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之奴:解析三个晚清知识分子的从官之路!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简介:导读:饱读儒家经典的徐世昌、陈夔龙、荣庆,在青年时何尝不愿为天下社稷、百姓民生贡献才智,然在专制制度下,权力黑洞之能量过于强大,几乎吞噬了一切,他们三人焉能幸免

【千问解读】

导读:饱读儒家经典的徐世昌、陈夔龙、荣庆,在青年时何尝不愿为天下社稷、百姓民生贡献才智,然在专制制度下,权力黑洞之能量过于强大,几乎吞噬了一切,他们三人焉能幸免? 1886年6月11日,盛夏初至,骄阳似火,偌大个京城,居然无一丝清风。

这一天,朝廷放榜,将公布殿试名次。

湿闷的暑气令焦急盼望的士子们内心愈发躁动难耐。

苦苦等了一天,直到日头偏西,朝廷的喜报才姗姗来迟。

天津籍考生徐世昌(1855~1939年)恰外出拜客归来,于客栈门口见到上谕:“徐世昌,第二甲五十五名,着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苦读终有回报,徐自然,,于当天日记中写道:“君恩高厚,,益当努力有为,以期报国承家也”。

与此同时,在房中枯坐了一天的贵州籍考生陈夔龙(1857~1948年),也接到上谕。

点儿背的是,他考卷以一字之误,竟置三甲,以主事用,签分兵部。

而一同中式的贵州老乡赵以炯、李端榘等,均入翰林院,差事清闲而补缺甚快,这着实令陈情何以堪!他不禁捶胸顿足,慨叹上天不加眷顾。

要说反应最淡定的,尚属蒙古正黄旗考生荣庆(1859~1917年)。

听闻榜单,此君既未喜极而泣,也不,而是悠闲地倚在枕上翻看历代名人字帖。

徐世昌 按照仕宦惯例,若不出意外,二十年后(1906年),这三位“50后”士子应能位居要职,成为新世纪清廷倚仗的栋梁之才。

,这三位同年日后皆腰金衣紫,出任朝廷高官。

只不过,一入官场深似海,也许连他们都没预料到,几十年后的自己,居然蜕变为自己当初最厌恶的那类人。

贫寒与无奈 这三位士子,都是出身贫寒,毫无背景之人。

据说徐世昌呱呱坠地之际,“其状貌端秀,头角峥嵘,长老皆许为大器”。

然而他的脑子似乎并不灵光,尤其是应试能力较差,科考每每积极参与,成绩次次名落孙山。

白驹过隙,一转眼徐世昌已近而立之年,往日的那股锐气消磨大半,他也感到入阁拜相的理想似只是一个白日梦。

一次,徐乡试结束,几位友相邀聚于相国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人问徐世昌将来有何志向,徐醉眼迷离,举杯苦笑道:“他日或大祧,或议叙,或幸成进士为即用令,若分省得河南,除杞县、太康,必师广纳食客。

”河南旧有“金杞县、银太康”之称,堪为各州县中之上等肥缺。

可见徐世昌此时颇为务实,在他看来,能管辖一县、衣食无忧已实属难得,什么声名显赫、位极人臣之类是绝对不敢奢望的。

陈夔龙亦然。

八岁那年,陈父病逝。

有人劝陈家三兄弟弃学经商,陈母应曰:“一息尚存,不忍使廉吏之子沦于驵侩也!”于是陈母以“纺绩得赀,藉供馆谷,往往机杼之声,与余兄弟诵读之声彻于达旦”。

虽生活艰辛,陈夔龙倒也安之若素,日复一日挑灯勤读,希冀通过科考改变命运。

起初陈之文运颇旺,连战连捷,19岁便高中举人。

孰料好运却忽而戛然而止,“南宫累次报罢”,眼看就要迈入三十岁的门槛。

与徐、陈情形相似,虽是旗人,但荣庆七岁丧父,家境凄凉,“陋巷逼迫,非复阀阅矣”。

不过他天资聪颖,少年得志。

要知道,27岁便高中进士,这在清末满蒙权贵中堪数。

既然这三位既不是出自官宦世家,亦非坐拥金山银山之富豪,故他们唯有从基层做起,期盼凭真才实学来为朝廷效力,谋得升迁。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总是很骨感。

按照清制,每三年都要对翰林院庶吉士进行甄别考试,成绩优等者授编修,次等者授检讨,合格者改任各部主事或知县。

如果成绩不及格,,那就请您继续学习,再等三年。

徐世昌不通古学,文笔一般,自然不受时任掌院学士的翁同龢老爷子待见。

徐在这个清水衙门一待就是六年,竟未曾获得过一次外出主持地方乡试的差事,甚至连当副手的机会都没有。

好不容易结识了天津老乡王文锦侍郎,徐请他帮忙介绍新差事。

王为人倒也通融,打算将徐推荐至南书房,孰料大学士潘祖荫认为徐不学无术,难堪此任,不予接纳,又将他撵回翰林院。

当时翰林院有所谓“八红八黑”之称,“红翰林”自然是官运亨通的那一类,而“黑翰林”则是指仕途坎坷的官员们,徐即位列“八黑”之一。

最令徐无奈的是,熬到第八个年头,他终于可以外放河南,谁成想还未等朝廷颁发委任状,母亲突然病逝,徐只得暂弃升官念头,回家奔丧,其霉运可谓冲天。

荣庆也好不到哪儿去。

供职翰林后,荣庆之生活似乎未见任何起色。

有清一代,京官最为清苦,他们时常,只得借贷度日。

彼时之荣庆,便是这般境况,于是便成为京城当铺和钱庄的常客。

如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初八,他“以马馆百五并贽银百五还大德通。

己丑(1889年)八月初一借款,其余二百,另为立据付息。

负债累累,今始清二十分之一也。

”同时,荣庆之仕途亦颇艰涩。

据《清史稿》载,自高中后,他“迁转迟滞。

荣庆当引见之时,或讽以乞假。

谢曰:‘穷达命也,欺君可乎。

’”要钱没钱,要权无权,十载京官,荣庆着实惨淡。

当然,最悲催的莫过于陈夔龙。

这位老兄自从赴任兵部主事后,简直如坠入苦海而难以自拔。

兵部在六部中堪称最差,按“京师习惯,以吏、户二部为优选,刑部虽瘠,补缺尚易,工部亦有大婚、陵工保案,以冀捷获,唯礼、兵二部为最苦。

礼部尚无他途杂进,依然书生本色,最次莫如兵部员司,以常年测之,非二十年不能补缺。

”这就意味着,即使再出色、再优秀,陈熬到五十岁,充其量还是个六七品的小官。

残酷的现实虽无声无息,但却告诉这三人一个铁一般的道理:书读得好,不等于官做得大;志向高远,也必须安全落地。

十年转瞬即逝,徐世昌、陈夔龙与荣庆,已接近不惑之年,仕途的黄金年龄渐行渐远。

要么改变自己,要么继续沉沦,人生的岔路口就在眼前。

诱惑与屈从 面对权力的黑光,相很少有人能够拒绝诱惑,尤其对于长期处于政治边缘的人而言。

1895年前后,成为这三位“50后”仕途的共同转折点。

徐世昌首先“脱贫”。

该年秋,徐与其拜把子兄弟袁世凯重逢。

眼见老大哥处境尴尬,袁世凯自然心有不忍,于是延请徐进入小站,掌管参谋营务。

起初徐还犹豫不决,想保留翰林院岗位。

后眼瞅编练新军事业蒸蒸日上,其势头迟早会坐大,高升自然机会多多,徐索性辞去编修一职,全身心辅佐袁世凯,为其献计献策,结交各路人脉,于是稳坐北洋系第二把交椅。

陈夔龙 陈夔龙自不甘人后,于次年“开窍”。

陈之发迹,与北洋也颇有关联。

甲午之后,久蜇西安数年的荣禄重回中枢,出掌兵部。

而恰值同时,连襟廖寿恒接替故去的许庚身,进入军机。

陈夔龙于是恳请廖代为向荣禄举荐自己。

此刻位高权重的廖,一改往日做派,欣然允作说客,在荣面前一番美言。

不久,荣禄便亲点陈同其赴津查办小站军民纠纷一事。

小站是荣亲自指定的练兵试点,袁世凯乃荣一手提携的军事将领,说白了,这次赴津办案,纯属走过场。

途中,荣问陈年岁几何,补缺约计何时。

陈对曰:“行年已四十,到部亦十年,叙补名次第八。

即每年出缺一次,亦须八年始能叙补。

恐此生以冯唐老矣。

”荣云:“观君骨相气色,五年内必有非常之遇。

而部中补缺例须计俸,未可躁进。

”所谓“骨相气色”,恐怕是三分经验七分忽悠,并不靠谱。

然其弦外之音则至为明显:陈若听命行事,不节外生枝,保你补缺升官。

吃尽官微言轻苦头的陈夔龙,自然参透荣之暗示,一路,唯唯诺诺。

当检阅操练时,荣问陈:“君观新军与旧军比较何如?”陈答:“素不知兵,何能妄参末议。

但观表面,旧军诚不免暮气,新军参用西法,生面独开。

”荣曰:“君言是也。

此人必须保全,以策后效。

”其实若按兵部条例,仅新军擅杀营门外卖菜佣一条,袁世凯便可遭到严惩。

但陈曲意迎合荣禄,在撰写奏稿时笔下留情,淡化过程,抹去罪证,终至此案不了了之。

待此事办妥,回到兵部,排在他前面的七名竞争对手,要么病退,要么调走,要么受罚,要么弃权,于是陈名次飙至第一,顺利顶补缺位。

可见荣禄已暗中运作停当。

不久,荣禄更把参预北洋政务如此机要之事交予陈夔龙,将其引为心腹。

反观荣庆,此时他官途虽略露曙光,但在为官之道上似乎“进步”得有点慢。

那他又究竟凭何升迁?大致两点。

其一,办事认真。

一次,光绪口谕整理清秘堂藏书。

荣庆,亲力亲为,妥善安排下属分工办理,“从此旧书可保无遗”。

不久,荣庆因整理之功蒙皇上召见,从而给光绪留下较好印象。

其二,清廉自律。

按理说,京官清苦,倘有他人孝敬,自应笑纳以解燃眉。

荣庆则不然。

终其一生,他,殊为难得。

但凡他人之礼,荣都一律拒收。

清末巨贪周荣曜曾以厚礼向荣庆行贿,荣不为所动。

荣坚拒贿赂,或许尚有防授人以把柄的考虑,不过此种作风确为他在官场换来极好的口碑。

也正因十数年兢兢业业之奋斗,1899年荣庆终于获得外放山东学政的机会。

而此时徐、陈二人,在仕途上已将荣庆甩开了半条街。

截止到1899年,徐、陈二位早已屈从于权力的魅影,一味追逐官位,将所谓家国社稷、担道抗势之情怀置诸脑后。

而荣庆好像还经得起诱惑,未完全变质。

然而,不到一年,他也成为权力的奴仆。

1900年初,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拜访荣庆。

此时恰逢荣母病重,袁热心为其推荐医生、馈赠物品。

荣母去世,袁世凯先是“送经并焰口”,后待荣庆扶柩抵津,令“部下刘直牧永庆来吊,并代办火车一切”。

实在是殷勤周至。

其实荣庆对袁素无好感,但他明白,袁世凯背后的靠山是当朝大佬荣禄,与袁结好,便可攀上荣中堂这株参天大树。

经过对道义与权势的一番慎重权衡甚或是痛苦的思想斗争,荣庆终抛弃了坚守半生的政治信仰,决心与权力合谋。

一年后,荣庆便在荣禄的关照下,“奉旨署理仓督”。

荣庆事后致函坦露心迹,表示不负栽培:“惟一点血诚,不愿让前人独步,而识力魄力,究不知撑到几分。

” 放下了尊严,丢失了操守,突破了底线,背弃了理想,这三位“50后”剩下要做的,便是在追逐名利的仕途上一路狂奔。

1901年,陈夔龙如愿外放河南布政使,获取吸金之肥缺。

两年后,他升任河南巡抚。

1903年,载振出任商部尚书,特保授徐世昌为商部左丞。

徐之前仅是六品官员,一跃成为三品商部大吏,这种超常规提拔干部之举,在整个清代也堪称异数。

次年,他更是跃升为巡警部尚书。

1902年,清廷破格提拔荣庆任刑部尚书,旋即又调礼部尚书,复调户部,拜军机大臣、政务大臣。

至1905年,荣庆晋协办大学士。

仅仅六七年工夫,徐、陈、荣三人完成了普通京官需要数十年甚至一辈子都遥不可及的升迁之路。

官运与国势 身居高位,权倾一方,拥有如此绝佳之政治平台,正值五十出头的当打之年,这三位“50后”完全可以施展其年轻时的宏大抱负。

殊不知在威权体制下,权力场中之辈,由于屁股决定脑袋,他们往往眼光向上,更多从统治者的“最高指示”出发,其立足点无非四个字:“领导满意”。

这在三人的政治行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906年夏,围绕是否预备立宪之问题,京城内新旧两派针锋相对,势若水火。

一派引袁世凯、端方为头领,力主学习西方,推行立宪;一派则以铁良、荣庆为魁首,极力抵制立宪,横加阻挠。

然而极富讽刺意味的是,最终却将草拟立宪懿旨的重任交予荣庆。

这期间,袁世凯频频私下拜访,以期凭私谊影响荣庆。

孰料之后面世的懿旨,无非以“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为由,堂而皇之地将立宪步伐无限期顺延。

想必荣庆当时费尽心机、搜肠刮肚,完全是揣摩圣意而已。

荣庆 徐世昌之手腕,也十分高明。

宣统元年,以载沣为首的那一批年轻皇室贵胄上台,他们对西方的武器、建筑、工艺、科技等颇为推崇。

当时徐恰恰担任东三省总督,于是揣摩皇室心思,大搞形象工程。

据曾在东北任职的丁士源爆料,“徐世昌赴东三省总督任时,携中央款二千万两,两年以来铺张颇甚”。

单单建造奉天公署大楼一项,就消耗白银三十余万两,所盖“西式楼数十楹,缭以复廊,其中簾幔几榻,灯屏皆用舶来品”。

同时采购各种西式物品又花费十余万两,因而其办公场所之华丽宏伟,其他省份无能出其右者。

一次载涛自欧洲考察归来,途经奉天,“见马路电灯军警无不备具,及驻宿公署,俨然欧式”,使他“直把沈阳作巴黎”,于是对徐世昌的市政工作大加赞赏。

等他回京后,更是在载沣面前表扬这位“市政建设标兵”。

当然,徐如此大张旗鼓的透支财政搞城建,自然有人看不下去。

当时载泽掌管度支部,曾派人细察徐世昌的账目,发现其财政收支上存在巨大漏洞。

于是几次上书载沣,请求彻查。

此时载沣已把徐世昌树为全国学习的典型,相信“徐世昌是个好同志”,并未予以追究。

1909年,陈夔龙出任直隶总督。

下车伊始,便自我标榜曰:“所可以自慰者,厥有三端:一不联络新学家;二不敷衍留学生;三不延纳假名士。

”可见其政治倾向极为保守。

然清末局势已至不改革必死的地步,像陈这种官员,敌视新学,拒绝革新,只会激化矛盾,令问题愈加恶化。

面对天津绅商学生之国会请愿运动,陈表面安抚,私下命军警强力弹压。

一面极力“维稳”,他却一面上书中央,报喜不报忧,声称直隶一片安靖祥和。

民怨得不到及时疏导,革命便喷薄而出,眼见大势已去,陈只得告病去职,清廷最后一任直督便如此黯然离场。

辛亥之后,这三位高官被迫“提前退休”,化身遗老。

除了徐世昌于短暂隐居后再度出山,继续在政坛打拼外,陈、荣二人则躲入租界,依靠多年宦海经营下的丰厚积累,过着饶裕悠哉之寓公生活。

当然,吟诗作赋、饮酒唱和之余,他们不忘叹一声前朝可惜,骂几句黑暗,却从不曾反省己过:难道唯权力马首是瞻的恶果,不恰恰是国势日颓,终致倾覆吗?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以《圣经》中堕落天使路西法的寓言为例,指出人在具体而特殊的社会情境与权力系统之中,往往会走向恶的一面,此之谓“路西法效应”。

该理论似对了解这三位“50后”士子的人生轨迹颇有示。

饱读儒家经典的徐世昌、陈夔龙、荣庆,在青年时何尝不愿为天下社稷、百姓民生贡献才智,然在专制制度下,权力黑洞之能量过于强大,几乎吞噬了一切,他们三人焉能幸免? 或许,在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位天使与撒旦的合体,它名叫路西法。

随机文章2017西安ufo事件真相,金字塔形状的不明飞行物竟是风筝进击的巨人九大巨人的能力,始祖巨人可以控制所有无脑巨人(最牛)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推动全球人类文明发展(西方崛起)揭秘天庭神仙秘闻,神仙为什么要下凡历劫(遇到瓶颈入红尘炼心)院士提议引雅鲁藏布江水入新疆,可让新疆生活2亿人/印度听后却慌了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正说和珅:解析和珅是怎么样“卿家荡产”的

巨贪是清年间政治家、商人,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职。

和珅是历史上资产最多的官员。

《亚洲华尔街日报》曾推出千年来全球50富人榜,6名榜上中国人中便有和珅。

但和珅的巨额家财并未被其后人继承,而为朝廷悉数抄没。

那么,权倾天下的和珅,是怎样“卿家荡产”的呢? 说清和珅的“卿家荡产”,先要知道他如何“白手起家”。

网络配图 和珅算是一个“官二代”,但这对他后来的发迹,应该说是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丧母,九岁丧父亲,由父亲的一位偏房养大成人。

后熟读,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语言。

乾隆三十四年(1769)失败,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从此步入仕途。

乾隆三十八年(1773),23岁时就任管库大臣,管理布库,和珅管理有方,办事勤朴,获得乾隆赏识,不断擢升。

这个时候的和珅,双手也是白的,因为为官清廉。

和珅任侍郎时,官员安明曾向和珅送礼,希望升职。

和珅没有接受贿赂,了解到安明能力不错,又向尚书丰升额保举了他。

安明升官后又送玉给和珅,和珅仍然婉拒。

安明后来犯事,有人弹劾和珅包庇安明,乾隆帝下令查处。

事实证明,和珅并没有受贿和蓄意包庇安明,但有失察之责,被降职处理。

一度的和珅,不仅不是贪官,还是乾隆手下的反腐干将——轰动一时的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涉贪污案,便是和珅领衔督办。

和珅更应铁腕反腐,在权臣中树敌。

大凡负面人物,人们总是习惯寻找其道德层面上的缺失,期骥勾勒出“坏人”的成长轨迹。

其实和珅的操行并不泛圈点之处:和珅18岁与结婚,终身相爱,感情颇笃好,直至三年(1798)冯氏去世。

其弟和琳在外督办军务,不幸染病身亡,和珅一直照料其家,与薄情寡义、生活糜烂的贪官形象相去甚远。

和珅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

和珅凭什么权力冲鼎?野史、戏说中的和珅,靠的的拍马逢迎。

其实不是,朝廷的权力授予,看中的对象的有用性。

和珅的一生,有两件事不能不提:一是就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大兴,为清王朝实施“洗脑工程”。

二是作为钦差赴甘肃,剿灭苏四十三等人的反叛。

网络配图 ——力保江山社稷,消灭封建王朝精神与肉体上的威胁,和珅这才是功莫大焉! 但勿庸置疑,和珅是一个十足的贪官。

权力的攀升,和珅的 “白手”很快变成“黑手”——关于和珅的贪渎,知道的人太多了。

要知道,和珅的 “白手”变成“黑手”,不可能只有嘉庆帝才知道。

那样的话,未免太低估乾隆帝的智商。

为什么乾隆帝要留着这只“黑手”,嘉庆帝要斩掉这只“黑手”?因为和珅的“黑手”伸得太长。

——嘉庆二年(1797)十月,乾隆帝已进入垂暮之年。

上朝时乾隆帝让和珅与嘉庆帝站在身旁,因为只有和珅才能听明白乾隆究竟说些什么。

的文武,其实是在听和珅发号施令,嘉庆帝太不安全了。

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

嘉庆帝失去的不仅仅是权力的安全感,而且包括人身自由,因为无论是宦官还是官女,都是和珅派来的人……网络配图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于回忆录中写道:“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

” 和珅的黑手如此充满恐怖,连外人都明白,更何况嘉庆帝!正所谓黑手、白手,挠痒痒可心,卡脖子是万万不行的!这就是和珅的宿命。

嘉庆四年(1799)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

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即获罪二十条。

眼望刺眼的白绫,和珅留下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 和珅的黑白与悲喜剧,恰在这首绝命诗里——后世的史家与附会者,都要在这首绝命诗上耗费心血:有人说和珅的前世身是乾隆的爱妃,有人说和珅是爱妃转世,从而与乾隆有宿缘;有人说和珅的后身是,依旧掺和在大清权力纠葛里……,也是歪打正着,专制制度下的权力角斗轮回,事实上永无穷期!这些的想法,也反应了人民对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的憎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5年提前批师范类院校解析及就业限制说明

2025年,提前批师范类院校主要涵盖公费师范生院校和优师专项计划院校。

对于家庭条件一般且追求稳定工作的考生而言,这些院校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因为它们不仅提供免学费、住宿费以及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而且毕业后工作有着落。

不过,考生和家长在报考前也需充分了解其就业限制等相关规定,以便做出更为明智的抉择。

一、院校类别及招生情况(一)公费师范生院校国家公费师范生院校:共计 6 所,均为教育部直属的知名师范院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这些院校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凭借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师范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人才。

省属公费师范生院校:各省份的招生院校有所不同。

以江苏省为例,有南京晓庄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南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扬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

这些院校主要面向本省招生,为地方的基础教育发展输送师资力量。

(二)优师专项计划师范生院校国家部属师范院校:同样是由教育部直属的上述 6 所师范院校承担国家优师专项计划师范生的培养任务。

这些院校在提前批招生时,由于其较高的办学层次和强大的综合实力,录取门槛相对较高。

地方省属师范院校:主要由中西部省份行政部门确定的本科师范院校负责承担地方优师专项培养任务。

例如,在河南,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信阳师范学院等学校面向本省招收地方优师专项计划师范生。

二、提前批师范类就业限制提前批师范类院校的公费师范生和优师专项计划师范生在享受诸多优惠待遇的同时,也需遵守相应的就业限制规定。

(一)国家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他们通常要回到生源地所在省份的中小学任教,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至少 6 年。

此外,如果被分配到城镇学校工作,还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 1 年。

国家积极鼓励公费师范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为中小学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省属公费师范生各个省份的实施办法会有所差异。

以山东省为例,根据当地实施办法,公费师范毕业生一般会被安排到学科教师紧缺的农村学校任教,并且需要承诺毕业后到农村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少于 6 年。

这些就业限制旨在确保地方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补充,尤其是为农村地区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尽管提前批师范类专业存在一定的就业限制,但从当下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形势来看,毕业即有工作,且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是特别优越的考生来说,公费师范生和优师专项计划无疑是一条非常好的求学和职业发展路径。

推荐阅读202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总分

加入收藏
               

权力之奴:解析三个晚清知识分子的从官之路!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