齐桓公妻之以同宗之女,送给重耳一行以马二十乘,待遇不错;重耳安于齐国的生活。
两年以后,齐桓公死,齐桓公所宠幸的小人竖刀等人内乱,诸侯之兵几次打齐国。
重耳无所作为,就这样拖拖拉拉地在齐国混了五年。
重耳手下的重要士人赵衰、狐偃等人,认为重耳继续在齐国混下去,不可能有前途,于是在桑树下面,商量离开齐国到别的国家找支持力量的事。
姜氏的侍女正在树上采桑,碰巧听到了这些谈话,便告诉了姜氏。
姜氏怕泄漏了重耳要离开齐国的消息,引起麻烦,便杀了这个侍女,然后劝重耳快些走,说:“你有,快些动身吧!”后来的“男儿”,就是从这句话生化开来的。
重耳说:“人生不过是求安乐而已,何必管其他?我宁可死在齐国,也不想再到处奔波了。
”姜氏说:“你是大国的公子,困穷而来齐国。
随从你的士人们都以回本国执掌政权为自己的目标。
你倘若不能早些复国,使随臣的辛劳得到报答,而只贪图个人安逸,妾窃为你羞之。
而且复国之事,需努力去做,倘不肯努力,何时得成?”重耳仍是不愿走。
姜氏于是和赵衰、狐偃等人商量,将重耳灌醉了,载上车,由赵衰等人把他带着离开齐国。
重耳酒醉以后,发现自己已经在路上,大怒,举戈要杀狐偃。
狐偃说:“若杀臣后,公子能归国为君,正是偃的愿望!”重耳说:“事若不成,我要食舅氏之肉。
”前面说过,重耳的母亲出于狐姓,所以重耳称狐偃为“舅氏”。
狐偃说:“事若不成,偃不过是一介士人,其肉腥臊,何足食!” 经过曹国时,曹国国君曹共公,听说重耳是骈胁(肋骨长得紧密相连,是一种对健康无大碍的生理上的畸形现象),趁重耳洗澡时,突然逼近重耳,想看一看骈胁的究竟。
这自然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
曹国大夫僖负羁之妻对僖负羁说:“晋公子贤,随从者都是俊杰。
如今国君对公子无礼,公子如果回国得志,必诛诸侯之无礼者。
曹乃小国,无力同晋国对抗,国君必有不可免之祸。
你应该自贰于国君,结交公子重耳,以求日后免祸。
”僖负羁于是送了食品给重耳,而将玉璧置于食品之下。
重耳受其食而还其璧。
重耳一行离开曹国,到了宋国。
新败于楚国,伤股,听说重耳有贤名,于是以接待国君之礼待之。
宋国司马公孙固同狐偃很谈得来,对狐偃说:“宋是小国,新败于楚,没有力量帮助公子回国执政。
你们还须得到一个大国的帮助,才能成功。
”重耳一行于是离开宋国去到郑国,宋襄公赠重耳以马二十乘。
到了郑国后,郑文公不肯礼待重耳。
郑大夫叔詹谏郑文公说:“晋公子有贤名,其从者狐偃、赵衰、贾佗皆有卿(诸侯国的主要大臣)才;而且晋、郑是同姓之国,君应该以礼待之。
”郑文公说:“诸侯流亡公子经过郑国的多得很,怎么能够一一做到对他们礼数周到呢?”叔詹又说:“如果不能礼待重耳,则不如杀掉他。
晋国国内不安定而重耳贤,一旦重耳归晋为国君,会算这笔对他不礼待的账的。
”郑文公不听。
重耳离郑后到了楚国,楚成王也和宋国一样,以诸侯之礼接待重耳。
重耳谢不敢当。
赵衰说:“公子出亡在外已经十余年,小国尚且轻视公子,何况大国!如今楚国这样的大国重礼公子,公子不必谦让,这是上天对公子的帮助。
”于是重耳以客礼见楚成王。
楚成王向重耳说:“公子如回归晋国执政,将何以报答寡人?”重耳说:“羽毛齿角玉帛,君王国中有余,我不知道如何报答!”楚成王又说:“尽管如此,我还是想知道,你将何以报答寡人?”重耳说:“如果不得已而晋、楚两国之兵在中原相遇的话,我的军队将向后之地。
”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就是不战而后退九十里。
后来,晋、楚两国真的兵戎相见,重耳已成为晋国国君,果然下令后退三台以守诺言。
这就有了“退避三舍”这样一句成语。
只说当时楚国大将子玉听到这句话后,很不高兴,背地里对楚成王说:“君厚待重耳,如今重耳,不如杀掉他。
”楚成王说:“晋公子贤,困于国外时日甚久,其随从者大都是治国之才,这是上天帮助他成功,怎么能杀他呢?违天者必降大祸!” 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这时,正好晋惠公病危,为质于秦的晋太子圉逃归晋国,对太子圉十分恼火,便派人到楚国去接重耳一行人到秦国。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息,表明秦国这样一个邻近晋国的大国,彻底丧失了对晋惠公和晋太子圉的最后的一点信任,转而支持重耳了。
于是,楚成王对重耳说:“楚国离晋国远,耍经过几个国家才能到达晋国。
秦、晋是土地接壤之国,秦国国君是贤君,你快去秦国,勉力而为吧!”于是厚赠重耳,送重耳一行人去秦。
公子重耳自四十三岁开始流亡到翟国,总共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此时已经六十二岁了。
这才真正出现了回晋国成为国君的明确前景。
(取材自《·晋世家》、《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国语·晋语四》) 晋公子重耳到秦国后,秦穆公非常高兴,将自己的同宗的女儿五个人嫁给重耳,其中却包括了秦穆公自己的女儿、原来太子圉的妻子怀赢。
前面在注解中说到过,怀赢是后世史家为她遣起的名字,这个名字见于《左传》和《国语》,《史记》没有提名字,只称她为“故子圉妻”。
这对重耳来说,是件十分为难的事。
晋惠公夷吾是他的弟弟,晋太子圉是他的侄儿,所以怀赢是他的侄媳妇,这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还有,秦穆公夫人是他姐姐,因而,怀赢在辈份上比他晚一辈;总之,怎么算下来,辈份都不对。
另外,怀赢既是原晋太子圉丢在秦国不要的老婆,娶怀赢,在名声上也终究不大好听。
那么,秦穆公何以要这样做呢?史书上无有关记载。
我们今人推想起来,其一是,晋怀公把他的女儿怀赢摔在秦国,逃回晋国当国君后,又没有派人来接,对他这样一个大国、强国之君来说,实在是太失面子了;只有公子重耳接受怀赢并在秦国帮助下回晋国执政,才能从根本上挽回他的面子。
其二是,秦国本来是从边陲之地兴起的强国,在礼法上原不如中原各国那样讲究;而对习于周礼的周天子的同宗、晋国有教养的公子重耳来说,反过来要适应比较落后地区的意识形态,这自是一件难事。
合婚之日,怀嬴奉上一只特制的盒子,承在下面,自上往下浇水给重耳洗手。
这是一种礼节。
重耳起初接受了怀赢浇水之礼,继而大概心中实在不舒服,突然不高兴了,便挥手叫怀赢走开。
怀赢发怒说:“秦、晋是互相匹敌的大国,你为什么要看不起我?”重耳害怕了,脱去所穿的礼服,自囚以听秦穆公之命。
秦穆公见公子重耳说:“寡人所生之嫡女,这个女儿最有才能。
子圉为质于我国时,嫁与子圉。
本想将她正式以礼嫁与公子,而怕公子因此遭受恶名,所以不敢以礼正式出嫁,而让她随宗女一起归公子;只是因为寡人特别喜欢这个女儿,所以才想出这个办法来,没有其他缘故。
这是寡人自己失礼,使公子有辱,是寡人之罪也。
公子对此无论如何处理,寡人唯命是听。
”这段话见之于《国语·晋语四》,它说明,怀赢既是嫡女,就必然是秦穆公夫人、即重耳的同父异母姐姐所生之女,那就是重耳的外甥女了。
所以怀赢还不仅是重耳的侄媳妇,还是他的外甥女。
但是,秦穆公的话也讲得很坦率、诚恳。
这就进一步在重耳面前把这一难题的难度上升了。
重耳心里实在是想辞退这门婚事,便和随从的士人们商量。
司空季子说:“公子和子圉,虽然同姓,但并不同心同德。
取其所弃,以成大事,不亦可乎!” 重耳又问狐偃,狐偃说:“将要夺其国,对其妻有什么不可取的,我主张唯秦之命是从。
” 重耳再问赵衰,赵衰说:“《礼志》中说过:‘将要有请于人,必先做对人家有利的事。
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
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
没有施德于他人,而先求人为己所用,这是一种罪恶。
’如今公子与秦结为婚姻,受其所好而亲爱之,听其所从而使其感激公子,这是求之不得的事,还有什么可以怀疑呢!” 所有出谋画策者看法都一致,重耳于是下决心正式娶怀赢为妻。
先让怀嬴先回到秦穆公身边,然后正式纳币迎娶,这就是说,重耳是把怀赢作为正妻娶回来的。
这种迎娶之礼,超过了秦穆公原先的希望,秦穆公大喜。
后来人们所说的“”,用以泛指美满的婚姻,其出处就在这里。
不过,从这句成语的用法上,已经包括了秦、晋两国世为婚姻的意思在内,因此,过分追究其原始出处的本义,就反觉胶执了。
过了几天,秦穆公专门设宴款待女婿重耳,并且保证支持重耳回晋国代替晋怀公执政。
次年正月,秦穆公就派兵随重耳进军入晋。
后来,重耳入晋执政成为,怀赢成为夫人,史称文赢。
随机文章请问「东周」为何又分「春秋」和「战国」?汉武帝重用的大臣中,哪一位是黑人奴人?大天使米迦勒是谁,最早与撒旦对抗的英雄(性别恐不男不女)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能突破世界上任何导弹防御系统揭秘2018年星象吓人视频图片,谣传2018年将迎来世界末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重庆也有闹鬼的地方,七星岗就是其中之一
而在古代,重庆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在这里的巴渝文化也是非常的著名,不仅是各种艺术文化非常的出名,就连一些神鬼传说也是独树一帜,尤其是那座举世闻名的鬼城酆都,更是多少神话小说必不可少的因素。
人都说,无风不起浪,为什么单单重庆的鬼神文化有如此的盛名,是不是在这里就是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
在很多地方也都有一些闹鬼的传言,在鬼神文化如此丰富的重庆自然也不会落下。
在重庆的七星岗就有许多的闹鬼传言。
其实关于七星岗闹鬼的传闻从明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并不是近代才出现的,因为这里闹鬼闹的特别凶,在七星岗还有一座专门镇压邪灵的金刚塔,防止出现什么灵异的事情。
据说,七星岗在明朝时期闹鬼的传闻是起源于一对夫妻。
这对夫妻就是很普通的市民,生活的也都是本本分分的,然而战争就是说来就来。
明朝末期,闯王李自成起兵反明,这对夫妻也因为这次的战争受到了伤害。
由于闯王的军队突然杀到了这里,丈夫又在外面,妻子担心丈夫的安危,就想着要去外面通知丈夫,但是却没有找到丈夫,于是妻子就只能回家,一直在家中等待丈夫回来,但是过了几天都没有见到丈夫的身影,没过多久,城中就开始大乱了起来,士兵也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妻子也被士兵强奸之后杀掉,尸体就被随意的丢在了乱葬岗。
到了1929年的时候,人们在七星岗挖出了很多的尸体。
看着这么多无辜死去的人,很多的僧人就在这里为他们超度亡灵,也为在这里继续生活的人驱邪,还专门为此建造了一个菩提金刚塔。
但是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有一家住在这里的人,这家人的儿子每天晚上都会梦到一个全身赤裸的女人,女人就用眼睛盯着他看,以至于后来这家人的儿子都精神崩溃了,后来举家搬离了这里。
直到现在,七星岗闹鬼的传闻依然没有停下来。
闽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
909年,王审知受封,成为闽王。
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继位。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死王延翰夺位,并于长兴四年(933年)称帝,建都长乐,年号龙,之后政变内乱不断。
闽天德三年(945年),于内乱时出兵将其攻灭。
王审知祖上曾做过固始县令,后来直到父亲王凭仍以务农为生。
王审知的哥哥王潮做过小吏,在当地兄弟仨以勇武出名。
在打进长安,各地起义不断时,寿州人王绪也起兵攻入固始,扩充军队,发展势力,听说王潮兄弟很有名气,便将他们招进军中。
据说王审知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因常骑白马作战,军中美称为"白马三郎"。
王绪兵少势薄,为站稳脚跟,他投靠据守蔡州的秦宗权。
秦宗权便任命他为光州刺史,让他配合攻打军。
王绪不愿意,迟迟不肯发兵。
秦宗权便兴师问罪,王绪寡不敌众,只好退出固始,南下发展。
他们一直打到了福建境内,军队也发展到了数万人,但这时内部却发生了变故。
王绪趁乱世起兵,虽然豪爽,但度量极小。
当时有术士谎称其军中有暴乱之人,于是他借机将魁梧的和有才干的人杀死,最后惹恼王潮兄弟。
王绪领兵到了漳州(今福建漳浦),借口路险粮少,命军中不得携带老弱。
当时只有王潮兄弟扶着老母亲随军而行,王绪命人杀王潮母亲,众将士见状,纷纷为他们求情,王绪只好作罢。
此事令王潮担心日后再被王绪借口加害,于是挑选了几十个心腹勇士发动兵变,将王绪拿获,不久被囚禁的王绪自杀。
王绪死后,众将一起推选首领,王潮便当了军队主将。
王潮整肃军纪,禁止将士骚扰百姓,抢掠财物,又和得力将领结拜,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王潮兄弟孝敬母亲,为母亲不惜以性命相争,这就足以令将士们由衷地钦佩,在王潮的大力整顿下,这支军队没有了抢掠恶习,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因此所到之处大受百姓欢迎,赢得了民心。
王潮原打算向西进军,跋涉到蜀地去保护。
当时的泉州刺史廖彦若横征暴敛,残忍无道,百姓将士不堪忍受,但无人反抗。
在王潮经过泉州时,泉州军民派张彦鲁为代表,请求他驱逐廖彦若。
当地百姓也来犒军,恳求王潮为他们除害。
泉州当时已是福建的一座大城,而且是良港,海上贸易发达,地方富庶,王潮顺应民意,领兵包围泉州城。
廖彦若死守泉州,一时难以攻下。
一年之后,王潮终于占领了泉州,处死了廖彦若。
福建观察使陈岩任命王潮为泉州刺史。
入主泉州后,王潮收编守军,减轻赋税,受到军民拥戴。
陈岩临死之前想让王潮代他主持福建军政,但被陈的妻弟范晖夺取政权。
王潮不承认范晖,命王审知进兵讨伐。
景福二年(893年),王审知围攻福州很长时间内没奏效,伤亡很重。
王审知请求退兵,王潮不准。
王审知又请求援兵,让王潮亲自去督战。
王潮回信"兵尽添兵,将尽添将,兵将俱尽,吾当自来。
"王审知见信亲临前线,指挥将士。
福州城内粮草已尽,属将杀了范晖,开城投降。
王潮将官署搬到福州,又礼葬陈岩,厚待其家属,其言行又赢得了福州的民心。
占领福州后,王潮已经有了福建五州,唐昭宗任命他为福建观察使,承认了他对福建的控制。
王审知被命为副使,他不骄横又很有度量,而且在统一全闽过程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这使王潮对其异常信任器重。
唐乾宁四年十二月(公历为898年1月)王潮病倒后,没有让儿子主政,把军政大权交给王审知。
不久唐朝在福州设立威武军,任命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后又封为琅邪郡王。
代唐自立后,在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封王审知为闽王,都闽侯(即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此即"开闽王"的由来。
当时中原大地,群雄割据称帝,但王审知一直尊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未曾称帝。
即使占据江淮地区,阻挡进贡通道,他也让人由海路到达山东再到开封,没有间断。
王审知统治福建期间,自奉俭约,为政以德,与民休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修筑道路,访求民隐,兴利除弊,建立学校,奖励通商,深得民心。
因而在五代,中原各地战乱频,残破不堪,而东南海陬蛮荒,经开发后变成"海滨邹鲁"。
由于王审知在开发闽地上的杰出贡献,他被尊为"开闽第一"。
南唐元宗李璟闻知闽国内乱,欲乘机扩土,遂遣军入闽。
保大二年(944年)南唐以边镐为行营,招讨诸军都虞侯、翰林待诏臧循为谋臣,随枢密副使查文徽率军自洪州(今江西南昌)进取建州。
此时仍在攻打朱文进控制的福州,不克,闻唐军压境,乃施疑兵假称南唐出兵助攻福州,诈福州守将林仁翰杀朱文进出降。
王延政得福州被拥为闽帝。
未几,泉、漳、汀诸州旧将皆率众归降。
南唐军临盖竹(今福建建阳南),知王延政已取福州而不敢轻举贸进。
又闻闽将张汉卿率兵自镛州(今福建将乐)驰援建州,臧循退屯邵武,查文徽自率兵退建州。
闽军视臧循军较弱,遂偷袭臧循军,大胜并斩杀臧循。
保大三年(945年)正月,王延政为加强建州防御,令从子王继昌镇守福州,调侍卫军及拱宸、控鹤两都兵往建州;令仆射杨思恭与统军陈望率兵前出建州,列阵建阳溪南岸以阻截南唐军。
两军相持旬余,南唐军亦不敢战。
随后南唐以何敬洙为建州行营招讨马步都指挥使,祖全恩为应援使,姚凤为都监,率兵经崇安抵赤岭(今福建崇安南),进援查文徽。
闽将杨思恭轻唐军兵少,又立足未稳,即令陈望领兵涉水进击。
唐将祖全恩以主力当正面,遣奇兵出其后,两面夹攻。
陈望战败被杀,杨思恭弃阵而逃。
王延政闻讯大惊,急召董思安等率泉州兵护卫建州。
此时李仁达(后改名李弘羲)趁乱窃据福州自立,拥立卓岩明称帝。
五月,李仁达又杀死卓岩明,自立为威武留后。
同月,南唐军始攻建州,至八月,王延政因孤立无援,城陷而降,闽国灭亡。
九月汀、泉、漳三州继降,南唐以建州置永安军。
南唐乘势攻福州,不克。
保大四年(946年)李仁达以福州附吴越。
946年,闽国旧将留从效驱逐南唐在泉、漳二州之驻军,占据该地,但仍向南唐称臣。
留从效及其后继者占有泉、漳二州直至北宋建国之后。
开闽王氏以唐光启二年(886年)丙午岁王潮官拜泉州刺史开始确立对福建的统治,经六十年至945年丙午岁,闽国被南唐灭亡,标志着王氏对福建统治的结束。
丙午年属马年,因而在闽台民间流传着王氏"骑马来,骑马去"的谶语。
随机文章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埃及法洛斯灯塔历史价值,世界最高的便民工程(400米)地心人为什么不出来,已进化称嗜热动物离不开地心高温中国最神秘的史前文明,轩辕黄帝是史前文明的领导者(移民太空)照兵马俑为什么不吉利,和兵马俑合影不吉利/秦始皇陪葬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